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争鸣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探索与争鸣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CSSCIAMI权威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上海市
复合影响因子:3.836
综合影响因子:2.836
邮发:4-496
官网:https://www.tsyzm.com/
主编:叶祝弟

  探索与争鸣最新期刊目录

环境时刻:我国新污染物治理的挑战与进路————作者:张翰林;

摘要:近年来,新污染物引发的生态损害与人体健康损害逐步成为现代环境风险发生的重要场域。然而,由于新污染物具有隐蔽性、持久性、危害性、不易治理、广泛性五大特征,使得其与环境治理的广泛“链接”与“交叉”不可避免。因新污染物治理存在立法内部逻辑失恰、环境监管执法职权不明的争议,导致相关部门对新污染治理的思维也有所不同,环境时刻因此到来。从本质属性来看,新污染物引致的生态损害和人体健康损害应当从相关法律制度的完...

宪法学与政治学的分途与交集——基于学科史的对话————作者:林来梵;杨雪冬;李忠夏;任剑涛;张翔;王蔚;于晓虹;杨陈;

摘要:<正>近日,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召开了“大国治理前沿论坛(第三期):宪法学与政治学的分途与交集——基于学科史的对话”学术研讨会。对话会由清华大学法学院林来梵教授发起并主持,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杨雪冬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李忠夏教授分别发表主旨演讲,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任剑涛教授、于晓虹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张翔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王蔚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法...

制度韧性与国家盛衰:一个内外冲突的双均衡分析框架————作者:聂辉华;沈浩翔;

摘要:在交通和通信技术均不发达的古代中国,如何实现有效的国家治理?历代王朝又为何会出现由盛转衰的情况?从组织经济学的角度,构建一个内外冲突的双均衡分析框架,为解答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假设古代统治者的首要目标是维持政权稳定,然而其必须在内部威胁和外部威胁之间进行权衡取舍。经分析可以证明,当古代统治者主要面临内部威胁时,最优的制度安排是集权;反之,当古代统治者主要面临外部威胁时,最优的制度安排则是...

使国家治理运行起来——“摸清底数”的信息属性及其技术优势————作者:韩志明;贺晶晶;

摘要:信息是影响国家治理的关键变量,信息活动构成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治理活动与信息当量是相互匹配的。国家治理既要通过普查登记来采集和加工全局性或整体性信息,也需要通过“摸清底数”来获得个别化或细节性信息。“摸清底数”工作主要是通过人工作业,获得关于社会事实的“底数”信息,补充或修正既有的“基数”信息,从而可以看到个体单位及细节。这就有了使国家治理运行起来的含义,即实现了从整体事实到个别事实的切...

有线广播及大喇叭的政治/文化功能——1970年代粤东山村的声音记忆————作者:陈平原;

摘要:1970年代,农村有线广播及大喇叭作为政治宣传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媒介,深度嵌入农村日常生活,体现了新中国“一竿子插到底”的社会治理策略。借助特定年代各省统计数字,以及地方的若干档案资料,追溯70年来(1950—2020)农村有线广播的起与落,可对那个年代的农村有线广播有大致了解。然农村有线广播有其魅力与局限性,落在纸面上的论述,与实际生活中的切身体会有很大距离,广播的政治和教育功能往往因当地民众的受...

《探索与争鸣》来稿须知

摘要:<正>《探索与争鸣》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一本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学术期刊,也是国内唯一一本以“学术争鸣”和关注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理论期刊。系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权威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世界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Q1区(中国社科)期刊”“中国学术期...

《探索与争鸣》2025年征订通知

摘要:<正>1.《探索与争鸣》杂志简介《探索与争鸣》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理论刊物,系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权威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重点项目资助期刊

一百年与二十年:百年中国文学思想史(十五)————作者:王尧 ;叶祝弟;

摘要:<正>20世纪的喧嚣鼎沸中,我们所能看到的、重视的往往只是一个“纸上的中国”,而那个“有声的中国”却因当时物质技术的缺乏,抑或长期以来遮蔽于视觉思维,未获得充分地讨论。陈平原教授在2005年即提出思考:“触摸历史”/“回到现场”,除了“兼及图像与文字”,借助“细节与画面”,是否还应纳入声音的维度?“综合使用不同媒介,以跨学科的视野、跨文体的写作,来呈现有人有文、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现代...

心性现实主义文艺中的现实————作者:王一川;

摘要:现实,是现实主义文艺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之一。同以往现实主义文艺把客观性放在关键位置不同,心性现实主义文艺强调须面对由主体心性浸润的现实。现实在文艺中总以心化现实方式存在,而心化现实又实际存在三种展开方式:心感现实、心明现实及由艺术媒介和符号形式系统创造的心创现实。心创现实是文艺家在文艺作品中创造的审美现实,包含三个层面,即近心感现实、近心明现实、心感-心明现实交融。要把握文艺中的现实再现,需要回到...

左翼的声音:《压岁钱》的市民趣味与隐形革命————作者:魏华莹;

摘要:1930年代,左翼电影人介入电影界,尝试借助电影这一大众艺术形式宣传、推广革命理念。其中,夏衍创作、张石川导演的《压岁钱》不仅将电影艺术的趣味性与左翼话语的革命性结合,通过一枚银圆的流转生动展示了当时上海不同阶层的众生相,而且以《新生命歌》等插曲的创造性置换,发出呼声,号召新女性和社会各界力量走上前进之路。通过考察影片的市民趣味、好莱坞元素及声音景观,可以发现,左翼电影人在实现娱乐和商业利润的基础...

“公共理性”辨义————作者:张江;

摘要:公共理性是公共阐释论的核心概念,它是人类理性一般,是意识主体普遍持有的智识能力,是植根历史、面对当下的有效观念系统,是检验人文“真”与真理的初始标准。如此定义的公共理性,不是政治标准,不是道德戒律,不是乌托邦空想。公共理性是意识主体的内在禀赋,与个体理性协同一致,普遍作用于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全部过程,无人无事可以例外。经由实践检验的公共理性,从意识主体普遍持有的智识能力,到根植历史、面向当代的观念系...

抗战文艺的声音实践与跨域流动————作者:王今;

摘要: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媒介形态与社会结构的剧变中,声音凭借其轻便灵巧、通俗易懂的特点,在救亡动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抗战文艺的声音转向,不仅是口传文学传统的继承,还是战时的新探索,重新激活了域外与传统的声音艺术资源并结合抗战实际进行改革,重构了新的艺术形式、情感机制与文化实践。抗战声音在跨域网络中流动,打通不同文类、空间与阶层隔阂,联结古今,沟通世界。抗战声音实践不仅客观反映,而且主动介入现实;不只给听...

经济法语境下“政府化债”的理论解释与制度完善————作者:冯辉;

摘要: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不仅是政府基于财政法角度对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更是基于经济法角度对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综合治理。既有的化债措施以识别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为前提,以发行政府专项债券置换地方隐性债务为核心,具有直接性和规模性的效果,但在法律依据、识别和置换的具体规则、绩效评估等方面仍有待完善。对此,应择机制定及完善化债相关财政政策工具的法律依据,在债务识别和置换层面推进法治化和市场化,加强对化债措施的绩效...

“化债”的关键抓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的法治逻辑————作者:李蕊;

摘要:新一轮“化债”已开启,“化债”的关键不仅在于消减隐性债务存量,更在于通过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以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作为地方政府依托对金融资源的控制、纾解财力约束以及实现经济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市场工具,其勃发的根源在于行政集权下的强激励机制所引发的地方财政机会主义和软预算约束的实践逻辑。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消减地方政府对于市场融资的过度干预,弱化其对民间资本的挤出...

何以破解经济治理中刑法的“口袋化”————作者:李云霖;王玉好;

摘要:刑法法益失衡在实践中引发了包括非法经营罪等在内的大量“口袋化”现象,其根源在于法益泛化模糊刑事干预边界,立法技术缺陷诱发司法恣意,秩序优位抑制市场创新动能。这导致刑法在市场经济治理中频繁“越界”。破解之策在于引入“结构法益观”,构建“基础层(单纯秩序违反)—核心层(实质法益侵害)”的双阶识别体系,确立“法益关联性、损害实质性、监管失效性”三重审查标准,将刑事规制置于实质侵害市场自由与重大公共利益的...

重思人性中的欲望要素——与何怀宏教授商榷————作者:李亭慧;舒国滢;

摘要:探索人性必然绕不开欲望,何怀宏教授在《一个人性的分析结构》中秉持一种“批判形而上学”的哲学立场,构建了人性的六分结构,并将欲望置于人性结构极为重要也最为基础的位置。但是,他这种对欲望概念的分析并未充分展现欲望与其他人性要素的相互联系,原因在于其忽略了欲望的运动也可以是向上升华的。虽然活着是人的基本生存欲求,但是人的欲望却不仅仅是活着,伴随着人自身的发展,欲望也在不断向上发展,除却对外在物的欲求,善...

地方专项债券的“项目制”隐忧及其治理方略————作者:熊伟;

摘要:地方专项债券制度设计蕴含着典型而又独特的“项目制”原理,只有遵循“项目制”逻辑,才能构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政府举债模式,充分发挥专项债券的深层次功能。然而,“项目制”的核心功能并未在专项债券这一特殊事物中得到充分体现,使得其制度建构和实践运行存在一定的“项目制”悖反。专项债券的“项目制”设计本具有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治理作用,但在实践中却面临着如何规范建构和有效治...

马克思“历史之谜”的现实反思与当代解答————作者:沈湘平;李菁;

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历史之谜进行了典范阐释,其所揭示的矛盾关系与内在精神实质具有普遍性意义。人类史本质上是文明史,历史之谜所揭示的矛盾与斗争关系,恰恰构成一种本质性的文明分析范式——历史之谜本质上也是文明之谜。对历史之谜自觉与不自觉的解答事实上就形成了不同的文明形态。当代人类文明的困境不过是历史之谜的当代侧显。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

如何“成就我们的国家”——在美国以外思考一个美国哲学家提出的问题————作者:童世骏;

摘要:在唐纳德·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前夕,重读其同胞理查德·罗蒂在1998年出版的一本小书《成就我们的国家》,主要不是因为八年前该书被认为预见了当时的美国大选结果,而是因为该书对我们观察当代美国政治、西方左翼思潮和未来中美关系,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视角。从此视角出发可以看出,当代美国政治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全球的“南”“北”关系中处理其国内的“左”“右”矛盾;西方左翼学界的关键挑战,是能否在“承认”和“再...

新型社会形态:新质生产力、结构变革与范式转换————作者:董昌其;米加宁;

摘要:新质生产力对社会生产方式、组织模式以及生活方式的深远影响引发了社会形态的根本变革。这一变革深刻动摇了现代理性主义及其内生缺陷所引致的“创造力危机”,为新型社会形态的到来提供了机遇。新质生产力超越了传统生产力理论,体现了“社会—技术”强互构性,通过人机协作和智能技术构建了异质要素整合、分布式、协同贯通的系统网络,在范式转换的层面对社会发展带来颠覆性影响。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个体将嵌入人机协同的集体智...

  探索与争鸣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Yangming_ak

    尽管录用了,但是真的很难很难!审稿周期整整一年!等的心力交瘁,不过总算有好结果了! 整体感受是文章要有“争鸣性”,最好能够提出标识性的概念(可能是为了提高期刊引用率),文章要有思想性,逻辑清晰,论证扎实。对自己文章有信心的,可以一试!

    2024-04-07 22:07
  • zhaohhhh

    刊物水平高,投稿难度大。六月投稿,七月底给的返修意见,八月中旬返回,一直等到十二月初退稿,编辑沟通态度很好。总体感觉难度很大

    2023-12-03 11:38
  • 奔跑的辣椒酱

    曾经投过一次,过了半年收到了退修意见,意见并没有提出太多问题,以为发表希望是很大滴,很认真地修改了,返回过去,又过了3个月,就退稿了。可见,对于素人,难度还是很大的。

    2023-07-21 20:00
  • zhaohhhh

    收到稿件与退稿均发送了邮件,处理周期很快,从时间表中就可以看出。网站投稿,操作顺畅,是中哲内部认可度高的刊物,虽然不知是自己的文章水平还是博士独作的问题,总之之后有文章还会再投。

    2023-07-02 11:21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退稿挺快,但我还是被退自闭了!

    2021-09-09 10:27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探索与争鸣是C刊吗?
A:是C刊。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