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海社会科学
《青海社会科学》是青海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80年,现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青海社会科学》立足青海,面向全国, 坚持马克思主义办刊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提倡学术创新和学术争鸣,注重学理性、创新性、前瞻性、时代性。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既重视基础理论、历史问题、全国性问题研究;更重视应用理论、现实问题、地方性问题研究。突出地域特色、生态特色和民族特色。
2.青海民族研究
《青海民族研究》创刊于1989年,是由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青海民族研究所主办的民族学类综合性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本刊注重基础性研究,密切瞄准学术界的热点、难点问题,多角度展现青藏高原民族问题最新研究成果。注重地方特色、关注学术热点和前沿理论,各期常设人类学、民族学、藏学研究、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经济、宗教学等栏目。本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等收录,并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由于《青海民族研究》编委不断调整办刊思路,通过名家主栏(特色栏目),以会促刊等形式提升刊物学术品位,同时加强编校质量监控,刊物的学术影响力持续上升。现已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SSCI)、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机构评为核心期刊,成为目前青海省社科领域唯一的三核心期刊。
本刊编辑人员均有学院相关专业的教授担任,各位编辑学术思维敏锐,见解独到,慧眼识才,以质取文。同时编辑部还聘请国内外著名民族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历史学家和宗教学家担任本刊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本刊实行匿名审稿,定期向有关专家约稿,大大提升了本刊的学术品质。
3.兽类学报
《兽类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主办的兽类(哺乳动物)学综合性学术刊物。该刊创刊于1981年。本刊主要刊发野生哺乳动物的各研究领域学术论文,同时也重视对珍稀、濒危兽类的保护,以及对有害兽类的防治等研究成果的报道。主要栏目为:研究论文、综述、研究简报、资料、问题讨论、实验方法、书刊评介和学术动态。
《兽类学报》是我国唯一报道野生哺乳动物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和信息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创刊25年来,在推动我国兽类学的发展、向国内外报道和介绍我国兽类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尤其在报道像大熊猫、海南坡鹿、白鳍豚、羚牛、普氏原羚、普氏野马、蒙古野驴、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和繁殖,以及鼠类等有害动物的防治研究成果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先后发表了很多有份量的原始研究论文。同时在促进我国同国际兽类学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起到了一个平台作用,先后在有关中国灵长类动物的分布、繁殖,鹿类动物的分类、生态,中国主要兽类的数量与保护,啮齿动物的生态、行为、繁殖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方面中外科学家合作发表了数十篇研究论文,参与合作的国外作者有美国、英国、澳大亚、日本、新西兰、加拿大、法国、非律宾、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国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