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

北大核心CSSCIAMI权威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World History

期刊周期: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复合影响因子:0.689
综合影响因子:0.471
邮发:82-696
官网:https://sjls.ajcass.com/
主编:刘作奎

  世界历史最新期刊目录

美国农业部在华植物采集活动的演变(1898—1931)————作者:左承颖;

摘要:1898—1931年,美国农业部域外种子和植物引种办公室在华开展了大规模且系统的植物采集活动。这是强权政治力量支撑下的美国农业部,试图将在华植物纳入美国自然资源体系,并通过科学技术将其转化为帝国经济资本的重要路径。依据行动主体和组织方式的不同,此项活动可以分为派遣探险者迈耶广泛搜集、与岭南大学美籍教员合作以及多赛特考察队大豆专项考察三个阶段。随着不同阶段美国内外政治经济及科技的变革,引种办公室在华...

践行万隆精神:亚非法律协商委员会对国际法的去殖民化实践————作者:万立;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国家在去殖民化运动过程中致力于改革以西方殖民帝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亚非法律协商委员会作为万隆会议的制度性产物,在成立之初就肩负起革新国际法的使命,强调在国际规则制定、适用过程中重视亚非国家的历史传统和现实诉求。随后三十年,亚非法律协商委员会集中研究万隆会议的两大关切事项:其一,创新性地运用“禁止滥用主权原则”,论证跨境核武器试验构成国际侵权行为,以对抗核大国的核威慑政策;...

德国二战史研究取径与研究动力的新变化————作者:范丁梁;孟钟捷;

摘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分析、阐释与理解,是德国历史研究的重要议题。与纳粹史研究类似,德国史学家研究二战历史的旨趣、方法和进路,也受到档案资料发掘、学科组织创设、人员代际更替、社会历史文化氛围变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它与纳粹史研究在专业建制、创新源泉和视野转向上又有较大不同。20世纪末,德国二战史研究顺利完成了从传统军事史向新军事史的转型,实现了与专业史学的全面融合。进入21世纪,新的研究通过从西线...

“抵抗叙事”与“占领叙事”之争——战后法国政府二战历史叙事的演变————作者:徐之凯;

摘要:二战后,法国历届政府面临着重新诠释二战历史的重要问题。战后初期,在戴高乐执政时期,否认维希政权的合法性,强调抵抗者与最终胜利的“抵抗叙事”得以建立,以团结国内政治力量,克服战后危机。但随着史料的开放与受害者诉求的提出,维希法国历史的再发现使得大屠杀等问题浮现出来,关注占领时期受害者,强调维希法国“国家罪责”的“占领叙事”逐渐成型。而在持反戴高乐立场、强调“本土抵抗”的密特朗执政时期,“抵抗叙事”与...

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

摘要:<正>80年前,包括中国、苏联在内的全世界正义力量同仇敌忾、英勇战斗,并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势力。80年后的今天,单边主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团结还是分裂、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十字路口。我们要以史为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要坚持正确二...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摘要:<正>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5月23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壮大社会主流价值,全民族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战后日本史学界关于日本法西斯主义的论争————作者:石璞;

摘要:二战后初期日本左翼史学家主导的“战后历史学”将战时日本纳入法西斯主义视角进行批判与反思。但随着日本政治、社会的保守化,右倾学者开始尝试挑战该视角下的史学论说。1976年,伊藤隆提出法西斯主义回避论,绕开日本是否是法西斯主义的讨论,直接宣称法西斯主义一词不具备学术分析效力,提议用革新派论取代法西斯主义论。此后多年左翼学者持续驳斥这种主张,并更新研究方法,以保持法西斯主义论的有效性。论争持续至20世纪...

美国早期反城市传统的形成及影响————作者:叶耀源;

摘要:反城市传统源于对“城市”与“乡村”两种社会形态的区分。西方古典时期的田园诗人和基督教文化保留着反城市的基因,前者通过城乡对比表达乡村偏好,后者将城市与罪恶挂钩表达对城市的不满。西方反城市的文化根源与美国本土的田园理想相结合,从景观和农业的角度表达对乡村的眷恋和对城市的反感,促成了早期反城市传统的兴起。到了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思潮传入美国,知识精英从文化、制度的角度对城市进行全方位批判,他们反复...

公共卫生治理与国家统一:19世纪德意志地区的霍乱防治及其影响————作者:顾年茂;

摘要:19世纪是德意志地区传染病防治从邦国分散负责向国家统一领导转变的重要时期。1830年霍乱传入德意志地区后反复暴发,促使德意志各邦国加快公共卫生治理改革步伐,积极寻求更为高效的防控举措。在防治霍乱疫情初期,以佩滕科费尔为代表的卫生研究群体倡导通过瘴气论防治霍乱,对各邦国的卫生治理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卫生知识的不断积累,特别是细菌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兴起,帝国政府逐步倡导以细菌学理论替代瘴气理论,用以指导霍...

19世纪医学国际主义与奥斯曼帝国防疫体系的初步建立————作者:王鹤年;

摘要:奥斯曼帝国防疫体系的初步建立与国际卫生体系的形成相伴而生,折射出医学、科学与国际关系的复杂互动。19世纪前期,在国际检疫规则混乱、霍乱大面积暴发的背景下,医学国际主义萌芽并推动国际卫生大会的多次召开。国际卫生体系自建立之初便深植帝国主义等级观念,这导致特定群体长期遭受歧视,亦使得国际卫生大会效率低下。欧洲列强以朝圣运动管控为由,以建立统一的海上检疫系统为目标,致力于将奥斯曼帝国塑造成“欧洲堡垒”,...

文明交汇下的古代叙事:关于居鲁士征服巴比伦的多元书写————作者:阿慧;

摘要:在公元前6—前5世纪期间,分属古代波斯、古代犹太与古代希腊文明的居鲁士圆柱铭文、《以赛亚书》和希罗多德《历史》,各自从“征服者”“受助者”和“回望者”的视角,记载了居鲁士率领波斯人对新巴比伦帝国的征服。三者虽然是对同一场征服的书写,却分别通过强调居鲁士作为“世间共主”“受膏之王”和“异邦人君”的形象,在主题上呈现出对以帝国统治者为主的“王事”、以耶和华神为主的“神事”,以及以人类过往为主的“人事”...

恩宠与忠君:名从国王习俗在古埃及的演变————作者:刘亮;

摘要:古代地中海及近东文化圈广泛存在着以神名搭配一定词语用作人名的习俗,寓意此人与神具有特殊关系。有个别文明将此移用至政治领域,将人名中的神替换为国王,把国王神化。其中唯独古埃及将名从国王习俗延续千年,相关人员数量有限并经常身居要职。相关史料分为墓葬、岩刻和纸草文献,人名的形式亦随之有别。两者共同表明,官僚队伍分为高中低三个阶层。史料根据地理位置则包括都城、地方和域外三类。共时的对比和历时的变化表明,名...

19世纪晚期谷物关税之争与英国贸易政策的转向————作者:郑绍健;刘金源;

摘要:19世纪晚期,在日趋严重的农业萧条之下,随着欧美新重商主义思潮的传入,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学说在英国遭遇强有力的挑战。作为新重商主义的倡导者,1881年成立的公平贸易同盟呼吁对外国谷物征收进口关税,对帝国农产品则免税进口,强调依靠英帝国资源来缓解国内农业危机。以科布登俱乐部为代表的传统自由贸易派,基于“自由放任”原则坚决反对征收谷物进口关税。两派围绕着自由贸易与农业萧条之关联、谷物关税对英帝国的...

朝鲜战争期间日本对华出口管制政策的调整————作者:李明楠;

摘要:朝鲜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谋求在“对美协调”和“与西欧同步”的外交方针下,通过加入巴黎统筹委员会,将对华出口管制放宽至与西欧国家同等的程度。但这与美国联合日本、西欧持续强化对华禁运的设想相抵牾。日本不得不做出妥协,决定既申请加入巴统,又强化对华禁运,但希望美国推动巴统执行日本所实施的对华禁运标准。美国先是允诺日本可以加入巴统,诱使日本接受双方协商的对华管制清单,其后又强迫日本单独执行该清单。日本...

北美对华西洋参贸易格局的演化和动因(1721—1911)————作者:赵力;

摘要:康熙末年,北美对华西洋参贸易开始兴起。1721—1783年,法英两国先后垄断对华西洋参贸易,此阶段贸易以规模小、利润高为特色。美国独立后,凭借丰富的西洋参资源优势,采用薄利多销的策略迅速击败英国,获得对华西洋参贸易的垄断权,并且形成以走私为主的贸易模式。19世纪前期,美国对华西洋参贸易规模和价格一直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税率调整,美国对华西洋参格局也逐渐发生变动。尤其是19...

身份政治与美国史学的新趋向————作者:李剑鸣;

摘要:在近期美国史学界,身份政治与美国史研究及教学发生密切的互动。大批学者从种族(族裔)、性别和性取向群体的立场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各个身份群体的经历,身份群体史学遂成美国史研究的主流。这种身份群体史学试图从身份群体的视角重构美国历史,解构传统的美国历史宏大叙事,为身份群体争夺历史话语权,并构筑新的美国历史叙事模式,美国史学的面貌由此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谁拥有美国历史”的问题出现了新的答案,由多...

美国移民史研究中的跨国阐释及其限度————作者:伍斌;

摘要:受全球化、民权运动、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跨国视野与方法在美国史研究中日受倚重,美国移民史学受其影响尤深。对美国移民史的跨国阐释,推动了该领域以往被忽视的跨国关联的研究,修正了学界诸多陈说。跨国阐释也促进了美国各族裔群体之间历史研究的借鉴与参照,注重不同族裔间的关联与差异,进而抛弃“族裔中心论”,增进了跨族群理解。不过,跨国视野与方法也可能导致对跨国阐释的滥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民族国家对移民历史...

殖民主义与现代化困境:埃及1919年革命新探————作者:毕健康;

摘要:在抵抗法国入侵和英国殖民统治的过程中,埃及的民族主义萌生,现代化道路曲折发展。1914年12月,英国借一战之机单方面宣布埃及为其“保护国”,这一殖民主义行径不仅公开剥夺了埃及主权,而且激发了埃及社会民族意识的觉醒。一战后爆发的1919年革命,作为埃及现代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出独特的斗争形态。由萨阿德·扎格卢勒领导的这场民族主义运动,创新性地采取政治博弈与外交斡旋并行的斗争策略,既组...

1921年开罗会议与英国中东委任统治方案的形成————作者:乌昵尔;

摘要:一战结束后,英国作为主要战胜国获得了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1921年3月,为制订委任统治方案,摆脱殖民统治困境,英国被迫召开解决中东问题的开罗会议。会议期间,英国殖民当局作出两项影响深远的决策:其一,推行“间接统治”策略,扶持哈希姆家族的费萨尔和阿卜杜拉分别担任伊拉克和外约旦的领导人;其二,延续《贝尔福宣言》的立场,继续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基于开罗会议所提出的委任统治方案,英国...

近代早期英国作者群体的崛起与版权制度的变迁————作者:初庆东;龙文凤;

摘要:英国是现代版权制度的发源地,而现代版权制度以保护作者的版权为旨归。作者版权在英国的确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过作者群体的不懈努力,才最终实现版权主体从书商到作者的嬗变。自印刷术在1476年传入英国后,英国逐渐形成了以王室特权为基础的印刷特许权和以伦敦书商公会为基础的注册登记两种版权保护制度。以书商公会为组织机构的书商群体垄断书籍的版权,作者群体则处于沉寂状态。16世纪晚期以降,英国印刷出版业的快速发...

  世界历史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世界历史是C刊吗?
A:是C刊。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