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04:05:23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CSSCI北大核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期刊周期:月刊
复合影响因子:4.237
综合影响因子:2.615
官网:https://ghzh.cbpt.cnki.net
主编:左合君
平均出版时滞:148.1781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最新期刊目录

韩城矿区高氟矿井水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作者:田华;田晨阳;张若琳;张旭美;郭璐;陈剑;

摘要:韩城矿区煤炭储量丰富,而淡水资源相对匮乏,高氟矿井水已成为制约矿井水循环利用的关键因素。尽管如此,该区域高氟矿井水的来源和形成机制尚未得到系统研究。文中采集了韩城矿区80组水样,采用数理统计、离子比值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手段,系统研究了矿物的溶解与沉淀、蒸发浓缩、阳离子交换、竞争吸附以及人为污染等因素对高氟矿井水中氟离子质量浓度和空间分布的影响,同时对其来源和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融合高光谱和高空间分辨率特征的城市人工乔木树种分类研究————作者:杨晓郁;邓荣鑫;

摘要:探讨三维卷积神经网络(3D-CNN)在星载高光谱数据中的城市人工乔木树种分类效果,为城市绿化的经营规划提供更高效的途径。文中基于“珠海一号”OHS-3C高光谱卫星影像与高分2号(GF-2)全色影像融合数据,采用一种能够同时提取高光谱数据的光谱和空间特征且无需进行降维的3D-CNN模型,对河南省郑州市龙子湖滨水区域的6种主要乔木树种进行识别。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的3D-CNN模型树种总体分类精度为90...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小农户的增收效应研究————作者:黄炜虹;肖淑娟;闵锐;杨彩艳;

摘要: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否有效促进农户增收,关乎共同富裕目标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基于湖南、湖北两省625份农户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Fields分解法深入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小农户收入的影响,并借助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小农户收入的作用路径。研究表明:1)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小农户收入的提升幅度约为37.71%,主要体现在非农收入增加方面,但总体上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小农户的增收效应仍弱...

药食同源食品的质量安全风险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作者:邱梦慧;李太平;刘良玉;蒋晓闪;

摘要:药食同源食品兼具食品和药品双重属性,其安全性评估是公共健康领域的重要议题。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药理和毒理作用探讨,对其质量安全风险的研究仍较为匮乏。文中基于2017-2023年我国省级层面98342批次药食同源食品的抽检数据,采用基于不合格率和不合格度的半定量分析方法,对74种药食同源食品的质量安全风险进行系统性风险评估,并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药食同源食品的抽检不合格率明...

临汾盆地全新世早中期黄土粒度端元分析及其环境意义————作者:田庆春;郭磊;李莲;高江涛;

摘要:选择黄土高原东南缘临汾盆地黄土-古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在AMS14C测年的基础上运用粒度端元模型分析临汾盆地黄土沉积的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临汾盆地黄土粒度分为3个端元,EM1可能代表的是东亚夏季风风化和成壤作用之下而形成的黏土组分;EM2可能代表的高空西风远源悬浮搬运的细粉砂组分;EM3可能代表的是近地面冬季风作用下搬运的局地沉积物以及短时间尘暴活动带来的粗粉砂组分。根据...

数字素养对设施蔬菜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研究————作者:周玉玺;高瑞敏;

摘要:绿色生产转型是实现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菜篮子”安全的重要举措。基于山东省897份设施蔬菜种植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素养对设施蔬菜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素养能够显著正向影响设施蔬菜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种植户数字素养每提高1%,其绿色生产转型程度提升16.90%,作用强度呈边际递减特征。2)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素养对根茎类设施蔬菜、中等规模和风险偏好型种植户绿色生...

碳评价纳入环评制度的实践检验与规范构造————作者:杨文静;史玉成;

摘要:为实现“双碳”目标愿景,构建专门的碳排放控制制度体系,我国应探索将碳排放影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运用实证研究、文献研究、归纳推理以及规范研究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碳评价政策演进和试点经验进行实证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碳评价纳入环评制度可以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具有稳健的环境效益。理论层面,碳评价纳入环评制度的理论基础有环境法理念嬗变、风险预防原则下环评制度外延拓展以及“环境国家”的内在要求。规范构造...

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空间外部性的分析————作者:张雯熹;王鹏;杨子;吴群;

摘要:推动区域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对于破解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矛盾、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中基于中国2003-2019年19个城市群内1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法评价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2)多中心空...

海河流域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关联机制研究————作者:牛彦龙;王毅;

摘要: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是文化遗产领域的关键议题,文中以海河流域590个中国传统村落和47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为实证对象,通过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OPGD)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全面揭示二者的空间关联机制。研究发现:1)海河流域传统村落与非遗项目分别呈现“多核边缘带状”与“双核均布点状”的空间格局,二者空间关联现象显著并且呈现空间异质性和尺度效应。2)传统村落与非遗空间关联现...

集体行动对转出户农地流转续约的影响及其机制————作者:司瑞石;李振涛;

摘要:促进转出户农地流转续约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伴随着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城乡"两栖"迁移特征明显,农村集体行动发生显著变化。然而,尚未有研究分析集体行动对转出户农地流转续约的影响。基于陕西、甘肃和宁夏3省457户农地转出户数据,从行动组织、行动效果、行动参与和行动信息4个层面描述集体行动,实证分析集体行动对转出户农地流转续约的影...

刺槐根-黄土异质界面单剪特性研究————作者:谷琪;郭小鹏;张登飞;洪勃;肖涛;孔嘉旭;薛强;

摘要:植被区斜坡失稳已成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降雨诱发根-黄土界面剪切强度损伤至破坏是斜坡浅层失稳的主要原因,而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根-黄土复合体的剪切强度特性,有关根-黄土界面剪切强度特性的研究鲜有报道。对此,在黄土高原区选取典型的刺槐根-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开展浅层滑坡形态特征、根-土滑面特征、根系空间展布的野外地质调查;对现场选取的根系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在定量统计根系空间构型的基...

煤炭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测度、时空特征与区域异质性研究————作者:张丽峰;

摘要:煤炭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问题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城市的绿色转型以及高质量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采用超效率SBM和Malmquist指数模型从静态和动态角度测算了我国40个地级煤炭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及变化特征,利用核密度估计和自然断点法分析了碳排放效率时空特征,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了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1)煤炭资源型城市整体碳排放效率保持在0.7左右,整体偏低,35个城市碳...

乡村振兴视角下中国粮食安全水平的统计评价、动态演进与智能预警————作者:王慧玲;李松松;曹丹丹;

摘要:探究科学合理的粮食安全评价体系,刻画其动态演进趋势,并对风险点进行有效智能预警对于高质量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政策意蕴和现实意义。文中利用2012-2021年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从生产能力、基础支撑、绿色发展、国际贸易、风险隐患、民生福祉6个方面探索性构建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优化的投影寻踪模型评估粮食安全水平,利用Kernel核密度方法、Ma...

家庭发展韧性与转出户农地流转续约——基于陕甘宁457户农地转出户的实证研究————作者:李松青;段晓梅;周石磊;司瑞石;

摘要: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届满之际,农村各地土地流转合同陆续到期,促进转出户农地流转续约对于发展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陕西、甘肃和宁夏457户农地转出户数据,从缓冲能力、自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政策适应能力5方面构建家庭发展韧性指标体系,并采用IV-Probit模型、IV-Tob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探究家庭发展韧性对转出户农地流转续约的...

数字基础设施赋能农村共同富裕:异质性影响与路径分析————作者:李青原;齐晓雨;张佩;

摘要: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村发展与农民共同富裕带来了重要机遇。文中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数据、国家统计局等机构公开数据及各地区统计年鉴,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分析了数字基础设施对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整体上显著促进了农村共同富裕,但在不同地区和技能群体间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受益程度显著高于西部地区,而高技能群体如青年和高学历人群受益显著,低技...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设立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作者:李琦;秦富仓;李晗;杨乙丹;渠美;

摘要:发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实现农业可持续,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文中以2008-2021年中国1101个县级行政单位为样本,使用PSM-DID模型分析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设立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政策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2)区域异质性方面,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政策对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类型异质性方面,粮食蔬菜类和景观文化类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

基于多源数据的云南省文物资源交通可达性测度及旅游利用潜力评价————作者:赵书虹;李琴;

摘要:文物资源是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载体,探索其交通可达性及旅游利用潜力是科学指导文物旅游交通规划、经营开发、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的基础。文中基于市内、市际两种视角,对云南省文物资源交通可达性进行测度,并以此为切入点,融合多源数据构建文物资源旅游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K-means聚类法探究旅游利用潜力的空间分异特征,识别并划分具有相似优势的潜力类型区。结果显示:1)云南省文物...

乌昌地区土地利用碳储量估算及多情景预测————作者:杨红霞;何浩;韩东爽;杨华存;

摘要: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至关重要,特别是对维持区域碳平衡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文中以乌昌地区(新疆天山核心经济带)为研究案例,探讨了2000-202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并预测了2030年不同发展情景下的碳储量变化。研究结合PLUS模型与InVEST模型,综合考虑气候、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驱动因子,模拟了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城市扩张和生态保...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创新动机的异质性分析————作者:赵晓慧;余畅;董维佳;

摘要:文中关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转型双重趋势下的企业行为,重点讨论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不同类型企业的绿色创新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差异。作为存在“双重外部性”的研发活动,减少监管压力、追求利益和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是当前企业挑战绿色创新的主要动机。上述动机分别主要表现在重污染企业、环境友好型企业和其他一般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中,因此文中运用2007年至2022年A股三类上市公司共30683个企业年度微观数据样本分析...

晋陕蒙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作者:魏晓宇;王珊;杨欢;贾思;刘奕;潘霞;

摘要:晋陕蒙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文化聚集区,分布着大量的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晋陕蒙30个市(盟)860个中国传统村落和37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选用重心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数量空间关系模型等多种方法进行分析,试图揭示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空间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晋陕蒙传统村落与“非遗”集聚形成以晋中地区为核心,逐步向陕南及内蒙古地区减弱,长城内外差异显著的特征。2...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