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戏剧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0:05:27

四川戏剧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Sichuan Drama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复合影响因子:0.328
综合影响因子:0.119
邮发:62-112
官网:https://scxj.scyishu.org.cn/
主编:谢竹峰
平均出版时滞:1.426966

  四川戏剧最新期刊目录

游牧的身体:数字表演艺术身体图式的建构与演进————作者:李论;

摘要:数字时代的来临使传统舞台表演艺术的本体特征、外在形态以及美学属性受到了冲击,使之被改写与重塑,通过梅洛-庞蒂的身体图式的概念来阐释身体与主体、身体与他者、身体与世界在数字表演艺术中交织可逆的关系,进而追求未来舞台艺术中普遍的和终极意义的身体,最终建构主客一体、身心合一、融会贯通,共生共存的数字表演艺术美学

平滑美学:数字技术之下当代戏剧观看机制变化————作者:李紫涵;

摘要:数字技术革新之下的戏剧为“看”提出了新的问题。本文特别关注数字社会及新媒介对观看机制的塑造,以及观看对剧场的改造。韩炳哲认为,数字技术推动下的隐私社会导致仪式与表演空间的消失,大众的审美变得平滑。戏剧的观看建立在消费之上,围绕着消费观念展开,观看机制使得戏剧审美趋向于平滑美学。戏剧在这种观看机制下以自身的“活性”特质为平滑审美创造出一种修正的可能性。本文着重探讨三个问题:在数字技术之中的剧场变化生...

声·景·情:国产电视剧中的戏曲意境————作者:潘倩文;

摘要:戏曲是集文学、音乐、舞蹈、杂技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丰富的视听元素。电子媒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视的诞生一方面为戏曲的传播提供了重要载体,另一方面,戏曲也以多种方式参与电视剧的情节叙事、人物塑造、情感表达等。意境是我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指景与情的融合,电视剧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其戏曲意境的建构为声音、景观、情感的深度融合,既展示出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也丰富了自身的文化意蕴与审美表现

消费主义视角下四川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策略研究————作者:郭怡然;

摘要: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具有认知层面与经济层面紧密融合的多维度特征,本文基于消费主义理论视角,分析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从符号建构、人际链接、审美满足三个维度思考四川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策略,以期推动四川文化产业在网络文学与影视融合发展中的持续繁荣

中国乡村戏剧祭祀仪式的多重文化属性——以乌江流域傩戏为中心的考察————作者:张羽华;

摘要:乌江流域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支流,分布在此的乡村戏剧文化持续受到学界关注。其中,傩戏祭祀仪式是评判乡村戏剧文化丰富意蕴的主要依据,也是傩学界研究的重点,其发生学研究已在广泛的傩学研究领域有所触及。本文根据乌江流域乡村傩戏祭祀仪式历史发展脉络,认为其在乡村社会生活发展过程中具有巫文化的想象性、宗教文化的神秘性、时空表演艺术的审美性等多重文化属性。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积极推进乌江流域乡村傩戏祭祀仪...

从“剧流量”到“巨留量”:影视与文旅双向赋能的实践路径————作者:温芳;

摘要:影视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不是一个新命题,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文旅融合实践的深入发展,“影视+文旅”的跨界模式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时代议题。影视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及外延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演变,影视与文旅是相互成就的关系,社交媒体赋能影视和文旅传播、消费者沉浸式体验需求及讲好故事的内容属性构成其融合发展的底层逻辑。新时代影视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包括:树立多元主体相融共生理念,创作以文化为核...

历史主义的身影——关于一种历史剧批评标准的辨析————作者:麻文琦;郭梦叶;

摘要:历史真实曾经是历史剧批评的主要标准,不过在当下,历史剧中的历史只是一种需要经过剧作艺术裁剪加工的素材。因此,艺术标准成为了历史剧批评唯一重要的标准。从当代一桩有关历史剧批评的个案出发,在艺术真实所主导的历史剧批评的世界里观察历史真实的身影,从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剧的批评史中梳理辨析一种可称之为“历史主义”的美学,并就它之于历史剧创作在理论方面的建设性展开讨论,可知,历史主义始终存在,从未在历史剧批...

有限与无限数字赋能的控制与自由:戏曲数字化的多重可能与挑战————作者:马潇婧;李时潮;

摘要:数智时代,戏曲数字化已成为戏曲未来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催生出新的媒介和艺术形态,数字戏曲即数字化创作、数字化观演、数字化消费的戏曲艺术,成为未来的可能形态。面对戏曲的边缘化,数智技术在与戏曲的交互中从技术辅助走向融合共生,对戏曲艺术的整体形态进行重塑,但技术迭代与对戏曲本体影响的不可控也引发了关于空间形态、表演主体、现场体验等的讨论。自由发展的数字化对传统演剧形式的巨大冲击使传统...

日本明治时期的中国戏曲史研究————作者:杨雯雯;

摘要:日本对中国戏曲进行系统的、科学的、以历史演进为线索的整体研究始于明治时代,其间共出版1部小说戏曲专著,8部涉及戏曲史撰述的中国文学史著作。这些著作在论述到戏曲晚生的原因、发展的渊源、沿革,以及所选取的戏曲曲本、评论等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其中笹川临风居开创之功,久保天随有发展之德,森槐南拥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研究明治时期的中国戏曲史著述,不仅可以析察当时日本汉学的发展趋势,亦可以找到我国戏曲...

芥川龙之介的京剧接受与传播——以《中国游记》为中心————作者:苗静;宋刚;

摘要:1927年3月,芥川龙之介作为《大阪每日新闻》的特派员来到中国,不仅欣赏京剧,还跟同行的日本友人学习京剧,在随笔中记录自己的观剧体验。芥川不仅掌握了京剧时间和空间叙事的精髓,还对京剧的改良道路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从他对中国京剧的描述中能够感受到他与《大阪每日新闻》对中国传统文化立场的不同。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提倡全面西化不同,芥川所提倡的是在输入西方文化的过程中要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同一性...

从《龙须沟》看北京人艺诗化现实主义演剧传统的探索与复归——以焦菊隐、顾威导演话剧为中心————作者:张雯;

摘要:《龙须沟》是老舍“底层叙事”的典型文本,也是北京人艺探索诗化现实主义演剧风格的代表作。焦菊隐对该剧的排演,充分体现了北京人艺早期在现实主义剧目中寻求诗意表达的尝试,其在导表演实践中注重引导演员发挥“诗性创造力”,亦强调舞台艺术呈现应讲求“生活真实”的创作理念。顾威在复排《龙须沟》时,延续了北京人艺的诗化现实主义演剧传统,同时又在群像建构、主题表达和舞台呈现等方面进行了创新。焦菊隐和顾威对《龙须沟》...

从小说到戏剧:《尘埃落定》的跨媒介叙事————作者:刘蕊;

摘要:小说《尘埃落定》自面世以来,先后被改编成电视剧、川剧、舞剧、歌剧、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同名作品并广受观众青睐。文章对不同舞台艺术表现形式的《尘埃落定》进行艺术效果呈现分析,探讨不同改编者对原著的解码-编码活动,以此论述从小说到戏剧的跨媒介叙事

杂技剧《铁道英雄》的戏剧性探赜————作者:朱玉宁;

摘要:杂技剧《铁道英雄》选取红色经典故事进行重塑与再造,从杂技艺术本体出发,将杂技表演置于特定的戏剧情境中,并对传统的杂技技术进行解构与重构,在戏剧情境中塑造人物和讲述故事。该剧融杂技与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以真实动人的表演传达剧作的核心主题与思想内蕴。在音乐、灯光、影像、道具等的辅助下,主创团队通过充分挖掘舞台空间潜力,并结合演员的精彩表演,为观众营造了沉浸式的观剧体验,使其更易与角色共情,...

熊式一《王宝川》的现代戏剧形式探究————作者:王玥潼;陈戎女;

摘要:熊式一根据传统京剧《红鬃烈马》改编的四幕英文话剧《王宝川》在海外广为流传。以20世纪30年代的国外评论等文献资料为蓝本,从文本和舞台两个层面可以见出该剧在现代戏剧形式上的具体表现主要在于戏剧结构、语言风格、舞台设置等方面,而形成这种戏剧特征的原因在于作者个人经历与创作需求两个方面的影响。正是因为吸收了西方现代戏剧之精华,该剧才能够在西方剧场中大受欢迎,常演不衰

近年来中国“商业新主流化”电影工业美学的实践探索————作者:王真;师志豪;

摘要:在中国电影工业化生产的浪潮中,国产商业大片的主流化转型构成了新主流电影创作的核心发展脉络。近年来,新主流电影通过工业化生产体系的建构,逐步呈现出精品化、精致化和精良化的制作水平。本研究以电影工业美学理论为方法论支撑,聚焦电影工业生产体系的实践逻辑,从新主流电影之基、新主流电影之维与新主流电影之径三个层面展开论述,探讨了再造空间与产业空间的影像生产,主体创作(制片人和导演)与产业形成的工业美学价值理...

在乎发明,不在乎发现——从《明清传奇通论》看俞为民先生的治学原则及其学术启示————作者:王良成;

摘要:《明清传奇通论》是俞为民先生新近出版的力作,这部著作不仅能让读者看清明清传奇发展的全貌,而且还能看到明清传奇发展长河中的一个个闪光点。此外,《明清传奇通论》还是一部鲜明体现俞为民先生治学原则与学术追求的优秀著作,尤其是“在乎发明,不在乎发见”“趋新而不畔其规”等治学原则,更可为当今学界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毕竟,新材料不是学术创新的唯一逻辑起点,它只是学术研究的另一种价值取向和研究范式,从寻常文献中...

从影像到场景:论数字演艺的形态演进————作者:宋旸;林子涵;

摘要:在文化数字化与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深入思考演出数字化进程中的形态演变和理论依据成为应然与必然。舞台美术范畴内的跨媒介革新是演出数字化的肇始,舞台影像的引介直接影响了以整体性演剧空间营造为目的的“视觉化空间叙述”和具有先锋意义的新媒体戏剧两种演出类型的分流;从演出录播到线上戏剧表征了媒介化演出的转向,互联网与移动智能终端界面作为“第二剧场”正在让观演二分的传统剧场成为流动的、多维交织的共生演出...

非遗视野下的戏曲保护、传承与研究——宋俊华教授访谈————作者:宋俊华;徐瑞;

摘要:<正>徐瑞:宋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这次我受《四川戏剧》杂志的委托,主要想请您谈谈您的学术道路和学术思想。首先,我想问一下,您是如何与戏曲结缘并走上戏曲研究道路的呢?宋俊华:如果说跟戏曲接触,其实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我来自农村,所在的关中地区主要流行秦腔,我的父亲会唱秦腔,过去经常在民间的丧葬祭祀活动中唱,我年幼时常常在旁边听,那个时候我对秦腔只有懵懵懂懂的感觉,还没想到去做研究

吴伟业戏曲家形象的历史建构————作者:杨向奎;叶雨阳;

摘要:吴伟业的戏曲因涉及易代文士的黍离之悲、出处抉择等敏感话题,满足了明清易代之际文人的期待视野,一经问世即享誉文坛。清初,时人将吴伟业及其戏曲与经典作家作品相提并论,标举出其优秀的戏曲家形象。晚清内忧外患,兴亡之感激增,吴伟业戏曲中的黍离之悲再度激起共鸣。“戏曲家吴伟业”摆脱依附式并论,确立了“本朝第一”的曲界地位。民国时期,西方纯文学观的引进、发展与小说、戏曲地位的空前提高,促进了戏曲史研究的兴起。...

晚清民国时期江南都市戏曲消费行为研究————作者:李壮;

摘要:晚清民国时期,江南地区构建了具有近代新兴都市概念的文化内核,以戏曲为代表的文化娱乐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从时代与社会层面观之,新旧时代的交替率先促进了江南都市中思想的解放、文化的自由,并反映在都市的戏曲演剧之中,以市民的消费情绪为直接体现。于形式方面,江南都市作为晚清民国时期率先打开国门与世界交流之地,中西文化等多元文化间相互冲击、交汇,进而依托于近代工业的革新转向给予戏曲消费以多种可选择...

  四川戏剧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zhaohhhh

    投递等了三个月,公众号还是显示审核中,打电话问,不说结果让等到四个月再打,到时间再联系编辑部,说未录用自行处理稿件。无任何审稿意见。当天,公众号显示未通过。 嗯,非常具有国内单位的调性。时间多的可以闲着没事跟它耗,大部分人建议该投别的就投别的去吧。

    2023-10-16 10:11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那是2022年6月份的时候,研究生在读期间刚写完一篇文章,寻思给投稿一下,文章正好是戏剧方面的,自己之前因为字数太多,投给好多期刊都退稿了,反正最好保证1万以内吧,千万别超字数了,又费时,又费力不讨好。最后在时间非常紧张的状态下准备投给这个刊物,主要就是减少字数。一开始投邮箱,因为这个刊物之前一直都是邮箱来着。后来感觉不太对,就上网上查了一下,原来他们的审稿系统改成公众号审稿系统了,才把文章上传。虽然最后没通过,但是真的表扬一下审稿进度才1个月,而且不是僵尸系统。

    2023-10-06 18:18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几年前投过一篇,大概用了三个月左右,沟通还比较顺利,修改意见也简单,收了一些版面费,不多,还可以提供发票。但是觉得速度还是慢了点。

    2023-06-21 11:42
  • 奔跑的辣椒酱

    《四川戏剧》投稿经验分享:硕士的时候投了的,审稿周期就三个月以上,投了第四个月收到邮件(其他期刊了已经录用了,遗憾错过总结起来,该刊对文章格式规范要求比较严格,前后修改校对很久,如果格式规范,论文写作严谨,一般一投一个准。

    2023-03-29 10:44
  • zhaohhhh

    6月底投稿这个期刊,尚未收到录用或者退稿消息

    2022-07-30 21:24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