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大变局下挪威参与北极治理的角色选择研究————作者:张佳佳;
摘要:挪威是重要的北极国家, 在参与北极治理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 在乌克兰危机升级外溢到北极地区的大变局下, 北极博弈新态势塑造了挪威在北极治理中“平衡者”和“挑战者”的双重角色。挪威一方面作为“平衡者”, 推动北极理事会“有限恢复”, 致力于将北极治理议题与全球治理议程相联结, 为北极地区的低政治议题合作争取空间; 另一方面作为“挑战者”, 加深了与北约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安全捆绑、提出深海采矿...
基于被动微波数据的北极海冰变化及其驱动过程机理分析————作者:武琼;肖梦楠;沈嘉燕;康兴发;高翔;陈颖锋;邱华基;杨威;
摘要:北极海冰变化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气候系统、生态系统、航运交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980—2022年多源遥感与再分析数据的综合分析, 探究了北极海冰消融的时空演变规律, 结合热力反馈与动力学机制分析其多尺度的驱动过程机理。主要结论如下: (1)北极海冰面积(sea ice area, SIA)以年均2.83×104 km2速率持续减...
极地船舶冰区航行阻力性能研究————作者:闫宏生;王雨晗;陈梓昊;
摘要:本文针对极地船舶在浮冰区中航行的阻力性能关键问题,采用CFD-DEM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模拟浮冰区的数值冰水池和浮冰的离散元模型。通过模型对船舶在浮冰区的航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航行过程中出现的典型船-冰作用模式,同时也兼顾航速、浮冰分布密集度和浮冰平均直径3个因素,深入分析了船舶在不同工况下航行的阻力特性与姿态。结果表明,船舶在浮冰区航行时,冰阻力随航速和浮冰分布密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浮冰平...
北极航道研究进展回顾与展望————作者:李蕴琳;赵鹏军;张梦竹;何张源;
摘要:北极地区快速变暖驱动北冰洋海冰融化,开阔水域迅速扩大,北极航道的适航性日益增强,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前对北极航道研究的系统综述缺乏全面性,为弥补这一不足,本文系统地收集并梳理了Scopus数据库和维普资讯数据库中以北极航道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基于期刊摘要、关键字等7个字段,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同时利用VOSviewer软件通过关键字进行共现聚类与网络结构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当前北极航道研究主...
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航线上空气溶胶中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和来源解析————作者:胡松;李院生;马红梅;马天鸣;
摘要:本研究利用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采集的气溶胶样品,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分析了海洋断面和中山站至昆仑站断面上空气溶胶中6种痕量金属元素(As、Se、Cd、Sb、Hg和Pb)的浓度,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了其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断面上空气溶胶中金属元素的平均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Se、As、Sb、Cd、Pb、Hg,浓度均值分别为(3.24±3.2) ng·m–3、(1.61...
南极冰下基岩钻探现状及展望————作者:朱顺杰;张凯;杨甘生;李亚洲;王晋;王如生;王海柱;刘敬平;
摘要:南极冰下基岩钻探工程技术是研究极地地质科学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解决南极冰下基岩岩心获取工程的技术问题,可为深入探究南极冰下地质体的物质成分、岩石组成及性质等基础地质学问题提供样本。由于南极大陆被平均几千米厚的冰盖覆盖,因此,对冰下地质体的物质成分和岩石组成等了解十分困难,详细资料更加缺乏。为此,本文介绍了南极冰下基岩钻探概况,分别从南极冰下基岩钻探装备及相关工艺方法进行综述分析,从中探寻能够实现在...
基于ICESat-2数据的东南极Drygalski冰舌崩解前干舷特征提取————作者:郭怡心;王显威;
摘要:干舷是估算南极冰舌厚度和体积的关键变量,其变化能间接指示冰舌的生长、稳定性及崩解过程。2022年初,东南极罗斯海域Drygalski冰舌(Drygalski Ice Tongue, DIT)发生了崩解,由于缺乏崩解前DIT出水高度和出水高度变化数据,对深入研究DIT的崩解过程造成困难。本文基于ICESat-2/ATLAS数据开发出一种新的冰舌干舷提取技术(主要包括干舷初始高程计算、测量足迹位置校正...
西南极多特森—盖茨海槽绕极深层水夏季气候态分布————作者:张艺杰;何海伦;赵亮;姚洁;李学琪;于璐莎;
摘要:西南极绕极深层水(CircumpolarDeepWater,CDW)是源于南极绕极流的暖水团,也被认为是多特森—盖茨海槽的热源,但对其气候态分布特征了解甚少。本文基于观测分析数据(EN4)、EstimatingtheCirculation&Climate of theOcean(ECCO)和Copernicus Global (1/12)°Oceanic and Sea Ice(GLORYS12)...
阿蒙森海冰架前缘深层水热含量季节变化的影响因素————作者:张艺杰;姚洁;冷恒凌;
摘要:研究阿蒙森海冰架前缘深层水(300 m以深)热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对于探究该海域冰架底部融化速率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进而理解西南极冰盖正在经历着的快速失稳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GLORYS12V1再分析数据集,对阿蒙森海的松岛冰架、思韦茨冰架和多特森—盖茨冰架等前缘深层水热含量的季节变化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1)阿蒙森海冰架前缘深层水的热含量在春季和夏季较高,秋季和冬季较低;(2)在多特森—盖...
南极阿蒙森海一次海雾过程分析————作者:江可悦;韩博;孙启振;梁文骏;杨清华;
摘要:海雾会降低能见度从而严重威胁海上活动,而南极地区的海雾观测研究相对较少。我国“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于2019年1月在南极阿蒙森海航行期间经历了一次较强海雾事件,本文利用期间航测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开展了本次海雾过程分析。本次海雾事件发生于2019年1月17—19日,持续时间约48 h,其中,能见度小于500 m的时段约占整个有雾时段的40%,是一次持续时间较长、强度较高的南大洋海雾个例。分析表...
南极地区气温的空间特征及与南半球环状模的关系————作者:李沅峰;徐敏;杨清华;
摘要:南极气温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变量。本文利用ERA5再分析数据研究了南极表面气温年际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季节表面气温与南半球环状模(Southern Annular Mode, SAM)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四季表面气温的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发现,第一、第二模态分别解释了总方差的20%~40%和10%~20%,不同季节的空间模态分布存在差异;(2)通过对位势高度的回归分析发现,南半球...
北极大气边界层特征研究综述————作者:王芬;常亮;高郭平;
摘要:北极是地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冷源之一,其对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和全球反馈作用成为了国际研究热点。因而北极大气边界层研究不仅是极地区域气候研究的重要组成,而且在地表(冰、海)与大气的相互作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分析了北极大气边界层特征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梳理了关于北极大气边界层高度、逆温、逆湿和低空急流4个主要特征的研究内容,探究了海冰、云和下垫面这3个影响北极边界层特征变化的重要因素,讨论了大气边界层...
西南极GPS测站高程时间序列周期特征分析————作者:王朝阳;邢喆;马丹;孙毅;王剑;
摘要:区域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测站的高程时间序列周期性特征分析,对于板块构造运动、冰后回弹及海平面变化等不同时空尺度下的地球物理学现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BERNESE5.2软件双差定位处理西南极区域63个GPS测站11a的观测数据,获得了各站在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 2014下的单日解坐标时间序列,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和奇异谱分析组合方法剔...
极地信息化顶层设计————作者:程文芳;汪大立;单学武;陈革新;肖衎;黄家骏;
摘要:为落实“整体提升极地信息平台智能化水平、系统研究、整体设计”的宏观布局,本文设计了极地信息化顶层方案,提出了以政策、制度、标准为基础,以安全运维为保障,基于“一张网、一个库、一平台、一张图”的技术架构支撑“考察保障、观监测调查评价、科学研究、风险预警”四大应用体系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南极罗斯海联合航次简报————作者:何剑锋;
摘要:<正>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于2025年3月21日—4月26日顺利实施了南极罗斯海联合航次(以下简称:联合航次)考察。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南极秋季开展以海洋生态系统和碳埋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联合航次,共由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挪威、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9国22家单位的44名科学家、47名技术及后勤保障人员(含船员)组成。科学家中含国内科学家32人、国外科学家12人。联合航次...
《极地研究》征稿简则
摘要:<正>《极地研究》是集中反映南北极多学科考察研究成果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它是极地科学工作者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的园地,也是进行国际国内极地考察研究学术交流的窗口。本刊主要刊登以极地为研究对象或以极地为探测平台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成果,反映该领域的新发现、新创造、新理论和新方法。具体报道范围包括极地冰川学、极地海洋科学、极地大气科学、极区空间物理学、极地地质学、极地地球物理学、极地...
北大西洋亚北极海平面长期变化机制研究————作者:隋毅;杜凌;李佳浩;
摘要:北欧海、伊尔明戈海和巴芬湾等北大西洋亚北极海域连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 其区域海平面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本文基于卫星高度计、观测和再分析等数据, 分析了近30年北大西洋亚北极海平面长期变化特征, 探讨了大尺度环流对海平面的调控机制。北大西洋亚北极海平面具有较为显著的长期变化特征, 其中, 热通量主要影响了海平面趋势变化, 解释了海平面长期变化的33.2%。Ekman抽吸主要影响了海平面年际变化...
基于多源遥感和深度学习的南极拉斯曼丘陵小型湖泊水深反演————作者:朱婷婷;李加程;崔祥斌;束蝉方;张宇;
摘要:由于降水和冰雪消融在南极冰盖表面及裸岩区形成的湖泊, 其时空分布和水储量的变化影响着南极冰盖边缘冰川和冰架的稳定性, 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本文结合ICESat-2激光测高、Sentinel-2多光谱影像和航空影像等多源遥感数据, 提出多源异质遥感影像融合反演水深框架。利用ICESat-2激光测高数据提取沿测线水深, 并结合光学数据线性经验模型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
南极半岛海域四种绵鳚科鱼类矢耳石形态特征研究————作者:尹开元;张然;妙星;李海;林龙山;王芮;张静;
摘要:南大洋绵鳚科鱼类是南大洋鱼类种类最多的科系之一, 目前仍然缺乏对该科鱼类的研究。本研究基于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在南设得兰岛海域所捕获的绵鳚科鱼类样本, 利用形态与分子相结合的方法对样本进行种类鉴定, 通过傅里叶分析对矢耳石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和差异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南极半岛海域绵鳚科鱼类隶属于4属4种, 分别为安贝狼眼绵鳚(Ophthalmolycus amberensis)、短头壮绵鳚(P...
东南极海域海冰长期变化特征分析————作者:郭元戎;高立宝;郭桂军;孔彬;
摘要:南极海冰在全球气候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南极海冰变化对地球物质能量平衡和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西南极海域海冰变化机制已获得较为深入的研究,但东南极海域海冰的长期变化仍然缺乏系统性研究。本研究基于1979—2024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数据(ERA5),聚焦东南极海域(30°E—120°E,50°S—70°S),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揭示东南极海域海冰的长期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过去几十...
极地研究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