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物理评论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04:05:57

原子核物理评论

原子核物理评论

CSCD北大核心

Nuclear Physics Review

期刊周期:季刊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复合影响因子:0.320
综合影响因子:0.249
官网:http://www.npr.ac.cn/
主编:肖国青
平均出版时滞:297.4

  原子核物理评论最新期刊目录

核电厂数字化主给水控制系统动态可靠性评估方法————作者:郑梦琰;李坤祥;隋阳;

摘要:传统静态可靠性评估方法难以表征核电厂数字化控制系统的动态交互性和时间依赖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数字化主给水控制系统(DMFCS)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故障树(DFT)和动态贝叶斯网络(DBN)的动态可靠性评估方法,对DMFCS进行动态可靠性评估。首先,应用DFT方法,建立了表征DMFCS动态交互性的DFT模型;然后,应用DFT至DBN的转换策略,建立了表征DMFCS动态交互性和时间依赖性...

基于放大成形甄别ASIC的脑PET前端电子学原型设计————作者:齐叶群;秦家军;赵雷;李嘉铭;陈楷仁;

摘要: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是一种先进的核医学成像技术,其中脑PET是专门用于脑部成像的装置。脑PET前端电子学作为脑PET成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对探测器产生的信号进行高精度电荷与时间测量。基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放大成形甄别专用集成电路(ASIC)开展了脑PET前端电子学原型设计,利用数字求和法与时间数字变换器(TDC)进行电荷与时间的测量。目...

基于边缘加速节点的直线加速器束流轨道参数预测技术研究————作者:侯明阳;郭玉辉;杨旭辉;杨贵进;

摘要:在目前能源紧缺的国际背景下,核能发展为重要清洁能源,质子加速器成为处理核废料的重要设备。在加速器束流轨道校正过程中,需要束流轨道参数辅助计算。神经网络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工业界各个领域,可以实现准确率高的数据拟合预测。因此,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智能计算节点的直线加速器束流轨道参数预测技术。该方法通过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对过...

128通道高精度时间数字变换模块设计————作者:张仁祥;赵雷;秦家军;郭东磊;顾金亮;

摘要:百皮秒精度的时间测量广泛运用于大型物理实验、激光测距、医疗影像等诸多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时间数字变换(TDC)模块除了对时间精度有要求外,对集成度也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在有限的面积内实现多至百通道的TDC。考虑到模块使用前需要进行性能评估,而对如此多通道数的系统进行手动扫描测试是一项繁杂耗时的工作,因此有必要设计板载自测试功能。为此本工作主要是基于自主研发的时间数字变换专用集成电路(TDC ASIC...

基于ASD芯片的前端电路设计与测试————作者:蒋洪灿;马冬梅;孔洁;许佳鹏;王世陶;马朋;刘相满;颜俊伟;

摘要:为提高HIRFL-CSR外靶实验终端径迹探测器多丝漂移室MWDC前端读出电子学的集成度和动态范围,设计基于ASD芯片的32通道板载前端电路,用于验证ASD+HPTDC的读出方案替代现有SFE16+HPTDC的可行性。该电路主要包括保护电路、时间转换电路、差分驱动电路。目前已在实验室条件下完成电子学性能测试,包括动态范围内的时间精度测试,两种阈值下的时间精度测试及前沿抖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32通道...

纳秒激光对磷酸二氢钾晶体的辐照效应及其损伤机理研究————作者:郜洋;陈元攀;周鑫;王玉冉;马婷婷;张丽卿;周磊;郝辰春;邱荣;

摘要:借助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红外光谱(IR)微区分析技术,研究KDP晶体被不同波长的纳秒激光、以不同能量密度辐照后的表面形貌、微结构、化学键振动以及晶体光学性能随激光能量密度的变化规律。SEM结果表明,随着激光辐照能量密度的增加,KDP晶体表面损伤呈现三个明显区域,损伤面积随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加非线性地增大;同时,相同能量密度下,355 nm激光形成的损伤面积远大于1 064 nm激光...

线粒体核糖体蛋白MRPS28参与碳离子辐照诱导A549细胞凋亡研究————作者:黄国敏;张金花;窦志慧;包兴婷;柳佳娣;徐度玲;李鸿岩;张红;

摘要:线粒体核糖体蛋白(Mitochondrial Ribosomal Proteins, MRPs)是一类既受细胞核调控,又受线粒体调控的蛋白质。我们研究发现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暴露于碳离子辐照后细胞中MRPS28表达量下降。采用siRNA敲低MRPS28并利用CRISPR-Cas9方法构建稳定敲低MRPS28的A549细胞系。结果发现,相对于对照组,MRPS28敲低能够降低A549细胞的增殖及存...

18F标记BAY-588分子靶向肺腺癌预后标志物SLC2A1的计算模拟研究————作者:李洋;高菲妃;原凌燕;杨琼;刘家玮;邴志桐;

摘要: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LUAD)是一种发病率、致死率较高的疾病,目前针对肺腺癌的预后诊断的准确性和个体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生物信息学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建立预后模型和发掘靶向药物对该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Lasso-Cox算法对...

核岭回归方法中不同核函数对原子核电荷半径预测的影响(英文)————作者:唐璐;张振华;

摘要:通过采用i)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 (RCHB)理论以及ii)Weizs?cker-Skyrme (WS)模型WS*,本工作比较了在核岭回归(KRR)方法中采用9个不同核函数对原子核电荷半径描述的精度以及模型的外推能力。本工作发现,在这两个模型中使用KRR方法改进它们对于电荷半径的描述时,除了逆幂律核,采用其他核函数计算得到的电荷半径的均方根偏差均能达到0.015~0.0...

加速器电子冷却技术现状及最新进展————作者:赵贺;冒立军;马伏;

摘要: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对新物理、新现象和新结构研究的不懈追求,促使粒子加速器始终向高能量、高流强和高束流品质方向发展。束流冷却技术作为提高束流品质和亮度的最有效手段,是决定加速器性能和实验精度的关键。随着国际一系列高能离子加速器的发展需求,尤其是新一代大科学装置——电子离子对撞机(美国EIC,中国EicC)对高对撞亮度的需求,束流冷却技术在中高能量区间(离子能量>GeV/u)面临重大挑战。作为最具潜力...

基于对称性原理优化直线加速器数值模拟算法(英文)————作者:金超;杨丽娟;赵晓莹;齐新;王志军;何源;

摘要:在研究强流直线加速器的束流动力学时,由于带电粒子间强烈的空间电荷效应引起了大量非线性效应,需要进行三维的多粒子模拟。然而,多粒子模拟的使用受限于粒子云网格算法(Particle-in-cell, PIC)的计算速度。本工作利用束流的对称性对PIC算法进行了改进,将空间电荷场的求解过程分为两步,首先是求解空间电荷场的对称分量,随后叠加不对称的场分量。由于充分利用了对称性,改进后的算法可以显著提高多粒...

LECR3 LEBT束流品质参数可视化系统设计————作者:南爱强;张国恒;方兴;郭玉辉;张鹏;张迪;

摘要:在LECR3离子源低能束流传输线(LEBT)束流调试过程中,需要将荧光靶采集到的束流信息通过数值计算、传输和图形显示等处理,实现束流品质参数的可视化功能,以方便束流诊断和调试。为此,研制了基于EPICS(Experimental Physics and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的荧光靶剖面参数测量及分析的在线可视化系统SOMS(Scintillator Online M...

空气荧光法远程测量α表面污染装置的研究进展与展望————作者:司书尧;常琪林;韩雪岩;陈俊良;杨惠敏;方开洪;钟轶强;刘彩兵;李连顺;杨廷贵;王健;

摘要:在核工业领域,许多场所、工厂等存在α表面污染情况,在出现应急工况的时候,一般需要先对异常区域进行远程探测,再结合测量结果科学地制定解决方案。针对此现状,国际上提出了基于空气荧光的α粒子测量方法,其原理是空气中的氮气在α辐射作用下通过激发退激过程会发射特定波长的紫外荧光,允许被紫外相机远程探测,从而可以间接检测α污染。在国内对α污染远程探测技术的研究报道较少,中核四〇四联合兰州大学已经率先开展了此项...

电导法研究PET薄膜中32S核径迹的热退火效应————作者:李京京;吴振东;鞠薇;

摘要:本工作通过测量一系列不同热处理PET薄膜的径迹蚀刻速率,研究PET薄膜中32S核径迹的热退火效应。实验使用能量为113.7 MeV的32S离子束流在低真空靶室中均匀辐照25μm厚PET薄膜,产生垂直贯通薄膜的核径迹,对样品分别进行70~180℃C、1~12 s热处理使核径迹发生不同程度的热退火,然后使用电导法测量核径迹蚀刻速率。实验测量结果显示,热处理时...

Nupix-H2-单片有源像素探测器电路设计————作者:尹锐;何芮;黄菊;袁红;赵承心;

摘要:在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实验中,单片有源像素传感器(MAPS)广泛应用于顶点和径迹探测器。为了验证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上物理实验对MAPS提出的同时具备位置、时间、能量的多维度测量需求,本工作设计了一款名为Nupix-H2-的原型单片有源像素传感器。该原型芯片采用国产130 nm CMOS四阱高阻工艺,像素阵列大小为1行×16列,单个像素面积为22μm×22μm,采用Rolling Shut...

大面积重离子微孔膜离子辐照均匀性模拟研究————作者:肖明皓;王文涛;李运杰;薛海舟;段敬来;

摘要:重离子辐照在半导体、医疗、材料和生物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而辐照的均匀性则是许多相关应用的关键指标,例如重离子微孔膜,其微孔分布的均匀性直接由辐照的均匀性决定。重离子微孔膜具备孔径均匀、孔密度可控和孔道笔直等优良特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快速辐照大面积重离子微孔膜的设备,如兰州重离子加速器高通量核孔膜终端(HIRFL-TR3)已经建成,其通过连续传动宽幅薄膜,同时进行重离子辐照实现高效率的...

600℃塑性形变对SIMP钢在液态铅铋中腐蚀行为的影响及机理————作者:段志国;姚存峰;刘德学;张宏鹏;赵力;秦畅;

摘要:结构材料应用在铅冷快堆中不可避免会发生塑性形变,因此认识和理解塑性变形对结构材料腐蚀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工作研究不同轧制变形量的SIMP钢在550℃、液态LBE中的腐蚀行为,探究轧制塑性变形对SIMP钢抗LBE腐蚀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腐蚀前期轧制样品比原始样品表现出更高的氧化速率,这是由于轧制产生的晶界和位错会促进原子的扩散,进而加速了氧化层的生长;在腐蚀后期,随着富Cr、Si氧化物的形...

基于CTMC与ETACHA4的重离子在径迹上碰撞电离的研究————作者:古敬仁;李国壮;张晟;李新霞;

摘要:离子束驱动是产生高能量密度物质的重要途径,研究在穿透径迹上离子电荷态的变化以及产生电离电子的情况,对认识离子束在靶中的能量沉积过程有重要意义。本工作提出了一种计算径迹上重离子碰撞电离的方法,首先采用ETACHA4程序计算了重离子(如He2+,U92+)穿透固体靶(如D,Pb)过程中能量与电荷态随入射深度的变化,再利用CTMC程序计算在径迹上碰撞电离产生的...

基于TALYS程序的175Lu中子俘获截面理论研究————作者:杨雪;黄美容;张苏雅拉吐;王德鑫;利国;

摘要:175Lu中子俘获反应在核反应堆和重元素核合成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76Lu存在一个122.8 keV同质异能态(176mLu),使175Lu(n,γ)176Lu反应截面的测量难度增加。为了研究该反应截面及其在s-过程核合成中的影响,采用TALYS-2.0程序计算了0.01~20 MeV能量范围内的

CiADS中次锕系核素嬗变实验燃耗标识核素选取与源项分析————作者:范德亮;杨永伟;郭宇尧;吴翔;房鹏;

摘要: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ADS)在嬗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ADS装置上开展锕系核素嬗变燃耗测量实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CiADS堆芯进行燃耗计算,得到了燃料芯块中各种核素的含量。分析对比这些核素的伽马光子发射率、半衰期以及能量,分析结果表明:Cs-137是CiADS嬗变实验最合适的燃耗标识核素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