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保护最新期刊目录
流域尺度氮滞留研究进展、趋势及展望————作者:王喜华;贾顺卿;胥毅军;刘泽军;毛博洋;吕沁雅;季许鸣;罗成明;戴妍;荣延鑫;
摘要:氮滞留作为流域氮循环的核心调控机制,其时空动态深刻影响着水环境安全与生态健康。本文系统综述了流域尺度氮滞留的研究进展,揭示了多介质界面氮循环的关键瓶颈与学科交叉趋势。阐明氮滞留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经验模型和机理模型在氮滞留研究中的发展应用,最后针对流域氮滞留的管理策略与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为构建水安全-生态健康协同的可持续治理范式,实现水安全与生态健康的可持续目标提供科学参考
旱涝灾害对鄱阳湖生态系统的影响与适应性对策————作者:夏军;薛颖;骆文广;王文宇澄;佘敦先;
摘要: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鄱阳湖流域近年来呈现出枯水期延长、水文连通性下降、旱涝灾害频发等新型水文情势,改变了流域生态系统格局。本文重点分析旱涝灾害对鄱阳湖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成因和适应性对策。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频次增加、江湖水力关系改变以及围垦等人类活动导致湖泊连通性变化共同加剧了流域水文节律失衡,致使鄱阳湖流域植被结构、候鸟分布、鱼类和底栖生物种类等发生深刻变化。提出了...
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链风险评估方法————作者:杨芳;李旭东;宋利祥;胡豫英;陈玉超;杨蕊;
摘要:城市暴雨洪涝的级联效应往往会造成洪涝灾害链,加剧极端天气事件的灾害后果。当前的城市洪涝风险评估对城市洪涝的级联效应未给予足够重视。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面向城镇重要基础设施的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链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结合了洪涝模拟模型与系统动力学模型,前者可为后者提供洪水淹没的时空信息。以广州市南岗河流域为研究区,以2020年“5·22”暴雨洪涝事件为例开展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水利工程设施、主要化工厂、医...
基于雷达和智能技术的暴雨风险-效益评估与调控————作者:左其亭;李英睿;
摘要:面对暴雨预报模拟及潜在风险-效益评估体系不完善的双重挑战,应用雷达和智能技术开展暴雨径流洪水智能预报、风险-效益评估与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智能预报分析评估和谐调控”三位一体的系统决策思路,构建面向流域或区域的暴雨风险-效益评估与调控研究框架,主要包括:(1)智能预报方面。总结降雨、径流与洪水预报模拟的主要方法与智能模型,提出基于雷达和智能技术的降雨径流洪水一体化智能预报体系。(2)分析评估...
黄河下游长远安全研究—河口格局优化————作者:周建军;张曼;孙嘉悦;
摘要:针对黄河下游水少沙多、输沙能力不足、河口延伸共同引起河道持续淤积抬高,造成河道溃堤、改道和泄洪能力不足,这种风险反过来又迫使河口不断改道,造成三角洲不稳定、干旱、弃水和生态缺水长期并存的问题,认为在中游防洪减淤工程体系不能持续控制泥沙的条件下,河口格局是影响长远安全的重要环节,提出采用同步维持多个出海口门的新格局替代传统的单一流路反复改道格局,并基于出口水沙条件的河口延伸公式对新格局河口情况进行了...
人鱼博弈视角下基于外部性的水库群生态调控理论————作者:王浩;高宇;
摘要:针对流域水库群兴利减灾与生态保护的协同难题,引入外部性量化机制与三次博弈框架,提出了人鱼博弈视角下的水库群生态调控理论。首先,揭示了水库调度与鱼类生存并非“零和博弈”的本质特征,明确了人类在最大程度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同时,可通过将生态负外部性控制到最小并最大化正外部性效应,实现人与鱼类的协同共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外部性的生态调控三次博弈框架,通过多目标基础均衡、负外部性最小化与正外部性最大化...
基于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的水库群多目标防洪风险分析————作者:曾雨柔;朱非林;卢庆文;樊宇堃;李敏;钟平安;
摘要:考虑到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所导致的起调水位不确定性对后续防洪调度的影响,提出基于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的水库群多目标防洪风险分析方法。以东淠河流域为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定量解析水文、气象预报误差的协同效应,系统表征起调水位的不确定性;将起调水位不确定性纳入防洪风险源,构建考虑上下游防洪目标冲突的水库群多目标防洪优化调度模型;提出涵盖“库—点—面”的多层级风险指标体系,揭示随机环境下的风险互馈机制。结...
基于改进累积前景理论的黄河梯级水库水沙-生态-经济多目标调度决策模型————作者:李东林;李睿;刘刚;王远见;李洁玉;
摘要:考虑黄河流域行洪输沙、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多维调度需求,构建了梯级水库水沙-生态-经济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并基于改进的累积前景理论构建了决策模型用于优选调度方案。以黄河干流龙羊峡、刘家峡、海勃湾、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梯级水库联合调度为例,开展了丰、平、枯典型年的调度决策模型构建与计算。结果表明:排沙与生态目标表现为一定的竞争性,排沙与发电目标表现为较强的竞争性,生态与发电目标表现为一定的协同性,且...
黄河几字弯“四水四定”若干问题探讨————作者:郭旭宁;李云玲;刘为锋;彭少明;邢西刚;李溦;唐世南;苗平;
摘要:面向黄河几字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绿色高质量发展及荒漠化防治“歼灭战”等国家重大需求,努力破解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下“人-水-城-地-产”关系不相协调等突出问题,亟需围绕“四水四定”落地实施开展科技研发与攻关。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黄河几字弯水资源保护治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研究需求,识别了弯区需水驱动机制探究与节水潜力挖掘、“四水四定”多要素协同演变规律辨析及调控阈值确定、“四水四定”实施风险识别与预警防控...
气候变化下西北内陆河典型流域出山径流变化归因分析————作者:李光轩;赵钟楠;李原园;陈飞;何君;潘扎荣;李溦;张越;刘震;陈康;
摘要:开展气候变化驱动下西北内陆河流域的水循环与水资源演变规律研究,是揭示高寒山区水文响应机制的关键科学问题。本研究选取疏勒河昌马堡站子流域和叶尔羌河卡群站子流域作为对象,分析水文气象因素的变化特征,确定径流量的突变年份,量化评估降水、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对径流的影响,同时预测未来径流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疏勒河昌马堡站子流域和叶尔羌河卡群站子流域的气候都经历了显著的“暖湿化”趋势,两流域年径流的突...
“北粮南运”背景下东北地区粮食虚拟水流动及其对水资源压力的影响————作者:李博;李云玲;章光新;孙敬轩;于叶翔;齐鹏;
摘要:东北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产区,20世纪90年代“北粮南运”以来,大量粮食虚拟水持续输出,严重威胁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性。为此,本文利用多源数据解析东北地区粮食虚拟水流动规模和结构,评估其对水资源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22年东北地区粮食虚拟水调出量共计16520.03亿m3,其中绿水12604.78亿m3,蓝水3915.25亿m3<...
鄱阳湖流域水系格局与连通性变化分析————作者:李加林;杨佳铭;刘永超;曹罗丹;周驰;
摘要:基于高精度水面数据集,结合水系形态结构评价指标及水系连通性经典指标,对1995-2021年鄱阳湖流域丰水期与枯水期的水系分布格局与结构连通性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的丰水期与枯水期水系的干流总长度基本不变,支流均存在较低等级河流向较高等级河流演变的现象。但2021年不同时期的I级河流长度相较于1995年存在截然相反的变化特征,丰水期I级河流长度整体增加率达7.81%,枯水期I级...
水资源空间均衡调控理论框架与平衡机制————作者:王红瑞;杜新龙;王煜;杨亚锋;王祉静;郑小康;
摘要:水资源空间均衡是我国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原则,推进落实水资源空间均衡已成为新时期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水资源空间均衡的科学调控与量化分析方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技术瓶颈。本文针对这一核心命题,从历史演进、现实需求和系统耦合的多维视角剖析水资源空间均衡的内涵与基本特征;解构“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复杂系统,构建水资源空间均衡协同调控机制框架,从生态安全、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三位一体的视角探明了水资源对...
广东省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及其归因分析————作者:刘林鑫;张珂;李曦;
摘要:水分利用效率(WUE)是联系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关键指标。为揭示广东省陆地生态系统WUE的时空特征及环境因素变化所造成的影响,本文基于MODIS卫星遥感数据,计算了2000—2020年广东省WUE。结合精细化的降雨,温度和土壤湿度数据产品,采用趋势分析、偏相关性分析、最大值合成等方法,识别了广东省WUE呈现的6种年际变化类型。评估了WUE主要变化类型下,环境因素引发的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变化对WUE...
基于DeepTCN模型与动态特征提取的多变量径流预测:北海道厚真川流域的应用————作者:高佳佳;陈柏成;陈越超;张庆;赵丽;
摘要:目前大多数径流预测模型依赖于静态特征,难以捕捉到水文过程中存在的动态变化规律,导致预测精度不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框架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动态特征提取技术,结合DeepTCN模型的强大序列处理能力,以实现更精准的径流预测。具体而言,本研究首先通过分析不同输入变量与径流量之间的相关性,选取了对预测效果有显著贡献的特征。然后,采用改进的时间卷积网络(DeepTCN)构建预测模型,以捕捉长期依赖...
面向地铁站受淹分析的地表-地下空间耦合模拟方法——以深圳市为例————作者:严心如;卢雯珺;李锦辉;郑先朔;
摘要:针对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内涝模拟的难题,文章提出地表-地下空间耦合的城市内涝模拟方法,实现暴雨内涝下地表与地下空间大尺度的耦合受淹分析。相比仅考虑地表内涝的模型,其精度提高至87.14%。利用该耦合模拟方法对深圳市部分区域地铁进行压力测试,发现在当前地铁口高度下,重现期为50年、100年、500年、1000年一遇降雨分别导致8、11、16、18个地铁口进水。若地铁口平台高度按照规范设置为超过地面高度0...
基于水文水动力耦合模拟的赣江尾闾地区径流顶托规律研究————作者:宗思远;许栋;李彬权;张亮;孟锐;肖洋;冉启华;
摘要:赣江尾闾地区受上游来水与鄱阳湖洪水双重顶托,防洪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揭示该区域径流顶托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本文构建了适用于平原河网区的水文产流模型,并与自主研发的二维水动力模型进行时空耦合。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水位模拟的相对误差在6%以内,具有较高可靠性。研究发现:赣江尾闾河段的顶托效应与外洲站流量密切相关。低流量时,北支壅水抬升南昌站水位;流量增大,主支螺旋流向下游扩展,在昌邑站至南昌站间形...
气候变化下长江源区近60年来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作者:沈龙;吴南;罗煜宁;王宇昊;孙建文;王一帆;张珂;
摘要:长江源区作为我国生态安全和水资源战略的重要区域,其水文气象过程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研究其演变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基于1960–2020年长江源区的水文气象要素数据,采用Pettitt非参数检验和一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径流深、降水量、气温、潜在蒸散发及积雪等要素的突变特征及月尺度变化。结果显示,年径流深多年平均约为90 mm,2004年后由下降趋势转为回升;年降水量于199...
基于生产过程视角的甘肃省人水系统耦合协调特征分析————作者:郑健;刘柠滔;郭亚军;徐文婧;
摘要:人水系统作为维系人类生产活动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复合纽带,其协同演进机制直接决定了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更是统筹水资源承载力刚性约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生态系统韧性阈值矛盾的关键载体。本文从生产过程视角出发,对人水系统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创新构建了包含生产者-社会、生产资料-资源、生产环境-生态以及生产产品-经济的四维子系统评价体系,借助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系统和障碍度方法分析了2010-2...
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能源耦合系统研究ⅠⅠ:演化规律————作者:冯仲恺;蒋林佚;牛文静;王煜;彭少明;郑小康;
摘要:本文识别了环境、水资源、能源、社会经济等多维子系统关联要素,构建了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能源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以CMIP6提供的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气候情景为驱动,通过Hurst指数、有序度及耦合度等指标,揭示了变化条件下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能源耦合系统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差异显著:演化过程可分为开发、拮抗、萧条、恢复等阶段,其中水资源子系统的气候敏感性高于能源子系统;第一产业用水...
水资源保护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该期刊guanxi严重
2023-12-09 11:59 -
奔跑的辣椒酱
有一篇文章被其他C刊拒了,与水相关,后来转投水资源保护,一周内收到修改意见,小修改,第二天修回。2021春节期间看到进度变成主编终审,期刊很负责,但愿可以通过录用!看了期刊已发表的文章,质量都不错,可惜不是C或者CSCD,是CSCD扩展,期刊影响因子高,不知道学校是不是只能当做北核!
2021-02-20 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