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产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混合注意力模块改进StarGAN的水下图像增强————作者:郑浩君;王振;张佳鹏;刘胜男;钱程;涂雪滢;刘世晶;
摘要:围绕水下图像色偏和模糊的特点,针对不同浑浊度的水下图像差异较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 CBAM)改进的星型生成对抗网络(Star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StarGAN)用于水下多浑浊图像增强。首先使用水下相机采集实验室和养殖平台环境2组水下多浊度图像数据集;其次优化St...
基于前后端生成概率密度图模型的虾苗自动计数————作者:蔡润基;彭小红;叶双福;张天晨;高月芳;吕俊霖;
摘要:虾苗计数是虾类养殖与销售中生物量估算的基本操作,对养殖管理和提高产量至关重要。由于受虾苗体型小、遮挡严重以及密集程度不一等因素影响,现有的自动计数方法难以在一定密度下准确计数。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概率分布的前后端结合计数网络(Shrimp counting, SC)模型,用于解决虾苗计数问题。该模型主要由前端模块、注意力模块和后端模块构成。首先,使用前端模块提取具有判别性的表型特征,并采用...
不同脱腥方法对薛氏海龙肽粉的脱腥效果比较————作者:陈茂森;黄晟;于刚;赖世钦;蔡冰娜;陈华;邓琬波;唐科;杨文华;王琴;肖更生;潘剑宇;李骏;
摘要:薛氏海龙(Syngnathus schlegeli)肽粉因固有的腥味,限制了其在后续深加工产品中的应用和开发。实验采用葡萄糖糖化法、β-环糊精包埋法和葡萄糖-β环糊精联用3种方法对薛氏海龙肽粉进行脱腥处理,并通过运用感官评定、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等技术手段,评估了原料的腥味脱除效果。结果显示,葡萄糖糖化法处理,可通过美拉德反应产生酯类成分以降低原料腥味成分的相对含量,其中腥味...
冷藏与冻藏条件下烫漂处理对牡蛎肉品质的影响————作者:崔俊伟;郑惠娜;曹文红;秦小明;高加龙;林海生;陈忠琴;
摘要:牡蛎肉在贮藏过程中极易发生品质劣化,烫漂可钝化酶并杀灭大部分的微生物,从而延缓原料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劣化,但热处理在牡蛎原料贮藏中的研究较少。基于此,以贮藏在4℃和-20℃未经烫漂的新鲜牡蛎肉(CK)和烫漂牡蛎肉(Bo)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贮藏过程中牡蛎肉的安全、外观、质构、风味指标,全面分析CK和Bo组在4℃和-20℃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种贮藏条件下,CK和Bo组均存在品质劣化现...
丰水期珠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分析————作者:粟丽;徐姗楠;李纯厚;陈作志;
摘要:珠江口海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浮游植物是评价水质、生态功能等的重要参考指标,可为该海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丰水期珠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及环境状况,根据2020年9月和2021年5月珠江口海域浮游植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丰水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56属102种,其中硅藻种类最多(69种),占67.65%,甲藻次之(17种)...
雷州半岛东部近岸海域春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环境影响因子分析————作者:侯迪遥;黎傲雪;吕少梁;董建宇;陈宁;王学锋;
摘要:于2023年春季(3月)和秋季(10月)在雷州半岛东部近岸海域开展了季节性网采调查,探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44属131种,其中硅藻105种,甲藻24种,金藻、裸藻和定鞭藻各1种;硅藻在2次调查中均为优势类群。春季优势种为笔尖形根管藻长棘变种(Rhizosolenia styliformis var. longispina)、丹麦细柱藻(Leptocyli...
LH原油和0#柴油乳化液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作者:沈楚焰;张喆;陈海刚;张林宝;王学锋;
摘要:近岸海域溢油污染会对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多重危害。为研究LH原油和0#柴油乳化液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的毒性影响,将LH原油和0#柴油分为分散剂对照组(D组,0μg·L-1)、低浓度组(A组,25μg·L-1)、中浓度组(B组,50μg·L-1)和...
港珠澳大桥北侧沿线中华白海豚栖息地利用及保护建议————作者:黄志雄;温华;陈涛;王新星;陈宇健;陈希;肖尤盛;张朝明;方亮;
摘要:为了解在港珠澳大桥建成后,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对大桥水域北侧栖息地的利用情况,及其可能穿越大桥的潜在通道。在大桥北侧沿线水域布置了A、B、C、D 4个固定被动声学监测位点,总共进行了2 947 h的声学录音。在4个监测位点发现中华白海豚声学事件的概率分别为15.31%(A)、17.30%(B)、8.97%(C)、5.85%(D),表明大桥北侧沿线水域依然是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
基于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的仁怀市主要河流健康评价————作者:何浩宇;王芳;龙茂源;张书海;周岳兵;丁献桃;甘雷;王桢璐;项涛;居涛;石磊;安苗;董响红;
摘要:健康稳定的河流生态系统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作为中国酱酒核心产区,仁怀市主要河流的健康状况评价体系却尚未构建。基于此,于2023年对仁怀市境内9条河流28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开展了周年季度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搭建了仁怀市主要河流的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integrated biotic index, B-IBI)评价体系。结果发现:共记录到大型底...
3组常用鱼类eDNA宏条形码通用引物对三亚水环境样品的物种检出效果比较————作者:郭瑶杰;万武波;王海山;叶乐;陈治;
摘要:环境DNA (Environmental DNA, eDNA)宏条形码技术是一种高效率、高灵敏度且无侵入性的物种调查工具。目前基于eDNA宏条形码技术调查鱼类多样性的研究众多,但是该技术发展尚不完善,对不同引物的实际使用效果缺乏共识。为降低测序成本、筛选出实际使用效果最优的通用引物,选取三亚市鱼市场和亚特兰蒂斯水族馆共8个站位的水样,比较了3组常用鱼类eDNA宏条形码通用引物(MiFish-U、A...
患红斑病中间球海胆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特征研究————作者:陈东升;王荦;邢腾宇;陈宇辰;陈新垚;丁君;
摘要:红斑病是海胆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速度快、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等特点。为揭示机体患病和肠道菌群间的相关性,基于16S rRNA测序技术,开展了患红斑病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yus intermedius)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组海胆相比,患病组海胆肠道菌群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
秦岭细鳞鲑子二代与野生群体肠道组织结构、消化酶、抗氧化酶及肠道菌群研究————作者:宋荣群;王桢璐;郭星辰;王艺舟;熊冬梅;叶欢;李志刚;邵俭;
摘要:为探究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 Li, 1966)亚成体在不同群体的消化系统特性,并为其规模化人工繁育和资源养护利用提供参考,运用组织学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分析了秦岭细鳞鲑人工繁育子二代[Bt,体长(15.40±0.82) cm,体质量(51.50±11.90) g]与自然生境野生群体[WBt,体长(18.17±2.57) cm,体质量(85...
尖翅燕鱼早期色素细胞发育与体色变化————作者:庾楚霞;郭华阳;林漪;刘宝锁;刘波;朱腾飞;张建设;张殿昌;
摘要:尖翅燕鱼(Platax teira)具有独特的色素模式,通过体视显微镜和倒置荧光显微镜对尖翅燕鱼的胚后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记录了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体色变化以及色素细胞类型及分布,并绘制了早期发育生长曲线。结果显示,1—24日龄尖翅燕鱼生长速度较平缓,从26日龄开始进入快速生长期,且不同胚后发育阶段鱼体体表呈现明显的颜色差异。特别是14日龄时,红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发育明显,细胞体积增大;2...
高温胁迫对克氏原螯虾肠道组织形态与转录组的影响————作者:包志明;邹永烽;曹攀辉;张嘉媛;徐宇;许志强;郭慧;
摘要:为探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肠道在接近其生理极限的高温胁迫下的作用机制,对其进行32和37℃的高温胁迫实验,分别于胁迫24、72 h后收集肠道组织,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对克氏原螯虾的肠道组织结构造成了明显损伤,且随着胁迫温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损伤加剧。与对照组(26℃)相比,在32℃胁迫24和72 h条件下,分别鉴定到2 462和4 619个...
不同水草种类的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水质量评价————作者:华清红;赵雨轩;肖霖;徐克;葛永春;孙云飞;成永旭;
摘要:为探讨零换水养殖模式下不同水草种类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评价法、平均污染指数、断面综合水质指数(Comprehensive water quality index, CWQI)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估了养殖池塘水质。种植水草的种类为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轮叶黑藻(Hydrill...
荷-鱼共养与常规池塘养殖模式下环境微生物群落比较研究————作者:刘美琦;叶旭婷;杨璐;陈姣宇;顾钱洪;李胜男;
摘要:荷-鱼共养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养殖模式。为探究荷-鱼共养模式对各环境因子以及环境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采用野外原位调查结合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比较了荷-鱼共养模式与常规池塘养殖模式下水环境因子、水体和底泥环境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组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荷-鱼共养池塘中氮(N)、磷(P)等营养盐含量显著下降,而溶解氧(DO)显著上升。底泥中总氮(TN)的平均质量分数从2.323 mg·kg-1<...
不同日龄四指马鲅幼鱼肠道结构和菌群组成变化分析————作者:冯元泰;史荣君;李俊伟;区又君;齐占会;黄洪辉;贾旭颖;
摘要:为研究四指马鲅(Elen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的肠道发育规律和菌群变化特征,为其健康养殖和饵料投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集了养殖实验过程中不同日龄(37、44、58、72、86和114日龄)的四指马鲅,并结合生长性能、肠道组织结构、肠道菌群组成变化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日龄幼鱼间的生长性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鱼苗日龄增加,其肠道绒毛长度、宽度、肌层...
横带髭鲷早期发育阶段消化系统组织学观察————作者:平洪领;付铁中;张涛;史会来;周群;邹京华;
摘要:了解横带髭鲷(Hapalogenys mucronatus)仔、稚、幼鱼消化系统的形态组织学特征,可为其发育生物学、消化生理及投饵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形态学观察与连续组织切片及HE染色技术,对横带髭鲷0~45 d仔、稚、幼鱼消化系统的形态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水温(24±2)℃条件下,0~2 d为内源性营养期,口咽腔、食道和胃已贯通;3~8 d为混合营养期,肝脏、胰脏细胞团已形成,可以摄食轮...
广西渔船在北部湾的捕捞产量评估————作者:龚斌昊;梁情;薛飞;邹建伟;
摘要:广西渔船是北部湾的主要捕捞力量之一,为摸清广西渔船在北部湾的捕捞产量及产量结构,揭示北部湾的捕捞生产和渔业资源状况,将广西渔船在北部湾的生产区域分为监控区和非监控区,评估了2019—2023年广西渔船在这2个区域的产量。其中,监控区的捕捞产量评估基于北斗星通渔船监控记录,测算渔船的有效捕捞努力量,结合渔船渔获率进行估算;非监控区的捕捞产量评估采用传统的渔业调查和产量评估模式进行估算。评估结果显示,...
基于轴向特征校准和时间段网络的鱼群摄食强度分类模型研究————作者:徐波;袁红春;
摘要:传统的水产养殖通过定量投喂或依靠人工经验投放饲料,易导致喂食不均、饲料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旨在设计一种用于识别鱼群摄食强度的模型以提升投喂效率,减少污染。以时间段网络作为基础模型,捕捉鱼群长时间序列的摄食行为变化,加入时间移位操作,更细致地捕捉视频相邻帧之间的动态变化特征,并通过轴向特征校准自适应地调整特征,使模型能够更加精确地关注到鱼群摄食行为的不同轴向变化特征。实验表明,设计的模型相较于二维...
南方水产科学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期刊的助理编辑非常好沟通,格式要求比较高,需要按规定改好格式再提交。官方是可以加急,投稿信中附上,初审速度我这篇是3天时间,非常快。外审时间可以实时查询完成时间,共2个审稿人,大约2周时间,第一个审稿人竟然5天就完成了,非常不错的期刊和投稿。需要注意发表可能需要等版面,需要与编辑沟通
2024-01-19 15:42 -
zhaohhhh
期刊很棒,有紧急情况的可以加急审稿,我是因为项目验收需要,一个月走完了流程审稿完毕,版面费也不贵,没有额外收费,编辑认真负责,沟通很愉快,强烈推荐海科水产行业的朋友投稿。
2023-08-20 08:43 -
Yangming_ak
三个月从投稿到录用,编辑工作效率高,流程很快就走完了,期间经历三位审稿人,最后成功收录。期刊文章质量还可以,文章格式要求较高。
2022-08-27 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