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程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煤炭工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JSTWJCI

Coal Engineering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复合影响因子:2.400
综合影响因子:1.952
邮发:80-130
官网:http://www.coale.com.cn
主编: 张宝优
平均出版时滞:230.1167

  煤炭工程最新期刊目录

CO2相变致裂下煤体全孔径孔隙结构特征研究————作者:赵小英;江泽标;权西平;康向涛;陈思粮;

摘要:为探究CO2相变致裂对煤体全孔径孔隙结构的影响,在贵州六盘水大运及大河边煤矿采集CO2致裂前后的煤样,通过高压压汞、低温N2吸附与低压CO2吸附实验,并结合分形理论分析孔隙结构特征与分形特性。结果表明:原煤孔隙主要为片状颗粒堆积形成的狭缝孔;经CO2相变致裂后,微孔数量减少,中、大孔数量增...

煤矿区地面L型井抽采卸压瓦斯技术及应用————作者:王毅;张源芝;张晶;

摘要:地面L型井抽采卸压瓦斯是煤矿区瓦斯抽采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当前地面L型水平井瓦斯抽采中存在的抽采效率低、成井困难、井斜控制难度大等问题,分析了L型水平井瓦斯抽采技术原理,总结出井位部署、钻完井关键技术、负压抽采技术三项核心要点。基于瓦斯运移规律,优化了L型井平面布置范围;构建了包含三开、二开井身结构设计、井眼轨迹精细控制、防托压定向钻进、双层筛管完井及分段洗井、强化固井等技术的钻完井技术体系;结合...

中厚煤层年产千万吨450 m超长综采面“三机”选型配套与应用————作者:乔永力;张金虎;邢有望;王小军;

摘要:为构建中厚煤层超长工作面“三机”设备的高效配套体系,以小保当二号煤矿1322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综合考虑2~3 m煤层赋存条件与综采工艺要求,提出适用于450 m超长工作面的千万吨级机械化开采配套方案。通过对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的功率匹配性、运输能力及空间尺寸等参数进行系统性核算,确定了设备选型方案。井下运行结果表明:该配套方案合理,设备运行稳定性良好,实现了年产千万吨的预期目标。该配套...

基于优化深度学习算法的TBM掘进位姿预测模型研究————作者:梁西栋;张思华;蔺成森;丁自伟;张超凡;

摘要:在煤矿巷道掘进过程中,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的掘进路径可能会因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而偏离预定轴线。为了提升TBM位姿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深度学习算法的TBM掘进位姿预测模型,对收集的TBM掘进参数进行数据提取与清洗,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数据的空间特征,利用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学习数据的时间依赖关系。为进一步优化模型性能,采用融合正余弦和柯西变异的麻雀优化算...

高瓦斯矿井专用瓦斯治理巷布置与围岩协同控制技术————作者:樊海亮;李明;

摘要:针对高瓦斯矿井回采工作面采用“U+U”通风方式下复用巷道存在维护成本高、工期长、安全风险大等问题,以王坡煤矿3号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研究典型复用巷道全周期矿压显现规律,分析其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及控制原则,提出专用瓦斯治理巷新型布置方案。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煤柱应力监测,论证15 m煤柱的合理性;在3307工作面开展工业试验,构建“主动支护—切顶卸压—动态调整”三位一体围岩控制技术并完成参数设...

基于智能集成算法的TBM掘进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研究————作者:沈远伟;朱昊;曹梦炫;冯昌如;朱梦圆;张超凡;

摘要:针对传统的经验调参或单目标优化方法难以兼顾效率、成本与安全性等问题,提出一种集成GWO-RBF-NSGA-Ⅱ-TOPSIS的多层级智能优化方法,融合元启发式优化、非线性建模、多目标进化与决策排序,实现掘进参数的全流程优化控制。通过RBF神经网络构建掘进参数与推进速度、掘进比能、刀具磨损量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并利用GWO算法优化其超参数以提高预测精度;在此基础上,采用NSGA-Ⅱ实现多目标优化,获...

融合智能优化算法的TBM可掘性预测与围岩分级方法研究————作者:沈远伟;刘红丽;朱昊;张超凡;

摘要:复杂多变的围岩条件易引发掘进过程中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负载剧烈波动、刀具磨损加剧、推进效率降低等问题。为建立精准的可掘性预测与围岩分级方法,为TBM掘进参数优化及施工组织提供科学支撑,提出一种融合灰狼优化(GWO)、变分模态分解(VMD)、麻雀搜索算法(SSA)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智能模型(GWO-VMD-SSA-LSTM),用于实现TBM可掘性的精确预测与围岩分级。测试结果显示,...

上行开采渐变煤柱下沿空巷道分区协同支护技术研究————作者:房万伟;郝清旺;董金法;陈建刚;刘统申;张勇;刘其路;张吉祥;

摘要:为解决上行开采渐变煤柱条件下沿空巷道稳定性控制的难题,以榆树井煤矿1206工作面辅运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揭示该条件下沿空巷道的变形破坏机理。基于协同支护理论,提出分区协同支护设计方案,并通过现场试验段巷道变形监测验证其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206辅运巷大变形破坏的主要诱因包括围岩力学性质劣化、遇水软化、工程应力扰动及煤柱渐进变窄等;通过弹塑性理论计算...

煤矿复杂装备数字孪生几何模型轻量化方法————作者:李波;胡成军;刘宾;潘格格;王树阳;朱晨泽;鲁自横;郝雪弟;

摘要:数字孪生是实现煤矿智能化开采实时监控与双向映射的核心技术。现有数字孪生创建方法主要基于Unity3D(U3D)、Unreal Engine(UE)等商业软件,完全依赖国外技术输入,并且面向煤矿复杂场景时存在模型体积庞大、网络端实时交互性差的瓶颈。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WebGL的智能化开采工作面三机可视化数字孪生模型轻量化方法。通过融合glTF格式转换与渐进式网格合并算法,在保留关键几何特征(...

《煤炭工程》杂志投稿须知

摘要:<正>1.稿件选题要求具有创新性与先进性,栏目涵盖:设计技术、施工技术、生产技术、研究探讨、装备技术。2.稿件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性强,结构严谨,文字简练,计算公式准确无误,术语准确,标点规范。3.文章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4.论文题目应准确表达文章主体内容、简短明确,一般不超过20个字,尽量不用副标题、缩略语和标点符号。5.文章摘要以提供内容梗概为目的,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的目的...

寸草塔煤矿二水平延深及生产系统优化设计————作者:醋永斌;

摘要:为解决寸草塔煤矿二水平3-1煤层开采水平延深开拓设计等问题,基于矿井地质条件、既有开拓布局及生产系统有效衔接等约束条件,开展了二水平延深开拓及生产系统优化设计研究。首先,从矿井工业场地布置、开拓方式、运输系统、通风系统和排水系统等方面,分析了矿井开拓布局及生产系统现状;其次,从水平延深开拓方式、水平划分与标高、水平大巷布置、盘区划分、首采工作面布置等方面分析确定了二水平延深设...

不同尺寸充填体力学特性与能量演化规律研究————作者:赵萌烨;朱磊;刘成勇;古文哲;刘治成;何志伟;丁自伟;邱华富;李宇航;

摘要:基于3种粉煤灰含量(15%、20%、25%)和3种水泥含量(6%、8%、10%),制备边长40、50、70.7和100 mm的立方体试件,探讨尺寸大小对充填体破坏特征和能量演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充填体尺寸一定时,粉煤灰含量20%、水泥含量10%的充填体强度最大,充填体的抗压强度随尺寸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在尺寸为70.7 mm时达到峰值,为19.85 MPa,充填体弹性模量与尺寸...

煤-气重叠区天然气井致灾风险及解危处置研究————作者:谢松岩;赵强;魏飞飞;李臣;董俊亮;马君霞;

摘要:新街台格庙矿区煤炭与天然气在立体上分布于不同地层,在平面上表现为完全重叠,针对煤-气重叠难以安全高效协同开发两种资源的问题,通过调研踏勘、统计归纳、理论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重叠区煤炭与天然气交叉开采时天然气井的致灾因素、致灾过程及潜在风险类型;综合天然气产层、覆岩含水层、煤层揭露、开采扰动及封堵标准等约束条件,提出了天然气井立体全井段优化封堵工艺技术,并对废弃天然气井进行现场试验,主要参数均满足要...

改良AAO工艺在煤矿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作者:李选龙;刘钢潮;程吉宁;

摘要:煤矿生活污水具有水质波动大、有机物浓度低、悬浮物浓度高,煤矿距城市较远污泥处置成本高的等特点,且受环保政策限制需全部回用,传统处理工艺难以满足需求。文章以改良AAO工艺(AAO+悬浮填料工艺)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煤矿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优化方向。通过延安市某煤矿的实际案例,分析表明该工艺在低碳氮比(BOD5/N=5.5)及低温(-21℃)条件下仍能稳定运行,出水水质优于...

厚松散层薄基岩矿区静态致裂切缝机理与工艺优化研究————作者:郭俊;范钢伟;王明涛;张文辉;张东升;任闯难;张世忠;范张磊;

摘要:厚松散层薄基岩巷道顶板切顶围岩稳定性控制至关重要,静态致裂切缝技术有助于降低切顶对基岩稳定性的影响。以赵固一矿16061工作面切顶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数值模拟、室内试验和工程实践等研究方法,揭示了厚松散层薄基岩矿区巷道顶板静态致裂切缝机理,并优化了相关工艺。结果表明:随着膨胀压力的增大,孔壁75 mm范围内受压应力拉剪破坏出现破碎,孔壁75~110 mm范围压应力转化为拉应力,该范围内岩石...

复杂条件煤层智能化改造关键技术————作者:杨磷;李正军;张江云;

摘要:针对复杂条件煤层开采中存在的工序繁琐、产量偏低及效率不足等问题,以2321-34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改造为工程背景,从设备改造、回采工艺以及地质条件等方面开展研究。通过构建复杂条件综采面集中控制系统(SAM),实现了对液压支架自动动作、运输设备联动及采场工况的实时传输与控制;提出综采面设备需结合复杂条件煤层特性,对关键功能进行适应性改造;研究形成了复杂条件煤层单双向回采工艺、设备...

基于CUSUM与BP神经网络的供热管道泄漏检测与应用研究————作者:张伟光;孙传珠;范冬琪;彭雷祥;徐广才;

摘要:针对内蒙古双欣矿业有限公司供热管网泄漏诊断存在的实时性不足与定位精度偏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CUSUM算法与BP神经网络算法的综合分级供热管网泄漏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融合CUSUM算法与BP神经网络,构建了实时泄漏诊断与定位系统。首先,基于二次网补水流量的实时监测数据,利用CUSUM算法结合供热管网仿真模型,实现了泄漏发生与泄漏量的一级诊断;随后,结合管网运行数据与仿真模型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

沁水盆地东北部煤层气地质特征及有利区划分————作者:傅永帅;杨丽兵;

摘要:为了助力沁水盆地东北部煤层气高效勘探开发,收集了区域内31个矿井的煤储层厚度与埋深,通过等温吸附试验、压力恢复曲线法、计算推导和孔渗特征实验手段,测定了矿井煤样的兰氏压力、储层压力、含气量、渗透性、含气饱和度、临界解吸压力及孔隙率等参数,结合构造、水文地质背景系统地分析了研究区煤层气地质特征,并从煤层气富集因素的角度出发,建立多层次煤层气开发选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二级指标敏感性分析,且在研究区太...

深埋大采长工作面采动覆岩裂隙分形演化与矿压规律研究————作者:李洪彪;

摘要:为厘清深埋大采长工作面采动覆岩破坏与矿压显现规律,以朝川矿22010工作面为研究背景,综合运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了深埋大采长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矿压显现机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22010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覆岩裂隙主要经历裂隙产生、裂隙拓展、离层发育、裂隙压实四个阶段,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为87.98 m,裂采比为18.72;基于分形几何理论厘清了采动裂隙场的多阶段发育特征,采用...

考虑龄期强度的充填体-顶板协同承载稳定性分析————作者:赵兵朝;王瑞锋;王京滨;陈浩楠;杨忠浩;拓永生;

摘要:为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处置大量煤基固废,以面间煤柱掘充一体化为背景,考虑龄期对充填体强度及承载能力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不同水泥含量下充填体强度随龄期变化的演化规律,发现水泥含量与充填体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充填体强度随龄期呈指数函数增长趋势;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建立“掘-充”过程中充填体-顶板协同承载力学模型,给出“掘-充”过程中各个区域的顶板挠度方程;利用FLAC3D数值模...

  煤炭工程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带头大哥666

    挺快的了算是,差不多两个月,从初审到终审一共不到两个月,返修的问题也进行了及时的修改,而且差不多4个月就安排见刊了,稿费差不多6000左右,编辑沟通的很及时,期间一直保持联系,有问题会及时问我的意见。见刊完邮寄了6本样本,纸质和印刷都非常高级,挺不错的,是现在比较容易发的北大核心期刊了,大家都可以试一试。

    2024-04-16 16:06
  • zhaohhhh

    投了两篇论文都中了,从投稿到录用大约经历 2 个月,算是快的了。编辑沟通很及时,有问题可以通过邮件或者直接打电话。后期校稿也非常及时,编辑遇到一些小问题会直接打电话。

    2023-06-18 10:15
  • Yangming_ak

    煤炭工程主要收录煤炭科技创新方面的文章,每期有2篇有关能源经济类的文章,编辑态度比较不错,因为导师不给报销版面费,所以亲自去杂志社找了编辑,给免了20%的版面费。审稿周期大概一个月,然后初审、外审和终审,初审大概两周左右,外审一个月左右,然后终审就很快,对于经管类的文章,包括范围很广,有关能源的即可。

    2020-04-21 16:33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煤炭工程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