外语界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外语界

外语界

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

Foreign Language World

期刊周期:双月
出版地:上海市
复合影响因子:5.293
综合影响因子:3.300
邮发:4-438
主编:孙玉

  外语界最新期刊目录

AI时代外语教育研究的选题框架和方法建议————作者:文秋芳;

摘要: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AI)在外语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系统、多维的研究选题思考框架和研究方法建议。首先,构建了一个“四维度”选题思考框架,包括国家政策、外语教学设计、外语教学实施、外语教与学主体四个维度,强调这些维度的内在逻辑关系。然后,提出了三种选题思考路径:自上而下系统推进、灵活选择综合考虑、聚焦教与学主体。接着,阐述了混合研究、个案研究、案例分析、设计研究、辩证研究等适用的研究方法,并结合...

人工智能时代“新外语”建设的目标与路径————作者:何宁;王守仁;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逐渐影响各行各业,外语教育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提出,人工智能时代的外语教育需建设回归教育本质的“新外语”,专注培养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人工智能交互能力、跨文化能力和研究能力等关键能力,并通过将人工智能融入外语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外语教师需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提升人工智能素养,深化新外语建设,改革外语教育教学,使得外语专业在人工智能时代继续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国家和社会需求

基于TPACK模型的新时代外语教育精准帮扶模式探索——以“人工智能+乡村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为例————作者:赵宇霏;杨鲁新;

摘要:新时代教育精准帮扶重点关注当地教师的现实需求,致力于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基于TPACK模型,“人工智能+乡村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出发,通过精细化、生涯式规划,借助线上平台搭建常态化课程学习体系,实现远程实时交互与人工智能协助的自主学习,并借助线下教学周集中开展送课评课、跟岗学习等综合应用实践学习活动。新时代外语教育精准帮扶应深度挖掘教师需求,立体化建构知识模型,动态调整帮扶内容,聚拢...

语用教学研究方法系统性综述————作者:任伟;李少锋;田鑫月;

摘要:本文对语用教学研究的方法论进行全面深入的系统性综述。笔者以语用、教学相关词汇为主题词,检索了CSSCI和SSCI数据库,在文献筛选与整理的基础上多维度剖析了入选的实证研究。文献编码体系涵盖教学目标、语用能力构成、目标语言、教学群体、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数据收集方法、测量设计、数据分析与报告。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系统考察,文章全面分析了语用教学研究的方法,并揭示了语用教学研究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期为未来...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二语习得追踪研究:话题与方法————作者:李成陈;

摘要:本研究从话题和方法两方面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追踪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对48篇文献的分析显示,现有研究主要聚焦情感类个体差异因素,对学习行为和学习环境的关注相对较少。研究多采用基于量化研究、混合研究方法的描述类研究设计;多采用便利抽样,样本量差异较大;研究参与者多为学习线下英语课程的中国或伊朗大学生;时间跨度多为一周及以上,较少采用短窗口、长短窗口结合设计;研究测量次数较少,间隔设计细节缺失...

任务准备对二语学习的作用研究方法综述————作者:张建华;Lawrence Jun ZHANG;

摘要:本研究从方法论视角系统综述任务准备对二语学习作用的文献。对56篇SSCI论文的编码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被试多为成人外语学习者;常使用定量研究方法和对照实验;不同任务准备条件和类型的比较不均衡;聚焦教室或实验室环境,常采用记叙文或议论文任务;倾向于分析句法复杂性、词汇复杂性、准确性、流利度等细化指标;统计方法多样,但假设检验不足。研究进而指出了任务准备研究的未来方向

中国特色话语传播的教材创新实践——以《传播中国·大学英语进阶教程》为例————作者:王晓莉;胡开宝;

摘要:教材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授的重要载体,在传播中国特色话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传播中国·大学英语进阶教程》针对当前中国特色话语对外传播存在的问题,创新探索中国特色话语融入大学英语教材的有效路径。该教材编写通过以主题为导向的课文主题编排、纸数融合的教材形态建设和创新实用的练习设计,结合中外互鉴视角和立体式传播策略,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推进中国特色话语的对外传播

新形态外语写作教材智能开发中的教师投入研究————作者:金檀;尚利娜;刘伟;白春苗;

摘要: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聚焦新形态外语写作教材智能开发中的教师投入,分析了2位大学英语写作教师的投入过程。研究发现,该情境下的教师投入具有阶段性特征,经历了输入素材数字化、教学方式混合化和写作课堂生态化3个阶段,受到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研究进而尝试构建了新形态外语写作教材智能开发的教师投入模型,以期为新形态教材开发和课堂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国内外新形态外语教材研究的系统分析与发展前景————作者:张虹;贺晨蕾;闫方朔;

摘要:本研究基于PRISMA框架对近二十年(2006—2024年)国内外101篇新形态外语教材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发现,国内外新形态外语教材研究总体发文量呈显著增长趋势,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研究主题聚焦教材评价与开发,对教材使用与分析重视不够。实证研究中,理论框架应用不足,缺乏系统性;研究对象涵盖大、中、小学全学段教材,相对侧重大学阶段教材,教材语种以英语为主;研究方法日益多元,多数研究采用质性...

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文学素养培育跨学科融合与实践路径————作者:曾艳钰;

摘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探讨文学素养在外语教育中的多维度价值,揭示其在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深化文化认知、培养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独特作用。针对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重技能轻人文”、课程体系碎片化等问题,文章以经典文学作品为案例,分析了文学教学与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融合的实施路径,为培养兼具语言能力和文化理解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有益启示

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调查研究:生态给养视角————作者:何艳华;马秋艳;

摘要:本研究在生态给养视角下探讨我国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现状,对816名教师、1 313名本科生和948名研究生开展问卷调查,并对8名教师、13名本科生和10名研究生进行访谈。研究结果表明,外语教师课程思政在教学层面的积极给养转化较多,表现为较强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在科研层面的积极给养转化相对较少,主要表现为科研活动缺乏和科研能力不足。研究进而提出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路径,旨在为教师发展提供有...

教育生态学视域的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基于优质课程思政教案的分析————作者:刘婷婷;徐剑;袁辉;

摘要:本研究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通过分析优质课程思政教案,揭示了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生态特征、生态失衡问题与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外语教师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呈现“双向促成”、“三元互构”的内容特征与策略特征,但存在评价活动时空断裂、主体协同机制缺失、反思性文化缺位等生态失衡问题。研究构建了外语教师生态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包含“语言—文化—价值”三维联动的分层化评价内容、“多模态实践+跨文化场景”赋能的...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部分新书目录

摘要:<正>~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教材研究院2025年外语教材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摘要:<正>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教材研究院(以下简称“教材研究院”)积极对接国家教材发展战略,搭建面向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外语教材建设的学术研究平台,推动外语教材理论体系建设和外语教材质量提升。教材研究院全面配合“上海外国语大学大中小学外语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开展工作。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外语教材研究,提高国内外语教材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经上海外国语大学批准,教材研究院面向全国外语教师...

超文化中国话语的多模态建构与传播————作者:冯德正;李欣;

摘要:本文提出了超文化中国话语多模态建构的理论框架,并对比分析了两部国家形象宣传片《角度篇》(2011)与《PRC》(2023)中的超文化理念与话语策略。分析发现,超文化中国话语体系呈现出两种形态:前者以隐性评价为主,关注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及其内部的多样性;后者侧重显性评价,强调不同文化的互联互通。超文化多模态中国话语研究能够促进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提升我国全球传播效能

人工智能推进外语教育改革的探索————作者:郑燕虹;罗常军;蒋洪新;

摘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以不可逆转的方式重构外语教育生态,外语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育只有朝着正确方向行进,才能造福专业发展和人类自身进步。推进外语教育改革,须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大势,找准外语教育的时代方位;强化内功,加强外语教育的内涵建设;优化结构,革新外语教育的类型模式;守正创新,坚持外语教育的人文属性

人工智能赋能中华文化融入外语教学:文化理解与讲述————作者:孔蕾;杨鑫蕊;

摘要:本研究探讨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在中华文化融入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从文化理解和文化讲述两个层面展开分析。文化理解层面,大语言模型支持文化主题分析和跨文化概念比较,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其跨文化敏感性。文化讲述层面,大语言模型协助优化表达内容和讲述策略,提升文化传播的精准性。研究指出,为实现有效的人机协作,需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投入;面对大语言模型生成内容中潜在的意识形态问题,教师...

大学外语教育的中华文化意识建构:内涵阐析与实践探究————作者:肖维青;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大学外语教育的中华文化意识建构内涵与实践。研究阐述了中华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育的重要性,阐析了中华文化意识建构的中华文化认知、中华文化认同与中华文化自信三维度,并结合对大学外语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从教材、教法、教师层面提出了中华文化意识建构路径,着力促进学生从中华文化认知到中华文化认同再到中华文化自信的发展,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人才,助力实现建成文化强国的国家愿景

外语专业教学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路径探索——以浙江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专题”教学为例————作者:杜磊;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外语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显。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课程教学为例,主要从课程架构与教学方法两方面探讨传统文化融入外语专业教学的路径。课程架构方面,确立了以中华传统哲学思想“儒、释、道”与传统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主干的课程主题,构建了“文化认知、外语表达、译介分析”三大教学模块;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了“细读赏析法、术语翻译法、多译比读法、跨...

二语教育中的研究与实践关系:问题与对策————作者:Masatoshi SATO;杨姗姗;

摘要:本文概述了二语教育中研究与实践关系的相关问题。在二语教育领域,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长期存在脱节,主要原因包括:(1)研究者和教师之间存在实践和认识论障碍;(2)过往研究侧重关注教师,忽视了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利益相关者;(3)实证研究具有局限性,难以直接适用于复杂的教育情境。为弥合研究与实践之间的鸿沟,文章提出了研究者可以实施的行动方案,包括培养协作意识,重新审视研究主题、设计和传播,确立研究方向,...

  外语界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投稿被拒,期刊水准比较高。

    2020-11-25 17:17
  • zhaohhhh

    审稿周期巨长,邮件发出半年没回复!忍不住用投稿平台再投,几天内秒回,拒稿!简单的几句退稿原因。就仔细查看了两期已发表的文章的来源特点,难下结论。偶尔听说这个刊用稿比较注重关系的,大概是外语教学出版社相关联的原因吧!

    2020-11-22 10:17
  • Yangming_ak

    人生第一次发表的论文。

    2020-08-14 17:41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外语界是C刊吗?
A:是C刊。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