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刊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旅游学刊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CSSCIAMI权威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Tourism Tribune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复合影响因子:5.910
综合影响因子:3.839
邮发:82-396
官网:https://lyxk.cbpt.cnki.net
主编: 严旭阳
平均出版时滞:321.9790

  旅游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境内外旅游休闲管理学科发展水平比较与启示————作者:黎镇霆;陈钢华;吴诗雨;保继刚;

摘要:在国家大力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下,旅游休闲管理学科有望成为中国大陆社会科学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的突破口。文章基于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指标体系及相关国际可比数据,选取境内外12所代表性高校,对其旅游休闲管理学科在2020—2024年的整体排名情况及变化趋势,各指标类别的总分贡献度、排名情况及变化趋势展开比较分析。以中国大陆高校旅游休闲管理学科为分析对象,研究表明:1)中国大陆高校的排名在全球...

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旅游上市企业绩效——基于放宽旅行社设立服务网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作者:蔡兴;陈果然;

摘要: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快高标准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建设是推动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放宽旅行社设立服务网点政策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00—2022年29家A股旅游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了旅游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旅游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放宽旅行社设立服务网点政策显著提高了以旅行社为主营业务的旅游上市企业绩效。机制分析发现,该政策主要通过深化分工协作、促...

线性文化遗产协同活化机制:南粤古驿道沿线传统村落文化标识建构————作者:杨忍;葛语思;何琼峰;林元城;

摘要:文章立足线性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视角,以广东省29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探讨南粤古驿道与传统村落的协同演进机制。基于初步统计验证、时空协同模拟、历史文献深化与空间表征解译的研究路线,构建协同保育的文化标识体系。研究发现:传统村落与古驿道的空间分布历经军政商贸驱动聚落兴起、制度移民推动轴线拓展、宗族与防御需求催生网络重构3个阶段,虽空间关联逐渐弱化,但仍通过“节点—廊道—片区”层级空间系统传递...

寻找合适的标签:非遗旅游产品营销中的文化定位————作者:杨婷婷;阮文奇;李勇泉;

摘要:非遗不仅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还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集体文化,因而在文化表达方面是流动的、灵活的。对非遗旅游产品而言,恰当的文化定位有助于吸引游客并增强市场竞争力。然而,目前尚未有研究分析不同文化定位策略在非遗旅游产品营销中的作用。文章旨在检验地方与国家文化定位对游客行为意愿的影响效应、中介机制及边界条件。基于4项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1)地方(vs.国家)文化定位更能通过产品真实性促进游客行为意愿,而...

旅游研究——贯穿经验、理论与思想————作者:马波;

摘要:<正>从一种反差现象说起如果从1978年的萌芽算起,国内的现代旅游研究迄今已有47年的历史了,说长不可,说短也失妥。粗略地讲,可以把世纪之交视为分水岭,将这47年划分为前后两段。前20余年,可谓中国旅游也是国内旅游学术共同体的奠定时期,尽管旅游理论严重短缺,但旅游研究与旅游实践关联紧密、互动充分;后20余年,国内旅游学术共同体获得快速发展,无论学者的规模与结构、研究的领域与方法技术,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旅游增进文明互鉴的儒家哲学阐释————作者:李白;詹佳琪;黄莉;

摘要:<正>“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出自《周易·贲卦·彖传》,意指对民众进行教化时,应先研究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礼仪规范,据此制定正确的措施和办法,从而实现教化天下的目标。这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从文化观察到教化治理再到社会和谐的深层逻辑,也为理解旅游业增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儒家哲学视角

游客疗愈景观体验与多物种疗愈空间实践——以贵州兴义万峰林为例————作者:杨洋;魏海湘;徐颖儿;蔡溢;廖婧琳;

摘要:文章基于批判的植物研究理论,以贵州万峰林为案例,探讨了游客疗愈景观体验及其与多物种疗愈空间实践的互动机制。1)游客的疗愈景观体验全然嵌入植物的能动性与跨文化的相遇中,人的疗愈景观体验意义通过山地生命秩序和生态分层得以构建。油菜花的自然和社会时间特征触发游客与山地生命秩序的协调;油菜种植所承载的山地生态分层的农耕文化唤起游客对自然的敬畏。2)游客通过乡土感官互动实现植物与人的协调,深化对植物时间伦理...

乡村旅游地生态休闲农业女性经营者参与机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混合方法验证————作者:顾秋实;陈科颖;宋海岩;卓蓉蓉;陈芳芳;

摘要:随着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广,生态休闲农业已成为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女性角色在其中的作用日渐增强。但是,目前对女性参与机制的研究明显滞后。文章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构建了女性经营者参与生态休闲农业的动机-心理-行为的机制模型。文章使用线上收集的401份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现代化生产力和亲近关系精神支持对女性从事生态休闲农业的胜任需求作用显著;2)女性的胜任需...

旅游服务机器人应用的就业效应与工作流动————作者:郭为;徐芸潇;王晖;

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就开始担心机器对劳动力的替代。当机器进化到机器人之后,这种担忧变成了全面的焦虑。工业机器人将劳动力驱赶到服务业,服务机器人又将如何影响服务业中的劳动力?文章使用2010—2019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提供的机器人数据,研究服务机器人应用对旅游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旅游服务机器人应用显著降低了旅游就业总量,对旅游就业呈现明显的替代...

以旅游业为媒介增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作者:李燕琴;张腾飞;莫燕;

摘要:<正>数智技术正在推动人类社会从信息社会向数智社会转型,数字媒介在社会组织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赫普(Hepp)等提出深度媒介化概念,强调这个时代的各个元素都与数字媒介及其基础设施紧密相连,形成数字媒介多样化、主体连接性、媒介遍在性、技术创新性和社会数据化5大趋势(4)。随着数字媒介高度嵌入旅游业,旅游产品的开发、营销及主客互动等环节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旅游体验视角下中国文化概念的普适魅力————作者:苗莉;蒋婷;

摘要:<正>旅游体验研究作为旅游学中一个极具理论张力的研究领域,因其对主体感知与意义建构的深度观照而展现出独特的学术魅力。基于现象学的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旅游者在感官共鸣与具身化实践方面呈现出显著的跨文化普遍性(1),这一发现为构建旅游体验的预测模型和过程范式提供了重要的本体论基础

文旅场景、游戏叙事与文明交流————作者:梁增贤;

摘要:<正>文明交流早已不局限于旅游移动,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应用、新媒体技术传播、互动科技体验、文化数实场景营造等正重塑和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文旅叙事能力和影响力。从山西古建的数字化重生到全球青年的元宇宙共创,从《王者荣耀》的国际流行到《黑神话·悟空》的全球热潮,线下文旅场景与线上游戏叙事的数实结合,正在重构世界文明交流的范式。这不仅是技术赋能的结果,更是文化和旅游供给侧持续创新与人类文明交流互...

香港青年赴内地研学旅行体验与国家认同感建构————作者:蒋奇杰;朱佳仪;徐昕颖;周梓杰;

摘要:如何提升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感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研学旅行被认为是应对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其对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塑造和建构的深层机制尚未厘清。该研究基于2014—2018年参与蓉港青年交流项目的624名香港青年的研学日志,运用扎根理论深入解析了其研学体验内容及对国家认同的建构过程。研究发现:香港青年的研学体验内容可以归纳为具身体验、认知体验和情绪体验,是国家认同建构的基础条件;自我分类是香港...

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村落共同体的形态表征研究————作者:吴茂英;蔡江莹;王龙杰;

摘要:不同于滕尼斯笔下纯粹由自然关系生发出的天然共同体,中国的村落共同体向来是由生产关系和自然关系胶着共塑的。在此认识下,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及其驱动的生产关系变革,推动着村落共同体的转型重塑。既有研究探讨了乡村旅游引发村落共同体转型的基本逻辑和一般经验,但乡村旅游引导的村落共同体呈何形态、有何表征还尚未可知。鉴于此,文章选取乡村旅游发展的理想模范——浙江指南村和顾渚村为案例地,探讨乡村旅游发展下村落...

居民视角下民族村寨旅游社区与景区企业冲突的羊群效应——基于随机博弈分析————作者:汪熠杰;吕宛青;张一;刘亮;

摘要:以村寨居民和景区企业为主体的旅游社区冲突,严重制约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现有研究多从经济环境结构和空间权力制度等视角探讨民族村寨旅游冲突问题,但忽视了羊群效应对居民行为决策的影响。文章从居民视角出发,运用随机博弈模型研究民族村寨旅游社区与景区企业之间冲突行为的羊群效应。研究发现,民族村寨特有的面子文化和熟人社会特征显著增强了居民跟随冲突行为的羊群效应,提升冲突扩散的可能性。当羊群...

城市旅游竞争力时空格局及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作者:章杰宽;

摘要:文章通过指标体系构建和熵权TOPSIS方法,分别评价了中国2011—2019年272个地级市的旅游竞争力和新质生产力水平,以此探讨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空间格局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东部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无论是全国还是区域层面,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空间差异特征均十分显著;2)从全国尺度看,全国、区域和省际之间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差异逐渐增加,但是省内城市...

我国智慧旅游政策的外部结构、工具特征与演进理路——基于LDA2Vec与政策工具的研究————作者:彭雷霆;黄延;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智慧旅游已然成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文章通过构建“外部结构-工具使用-演进理路”三维分析框架,运用政策工具法、LDA2Vec机器学习等方法,对2001—2023年间中央层面84份智慧旅游政策进行全面系统的历时纵向和剖面横向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智慧旅游政策大致可划分为萌芽起步期、快速发展期与深化完善期,发文主体存在“主导-核心-参与”层级结构,合作网络由松散...

文明互鉴视域下的中非旅游合作:从资源互补到价值链共建————作者:周春发;

摘要:<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非洲的合作关系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要“促进中非文明交流互鉴”1,为中非旅游合作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文明互鉴理念的提出,将中非旅游合作从单纯的经济往来提升到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的高度,推动双方在遗产保护、文化传播、产业发展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旅游驱动下生态移民村的生活空间重构与地方认同分异————作者:许玉慧;阿荣娜;韩璐;吴嘉明;Kachalov Ilia;长安;

摘要:生态移民工程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发展乡村旅游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深刻认知旅游驱动下生态移民村的生活需求与情感认同对乡村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呼和浩特市恼包村为例,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构建新的人地分析框架,分析生态移民与旅游发展双重驱动下居民生活空间重构与地方认同分异。结果表明:1)生态移民和旅游发展共同作用于恼包村的生活空间重构:从非正式到制度性的公共空间规范化;...

视觉破窗效应:景观视觉破坏会诱发旅游者环境破坏行为吗?————作者:吕兴洋;胡伶俐;谢娟;张武科;

摘要:被破坏的环境会引发更多的旅游者不文明行为,这种显性的“破窗”已得到较多研究。然而,人工建筑对自然景观视觉审美和谐的破坏,作为一种隐性线索,是否也会诱发破窗效应,引起更多的旅游者环境破坏行为?对此,文章通过4项研究,系统探讨景观视觉体验对旅游者环境破坏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1a采用实地观察检验景观视觉破坏对旅游者环境破坏行为的正向影响;研究1b借助网络评论分析从多景区、多行为的层面再次验证主效应;研究...

  旅游学刊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旅游学刊是C刊吗?
A:是C刊。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