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与工程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石油地质与工程

《石油地质与工程》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41-1388/TE
国际标准刊号:1673-8217
主办单位: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省石油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上一本期杂志:《润滑油》工程师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明胶科学与技术》期刊信息

  【杂志简介】

  《石油地质与工程》创刊于1987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主要栏目有石油地质勘探、油田开发、石油工程、炼油化工、石油企业经营管理,读者范围为石油天然气和地矿行业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石油企业管理人员。《河南石油》为全国双百期刊,曾获得过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多次获得河南省优秀期刊一等奖。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中石化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地质勘探、油田开发、石油工程、炼油化工、管理工程。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鄂尔多斯盆地白河区早中侏罗世沉积相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袁伟,周晓星,武富礼,赵思远

  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下段沉积相特征及模式 张绍亮,秦兰芝,余逸凡,唐贤君

  准噶尔盆地中部2、4区块侏罗系头屯河组物源体系研究 苏真真,陈林,许涛,张敏,张曰静,修金磊

  北非古达米斯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吴洁,李茗

  中上扬子地区二叠系烃源岩评价与油气生成 张云霞

  潜江凹陷马王庙地区新沟嘴组下段储层成岩作用 谢春安,贾秀容,胡明毅,胡忠贵,闫永芳

  冀中饶阳凹陷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 贺萍,王青春,危宇宁,刘汝敏

  鄂尔多斯盆地贺旗-环北地区延长组长8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钟鸣,田景春,雷启宏,王峰,林小兵

  却勒地区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储层特征 赵继龙,熊冉,刘玲利,曾庆鲁,王俊鹏

  四川盆地剑阁-九龙山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特征 王智慧,秦培铭,袁梓钧

  泌阳凹陷梨树凹地区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 韩春林

  柳杨堡气田太2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分类标准研究 张威,马超,齐荣

  准噶尔盆地安集海河组油苗沉积学特征及其对春光区块油气勘探的启示 杨振峰,于群达,岳欣欣,张成壮,朱磊

  微生物异常在镇泾油田找油中的应用 袁志华,吴蜜蜜

  基于拓频的地质统计反演技术在马东东地区的应用 张会卿,聂国振,燕云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南区块地震接收技术研究 胡啸,张政威,杜衡,王栋,颜晓霞,杨军

  柳杨堡气田低渗储层岩石学特征与物性关系研究 齐荣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储层自然伽马测井相研究 李永杰,赵荣华

  张家垛油田阜三段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的确定 杨敏

  水利水电技术杂志投稿:浅谈水利工程灌溉与排水管理

  摘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灌溉与排水管理的研究,提高水利工程灌溉与排水管理的管理水平,实现水利工程灌溉与排水管理的现代化,能够有效地提高水利工程灌溉与排水管理的工作效益。文章分析了水利工程灌溉与排水管理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水利工程灌溉与排水管理的施工特点,提出了水利工程灌溉与排水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水利水电技术杂志,水利工程,农业生产灌溉,防洪,排水管理,排水系统

  在社会建设中,水利工程不仅承担着排涝、发电等一系列的工作任务,同时水利工程还承担着农业生产灌溉以及防洪的任务,所以说水利工程的建筑质量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紧密的联系。21世纪以后,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成就,但是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为了进一步地改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局面,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性的措施很有必要。

  石油地质与工程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油藏井位快速优化————作者:赵乐义;张蒙;孙成田;李昱东;任雪瑶;胡鳕茹;丁帅伟;

摘要:确定合理的井位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主要是因为影响油藏生产动态特征的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复杂多变,且非线性十分严重。由于深水油藏物性条件比较好,开发策略上通常采用“稀井高产”的方法。目前国内一般采用的是规则井网布井技术,但这种布井思路并不适用于“稀井高产”模式下的不规则布井方式。文中以遗传算法为基础,结合油藏生产潜力图和Gompertz产量预测模型作为辅助技术手段,同时充分考虑井位优化的目标函...

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参数优化及现场应用——以中原油田东濮老区A区块为例————作者:郭秀鹏;

摘要:中原油田东濮老区A区块具有深层高压、非均质性强、低孔低渗的储层特征,开发难度大,关键压裂参数设计还在探索阶段。为进一步提高该区块的动用程度,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思路,对该区块储层特征开展了水平井压裂参数优化设计。通过压裂模拟,对比不同参数下裂缝扩展形态及裂缝导流能力,对簇间距、液量、砂量进行参数优化设计,以保证最大改造效果。现场应用表明,A-平1井优化后单段簇数为3~5簇,簇间距为12~20 ...

CG STEER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在致密气水平井中的应用——以苏里格气田为例————作者:周文兵;李婧;李晓黎;

摘要:水平井开发是解决苏里格气田致密气单井产量低、投资成本高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为解决苏里格气田致密气水平井钻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摩阻扭矩大、轨迹控制难度高、有效储层钻遇率低等问题,应用了国产CG STEER旋转导向钻井系统,详细介绍了CG STEER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同时阐述了以及相配套的钻具组合优化、钻井参数优选、井眼轨迹精准控制、钻井液性能优化等技术。CG STEER旋转导向钻井...

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在临兴西区气田的应用——以LXX23-21H井为例————作者:孙震;腾闻;邢乐乐;朱志伟;鲍鑫;傅强;

摘要:随着临兴西区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逐步深入,水平井成为提高单井产量的重要手段,而水平井钻探成功率和储层钻遇率很大程度上受地质导向技术的制约。利用LXX23-21H水平井的成功案例对临兴西区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进行总结,提出一套基于近钻头方位伽马随钻测井技术的地质导向方法,认为准确选择标志层、精确着陆和水平段导向控制是水平井钻探成功的主要因素。该方法可指导区内后续水平井施工,提高开发效率和效益

南盘江盆地郎岱地区下石炭统鹿寨组海相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作者:盛烈豪;李坤;傅劲翔;陈秋佟;郝景宇;石榴;

摘要:页岩气的保存是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突破的关键因素,南盘江盆地勘探潜力巨大,其中郎岱地区鹿寨组作为页岩气赋存的主要地层,以深水台盆相的泥页岩、硅质岩和含泥硅质岩为主,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和Ⅱ2型,TOC为2.0%~3.0%,R_o为2.0%~2.5%。通过对页岩埋深、页岩厚度、封盖条件、构造形态、断裂发育特征、裂缝发育特征等六类影响因素分析,优选构造形态、...

冀中坳陷文安斜坡二叠系剩余压力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作者:赵莹彬;韩向义;于函;潘清华;淡伟宁;窦连彬;古强;刘丹丹;罗静;

摘要:冀中坳陷文安斜坡仅S20井、W23井和W53井等少数井在二叠系上石盒子组钻遇气藏,气藏分布及成藏规律不明。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从成藏动力学角度出发,分析上石盒子组压力结构及其剩余压力发育特征,并分析其与油气成藏关系。结果表明,纵向上,气藏的发育和富集程度受控于压力结构类型,天然气在突变型压力结构内部相对低压区带富集程度最高;过渡型压力结构为顶面弱突变特征,在有利构造背景下的圈闭中亦可成藏,其富集程度...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长2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作者:栾国良;张惠;

摘要: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长2段岩心观察、铸体薄片、X衍射、压汞等分析测试资料,从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以及物性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储层特征研究,并结合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分析,开展了长2储层控制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子长地区长2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区内分流河道广泛发育,并成为其最有利的沉积微相,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粒内溶孔,储层为低孔低渗储层。其中,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具破坏性作用,致使...

南海北部深水区时深转换方法及应用——以P构造为例————作者:曾婷;刘道理;徐乐意;李杰;史运华;

摘要:南海北部深水区复杂的海底地貌和沉积特点造成时间构造图上构造形态严重畸变,制约了深水区的油气勘探。以P区块为靶区进行深水区时深转换技术研究,该区位于现今陆架与陆坡过渡带,海水深度变化大,在时间构造图上,构造面积较小,但是通过海水校正后,沿海水加深方向下倾的地层具有抬升趋势,有可能形成“隐形构造”。根据实际地质及基础资料情况,利用VSP拟合法、目的层时深厚度关系拟合法、常速法、速度谱法共四种方法进行时...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A油田储层沉积微相精细研究————作者:朱金起;郇金来;陈奎;郭增强;李亚男;

摘要: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古近系陆相断陷湖盆沉积微相平面变化快、纵向非均质性强,油田开发井低产低效,剩余油挖潜难度大。以A油田渐新统涠洲组三段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区域岩石相、测井相、地震相综合特征,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滨浅湖泥等多种沉积微相;总结不同沉积微相的特征,建立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滨浅湖沉积微相识别图版;结合连井相、平面相等研究,精细刻画了沉积微相垂向及平面展布,为...

惠州凹陷27-W构造深层油气成藏基本地质条件及成藏模式————作者:龚鑫;郑立庆;熊万林;曹雨菡;宋朋霖;何莹;李智超;杨沂川;

摘要:惠州26洼是中国南海海域最富的生油气洼陷之一,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近年来,位于洼陷东南部的惠州27-W构造在古潜山花岗岩以及古近系三角洲砂体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该区域“富油贫气”分布特征,致使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模糊不清,极大地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破解这一难题,深入剖析惠州27-W构造深层油气成藏条件,精准揭示主控因素,构建成藏模式,对油气勘探开发意义非凡。本文依据地质、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明...

TTI各向异性建模技术在泌阳凹陷中南部地区的应用————作者:胡小波;张高成;陈从希;杨兴圣;王雷;李俨;石榴;

摘要:泌阳凹陷中南部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油气藏类型多样,具有较大勘探潜力,该地区以往开展了大量各向同性深度偏移技术攻关,仍然存在成像与实钻井误差较大,各向异性问题显著,难以满足进一步精细勘探需求;为解决各向异性问题,开展了TTI各向异性建模技术应用研究。采用测井约束速度建模技术提高了白云岩速度异常区速度模型精度,采用浅中深一体化融合速度建模技术提高了陡坡带“双复杂区”速度模型精度;采用从VTI到TTI递进...

气顶油藏动态诊断新方法及剩余油挖潜——以东海某凹陷X气顶油藏P5层为例————作者:马恋;王睿;汪文基;鞠颢;路颖;石美雪;罗岐岚;

摘要:气顶油藏具有流体类型复杂、驱动能量多样等特点,开采时各区压力极难保持平衡,严重制约了原油的开采。为提高原油开发效果,文中以东海某凹陷X气顶油藏P5层为例,通过变气油比分相产量劈分方法落实了各分相的采出程度,明确气顶气采出程度远高于原油;结合油藏动态储量评估和各分相净驱动指数跟踪研究,证实P5层原油仍存在较大潜力,储层已从初期抑制原油采出的气顶气驱逐渐转为利于原油产出的水驱为主;建立了P5层精细油藏...

基于储层构型下的辫状河砂体精细刻画——以渤海湾P油田为例————作者:李冰;

摘要:从野外露头及现代沉积观察和测量入手,利用岩心、测井及动态资料分析储层构型及其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不同级次识别标志将渤海湾P油田砂质辫状河识别出三级构型单元,并结合动态资料进行验证并加以完善,为综合调整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依据。其中辫流带级次在垂向上依据岩心冲刷面及测井曲线突变界面确定划分期次数,在侧向上根据识别标志结合边界动态响应特征确定了辫流带平面展布情况,受层间隔层的遮挡影响,注入水沿不...

海上厚层特稠油油藏吞吐转驱有效开发研究————作者:戎凯旋;王飞;孙蓉;袁玉凤;孟小芳;潘玉萍;

摘要:针对海上油藏埋深大、地层压力高、发育顶底水的特稠油油藏,提出了一种水平井吞吐转驱、纵向立体部署的开发模式,通过数值模拟对井网和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立体井网可以大幅度提高油藏动用程度和蒸汽腔扩展,减缓顶底水对热采带来的不利影响;将立体井网转驱划分为热连通、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和热突破剥蚀洗油三个阶段,蒸汽腔呈现出“单点发育-快速纵向扩展-遇顶横向快扩-聚合成片”的发育模式,同时兼具蒸...

地层水化学特征及水体产能解释——以库车坳陷克深地区巴什基奇克组为例————作者:谷晓强;

摘要:地下水是油气流转的动力和载体,其地球化学特性和流动模式与油气的产生、迁移、聚集、保存紧密相关。库车坳陷克深地区以CaCl2水型为主,表现为高矿化度;总矿化度与Cl-和Na++K+离子浓度呈正相关;Mg2+和Ca2+离子浓度随总矿化度升高而增大;SO4

基于物性分类的含水饱和度计算方法——以帅垛油田阜宁组三段储层为例————作者:王安东;

摘要:帅垛油田阜宁组三段储层泥质含量高、厚度薄、物性差,导致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复杂,利用Archie方程计算含水饱和度精度低。利用帅垛油田阜宁组三段地质、岩石物理实验、测井及测试等资料,结合储层岩性、电性、物性对含水饱和度参数的影响分析,通过体积模型开展泥质校正,建立了基于泥质校正的声波孔隙度计算模型,降低了泥质含量对孔隙度的影响;利用薄层电阻率校正图版对研究区视电阻率进行校正,消除了薄层对电阻率测井响应...

微膨胀强触变防窜减轻水泥浆体系研究及其在厄瓜多尔Tarapoa区块的应用————作者:兰小林;来鹏飞;钟凯;田国强;周宝山;孟淑雅;

摘要:厄瓜多尔Tarapoa区块为边底水油藏,固井作业时易出现产层水窜、二界面胶结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通过研究,封固产层段时,优选减轻材料HGS6000型空心玻璃微珠可以有效降低水泥浆密度,降低环空液柱压力和固井漏失风险;加入早强触变剂CA-L后,水泥浆胶凝强度明显提高,其与外加剂、G级水泥调配的减轻水泥浆静胶凝强度过渡时间仅12 min,可快速形成胶凝网状结构,防窜性能较好,微膨胀强触变防窜减轻水泥浆体...

坐封验封一体化分层封隔器创新开发————作者:张伦;徐凤祥;王宇鸣;杨立军;古明良;徐海珍;

摘要:隔离封隔器是海上防砂管柱的核心工具,主要用于分层充填防砂井的层间隔离,也可用于普通层间隔离或卡层。为解决老式隔离封隔器操作流程繁琐,时效性差以及验封不精准等问题,对隔离封隔器进行了创新性开发,研制了一种坐封验封一体化分层封隔器。该封隔器主要由坐封传压机构、双胶筒密封机构、锁定机构和验封破裂机构组成。经测试坐封验封一体化分层封隔器温度等级达150℃,压力等级达70 MPa,符合海上完井需求。经现场应...

满深X井大尺寸井眼硬地层侧钻技术————作者:张宏阜;余丽彬;张汉庆;刘福钦;王辉东;张伟;

摘要:针对满深X井侧钻井段井眼尺寸大、凝灰岩和玄武岩地层井壁稳定性差、可钻性差、井身质量要求高等实际情况,通过深入分析侧钻技术难点,优选了侧钻方式、侧钻点、钻头类型和侧钻钻具组合,确定了侧钻技术措施。现场应用表明,在满深X井井深4 365 m处开始侧钻,于4 383 m处与老井眼完全分离,实现了一次侧钻成功。满深X井大尺寸硬地层井眼侧钻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同类井的侧钻作业提供借鉴

MTD多层管柱探伤测井技术在海上油气田的应用————作者:武林芳;马焕英;

摘要:MTD多层管柱探伤测井技术目前是海上油气田多层管柱完整性评价的主流技术,该技术利用近场脉冲涡流原理检测多层管柱电磁感应信号的变化来评价各层管柱的剩余壁厚及损伤情况。该技术在海上油气田取得了成功应用,实现了三层管柱的损伤级别定量评价,确定管柱变形深度位置及排查井下管柱的居中度,与噪声技术组合测试可精准获得浅层管柱的漏失位置,为修井作业提供有力依据,提高了作业时效,盘活低产低效井,助力油气田增储上产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