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0:05:47

混凝土

混凝土

北大核心

Concrete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辽宁省沈阳市
复合影响因子:1.567
综合影响因子:0.970
邮发:8-110
主编:张彤
平均出版时滞:465.8347

  混凝土最新期刊目录

改性石灰石粉与高炉矿渣协同对混凝土性能及微结构的影响————作者:丁庆军;廖庆尧;王君;马雪婷;

摘要:为研究改性石灰石粉(LP)与高炉矿渣(GGBFS)协同对混凝土性能及微结构的影响,研究了改性石灰石粉与高炉矿渣的比例及掺量对混凝土宏观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热分析、热分析微观测试手段研究了改性LP与GGBFS协同对混凝土水化产物和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LP与GGBFS协同优化了胶凝材料的粒径,混凝土结构更紧密,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相较于单掺改性LP,改性LP与GGBFS复掺促进了胶凝...

基于DIC技术的混凝土剪切力学性能研究————作者:王溧浤;孙新建;

摘要:采用剪切液压伺服机,通过混凝土在不同应变率下(10-5/s、10-4/s、10-3/s、10-2/s)的直剪试验,研究混凝土的剪切力学性能和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存在明显的应变率效应,随着应变率的提高,混凝土表现出更高的抗剪强度。结合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获取了混凝土受剪的裂缝发展全过程...

承台现浇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效应及影响参数分析————作者:杨新浩;张凌云;董军;张尧;刘旭;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作用会使结构产生裂缝,并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因此,提前进行水化热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温控方案对于保障结构施工质量尤为重要。以重庆市嘉陵江某特大斜拉桥11#索塔承台为研究案例,利用MIDAS/FEA有限元软件并结合承台温控方案以及现场实测方式对分两次浇筑成型的承台水化热效应以及影响参数进行探索和分析。研究表明:承台温控方案对应承台模型水化热结果均满足大体积混...

紧密堆积理论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历程————作者:刘力郡;王甲春;黄斌;徐心怡;

摘要:基于紧密堆积理论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制备科学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从紧密堆积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Fuller试验是不同粒径的固体颗粒首次紧密堆积试验,并提出了累积筛下百分数与颗粒粒径的数学经验式,Bolomey式中出现了粒径比,为A-A紧密堆积计算式的提出做了基础性的工作。MA-A式考虑实际堆积时颗粒的特点,进一步对A-A紧密堆积计算式的修正。A-A式可以计算出普通混凝土中粗、细骨料的紧密...

多元固废基复合胶凝材料的硬化特征与抗蚀性能研究————作者:陈平;夏海洋;胡成;向玮衡;梁志锋;

摘要:为了制备出优异的海工抗侵蚀水泥基材料,研究了矿粉对多元固废基复合胶凝材料水化特性和抗蚀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矿粉的掺入可以提高复合胶凝材料的力学强度和抗蚀性能。其中,掺入矿粉30%的复合胶砂的28 d抗折强度为6.6 MPa,抗折强度为45.1 MPa,72 h累计放热量比未掺入矿渣的基准组减少了11.3%,30 d和90 d电通量分别为2 147 C和948 C,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比基准组分别...

纤维戈壁混凝土单轴受压力学性能研究————作者:王丽;张雅欣;杨德玉;王智强;廖浩宇;梁莹;陈宗平;

摘要:为研究不同类型纤维(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及其掺量对戈壁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对纤维戈壁混凝土进行单轴受压静力加载试验,观察了试件的受力破坏过程及形态,获取了其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基于试验数据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纤维对戈壁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轴压韧性比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普通骨料混凝土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SEM电镜扫描分析了纤维戈壁混凝土的微观结构。...

高掺量短切碳纤维混凝土的力学与导热导电性能————作者:张以红;张小龙;李健辉;

摘要:为掌握高掺量、长度为1~3 mm的碳纤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特点并了解其导热导电性能,以占胶凝材料质量4.5%且长度为1~3 mm的碳纤维制备混凝土,以水胶比和纤维长度为变量,进行碳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等试验分析。同时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骨料的影响,分析该种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并对其导电性能与电热性能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当混凝土水胶比为0.3时,高掺量且长度为...

冻融循环后矿渣基碱激发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作者:吉延峻;陈帅;刘文瑾;张奥利;李武斌;

摘要:为研究矿渣基碱激发混凝土(AAC)的抗冻性,分别制作了15个立方体试件和15个圆柱体试件,进行了最高200次的冻融循环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后,试样表面出现小孔,表面粗糙度增加,外观颜色变暗。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AAC的质量损失率最高达1.88%。AAC的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弹性模量逐渐减小。经过50次冻融循环后,试样的抗压强度大于未冻融循环的试样。当冻融循环次数达到200次时...

高温后冻融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作者:郑君;张信龙;郭瑞晋;吕学涛;

摘要:通过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慢冻试验,研究不同玄武岩纤维掺量(0、0.10%、0.15%和0.20%)在冻融损伤条件下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BFRRAC)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及损伤度,对相应试块进一步进行高温(20℃、200℃、400℃和600℃)试验,对冷却后试件进行试验,分析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及劈裂抗拉强度与纤维掺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经历25次冻融循...

冻融循环作用下赤泥基泡沫混凝土强度劣化机理与模型研究————作者:李扬波;刘爱峰;李滨田;陈怿旸;陈旭;李勇飞;成浩;

摘要:利用铝工业副产品赤泥制备了新型赤泥基泡沫混凝土(RMFC)并结合室内冻融循环试验研究其抗冻性能,分析赤泥掺量、冻融循环次数对RMFC表面破坏形态、质量损失及抗压强度衰减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下RMFC试块表面主要发生脱落、蜂窝状孔洞等破坏;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RMFC质量损失率先增加后减小,抗压强度逐渐降低。相同冻融循环次数时,RMFC质量损失率和抗压强度损失率均随赤泥掺量的增...

纳米碳纤维对混凝土碳化后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作者:黄湘寒;肖楮文;郑凯;吴伟明;

摘要:对不同纤维体积掺量(0.1%、0.2%、0.3%、0.4%、0.5%)的纳米碳纤维混凝土(CNFC)进行了碳化试验和力学试验,研究了纳米碳纤维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和碳化后力学性能的影响。在纳米碳纤维最佳掺量(0.3%)的基础上,制备了不同碳纤维体积掺量(0.1%、0.2%、0.3%)的碳-纳米碳纤维混凝土(C-CNFC),研究了复掺碳纤维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和碳化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结合SEM试验,分...

反复拉荷载损伤混凝土自愈合前后氯离子传输性能————作者:张庆章;孙鹏帅;宋力;王峰;

摘要:反复荷载作用容易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损伤并加速氯离子侵入混凝土,而随着时间的持续混凝土内的自愈合效应又会降低损伤对氯离子传输性能的影响。为此,针对不同掺合料混凝土进行的抗拉强度(40%、50%和60%)、持载时间(卸载时间为3∶1、4∶1和6∶1)和循环次数(8次、12次和16次)损伤混凝土自愈合前与自愈合后氯离子传输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拉应力水平、荷载循环方式中持载时间占比和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

基于RF的模拟海洋环境下FRP筋混凝土界面黏结强度的耐久性研究————作者:谭欣怡;黄丽华;

摘要:随着FRP筋混凝土材料在港口码头、桥梁隧道等结构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其耐久性设计备受关注。基于不同温度的海水(碱性)环境下的加速老化试验结果,利用随机森林(RF)算法,开展模拟海洋环境下FRP筋混凝土界面黏结强度剩余率预测模型研究。通过计算分析315组耐久性拉拔试验的界面强度剩余率,基于数据分布选取142组数据点建立数据库,按4∶1比例随机选取数据构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训练集建立预测黏结强度剩余...

细观混凝土试件单位面积破坏能研究————作者:梁昕宇;武增彪;李文海;

摘要:为研究混凝土试件在不同加载条件下强度变化,基于最小耗能原理,从细观混凝土单位面积破坏能角度研究,通过对拉、压、弯、扭不同破坏模式的混凝土试件,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采用双折线损伤本构模型,模拟分析不同加载条件下混凝土试件破坏形态,以及加载过程中各试件破坏面积和破坏能量,定量计算各破坏模式下单位面积破坏能,并分析不同破坏模式下破坏面积和破坏消耗能量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破坏模式下,混凝土试件破...

考虑荷载作用的RC梁钢筋锈蚀漏磁检测及仿真分析————作者:程呈;齐佳宝;郑渝;周建庭;张洪;

摘要:为研究外荷载作用下锈蚀-应力耦合对钢筋自发漏磁信号的影响特征,将单一缺陷磁偶极子模型推广至多缺陷磁偶极子模型,结合力磁耦合效应,为考虑荷载作用的RC梁钢筋锈蚀漏磁检测提供依据。通过MATLAB进行数值计算,剖析了扫描距离、锈蚀深度、应力大小等因素下漏磁场强度切向、法向分量的演化规律。COMSOL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当荷载为70 kN、钢筋最大应力达384 MPa时,By磁信号样本标准差与无荷载作用时...

高温后锂渣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作者:梁炯丰;胡子怡;何春锋;程丽红;

摘要:为了研究高温后锂渣再生混凝土的抗火性能,对其抗压、劈裂抗拉和抗折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研究3种因素(不同温度、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锂渣掺量)对锂渣再生混凝土试件质量损失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受热温度的升高,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及抗折强度逐渐降低。再生粗骨料的增加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高温加热后,随着锂渣掺量的增加,锂渣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

复合胶凝体系超高性能修复材料韧性及微细观特征研究————作者:谢文;胡业红;樊磊;谢靖斌;田峰;邹烽;秦公义;崔圣爱;

摘要:为探究复合胶凝体系对超高性能修复材料韧性及微细观特征的影响,设计水泥单一胶凝体系、水泥-硅灰二元胶凝体系和水泥-微珠-硅灰三元胶凝体系进行探索。通过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不同胶凝体系对超高性能修复材料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韧性行为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镜及CT技术从微观角度解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硅灰和微珠均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且微珠可以补偿硅灰对流动性的不利影响。工作性结果、折压比及残余...

橡胶-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抗裂性能和变形能力试验研究————作者:张鸿俊;郑元;韩玉珍;王凯乐;

摘要:为解决高原环境下道桥路面混凝土开裂、变形问题,提高高原道桥路面混凝土的开裂强度及韧性。将橡胶颗粒和玄武岩纤维掺入混凝土中,通过添加减水剂进行拌合制备RBC,经过抗压、抗折强度以及静压弹性模量试验,分析RBC的抗裂性能及变形能力。橡胶颗粒粒径为40目掺量为20%、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2%RBC的性能最好,抗压、抗折强度均最高分别为32.8 MPa、3.61 MPa,弹性模量为24.69 GPa。RB...

冬季施工外加剂对混凝土流变性的影响研究进展————作者:范小虎;张俊逸;王立志;尹贺军;潘铭;白魁武;高小建;

摘要:为了保证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国内外常采用减水剂、防冻剂、引气剂、触变剂等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早期性能和耐久性。在分析比较常用冬季施工外加剂对新拌混凝土流变学行为的作用规律和机理,进而为实现寒区混凝土的成功制备及其工作性能优化提供参考。减水剂对流变性的影响机制主要与吸附和分散作用有关,掺入后大幅降低屈服应力;引气剂对流变性的影响机制包括了滚珠润滑效应和颗粒桥接效应两个方面,掺入后显著降低塑性黏度;防冻剂...

秸秆纤维增强镁渣固化锂渣力学性能与微观特征研究————作者:郭乔明;陈峰;赵华;杨璐;陈慧;温久然;

摘要:为有效解决海量锂渣、镁渣等大宗工业固废限制新能源及冶金行业发展的问题,实现锂渣、镁渣等固废在道路工程中的资源化。以镁渣作为主固化剂,采用秸秆纤维加筋的方法对锂渣进行固化处理并制备了适用于路面基层的秸秆纤维增强镁渣-锂渣复合固化材料(MS-LS)。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测试研究了MS-LS的力学性能,结合XRD与SEM试验探究了MS-LS的微观结构特征以及固化机理。结果表明:MS-LS的抗压强度随着纤维...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