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研究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植物研究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CAJSTCSCD扩展版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期刊周期:双月
出版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复合影响因子:1.814
综合影响因子:1.114
邮发:14-77
官网:https://bbr.nefu.edu.cn
主编:付玉杰
平均出版时滞:256.2649

  植物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植物对土壤氮吸收的多维度策略及其生态意义————作者:高雷;杨瑞彤;刘宝东;贾淑霞;郭亚芬;崔晓阳;

摘要:植物吸收土壤氮的过程及其多维度策略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碳汇功能具有重要影响。该文系统地回顾了植物氮营养理论发展历程,介绍了矿质营养理论和矿质-有机营养理论,重点阐述了植物对土壤氮吸收的多维度策略,主要涉及4个方面:(1)多形态氮吸收,这既包括铵态氮和硝态氮,也包括一系列低分子量有机氮,如氨基酸、氨基糖和寡肽等;(2)季节性吸收,植物对土壤多形态氮吸收数量和模式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异,不同植物的吸收...

不同生长时期青稞种子内生细菌群落动态研究————作者:王兰;周迪;薛曌;王东旭;郭小芳;德吉;

摘要:青稞(Hordeumvulgarevar.nudum)是一种适应高寒环境的粮食作物,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揭示青稞不同生长时期种子内生细菌群落动态变化规律,选取4个青稞品种,在不同生长阶段采集种子样品,并通过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种子内生细菌群落结构。采用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Chao1指数和ACE 指数评估青稞种子内生细菌群落α 多样性,并分...

滇重楼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分析————作者:符莹莹;赖佳辉;袁华怡;余红娅;刘光华;徐福荣;

摘要:为了探究影响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种子休眠解除的主要生理生化因子,该研究以滇重楼种子为研究材料,用体视显微镜观察胚的表型变化,筛选出5个典型阶段(S1,未成型胚;S2,圆形胚;S3,椭圆形胚;S4,鱼雷型胚;S5,出芽),采用生理生化方法和ELISA法测定各阶段的营养物质含量、酶活性和植物激素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胚率最终为(66.5±6.22...

睡莲科植物叶与陆生草本叶供耗水特征差异————作者:胡昕怡;许黎明;覃伯韬;安倚东;蒋国凤;

摘要:陆生被子植物主要通过叶脉与气孔的协调来平衡供耗水,表皮细胞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睡莲科植物中相关研究非常有限。该研究以7种睡莲科植物、6种陆生草本植物为对象,通过量化分析花、叶的解剖特征,探讨睡莲科种内及2类群间花、叶性状差异。结果表明:睡莲科植物花比叶具更大的气孔、表皮细胞及更高的脉密度;叶表现出更高的气孔密度、表皮细胞密度及气孔指数。睡莲科植物花的解剖性状与陆生草本植物相似,叶的表皮...

川莓花蜜腺泌蜜节律及发育形态特征————作者:沈燕;唐晓宇;唐秀俊;罗丽林;黄振兴;刘曼;

摘要:川莓(Rubus setchuenensis)是优质蜜源植物,为了解其泌蜜节律、花蜜腺发育形态特征,在观察记录川莓花部泌蜜特征基础上,通过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分别观察了5个发育时期(幼蕾期、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及散粉后期)花蜜腺发育形态解剖特征及超微结构。川莓在贵州省湄潭县的开花期为6—11月,花蜜分泌旺盛期为7—9月;单朵花的开花期为3 d,泌蜜期为2 d,单朵花泌蜜总量及含糖总量平均值分别为(...

二倍体青钱柳愈伤组织诱导及次生代谢物积累————作者:李卓穗;高一琳;刘寒;尚旭岚;

摘要:为探索激素组合对二倍体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影响,以及继代增殖过程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规律,该研究以二倍体青钱柳叶片为外植体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增殖过程中次生代谢物积累的影响,以总三萜、总多酚、总黄酮、粗多糖产量为指标,采用熵权法筛选优良继代配方。处理2(0.5 mg·L-1 6-BA+...

香果树种子萌发的光照需求及其转录组响应分析————作者:程薪宇;郭梦桥;官海云;茹剑;白琰;郭连金;

摘要:为探究中国特有濒危植物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种子萌发所需光照时间及不同光照时间下种子形态性状与萌发率间相关性,以香果树种子为研究材料,比较0、1、2(8 h/1st day+4 h/2nd day)、2、4、6、8 d光照处理下种子萌发率差异,观察并分析种子形态与萌发时间相关性。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经避光(2 d)与基础光照(种子萌发率≥50%所需的最短光照时间,2...

镉胁迫下大花百子莲耐受性和富集特性————作者:王莹;赵茂锦;刘修明;吴宜宣;朱家浩;汪成忠;

摘要:为了给镉(Cd)污染土壤修复提供具有景观效果的植物材料,该试验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土壤中不同质量分数(0、200、500 mg·kg-1)外源镉添加对大花百子莲(Agapanthus praecox ssp. orientalis‘Big Blue’)耐受性和富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镉质量分数升高,大花百子莲叶片和根部的生物量有所下降,镉质量分数为200 mg·kg

钩藤水杨酸响应基因UrSTR4参与钩藤碱合成————作者:许国菊;郭飘雪;朱寻然;杨兹梅;成环宇;强玮;

摘要: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其活性成分钩藤碱(RIN)和异钩藤碱(IRN)具有显著药理活性。异胡豆苷合成酶(STR)是RIN和IRN合成的关键酶,但其基因家族在钩藤中的功能分化尚不明确。该研究基于遮阴、乙烯处理下钩藤转录组及全长转录组数据,系统鉴定了27个钩藤STR基因家族成员(UrSTR1~UrSTR27)。进化分析表明,钩藤UrSTR基因家族显著扩张,可...

淫羊藿养分吸收规律及其与药效成分的关系————作者:段莹;徐晓娟;毛洁;赵晨霞;王惠珍;陈红刚;孟瑾瑾;杜弢;

摘要:为探明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 Maxim.)营养元素吸收分配特征和药效成分积累规律,明确影响药效成分积累的特征元素,以3年生淫羊藿为研究对象,测定干物质积累量、营养元素含量及叶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并分析叶中黄酮类成分与营养元素之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期延长,干物质积累呈先升后降趋势,果后生长期(T5)干物质快速积累,达到最大值。(2)生育期内地上部氮和磷含量总体...

环境因子对党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作者:郭皓;陈彩霞;安晓静;李先恩;王海英;夏忠庭;

摘要:为明确影响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有效成分含量的关键因子,该研究探究不同产区的气象、土壤等32种环境因子的作用,为党参规范化种植的产地环境选择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通过收集党参主产区(重庆、内蒙古、甘肃、山西)共27个采样点的栽培党参及其根区土壤样本,测定不同产地土壤理化指标和党参中党参炔苷、多糖的含量,分析各环境因子与党参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党参有效成分含量具有区...

叶面TiO2-NPs预处理对UV-B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效应————作者:王建华;陈慧泽;韩榕;

摘要:为了揭示叶面TiO2-NPs(二氧化钛纳米颗粒)预处理对UV-B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效应,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研究材料,在细胞水平、生理生化水平和基因水平综合研究UV-B胁迫和叶面TiO2-NPs预处理下小麦幼苗有丝分裂、DNA损伤、抗氧化酶系统和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叶面10 mg·L-1

本草基因组学赋能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作者:徐志超;陈士林;

摘要:<正>全球中草药年产值已突破万亿元,产业发展依赖于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高效利用。然而,药用植物资源以野生为主,全球已收录的28 000余种药用植物中,仅400余种实现驯化栽培。中草药种植盲目引种、种质混杂等问题,导致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此外,中药活性物质在基原植物中含量低,化学合成难度大,其药物开发及利用严重威胁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中药材品...

镉和微塑料及二者复合对秋茄生长及光合特征的影响————作者:柴民伟;吴一凡;李瑞利;周琳;沈小雪;

摘要:城市红树林面临重金属和微塑料(MPs)复合污染的环境问题。其中,镉(Cd)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聚乙烯(PE)和聚氯乙烯(PVC)是红树林中常见的微塑料污染物。该研究以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为研究对象,开展重金属Cd(0、5、50 mg·kg-1)和微塑料(小粒径PE(13μm)、大粒径PE(830μm);小粒径PVC(13μm)、大粒径PVC(830...

拟南芥细胞组蛋白分子伴侣HIRA对增强UV-B辐射的响应————作者:毛倩雯;王国华;韩榕;

摘要:UV-B辐射对植物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导致根系短小和DNA损伤。研究发现,组蛋白分子伴侣HIRA(HISTONE REGULATOR A)在染色质相关的DNA损伤修复中发挥作用。该研究以哥伦比亚生态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及hira突变体为材料,比较对照组(-UV-B)和UV-B处理组(+UV-B)的表型及生理指标,结果显示:HIRA基因缺失导致拟南芥根系变短、植株矮小...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展望————作者:公丕昌;徐波;

摘要:<正>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是一门融合进化生物学、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的交叉学科,旨在揭示植物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多样性形成的遗传机制。近年来,该领域已经完成了由传统形态学和现象学的规律描述,转向对其背后关键因子和调控路径研究。伴随着“生命之树”重建、多维组学集成分析、精准基因组编辑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在宏观和微观尺度上进一步发展,并促使该领域研究范式...

盐肤木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作者:张霞;周财;卞妍悦;张颜泽谦;陈发菊;

摘要: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盐肤木(Rhus chinensis)雌花和雄花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为揭示其性别功能分化提供胚胎发育证据。结果表明:(1)盐肤木花属于完全花,花中的雌蕊或雄蕊选择性退化形成功能性雌花或功能性雄花。(2)功能性雄花的花药发育过程中,小孢子四分体呈正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功能性雄花的胚珠能正常发育至单核胚囊,但在二核胚囊至八核胚囊发育过程存在异常,胚囊核...

白枪杆幼苗C、N、P化学计量特征与生物量对降雨变化的响应————作者:赵启泽;茶晓飞;郑绍傑;王元友;韦兴兰;董琼;

摘要:探讨不同降雨变化对白枪杆(Fraxinus malacophylla)幼苗生长及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可为白枪杆幼苗在喀斯特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2年生白枪杆实生苗为对象,通过设置增雨40%、减雨40%、自然降雨3种雨量梯度,以及5 d和10 d 2种降雨间隔处理,探究白枪杆幼苗生物量、C、N、P化学计量特征对降雨格局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延长降雨间隔及减雨处理对白枪...

不同菌根类型树种与桉树混交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作者:王亚鑫;朱媛;孟森;明安刚;贾宏炎;覃方锉;陆俊锟;

摘要:桉树混交林在促进土壤养分循环、提高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菌根共生是影响混交林种间互作关系的重要因素。然而,不同菌根类型的混交树种对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尚缺乏研究。该研究以桉树纯林及其与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固氮-丛枝菌根树种)、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丛枝菌根树种)、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外...

红松生长和根际土壤酶活性对紫丁香蘑菌剂接种的响应————作者:潘艳艳;李晓光;刘立君;李鸿;钟鑫;张义飞;

摘要:通过接种不同剂量的紫丁香蘑(Lepista nuda)菌剂,探讨紫丁香蘑菌剂侵染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生长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菌根化红松苗木培育及造林提供技术支撑。以4年生红松幼苗为材料,设置4个菌剂剂量,测定并分析红松幼苗的生长指标、土壤养分含量及根际土壤酶活性,通过相关性分析解析红松生长和根际土壤酶活性对紫丁香蘑菌剂接种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紫丁香蘑菌剂接种...

  植物研究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植物研究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