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程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煤炭工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JSTWJCI

Coal Engineering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复合影响因子:2.153
综合影响因子:1.735
邮发:80-130
官网:http://www.coale.com.cn
主编: 张宝优
平均出版时滞:230.1167

  煤炭工程最新期刊目录

三轴压缩及峰后循环荷载下轴向孔洞砂岩力学及渗流特性影响研究————作者:张培森;方家鑫;裴海伦;许大强;鞠照强;王洪伟;李霄;赵铭;

摘要:为探究峰后循环荷载作用对含轴向孔洞缺陷岩体力学、渗透性的影响,明确工程重复扰动对缺陷底板岩体突水影响规律,基于岩石自适应多场耦合试验仪开展了20 MPa围压下5、10、15、20 mm轴向孔洞砂岩峰后循环荷载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常规三轴压缩阶段,岩石渗透率随岩石内部裂隙闭合、发育对应出现减小、增大,5 mm孔径孔洞岩石脆性破坏特征明显,10、15、20 mm孔径孔洞岩石呈间歇性破坏形式,孔洞影...

基于综合赋权聚类方法的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价————作者:石建军;闻志雄;冯吉成;牛格轩;吉志海;高延棋;董朝阳;

摘要:针对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较为复杂的问题,以八连城煤矿为实地调查背景,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顶板强度、两帮强度、底板强度、埋深、顶高比(直接顶厚度与采高的比值)、煤柱宽度、最大水平主应力和垮落平均步距八个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评价模型,将巷道围岩分为非常稳定(Ⅰ),稳定(Ⅱ),中等稳定(Ⅲ),不稳定(Ⅳ)和极不稳定(Ⅴ)五个评价等级。并且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围岩稳定性预测的回归方程,结果...

顺层钻孔有效排放半径时空响应特性研究————作者:李乾荣;王兆丰;马树俊;赵新虎;

摘要:为使钻孔有效排放半径的测定工作更直观、更具针对性,从排放时间和孔径这两个维度深入考察钻孔排放能力,提出一种新型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详细阐述该新型钻屑指标法的测定依据与具体方法后,选取山西小西煤矿为试验场地开展全面且系统的工业性试验,同时运用COMSOL软件深入模拟研究顺层钻孔有效排放半径的时空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排放时间为2、4、6和8 h的条件下,直径75 mm的钻孔有效排放半径分别为0....

矿井回风与进风重力热管系统关键参数设计计算方法研究————作者:翟宇;赵旭;董志峰;

摘要:矿井回风取热与进风加热重力热管热交换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热管结构参数的设计基本相同,导致矿井回风余热利用效率低且无法满足进风温度的设计要求。为解决该系统及热管组件关键参数设计缺乏针对性的理论支持的技术难题,基于重力式热管系统热交换模型,提出了一种矿井回风与进风重力热管系统关键参数设计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于银川某矿,并与其他三个典型重力热管煤矿的热交换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矿重力热管热交换系统...

孤岛面终采线长水平孔卸压保护大巷技术研究及应用————作者:孙永新;

摘要:针对王坡煤矿集中大巷受两翼工作面反复采动影响变形破坏问题,通过深入分析采动影响下大巷变形破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长水平孔水力卸压保护大巷的原理与方法,并于王坡矿3203孤岛工作面终采线进行现场应用。研究发现,受两翼工作面反复采动影响,现有煤柱尺寸无法有效避开扰动、被动支护方式无法阻止大巷持续流变。通过在工作面末采前施工长水平孔并进行区域水力压裂制造人为弱化带,能有效降低顶板岩层的应力传递,减少...

特厚煤层工作面强矿压显现及治理技术研究————作者:李江;赵斌;

摘要:针对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强矿压显现问题,以龙王沟煤矿6160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计算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式,系统的分析了工作面强矿压显现特征与采动应力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巷道常规水力压裂+工作面定向钻水力压裂”相结合的强矿压治理措施,结果表明: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大约为140 m,支承压力峰值点距离煤壁距离大约50 m,采动影响扰动一度达到底板上方200 m,开采过程中来压强...

特厚煤层下分层沿空留巷综放工作面漏风规律研究————作者:宋治红;李学军;郭军;王磊;杜文涛;吉新玉;张科峰;

摘要:随着开采深度及成本不断增加,沿空留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煤矿厚煤层开采,降低开采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煤炭资源回采率。但由于顶板来压作用,使得沿空留巷侧煤柱易产生裂隙,造成采空区漏风隐患严重。为此,以陈家沟煤矿852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现场漏风测试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W型通风方式下沿空留巷采空区漏风通道的分布特征,掌握了关键漏风区域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沿空留巷综放工作面推进至54 ...

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工作面顶板应力演化及破坏机理研究————作者:王萌;

摘要:为探究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应力演化及顶板变形破坏规律,以甘肃白岩子煤矿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分段开采过程中煤岩的应力场、位移场演化规律,并结合理论分析揭示了顶板岩梁的变形破断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急倾斜特厚煤层多分段采场围岩应力呈现非对称分布特征,随着开采分段数量的增加,顶底板两侧煤岩产生应力集中;受顶板挤压与采空区卸压的共同作用,顶板侧煤岩的应力集中程度进一步增...

基于振动信号的带式输送机齿轮箱故障诊断研究————作者:胡敬;袁龙江;

摘要: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带式输送机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影响煤矿的正常开采,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因此,建立基于振动信号的带式输送机齿轮箱故障诊断模型十分必要。本研究以带式输送机振动信号为研究对象,分析典型故障类型,使用基于峭度-排列熵评价准测的变分模态分解对振动信号进行降噪,建立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模型,并使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针对故障诊断模型的惩罚系数与核参数进行优化...

煤矿区煤层气分段压裂水平井辅助消突效果评价方法及应用————作者:降文萍;张群;吴静;

摘要:针对煤层气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在煤矿区的应用逐渐增多这一情况,以及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适应性和工艺前端的现状,开展了该技术在煤矿区抽采效果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的研究工作。揭示了煤层气分段压裂水平井产气效果的主要地质影响因素之后,确定该技术对煤矿瓦斯抽采的辅助消突评价指标为剩余最大气含量和剩余最大储层压力;结合煤矿瓦斯防治要求,确定该技术的辅助消突评价单元为水平段长度及其两侧各15~20 m的控制范围...

离散元条件下岩石细观力学特征与声发射定量表征————作者:袁安营;李唐;黄昊;倪廉钦;田鑫;徐超凡;

摘要:为揭示深部岩体破坏的细观力学本质,获取岩石破坏的前兆信息,以力链研究为主线,以非连续介质离散元理论为依据,采用PFC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岩石细观力学特征与声发射定量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物质间配位数变化表明了颗粒之间粘结数量的变化,进而表征了微裂纹的发育情况,且颗粒配位数与裂纹发育整体呈负相关;岩石加载过程中,“强力链带”形成于宏观破坏面附近,其延伸方向逐渐向宏观破坏面方向偏转,最终与宏观破坏面...

堆积效率对长焰煤成浆性的影响研究————作者:武源;郑剑平;

摘要:水煤浆制备过程中要求对煤样进行研磨使其具有一定的细度和合理的粒度分布,堆积效率对煤样的成浆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干法磨矿研究了球磨机、棒磨机和行星式球磨机对一种长焰煤的磨矿效果,并选取5组配比的磨后产品进行制浆,分析探讨了堆积效率对成浆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级配有利于提高长焰煤的成浆性,在一定的范围内,水煤浆的定黏浓度随堆积效率的增大呈线性增加,当堆积效率为87.44%时,定黏浓...

两淮煤田深部岩溶构造发育特征及水害地面区域探查治理模式————作者:张海涛;谢治刚;孙贵;许光泉;杨洋;刘星;李旭;贺江辉;许成成;

摘要:针对华北隐伏型煤田深部岩溶水害防治难题,以两淮煤田为典型研究对象,分析了深部岩溶及构造发育特征,通过结合多年岩溶水害探查治理工程应用,构建了深部岩溶水害地面区域探查治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两淮煤田奥陶系灰岩厚度大、富水性相对较强、岩溶裂隙发育,是深部岩溶水害防治的重点对象;岩溶裂隙、岩溶陷落柱和导水断层是岩溶突水的重要导水通道,也是深部岩溶水害探查治理的重点。(2)石炭系太原组是深部岩溶水害...

基于微震事件能量密度的破碎带回采底板破坏特征研究————作者:谭花文;谭国龙;马娜娜;宋广雨;卞壮;

摘要:针对破碎带区域采动底板破坏深度难以精准判识的工程难题,基于工作面微震监测结果,提出了微震事件能量密度分析法,同时依据该方法对破碎带区回采过程中的底板破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震事件能量密度分析法可量化评价底板岩层的破坏程度,较为准确地反映回采过程中底板岩层的破坏位置、强度与时间,并可得到采动影响下底板的最大破坏深度,进而对底板突水通道进行评价。最后将该方法应用至淮南矿区张集煤矿1610A回采...

煤矿井下无人化无轨辅助运输路径规划技术研究————作者:梁玉芳;

摘要:随着无人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煤矿井下无轨辅助运输无人化技术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文章深入分析了无轨辅助运输无人化技术当前发展状况和存在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对路径规划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煤矿井下的特殊场景特征,提出了基于混合算法的路径规划系统,旨在实现路径的最优规划。通过实验验证,该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运输效率,减少安全事故,为煤矿井下的无人化运输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掘进机截割部实验台数字孪生监测系统研究————作者:马天兵;杨启程;李长鹏;史瑞;彭猛;

摘要:掘进机截割部实验台在模拟截割过程中,粉尘浓度高,会引起掘进机截割状态实时监测的可视化效果差、安全性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掘进机截割实验状态实时监测方法。首先,绘制了数字孪生掘进机截割部实验系统五维模型架构;其次,基于UE 5软件开发了掘进机截割部实验系统数字孪生体,主要包括截割部数字场景的搭建、孪生数据传输与管理、虚实数据映射等;最后通过掘进机截割实验进行数字孪生集成功能验证。实...

单轴压缩过程中砂岩局部应力场反演分析————作者:李正一;李春元;李海涛;雷国荣;王嘉敏;崔春阳;冯子豪;刘化广;

摘要:为了提高煤矿冲击地压预测与控制的准确度,在室内开展了不同砂岩试样的单轴压缩试验,获取了单轴压缩过程中各砂岩试样的应力-应变特性及弹性模量差异;结合声发射监测、能量-应力关系并利用Matlab建模计算出不同砂岩试样内部声源位置点的应力值及定位坐标;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了声发射参数与应力的映射关系模型,获得了砂岩的预测应力-时间曲线及内部单元的预测应力值;融合机器学习与cubic插值方法,反演获取了...

重介浅槽分选机应用及研究进展————作者:叶贵川;于东皓;董宪姝;孙玉金;付元鹏;吕宏广;

摘要:为全面掌握重介浅槽分选机应用及研究进展,梳理了重介浅槽分选机在我国煤炭生产企业的应用情况,总结了其分选理论研究进展,详细概括了降低其分选粒度下限的研究进展,并汇总了常见问题及改造成效。结果表明:重介浅槽分选机在动力煤选煤厂中主要作为块煤(200~13 mm)的分选设备,在炼焦煤选煤厂或者井下分选工艺环节中则主要作为块煤(300~50 mm)的预排矸设备;重介浅槽分选理论研究聚焦于流场分布特征及颗粒...

煤岩巷道综掘机截割部恒功率控制策略研究及应用————作者:张丽萍;孟本昌;张园萍;

摘要:针对煤岩巷道物相性质对快速掘进系统难以实现精准控制同时截割过程对系统产生载荷波动和冲击等现象,以聚鑫煤矿11181工作面回风巷道快速掘进过程为研究对象,系统截割电机电流为反馈信号,采用模糊滑模变结构方法对系统非线性电液控制系统进行恒功率控制,实时调节截割部横摆速度并进行现场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模糊PID控制方法,基于模糊滑模变结构的控制方法能够使系统截割部横摆速度保持稳定,速度跟踪效果更...

基于提升抗灾能力的工作面“一进两用”通风系统优化————作者:李超;吴奉亮;赵传刚;王长友;王桐;

摘要:针对我国煤矿采煤工作面传统通风系统在应对主运输胶带摩擦热效应及胶带火灾事故时抗灾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进风侧结构优化的新型通风系统。该系统将采煤工作面主运输巷设为独立用风点,形成“一进两用”的通风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进两用”通风系统的优缺点,并通过实例阐述了其适用范围与实施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一进两用”通风系统既可提升采煤工作面在火灾情形下的抗灾能力,又可缓解高温采煤工作面的...

  煤炭工程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带头大哥666

    挺快的了算是,差不多两个月,从初审到终审一共不到两个月,返修的问题也进行了及时的修改,而且差不多4个月就安排见刊了,稿费差不多6000左右,编辑沟通的很及时,期间一直保持联系,有问题会及时问我的意见。见刊完邮寄了6本样本,纸质和印刷都非常高级,挺不错的,是现在比较容易发的北大核心期刊了,大家都可以试一试。

    2024-04-16 16:06
  • zhaohhhh

    投了两篇论文都中了,从投稿到录用大约经历 2 个月,算是快的了。编辑沟通很及时,有问题可以通过邮件或者直接打电话。后期校稿也非常及时,编辑遇到一些小问题会直接打电话。

    2023-06-18 10:15
  • 奔跑的辣椒酱

    煤炭工程主要收录煤炭科技创新方面的文章,每期有2篇有关能源经济类的文章,编辑态度比较不错,因为导师不给报销版面费,所以亲自去杂志社找了编辑,给免了20%的版面费。审稿周期大概一个月,然后初审、外审和终审,初审大概两周左右,外审一个月左右,然后终审就很快,对于经管类的文章,包括范围很广,有关能源的即可。

    2020-04-21 16:33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煤炭工程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