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城市规划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地震易损性的城市防灾韧性与规划策略融合研究————作者:费智涛;周利敏;郭小东;马东辉;
摘要:当前城市防灾韧性作为一项量化工具纳入规划仍存在困难,体现在损失和恢复概率模型缺乏、融合思路难明确、框架接口未打通等方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借鉴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经验分析了韧性视角下的新需求与易损性模型理念纳入的适用性。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梳理了地震领域基于经验法、模拟方法和综合法的易损性研究的共同假设与模型形式,进一步推广到多影响灾种、多评估对象的城市易损性研究等新方向。提出基于易损性理念的城市防灾...
青年发展导向下老龄化古城更新路径探究——布鲁日与苏州的经验及启示————作者:王越;周文竹;赵佳琪;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制约古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此青年人才引育已成为国内外优化人口结构、推动古城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比利时布鲁日古城与中国苏州古城均较早认识到青年对于古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且以此为导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古城更新路径。本研究系统剖析了布鲁日“安居—置业—乐活—帮扶”的“适青化”更新路径,以及苏州古城“灵活人居—产城共利—文城共生—青年引育”的“引青化”更新...
纽约市空置商办空间适应性再利用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作者:曲鹏慧;王德;朱玮;
摘要:空置商办空间适应性再利用在纽约市确立、稳固全球商务金融枢纽地位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梳理了自1890年代以来纽约市商办空间的建设历程、基本特征以及适宜性再利用面临的困境,从立法先行、专项调查、优化路径三个方面总结了纽约市应对商办空间空置实施的更新举措,对我国商办空间更新发展做出重要启示:单行立法,构建整体性、未来性制度体系;全龄监测,精准释放商办空间转换存量;政府主导,多部门与社会主体共...
基于视觉的城市风貌认知与表述研究综述————作者:徐一品;韩冬青;
摘要:城市风貌是体现城市品质和特色的重要方面,科学的认知和表述是发展和塑造理想城市风貌的基础。城市风貌是中文特有概念,本文辨析和讨论了中文语境中城市风貌内涵的不同理解,以及英文语境中的相关研究。将其中处于核心位置的视觉维度作为讨论对象,总结了观察城市风貌的方式和内容,提炼出既有城市风貌研究主要关注的6项视觉属性:协调性、标识性、韵律层次性、自然性、历史性和时代性。从原理和技术工具两个层面系统梳理了表述城...
《巴黎协定》后欧洲正能源社区建设经验及特征————作者:陈曦;王怡冉;马彦红;
摘要:<正>“双碳”目标下,我国低碳社区建设亟须向零碳与正能源方向转型。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后,欧盟将正能源社区列为零碳城市路线图的关键抓手并取得显著进展。借鉴欧洲的先进经验对于推进我国社区降碳迈向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三角洲都市主义视角下的海洋城市——荷兰经验与借鉴启示————作者:邰玉婷 ;汉·迈耶 ;王世福;刘铮;
摘要:作为专注于港口研究的著名学者和三角洲都市主义的发起人与践行者,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汉·迈耶教授依托其创立的三角洲都市主义小组研究全球沿海和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模式,探讨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复杂关系。三角洲都市主义强调在特有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互动,尤其关注水体和土壤生态系统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该理论倡导通过跨学科研究方法,结合工程、规划设计与科学治理,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应的动态...
关联自然山水和历史想象的眺望景观保护:基于日本古都整体保护经验的研究————作者:薛靖裕;高元;
摘要:眺望景观保护对于古都城市历史空间格局整体保护十分重要,日本古都的眺望景观保护和管理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规划体系和实施方法,是古都眺望景观保护的典型案例。通过对日本京都、奈良和镰仓三座古都眺望景观的相关定义、确定标准、类型的梳理分析,将其古都眺望景观保护控制方法总结为五个方面:强化“人”对历史环境信息的感知,确立自然山水和历史信息保护的法定地位,建构自然山水和历史环境的整体景观格局,制定精细化的保护清单...
新形势下的“疏解与重聚之辩”——经济学多维实证下的中国大城市人口密度管控政策审视————作者:张泽;薛璟;耿慧志;
摘要:近年来,多个视角的经济学实证研究普遍认为中国城市应重聚人口以带动密度经济效应,与坚持总量控制、密度疏解的大城市管理实践产生了“疏解还是重聚”的政策分歧。为此,本研究强调了中国城市规划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相关统计事实,发现一部分中国大城市核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已快速下降,可能对服务业发展、消费经济和内需提振产生不利影响。在回溯经济学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引介了现代消费城市理论等学术流派对城市密度效应的...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内与国外城市合作联系水平评估研究————作者:方煜;何斌;刘菁;史凯旋;
摘要:本文基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五通”——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维度,构建评估国内与国外城市合作联系水平的指标体系,从单一维度和综合维度分析国内与国外城市的合作联系程度,并进一步通过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国外城市“一带一路”合作联系水平的在地因素。研究从城市合作联系视角评估监测“一带一路”共建进展,揭示不同城市和区域在五个维度中的差异和动态,以期为国内与国外城市更好地参与...
土地发展权视角下意大利城市均衡政策实践与启示借鉴————作者:原桢;刘铮;王世福;
摘要:在全球范围内,土地发展权的转移、交易与补偿已不局限于作为对传统土地管理模式的优化路径,而是进一步成为促进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环境治理的政策工具。以“均衡”为价值导向,意大利城市均衡政策经过40多年的演变,在国家、大区、省、市多层级政府的协调与合作下,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土地发展权转移、交易与补偿的标准化评价体系与制度化实施机制。在空间治理方面,推行土地发展权标准化评估与平台化交易机制,从而在缓解空...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的总体规划评估方法——基于巴黎大区的启示————作者:陈洋;
摘要:本文简要评述了国内总体规划实施监测与评估的转型特征,总结当前发挥总规监测评估动态治理功能的实践难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全面解析巴黎大区总体规划的实施监测逻辑,梳理其“目标—方案—监管”三位一体的监测评估方法,总结其监测评估导向的动态适应、实施绩效的逻辑递推、实施成效的机制分析、政策设计的反思优化四方面的启示与思考,以期为本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式实施后的监测与评估方法的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公意理论视角下社区微更新共识形成机制研究——以广州三个案例为实证————作者:张帆;杨思;李郇;
摘要:公众参与公共事务达成共识,是社区微更新开展的重要基础。我国正处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社区微更新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既是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的实践路径,也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载体。现有研究虽探索了多元化的公众参与方法,但对共识形成成效和机制的探讨仍显不足。基于公意理论,构建社区微更新共识形成机制的分析框架,以广州市玫瑰园社区游乐场改造、垃圾点选址和紫金社区广场改造为案例,分析社区微更新共...
城市与建筑空间脑科学研究框架——进展、方向与探索————作者:王辉;刘奕江;关翔宇;
摘要:随着人类大脑活动机制研究的深入,脑科学这项前沿研究的内容方法可以为建筑城市学科的创新探索提供参考。大脑如何形成空间感知的机制是建筑城市学科的一项基础问题,同时基于脑空间感知的情绪与健康、脑机交互等问题也亟待探索。针对上述问题与趋势,脑科学与建筑城市交叉融合可形成城市与建筑空间脑科学研究领域,该领域通过建立“空间-脑-机”研究系统,探索空间认知基础机制发现支撑下的设计理论、技术与应用场景
城市更新的合作性治理:理论演变、流派梳理和引导框架————作者:蒋文;郭梓淳;刘鹏;韩贵锋;
摘要:在当前城市发展转向存量优化的背景下,关注多元主体参与的城市更新已成为城市空间优化的重要手段。为解决其中主体间利益难以协调、权力资源分配不均和制度架构尚未完善等问题,在城市更新中引入合作性治理尤为重要,但城市更新领域的合作性治理相关研究仍较为有限。因此,笔者尝试从理论定义、框架构建、精细分析三个阶段梳理合作性治理理论演变流程,分析理论重点并归纳出制度主义、共识构建及综合治理三大核心理论流派,在深入理...
中国规划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实践与适应性转化策略研究————作者:王兴平;彭思伟;陈骁;刘浩宇;
摘要:本文追踪中国规划“走出去”的步伐,梳理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状况,在分析相关法定规划体系架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对中国规划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实践特征和规划技术标准应用情况等进行总结,并识别存在的问题。研究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规划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转化应用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和分类,进而提出中国规划在这些国家转化与应用的策略建议,为构建全球化的中国规划技术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全球化与地域化——中亚五国规划标准演化与比较研究————作者:陈骁;李恺仑;
摘要:在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本文聚焦中亚五国规划标准体系的时空演变规律。通过CiteSpace知识图谱工具,系统梳理1991—2022年间哈萨克斯坦等五国规划标准的三阶段演进脉络:苏联时期依托GOST体系实现标准移植;独立后通过标准本土化重构形成差异化治理格局;全球化阶段则构建国际标准嵌入与本土知识升级的双向调适机制。在规划管理方面,中亚五国将城市开发边境、城市规划地籍和详细规划作为规划管理...
中国境外产业园区的土地发展权共享模式研究——以湄公河流域国家为例————作者:李冬雪;苏甘·祁潘雅;杨子江;
摘要:中国境外产业园区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其本质是园区土地发展权的分配。现有境外产业园区正迈向高水平本土化阶段,土地发展权共享是园区开发主体处理东道国制度与园区空间发展间关系的集中体现。本文以湄公河流域国家四个中国国家级境外产业园区为例,采用多案例研究法,分析园区土地发展权共享模式及其形成过程。研究发现:(1)园区土地发展权共享分为空间配置权利共享和空间增值收益共享两类;(2)...
埃塞俄比亚国家发展规划演变研究——基于2000年以来五版规划的比较————作者:赵胜波;许闻博;高翰;
摘要:国家发展规划在埃塞俄比亚(下称“埃塞”)国家规划体系中居最高地位。本研究从政策制定背景、发展目标与重点领域、发展战略、规划实施机制四个维度回溯2000年以来埃塞五版国家发展规划宏观演变特征,并基于文本分析探究其中城乡发展政策的演变。研究认为,五版发展规划综合考虑了当时的发展背景与国家愿景;发展目标演进反映了不同时段社会经济发展重心的变化;重点领域保持一定连续性但有较明显的波动变化;发展战略从面向国...
城乡规划社会组织参与规划专业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启示————作者:于洋;周睿;吴冰瑕;袁也;刘一杰;
摘要:城乡规划社会组织是规划专业教育的重要主体之一,拥有丰富的专业资源与合作平台,对完善多主体协同的专业教育体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对其在专业教育中参与模式和作用机制的针对性研究较少、理解不深,不利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专业教育中的固有优势。为了进一步提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美英两国为参照对象,分析中美英三国规划社会组织参与专业教育的模式和职能,从作用对象、作用方式和作用内容三个维度对...
治理视角下“半城市化”地区识别与评价方法研究————作者:王青;左万力;
摘要:科学识别出半城市化地区,探索其发展规律,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居环境改善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叠加城镇开发边界、城镇结构体系和行政边界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实体地域、规划管控、行政管理的半城市化地区空间识别的三个维度。首先,深化基于实体地域占比和规划实施度指标判断,采取“两步走”方式,精准化识别治理视角下的半城市化地区范围。其次,通过人口、经济、设施评价指标的确定,差异化区分“两个层次”半城市化地区...
国际城市规划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zhaohhhh
进展如图,按照这个进度从投稿到见刊是要奔着2年去了,农业农村类的文章
2024-11-07 11:05 -
奔跑的辣椒酱
10月份投稿,现在在编委会复审阶段,之前投的期刊没有编委会复审这一步,所以不太清楚这一步会不会直接退回
2024-10-27 16:19 -
奔跑的辣椒酱
2023年投过稿。 23年12月21日投稿,当天收稿。 23年12月25日拒稿。初审速度很快,不拖沓,效率很高。拒稿意见认为“科学问题不明确”。 总体来说该刊效率较高。
2024-08-26 16:35 -
Yangming_ak
贼慢,投稿到刊出至少一年起步,在这个刊物上录用过两篇文章,从投稿到刊发几乎都是一年以上,第一篇一年半,第二篇一年零三个月左右。身边不少拖了一年等着送三审被拒稿的,时间要求紧的慎投,能把人拖死,不少研究生毕业了文章还没有被刊出。
2024-07-03 17:15 -
奔跑的辣椒酱
拟送3.4期的小伙伴,格式返修后有消息吗?本人返修一个月至今没消息。
2024-06-12 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