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科学进展最新期刊目录
感潮河网水动力调控智能决策方法————作者:袁赛瑜;步佳李;林佳威;唐洪武;
摘要:感潮河网水闸群联合调度是提升河网水动力和减少水流往复、活水提质的重要措施。但目前水闸调度以经验为主,低效费时,少数智能方法只能做确定性工况的调度决策,无法应对水文、潮汐以及闸门扰动下河网水动力过程实时动态调控。本文提出一种感潮河网水动力调控智能决策方法,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和时间融合变压器精准捕捉水位和流量变化的长期依赖和非平稳动态特征,识别河网多重因素干扰,建立水位—流量非线性响应关系,实现精准预...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平原河网水动力水质补水方案优选————作者:贺蔚;章雪彤;何文浩;王龙飞;赵文龙;苏莹;高士强;
摘要:平原河网水环境备受关注,常采用生态补水来改善。前期已开展较多复杂交汇平原河网的水动力-水质数值模拟研究,有待进一步提出补水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因此,本文以海宁中心城区河网为研究对象,构建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了9种闸泵组合方案的补水效果;提出了耦合AHP-CRITIC-改进TOPSIS方法的综合评价体系,对不同补水方案进行定量优化评价。结果表明,方案6(开启长山河东泵站和硖石市河泵站补水,...
耦合水位控制规则的水电站泄洪-发电联合分层优化调度————作者:何中政;李邦浩;黎良辉;曹志明;兰芳;涂强;
摘要:针对水电站泄洪-发电联合优化调度中考虑闸门动作使得决策变量维度激增和调度期末水位难控制的问题,本文提出机组-闸门分层优化策略,将所有闸门聚合为一个虚拟闸门,上层模型对多机组和虚拟闸门进行泄洪-发电优化调度,下层将虚拟闸门总流量在所有闸门中进行优化分配,实现问题降维;同时,提出流量分级水位控制策略,来水较大时开展泄洪-发电联合优化调度,来水较小时依据水位控制规则退水,确保调度期末水位合理消落。以峡江...
基于可解释多源数据特征融合的深度学习集合径流预测————作者:丁诚;王兆才;丁伟杰;程和琴;
摘要:准确的径流预测是水资源管理与洪涝预警的核心,但径流过程的高度非线性给传统模型带来了挑战,且存在时空特征融合不足与可解释性欠缺等问题。本文融合遥感、气象等24类多源异构数据,综合考量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影响,构建高精度、可解释的Transformer-KAN-LEC(TKL)深度学习集合径流预测模型。以嘉陵江流域11个站点的日径流预测为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TKL模型纳什效率系数均大于0.95,均方...
气候与植被协同变化下的径流响应研究——以秦岭北麓为例————作者:张豪;鲍振鑫;王婕;孟宪红;余承霖;朱俊杰;
摘要:为提高对气候和植被变化下径流响应的认识,在人类活动较少的秦岭北麓区域采用基于Copula函数的协同变化诊断、结构方程模型和弹性系数等方法,解析了气候与植被协同变化下的径流响应规律。结果表明:①1980—2022年研究区域降水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叶面积指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径流呈减少趋势。②在植被条件改善影响下,区域内降水转化为径流的比例减小。③气温升高是驱动区域植被变化影响径流的最主要气候因子。④适应...
高坝水下缺陷检测与诊断评估:现状与挑战————作者:向衍;王亚坤;陈哲;戴波;陈思宇;沈光泽;
摘要:高坝大库作为水安全保障体系中的支撑性基础设施,其安全稳定运行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公共安全至关重要。然而,高坝大库部分隐患缺陷隐蔽于水面以下,严重影响其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健康服役。本文基于国内外高坝水下出险案例分析,系统梳理了光学成像检测、声学成像检测等缺陷检测方法和检测装备,评述了水下缺陷检测、损伤识别、深水孪生场景构建及健康诊断评估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耦合深度学习与水文模型的喀斯特地区径流模拟方法————作者:许钦;金晨;张坤;陈星;张东杰;
摘要:喀斯特地区水循环机制复杂,地质资料获取难度较大,如何进一步提升水文模型在该地区的径流模拟表现是亟待解决的研究难点之一。通过将改进后的EXP-HYDRO模型、双层南科院水文所模型与循环神经网络算法相耦合,建立物理机制与人工智能算法深度耦合的水文模型,并在长江中游南阳河流域和乌江中游野纪河流域2个喀斯特区域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耦合水文模型能够显著提升喀斯特地区日径流过程模拟精度,相比于水文模...
基于组件式水文模型的径流模拟不确定性分析——以长江上游流域为例————作者:周丽婷;谢康;刘攀;张晓菁;曾志强;周涛;张海荣;
摘要:为评估降水数据、模型结构和模型参数对径流模拟不确定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4种降水数据(站点实测和CRUJRA、CMFD、ERA5-Land格点数据),构建模块化的组件式水文模型,采用动态Sobol'敏感性分析方法,以长江上游51个分区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降水数据、模型结构与模型参数在径流模拟中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①模型参数对径流模拟不确定性的贡献最大,多年平均总阶敏感性指数在分区流域的中位数为0...
骤发干旱对全球农业基地粮食产量的影响————作者:史锐光;刘懿;张欣雨;朱烨;任立良;朱萧同;刘禹;
摘要:现有干旱对农业的研究多聚焦于传统干旱,鲜有从骤发干旱的角度开展评估,且忽视了作物生长不同阶段和不同灌溉模式对骤旱响应的差异性。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全球作物产量、作物物候、雨养与灌溉系统以及土壤水分等多源数据,构建考虑旱情开始速度的骤旱识别方法,提取全球骤旱事件,系统评估全球主要农业区骤发干旱对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40—2022年全球骤发干旱事件显著增加,且干旱开始阶段历时呈现加快趋势;②从作...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泥沙粒径变化规律————作者:张原锋;张凯文;王平;张文杰;
摘要: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悬移质及床沙粒径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为研究悬移质及床沙粒径变化规律,利用水文泥沙及统测断面实测资料,结合床沙粒径对水沙过程的滞后响应特性,研究了小浪底水库不同排沙阶段黄河下游悬移质粒径、床沙粒径时空变化过程,建立了床沙中值粒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①小浪底水库异重流排沙阶段,悬移质很细,中值粒径只有0.0075mm左右;小浪底水库降低水位引起的溯源冲刷排沙阶段,悬移质较粗,中...
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城市洪涝识别与模拟验证————作者:张克寒;梅超;刘家宏;王佳;宋天旭;石虹远;李玉龙;
摘要:传统的城市水文监测手段在极端洪涝条件下面临一定失效风险,亟需新型监测手段进行补充。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城市洪涝识别方法,采用爬虫技术(BeautifulSoup4)提取社交媒体大数据中的洪涝相关词条,结合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 CRF(Conditional Random Fiel...
长江中下游区域性和流域性洪水流量演进分析————作者:张鸿洋;胡春宏;周曼;高宇;关见朝;
摘要:洪水演进事关防洪安全,影响着沿程河道冲淤、河势演变及江湖补给,从频域对典型洪水组成及其沿程变化开展分析,对揭示洪水演进深层规律及成因,制定科学的防洪减灾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宜昌至大通水文站的日均流量实测数据,运用信号学时频域分析原理,重点分析了区域性洪水(2016年、2017年)、流域性洪水(1998年、2020年)各站流量的频域变化,量化了各河段主要因素对洪水流量信号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支...
考虑峰丛洼地内涝滞洪的分布式岩溶水文模型————作者:陈立华;杨文哲;陈航;黄文举;
摘要:峰丛洼地内涝滞洪是岩溶流域水循环的关键环节。针对岩溶流域水文模型刻画峰丛洼地滞洪过程的不足,提出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洼地内涝滞洪模拟方法,构建考虑滞洪影响的分布式新安江岩溶水文模型(DK-XAJ-DF),以刁江流域为研究区,开展流域内部龙头峰丛洼地内涝滞洪及河口、马陇水文站的逐小时径流模拟。结果表明:龙头洼地逐小时滞洪量模拟确定性系数达0.90,相对洪量误差0.77%;验证期河口站与马陇站逐小时径流...
基于多模式降水与水文模型的径流预报不确定性分析————作者:向怡衡;彭涛;殷志远;祁海霞;沈铁元;
摘要:为提升流域径流预报的精度与可靠性,以清江流域为例,构建了基于多模式降水(ECMWF与NCEP)与多水文模型(GR4J与XAJ)的9种径流预报方案,并引入基于天气发生器的后处理方法(GPP)校正模式降水偏差,从确定性、概率性及不确定性3方面系统评估集合径流预报性能。结果表明:GPP方法提升了模式降水质量,进而改善了径流预报精度,尤其对误差较大的NCEP预报产品,校正效果显著;优选精度更高的降水预报产...
黄河下游典型河段断面调整规律及河槽断面预测————作者:秦梦春;刘军政;白玉川;徐海珏;张金良;
摘要:2000年后,随着小浪底水库的运用及河道整治工程的完善,黄河下游中水河槽(主槽)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主槽断面形态调整特征,有助于深化对黄河下游河床演变规律的认识。基于2000—2021年汛后约2500个实测大断面数据,分析了白鹤—孙口河段主槽断面调整规律,构建了融合粒子群优化(PSO)与支持向量回归(SVR)的河槽断面调整预测模型。结果表明:①断面尺度上,存在展宽淤高型、展宽冲深型、仅淤高型和...
复杂水库群调蓄影响下的三峡运行期设计洪水及汛控水位————作者:钟斯睿;郭生练;孙博凯;郭乐;梁志明;王何予;
摘要:长江上游水库群的建成运行改变了三峡水库来水来沙条件,现有设计洪水及145 m汛限水位难以应对新时期防洪抗旱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需求;长江上游大型水库众多、暴雨洪水时空分布不均,现有地区组成法无法直接适用于复杂水库群运行期设计洪水计算。本文采用混合Copula函数构建联合分布,同时反映年最大洪水系列和典型年大洪水分布组成规律,基于最可能洪水地区组成法和最不利洪水地区组成法,分别推求三峡水库运行期设计洪...
变化环境下长三角地区极端降水非平稳性及其时空分异特征————作者:雷诺;周正正;路平;刘曙光;
摘要:在当前复杂的变化环境下,掌握极端降水的非平稳性演化规律已成为区域防洪减灾的迫切需求。本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基于1961—2021年格点化逐日降水数据集和多种气候因子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PCA)与极值分布理论(GEV)研究了极端降水对城市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的极端降水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雨量更高,短历时极端降水空间分布更不均匀;(2)极端降水在大部分区域呈现增长趋势,城市化进程较...
三峡水利枢纽与入库支流对三峡库区水沙演变特征的影响————作者:骆义峡;唐小娅;段恒轶;陈吉龙;吴胜军;
摘要:水沙演变是流域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体现,深入研究水沙输移过程影响机制对揭示其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1955—2023年三峡库区主要水文站实测数据,分析库区水沙演变特征,厘清嘉陵江、乌江与三峡水利枢纽对库区水沙演变的影响,并构建贡献度模型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嘉陵江与乌江是影响三峡库区入库水沙的重要因素,两江入库径流、入库泥沙分别约占入库总量的29.4%和30.2%,对水沙通量变...
三峡水库旱限水位确定及运用方式————作者:严子奇;刘至一;周祖昊;吴碧琼;周丽垚;曹辉;程雅平;
摘要:三峡水库作为长江流域骨干枢纽性水利工程,在长江中下游干旱防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三峡水库在抗旱调度中缺乏针对性的控制性水位指标和有效的抗旱调度规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资源综合效益的发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三峡水库旱限水位的功能定位和分期旱限水位确定思路,结合汛期水位临时抬升、枯水期逆序递推、蓄水期保障蓄满的角度进一步提出了分期旱限水位的确定方法及运用方式,以2022年为典型年计算得到三峡水...
变化环境下骤发干旱的径流表征方法————作者:王孟浩;江善虎;任立良;徐俊增;袁山水;
摘要:现有骤发干旱的研究多从气象或农业干旱角度开展,从地表径流或基流等水文干旱角度开展的相关研究则较为有限。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游程理论和阈值法构建能够兼顾径流快速衰减和水量亏缺情况的骤发干旱评估方法,进一步应用数字滤波法从径流过程中分离出基流,开展针对基流的骤发干旱识别,补充和丰富现有骤旱研究方法,以赣江流域为对象开展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赣江流域1981—2020年基于径流和基流的骤旱事件平均历时分别为...
水科学进展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Yangming_ak
水科学进展是我学术生涯中的第一次投稿,体验非常不好,我记得我在4月9号在网站上提交手稿,之后几乎每周都查一下进度,没有任何稿件处理消息,也没收到任何邮件,直到9月2号我马上准备改投它刊了才去给编辑部打电话,结果好家伙人家说投稿后几天就因为不符合期刊方向退了,可是直到这个时候系统依然空空如也。。。
2023-05-31 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