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1:05:56

土壤

土壤

CSCD北大核心

Soils

期刊周期:双月
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
复合影响因子:3.062
综合影响因子:2.243
邮发:28-21
官网:http://soils.issas.ac.cn
主编:颜晓元

  土壤最新期刊目录

幕阜山典型埋藏古土壤腐殖质特征————作者:程利花;张亮;向利利;袁红;盛浩;

摘要:本文以幕阜山埋藏古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上覆的现代土壤作为对比,结合土壤剖面序列挖掘与取样化验,深入解析埋藏古山地土壤中残留腐殖质的积累、组分与质量特征。结果表明:①古今土壤发生层中腐殖质总量积累相同,均为淋溶层的积累更为明显;②就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而言,除古淋溶层以胡敏酸含量最高外,其余剖面序列土层的腐殖质组分含量特征总体相似,均为胡敏素>富里酸>胡敏酸;③就土壤腐殖质组分占比而言,现代淋溶层与现...

缓释技术在有机污染土壤-地下水原位化学氧化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者:姜贵达;张宁;赵玲;舒英格;滕应;骆润来;马文亭;骆永明;

摘要:原位化学氧化是修复土壤-地下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主力技术,但其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停止施用氧化剂后拖尾反弹、无法控制污染羽流等问题。缓释技术通过在土壤-地下水污染区域缓慢释放氧化剂,控制氧化剂长时间保持在有效作用浓度范围,很好地解决了原位化学氧化在污染修复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从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缓释型氧化剂的制备方法,评述了缓释型氧化剂的释放性能及...

绥化市典型黑土硒含量、赋存形态及有效性影响因素————作者:刘立芬;栾欣婷;杨兴;

摘要:以我国典型黑土核心分布区绥化市的五营乡-三合镇一带耕作层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地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土壤硒元素含量、分布及赋存形态特征,探讨了土壤硒有效性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元素分布较均匀,平均含量为0.343 mg/kg,高于全国平均值,约15% 地块符合绿色富硒土地标准;土壤中各形态硒含量从低到高依次为离子交换态、铁锰结合态、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残渣态、腐殖酸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

不同种植模式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影响————作者:刘士瑶;金江山;李虎林;郭兴柱;陈巍;张大志;刘誉;王国徽;李玉娥;金洪石;金哲;南力;

摘要:为明确轮作与连作对吉烟九号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以烤烟连作(N-N)、玉米–烤烟轮作(Z-N)、大豆–烤烟轮作(G-N)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养分及酶活力,根据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计算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结果表明:①轮作提升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连作富集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G-N处理土壤脲酶、Z-N处理土壤酸性磷酸酶表现最优。②Z-N种植模...

高吸附量ZIF-67合成及其在水土体系三氯乙烯检测中的应用————作者:马瑞;檀顶;张玥;江煜;蒋倩;王小治;刘海龙;刘云;

摘要:在常温条件下合成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IF-67,制备固相微萃取涂层,建立了三氯乙烯(TCE)固相微萃取方法,并对水土体系中TCE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ZIF-67具有高比表面积以及微孔结构,对气态TCE最大饱和吸附量达626 mg/g。采用物理涂敷法制备ZIF-67固相微萃取纤维,在240℃的解吸温度下,涂层材料的色谱基线稳定,在水和水土体系中最佳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均分别为60℃和30 min;土壤...

典型黄绵土团聚体稳定性变化对植被演替的响应————作者:郭正;张风宝;黄悦;李玄添;李潼亮;申楠;杨明义;李舒畅;

摘要:本文选取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4种植被演替阶段(草地、沙棘、山杨和辽东栎)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以农田土壤为对照,采用高能水分特性法测定不同植被演替阶段下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探究其变化特征以及响应因子。结果表明:表层(0~15 cm)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数(SR)表现为草地(0.43)<农田(0.46)<沙棘(0.49)<山杨(0.59)<辽东栎(0.70),亚表层(15~30 cm)土壤SR则表现为农田...

莱州湾南岸土壤盐渍化与养分特征————作者:姜冰;马健;张德明;李明波;刘阳;范海滨;

摘要:为研究土壤盐渍化水平对土壤养分指标的影响,以莱州湾南岸为研究区域,通过系统采样测试,获得了212件表层土壤样品的全盐量、p H、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等各项指标数据,结合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用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土壤盐渍化对养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盐量均值为0.84%,空间变异性强,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土壤p H均值为8.28,主要为碱性土壤。土...

重庆市植烟土壤交换性镁含量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者:韦育新;徐宸;周鑫斌;罗建钦;韦建玉;李承荣;黄崇峻;

摘要:通过大样本采样方法,采集了重庆市2 513份植烟土壤,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理统计学方法系统研究了土壤交换性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性镁平均含量为0.88 cmol/kg,缺乏比例为49.5%,偏高比例为37.3%,适宜比例仅为13.2%。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在空间上呈现无规律的斑块状分布;与10年前相比,大部分植烟区县土壤交换性镁含量明显下降。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

烟草根腐病不同抗性品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对连作的响应————作者:敖金成;秦树刚;邱学礼;周敏;周绍松;鲁耀;扶艳艳;孔垂思;毛妍婷;余小芬;罗以贵;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利用Ⅰ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连作条件下烟草根腐病抗病品种云烟87和感病品种红花大金元(以下简称“红大”)根际土壤真菌ITS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长期连作(4 a和8 a)下,感病品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相对丰度、多样性及特有物种数高于抗病品种。门水平上,感病品种根际土壤优势菌群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高于抗病品种,被孢霉门(Mortierello...

刈草种林对滨海湿地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的影响————作者:叶瑞超;叶桂萍;杨平;冯蒙蒙;韩风毅;成于恒;贺纪正;林永新;

摘要:依托福建省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建立的短叶茳芏本地植物、互花米草入侵和互花米草刈割种植红树林(刈草种林)样地,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研究互花米草入侵和刈草种林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和季节变化均显著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互花米草入侵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刈草种林则降低硝态氮含量。冬季土壤p H、有机碳、全氮和铵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夏季,盐度则显著低于夏季。植被类型显著影响氨氧化古菌(...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皖北麦玉轮作区土壤细菌亚群的影响————作者:彭敬轩;陈玲姐;徐畅;刘琴;高壮壮;李孝良;汪建飞;

摘要:采集7种经过不同长期处理的土壤样品,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Illumina测序技术,探究在皖北麦玉轮作区农田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细菌亚群特性及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显著降低了土壤p H,有机肥的应用则可以缓解土壤酸化现象,长期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在细菌亚群方面,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并未显著改变其多样性,但其组成却显示出显著差异。在各处...

不同产地三七皂苷累积差异及其与土壤病原真菌的关系————作者:刘子豪;夏青;王梦琦;魏富刚;杨绍周;张金波;蔡祖聪;赵军;

摘要:为研究不同产地三七主根中皂苷含量和累积量的差异及其变化规律,解析三七皂苷含量及累积量与土壤病原真菌数量的关系,以建立在传统产区(文山丘北)和新兴产区(昆明石林)的三七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于2年生苗期、2年生根部生长期、3年生花期和3年生采收期分别采集三七植株和根际土壤样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对三七主要皂苷(R1、Rg1、Rb1和Rd)含量以及土壤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

种植米槠、杉木土壤DOM浓度和光谱特征差异及其对短期增温的响应————作者:黄煖;王海珍;杨智杰;林伟盛;钟羡芳;郭剑芬;

摘要:为揭示不同树种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在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采用根箱增温法,选取亚热带地区代表性植物幼苗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CC)、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CL)为研究对象,设置未种树作为对照处理,结合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探究短期增温对种植米...

丁香酸对不同类型土壤硝化作用与N2O排放的影响和因子分析————作者:王方嘉;陆玉芳;华瑶;施卫明;

摘要: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硝化抑制剂丁香酸对3种典型农田土壤(潮土、水稻土和黄壤)硝化速率与N2O排放的影响及其主要因子。结果表明,丁香酸对中性水稻土和酸性黄壤的硝化作用和N2O排放具有抑制效果,对两种土壤硝化速率的抑制率分别为20%~55%和11%~60%,对N2O排放量的抑制率分别为55%~65%和13%~24%。但是,...

城市污水污泥–浒苔共热解生物质炭对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的影响及其机制————作者:花玉婷;于纪民;纪滨玲;刘斌;陈飞潼;任海溪;郗敏;姜志翔;

摘要:针对生物质炭在滨海湿地土壤改良应用过程中对土壤有机碳(SOC),尤其是对微生物残体碳(MNC)的影响及其微生物作用机制不清楚的问题,以城市污水污泥和浒苔为原料,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6种生物质炭,开展了为期100 d的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700℃)热解污泥生物质炭(特别是经海藻酸钠改性的污泥–浒苔共热解生物质炭,SA-SEB7)显著增加SOC含量,却显著降低MNC含量。利用磷...

不同吸水材料对镉溶液的吸收性能及对土壤镉的去除效果————作者:金云飞;施维林;仓龙;陈睿涵;

摘要:以市场主流的吸水材料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吸水材料对镉溶液的吸收性能及对土壤镉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吸水材料对溶液的吸收量和对镉的吸收量存在明显差异,东洋纺明显高于其他材料,其对溶液的吸收量可达46.2~49.4mL/g,对溶液中镉的吸收量可达0.009~0.016mmol/g;不同吸水材料对镉离子溶液的吸收要优于对络合态镉溶液的吸收。结合活化剂EDTA和GLDA,东洋纺对土壤镉的去除率(30.4...

过氧化物对连作花生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作者:李小雪;庄舜尧;刘明;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设置CK处理(不添加试剂)、过氧化钙处理(400 g/m2)以及过氧化氢处理(2 L/m2) 3种土壤处理方式,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探究过氧化物处理对土壤化学性质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明确过氧化物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过氧化钙处理提高了土壤pH,而过氧化氢处理则相反,过氧化钙和过氧化氢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养分含量,有效磷含量分别下降了46.80%和42....

植物源有机物料添加对农田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扩散影响研究进展————作者:赵力娟;刘源;李嗣艺;李中阳;

摘要:抗生素作为新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方面,土壤环境中存在大量天然抗生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畜禽粪便中携带的大量外源抗生素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随粪肥施入土壤,通过食物链的循环,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我国提出了“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机物料添加是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重要一环...

东北薄层黑土区根系抗土壤压实的覆盖作物品种筛选————作者:王健豪;张中彬;钱泳其;蒋发辉;董芳瑾;甘磊;彭新华;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薄层黑土区且具有消减下层土壤压实作用的覆盖作物品种,在吉林省典型薄层黑土区设置未压实与压实处理,分两个播期(春播、秋播)种植不同覆盖作物品种(苜蓿、毛苕子、草木樨、沙打旺、田菁、高丹草、萝卜、油菜、菊苣、松香草、鲁梅克斯、黑麦草、田菁+高丹草+萝卜+菊苣混播、草木樨+黑麦草+油菜+鲁梅克斯混播),分析覆盖作物根系对压实土壤的响应。结果表明:春季机械压实处理显著增加了0~50 cm土层土...

基于SHAW模型的长江源区水能平衡研究————作者:刘艳强;刘欢;甘永德;吴玉帅;李青青;

摘要:基于长江源唐古拉地区2020—2021年土壤水热及气象数据,运用SHAW模型对土壤温湿度进行模拟,计算土壤水量平衡和地表能量平衡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温度的模拟效果优于土壤湿度,温度模拟NSE(纳什效率系数)>0.93,R2>0.97,土壤湿度模拟NSE均值>0.61,R2均值>0.79,模拟结果具有一定可信度;(2)水量平衡各分项具有明显的冷暖季变化特征,降水和深层向上补给构成水分收入,分别...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