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乐最新期刊目录
乐道新声 汇聚真知——“2025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北京)学术研讨会暨中青年作曲家交流会”综述————作者:卞婧婧;
摘要:<正>2025年5月22日至25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中国音乐学院联合主办,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承办的“2025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北京)学术研讨会暨中青年作曲家交流会”,在中国音乐学院圆满举行。本次盛会以“广覆盖、重实践、创特色”为核心理念,在音乐创作、理论研究、教学实践、人才培养等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
风和国韵寄心弦 芬芳桃李育华章——中央音乐学院师生赴江阴市纪念刘天华诞辰130周年————作者:刘小龙;
摘要:<正>2025年5月27日,中央音乐学院43名师生在江阴市文旅部门陪同下,来到刘天华故居瞻仰其故居与汉白玉雕像,为其诞辰130周年献花致敬。此次活动由时任学院党委书记、二胡演奏家于红梅教授带队,特邀退休教授刘育熙(刘氏家族后人)和作曲家唐建平参与。年逾古稀的刘育熙向师生讲述故居旧事,一句“尊敬的二伯父!我们这些音乐后辈来看您来啦!”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众人以二胡音乐的经典与创新,表达对...
乐脉赓续 韵传华风——纪念刘天华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综述————作者:齐道喜;董一舟;
摘要:<正>2025年6月21日至24日,“乐脉赓续韵传华风——纪念刘天华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在哈尔滨音乐学院举行。活动包含四场音乐会、四场专题讲座、两场公开课与两场学术研讨会,从“刘天华道路”研究、民族器乐流派、教学与人才培养、新作展示及民族器乐与交响乐对话等多维度展开探讨。活动既回顾刘天华的历史功绩,也围绕“刘天华道路”展开讨论,旨在传承民族音乐精髓,探索教育路径,谱写新时代民族音乐...
《全宋诗》中的“瑟诗”考————作者:韩启超;郑捷;
摘要:<正>弹拨乐器在宋代音乐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宋代制造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制作精巧的有弦弹拨乐器提供了技术和材料的支持,而演奏技术的完善以及市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弹拨乐器在社会上的普及,这在宋诗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从《全宋诗》分析来看,诗文中涉及到的弹拨乐器主要包括琴、瑟、筝、琵琶、阮、箜篌等。从数量来看,涉瑟诗文有七百余首,仅次于涉琴诗,这充分说明瑟不仅仅是宋代社会中的重要乐器之一...
AI时代数字音乐平台版权治理:技术挑战与制度重构————作者:黄洁;
摘要:<正>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内容创作与传播的边界,同时也对传统版权制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人工智能技术与流媒体服务深度结合的背景下,数字音乐平台正面临版权治理困境。AI音乐工具(如Suno等)、算法推荐系统与用户生成内容(UGC)的交叉渗透,使创作过程涉及数据获取、模型训练、内容输出等多个环节,进而带来侵权责任主体模糊、因果关系难以追溯等难题。这不仅威胁原创者权益,也可能阻碍技...
国家大剧院原创交响合唱音乐会《丰收中国》首演————作者:刘方;
摘要:<正>8月9日,由长赋作词、孟卫东作曲的国家大剧院原创交响合唱音乐会《丰收中国》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迎来世界首演,指挥:吕嘉,合唱指挥:焦淼,导演:黎建波,演出: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队、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北京爱乐合唱团、中国爱乐乐
生命之烛——左贞观著《冼星海在苏联》荐读————作者:张弦;
摘要:<正>1989年初的某一天,我偶然得知,冼星海最后在苏联的情况,是由一位苏籍华裔人士左贞观1先生“破解”的。他曾专程到阿拉木图,走访了星海当年的房东,并找到很多与星海的生活和创作相关的资料。当得知左先生正好在中国时,我便约了同事于庆新,飞奔到他下榻的中央音乐学院专家楼拜访了他,经过简单的交谈后便是约稿。没过多久,左先生写了《星海在苏联》的文章,刊登在《人民音乐》1...
纪念冼星海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摘要:<正>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诞辰12 0周年。为深切缅怀冼星海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精神,探讨其音乐作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传承发扬他留下的宝贵艺术财富,为新时代音乐事业发展汲取精神力量,8月26日,由中国文联、中国音协、广东省文联共同主办的纪念冼星海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召开
以术载道 返本归源——对钢琴家安德拉斯·席夫国家大剧院两场音乐会的思考————作者:苏晶晶;
摘要:<正>2025年1月,72岁的匈牙利钢琴家安德拉斯·席夫爵士(Sir András Schiff),继2019年后再度开启中国巡演之旅,覆盖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深圳五个城市,均取得圆满成功。巡演中,席夫于多数场次引入“现场公布曲目”的创新模式,即突破传统音乐会的既定曲目框架,依据演出当日音乐厅的声学环境、乐器状态,特别是演奏者个人心境等多重动态因素,现场决定曲目和编排顺序
图片新闻
摘要:<正>1.7月24日,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宁波召开2.7月26日,由中宣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在“时代交响”——新时代音乐创作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上海召开3-4.7月5日,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和中央民族乐团民族合唱队共同演出的“声蕴国心——民族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指挥:洪侠...
陈莎莎 笛箫演奏家
摘要:<正>中央民族乐团“俪人行”女子室内乐团队长、一级演奏员。CCTV全国民族器乐大赛评委;荣获原文化部优秀剧目展演“优秀表演奖”;出访五十多个国家,在瑞典、丹麦、挪威等国举办近五十场琴箫专场音乐会,多次在中央民族乐团新创大型音乐会中担任主奏,受邀与国内外知名艺术团体合作演出,在国家重大外事活动的文艺演出中担任重要角色;出版《昴》《天籁琴箫》《心音琴箫》等专辑
传承 创新 铸魂——新时代革命历史题材歌剧创演述评————作者:黄晨鸣;
摘要:<正>革命历史题材歌剧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演的、旨在回顾与描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革命历程和伟大成就的歌剧创作类型。新中国成立后,以《星星之火》(1950)和歌剧《长征》(1951)为起始,经由《洪湖赤卫队》(1959)、《红珊瑚》(1961)、《江姐》(1964)等经典剧目涌现,标志着该类歌剧进入成熟阶段,并积淀出“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审美原则,展现出“革命的现实主...
“时代交响”——新时代音乐创作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作者:本刊讯;
摘要:<正>[本刊讯] 7月26日,由中宣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在“时代交响”——新时代音乐创作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海举办。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精神,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围绕“新时代的音乐‘新’在何处?”“中国音乐在世界艺术格局塑造中何为?”等议题,总结经验、分析形势、凝聚共识,深入探讨新时代音乐创作高质量发展大...
一部值得珍视的作曲教材——二十年后重温罗忠镕《作曲初步练习》————作者:高佳佳;
摘要:<正>2024年恰逢罗忠镕先生百年诞辰,“纪念罗忠镕先生100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作品音乐会”于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京举办。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交响乐团协同多家单位,集结了全国三十余所高校百余位专家学者,共同缅怀罗先生,对其学术思想、译著、著作、音乐作品以及教学思想等进行深入探讨。当我浏览研讨会的三个议题时,深感欣慰,因为这些议题为研究罗先生的学术与创作思想,以及他对中国当代音乐发...
古琴徽问音位记谱研究————作者:蒋雅君;
摘要:<正>古琴上设有十三个徽位,用来标识弦上音位,除这十三明徽外,还有很多按音指位,最早的存谱《碣石调·幽兰》就用“暗徽”1这个词来表述徽间音位。《琴书大全》辑录有晚唐琴家陈拙《琴籍·明暗徽法》2,提到每两徽间有五个音位可以选用,即“上豆许、上半寸许、下半寸许、上一寸许、下一寸许”,或“徽近上、徽中间、徽近下、徽中间上少许、徽中间下少许”,从“少...
谭蜜子与中国长笛艺术的本土化建构————作者:倪一珍;
摘要:<正>自19世纪末西乐东渐以来,西方器乐音乐在中国经历了百年的本土化进程,逐步构建起完备的教学架构与学科体系。从各类音乐院校的学科建制到系统化的教材编纂与人才培养模式,西方器乐不仅形成了涵盖演奏、创作、教育的立体化发展格局,更孕育出众多推动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杰出人才。表演艺术学科史的构建,本质上依赖于对人物谱系、创作实践、表演美学、教育范式及行业生态的多维考察
盛年错峰:音乐学研究与作曲家创作比照————作者:张振涛;
摘要:<正>一、音乐学研究的最佳年龄翻查杨荫浏的成果,一个现象令人瞩目。1949年,杨荫浏整整50岁(1899年出生),自那年始,像中了魔法,力作迭出,佳篇频发,大步跨入丰产期。1950年《阿炳曲集》,同年调查天津劝业场曲艺,1956年出版《单弦牌子曲资料集》《单弦牌子曲选集》(包括单行本《乌江恨》);1951年《河北定县子位村管乐曲集》;1953年《智化寺京音乐》;1953年调查西安鼓乐、...
传统锣鼓“核心语汇”与当代专业教学的结合应用————作者:王军;王以东;
摘要:<正>中国传统打击乐艺术历经漫长的历史积淀,承载着华夏民族的精神与情感,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体系,其乐种丰富、乐器形制多样、艺术表现力独特,在世界打击乐领域占据重要学术地位。然而,受区域性、融合性与流变性影响,这一根植民间的艺术形式正面临传承危机,诸多门类散落民间、濒临失传,亟待系统性挖掘与保护。与此同时,当代高校中国打击乐专业亟需构建规范教学体系,以现代教育方法传承民族艺术,这既...
大音处士 弦拢河山——琵琶演奏家、作曲家陈音的演、创、谈————作者:于源春;
摘要:<正>陈音,中国当代优秀的琵琶演奏家、作曲家,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1997—2023年任该团琵琶首席,现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会长。陈音于1985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在时任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指挥家彭修文的亲自举荐下,进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工作,从此开始了他执着勤勉又充实精彩的四十载艺术生涯
高平“山”系列作品的创作特色————作者:宋梦书;
摘要:<正>“自2004年的双钢琴作品《山》至今,山的种种意象就再未离开过我的音乐想象。我与山,不只在形上神交,也身体力行与之较量。虽谈不上是热衷的登山者,但凡有机会,我一定去往山的方向。山打动我,也总对我有所启发。”1这是作曲家、钢琴家高平为他作于2022年的钢琴弦乐三重奏《寻山》所写的题记,以极富浪漫和幻想性的语言描述了他创作这部作品的灵感来源和艺术立意。自2004...
人民音乐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带头大哥666
两个月毫无动静,打电话去询问得知还没看到,编辑说让我等等他现在看,过了十分钟打过去被告知文章观点有失偏颇。感觉人民音乐里面很多文章比较偏社会学文章也不是特别学术 所以写的题材比较新。不过感觉编辑观点偏保守,尽量不要对传统音乐提过多的意见。 不过仔细想想还是编辑建议还是有一定道理 传统音乐看不起现代音乐已经是常态,编辑说话已经算很客气了哈哈哈哈。
2020-10-18 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