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阿格妮丝·赫勒生命政治理论蠡测————作者:王思雨;胡大平;
摘要:作为一种后现代话语,赫勒的生命政治理论试图通过解构现代性的钟摆运动,寻求践行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人类解放路径,缓解新自由主义背景下资本主义治理所面临的现代性危机。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反抗资本主义统治的激进民主规划。该理论建基于以下三重逻辑:第一,生命政治诞生于现代性辩证法,其中,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为赫勒提供了重要的思想酵素;第二,生命政治的统治逻辑在于敌友关系的划分,由此生命政治走向封闭政治;第...
主体“意欲”与文化路向——梁漱溟文化主体性思想探微————作者:樊志辉;陈骏;
摘要:主体性问题是现代新儒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主体性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中经历了从思维形态、意志形态、欲望形态到实践形态的演进历程。面对主体性的问题,现代新儒家的开山之人梁漱溟根据儒家哲学的生命性特点,反思主体性概念的演进历程中的问题,通过对主体性的概念界定展开了本体论的思想建构,建立其文化保守主义的跨文化哲学体系。文章从梁漱溟建立在“意欲”主体基础上的文化哲学来反思这种观点,以推进学界对梁漱溟的文化主体性...
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三重逻辑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意蕴————作者:杨与时;刘军;
摘要:恩格斯在晚年的书信中捍卫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面对将唯物史观等同于机械决定论的解读范式,恩格斯强调了非经济因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面对将人的意志在历史发展中虚无化的思潮,恩格斯阐明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历史合力论”;面对教条化理解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做法,恩格斯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本质。正如恩格斯晚年所处时代的特征一样,起源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也面临着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挑战。中国...
作为符号形式的神话思维——卡西尔文化哲学研究————作者:王瑜;
摘要:符号形式是卡西尔哲学的核心概念,而他对神话问题的关注贯穿了他一生的学术写作。神话既作为一种封闭独立的符号体系,又是整个符号大厦得以不断建构的基石。人类文化生活的基本形式起源于神话意识。文章拟从三个方面解读卡西尔的“神话思维”概念:一是神话思维作为符号形式的元形态即神话意识的原动力在人类精神的全部历程中一再地创造力量;二是符号形式与黑格尔“象征型艺术”的勾联即卡西尔文化现象学的维度;三是符号形式与康...
中国人权的“责任先在”构造————作者:齐延平;彭双杰;
摘要:中国人权奠基于以利群利他为文化基因、以社会为制度本位、以实践为价值导向的现代国家转型逻辑之上。中国文化中的人并非如西方般是原子化的独在之人,而是关系共在之人,其对群体、对他者的责任“先在于”对自身需求和利益逻辑构成中国人的伦理基础。基于此,个体与全体相并存而非对立、自我与他者相共在而非独存、权利与责任相并立而非排斥的人权同享价值得以塑造。在其基础上,复数人权主体构造取代了西方单数人权主体构造,互具...
中国人工智能立法的促进型立场及规范厘定————作者:周翔;洪涛;
摘要:当前,私权保护、国家安全及产业发展是人工智能监管立法需要权衡的三大基本价值,不同权重对比下将会形成差异化的监管立场。综观国际实践,现有自愿型监管、严格型监管和回应型监管均有一定缺陷。立足于人工智能的不确定性、中国的产业发展与制度环境以及国际合作和竞争需求,我国的《人工智能法》应采用促进型立场——在价值立场上要提高产业发展的比重,实施包容性治理的策略。不同于回应型监管,促进型立场从监管主体、监管对象...
论人工智能时代网络谣言的治理路径————作者:赵精武;陈翊瑄;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创新,网络谣言治理这类老问题开始出现“新情况”:算法推荐促使网络谣言信息的误导性加强;深度合成技术提升了网络谣言“无中生有”的能力;网络黑灰产的链条化加剧了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性。这些“新情况”使得传统的网络谣言治理机制开始失效,故而需要动态调整网络谣言治理逻辑和治理框架。在治理逻辑层面,网络谣言的治理并非意在彻底根除网络谣言,而是最大化地削弱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性,故而相应...
绿色就业研究:内涵、测度与发展————作者:蒯文婧;米银霞;王辉;
摘要:创造绿色就业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就业稳定增长协同增效的关键。按照概念—测度—驱动因素的逻辑主线,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绿色就业相关的前沿文献,并从行业、企业产品和生产过程及职业等视角,横向对比绿色就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结合各国绿色就业识别与测算的实践,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角度归纳总结绿色就业的测度方法,评析其不足和挑战。在此基础上,从环境政策、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等维度,进一步梳理了驱动绿...
中国的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驱动因素与政策选择————作者:张广婷;国胜铁;
摘要:国际产业转移是新兴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和促进国内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中国的国际产业转移现状进行考察,发现本轮国际产业转移呈现主动和被动并存状态,区域差异和行业差异明显。中国的国际产业转移受到经济力量与政治力量双重驱动,经济规律主导下,部分产业因比较优势变化产生成本驱动型主动转移;政府行为主导下,部分产业受地缘政治影响发生政治驱动型被动转移。为了更好应对全球贸易壁垒不断增加、产业科技...
温情与抵抗:迟子建小说的生命叙事————作者:于文秀;李慧军;
摘要:迟子建的文学创作根植于东北大地,以其独特的目光和生命体验彰显了她的东北书写的厚重。她关于生命的叙事体现了她悲悯而不绝望、坚韧而不激进的生命哲学,她将个体生命置于自然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直面生命的脆弱与苦难,拒绝沉湎于悲观,书写生命的韧性与尊严,用根植于东北地域文化土壤的生命叙事温情地抚慰人间悲苦,抵抗当下现代性带来的文明失范。迟子建书写前现代文明主导下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状态,反衬工业文明带来的生...
数字经济对资本市场一体化的作用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作者:赵新宇;蔡佳怡;万孟泽;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数字经济在为传统生产要素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亦对资本要素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利用2011—202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考察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资本市场一体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数字经济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有效推动本地与邻近地区的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第三,数字经济...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从技术与人机关系出发————作者:姜沣格;于海防;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能水平、自主性等方面获得巨大提升,基于对其技术与人机关系特性以及法律问题成因的分析可以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承继以往人工智能宏观、微观法律问题之外,又在技术层面、事实层面、价值层面产生大量新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法律规制应当确立局部替代人类、整体增强人类的价值理念,以监管机制为中心,分阶段采取强度不同的监管模式,并将人类价值观做技术嵌入。沿用《数据安全法》上的重要程度、危害程度作为...
人工智能技术冲击与就业稳定性——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微观考察————作者:陈琦;董直庆;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变革,人工智能对劳动就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力就业稳定性的影响一直是学界和业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2010至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微观数据,从就业规模和结构稳定性两个维度,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稳定性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约束条件。研究表明:首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稳定企业就业规模波动,但会加剧就业结构波动,促进就业岗位从低技能向高技能...
文明互鉴论视野中的老舍及其文化价值选择的两端性————作者:耿传明;王艺璇;
摘要:老舍的文化价值选择突出表现为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斟酌与磨合:他一方面从动机和目标上认同五四,但又不满于五四启蒙者居高临下的精英主义;他钦羡将个人完全依附于国家的近代西方人的国家崇拜,但也深知其偏狭和不足;他以深厚的市民生活经验和与生俱来的幽默感见长,但他同时又是中国市民生活自觉的批判者和严峻的审视者。他对固有传统充满温情和眷恋,但又深知其所爱者恰恰可能成为中国人通往现代生存的最大阻碍;他...
“曾点之境”的美学阐释————作者:刘璟;刘旭光;
摘要:近现代中国美学研究对“曾点之境”进行了审美化阐释,借助于西方现代美学的理论框架,近现代学人揭示或建构出了“曾点之境”这个具有中国特质的古典命题之中的美学意蕴:建立了曾点之“乐”与审美愉悦的亲近性,将“游”于自然的美育作为折中方案,以“自由”为关键词描述了纯粹的审美精神,最终将曾点之境界描述为一种具有民族特性的审美化人生境界。这一理论发展过程呈现了如何对中国古代思想进行创新性阐释,并赋予其现代美学的...
“第二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中人的精神世界的重塑————作者:漆思;李源;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第二个结合”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中人的精神路向,这一路向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和超越性。“第二个结合”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中人的精神自觉,让人们从个人精神世界的维度关注并反思所处当下之时代,进而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扬弃与现代化伴生的人的物化,重塑“物性”与“类性”双重统一的精神世界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第二个结合”的理论典范————作者:刘培功;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的提出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达到了新的境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传统。通过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存共同体、情感共同体、道德共同体的理论逻辑,从而探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
活劳动、人工智能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作者:阎孟伟;
摘要: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理论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中关于活劳动的思想的重新理解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在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中,“活劳动”是指在直接的物质生产活动中既保存价值又创造价值的劳动,因而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而在生产智能化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人工智能机器具有了能够满足产品生产所需的智能性因素,从而能够代替生产工人成为活劳动的承担者,并具有创造价值的能力。某些学者否认人工智能机器可...
人类学、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劳伦斯·克拉德对马克思人类学思想的解读与建构————作者:陈希;刘勇;李文爽;
摘要:劳伦斯·克拉德编辑出版了晚年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为深入理解马克思及其思想提供了新视角。克拉德通过比较马克思恩格斯在自然观与历史观上的思想差异,剖析了两人对辩证法的不同理解与运用。同时,克拉德指出马克思的人类学思想经历了从哲学人类学到经验人类学的转向,密切了马克思与人类学之间的联系。面对传统人类学亲理论而远实践、重抽象而薄辩证的状态,克拉德强调了马克思关于人的论述的统一性,并试图以此为基点,以人...
国家高新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机制检验————作者:欧阳峣;谢北辰;
摘要: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是空间溢出效应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文章采用1995—2019年中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和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双重差分法研究了高新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验证了高新区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高新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
求是学刊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zhaohhhh
投了几次无任何回复,不可思议,架子这么大??好呆我年均C刊发文也是六七篇以上的呀。
2023-06-18 21:32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三个月还是初审,僵尸系统无疑。
2022-07-07 15:15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投稿系统就是一个僵尸系统,估计编辑从来不看,投稿半个月还是初始状态,根本没有开始处理,投稿纯属浪费时间(虽然他们写投稿半个月后可以另投它刊)
2021-10-11 18:17 -
带头大哥666
知网系统投稿后,一直没进度。一年过去,依旧没进度,也没任何回复。
2021-07-05 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