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路部门如何适应地方财政管理体制之我见

所属栏目:行政管理论文 发布日期:2010-10-16 08:21 热度:

  摘要:本文对公路部门在费改税后,面临政府地方财政支付新形势、新局面,应该如何适应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应对办法,为基层公路部门今后的发展、管理和财务预算构想作出了粗浅的对策。
  前言:费改税后,基层公路部门经费划拨体制发生了变化,基本支出经费由条线划拨改为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即公路部门作为地方财政一个预算部门,纳入地方政府预算管理程序,经费由地方财政支付,省财政按照核定的基数将指标值下到地方财政。也就是说随着费税及改革公路部门在地方公共服务领域职能的增强,逐渐成为政府部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按照这种定位,基层公路部门参照当地政府的机关及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体制,实行预算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
  一、财政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概念
  1、财政预算也称为公共财政预算,是指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分门别类地列入特定的收支分类表格之中,以清楚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透过公共财政预算,可以使人们了解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可以体现政府政策意图和目标。财政预算由一般财政收入和财政预算支出组成。
  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质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帐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逐步建立和完善单一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拔以国库集中首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整个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
  二、拨款体制改革前后的不同之处及对公路部门的影响
  1、 原来的经费划拨模式:基层单位根据省局统一布置
  和要求,编制下一年度预算,上报上级公路部门汇总后报省局。这种预算编制比较粗。口径和标准按照统一规定依葫芦画瓢,很大程度上与单位的实际情况脱节,“含金量”不高。经费的拨付由省局下到市处再下到基层。且遵循了“打包”原则。在这种模式下,基层公路部门财务人员预算管理比较轻松,经费的掌控比较自由。单位资金来源于条线,无论是核定的、补助的、返还的,多了可多用点,少了也可到上级部门那里争取点,上级领导根据各家缺口经费在切块打包资金里统筹安排,反正日子也能过得去。
  2、实行地方预算管理及国库集中支付:收入,单位所
  有预算内资金、非税收入资金、其他收入资金统一汇入财政帐户;支出,按照地方预算标准,输入单位基本信息,定额定员部分软件自动生成;单项核定部分则按照政策提供相关依据,经财政部门层层审核把关后认可。资金拨付程序为预算单位按月度编制用款计划,上报财政部门业务科室,审批后到支付中心,最后直接拨款给用款人和用款单位。在这个流转程序中,单位对资金的收与支,已沾不上手。一切按照规定和程序走,没有任何机动权、自主权。
  三、 顺应改革形式,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1、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资金安排符合公路部门的特
  性。
  由于原来经费拨付体制,除了一些养护工程地方配套资金,公路部门与地方财政基本无联系,由于财政部门特别是主管科室及审核人员对公路部门的情况与特性不甚了解。对经费的核定按照统一的标准而忽视公路系统的特殊性,核定的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单位业务的需要。比如公路养护和路政的日常巡查与执法,工作依靠车,必然导致用车成本的偏高。笔者所在地区现有管养里程1912.59公里,路政和养护两个部门现有车辆10辆,三分之二车子车龄超5年,车子跑的多车况普遍较差,维修费用高。经测算每辆车一年用油支出和修理支出达4.5万元,加上保险及其他支出共计约5万元,远远超出地方公务车辆定额补助3万元/年的标准。因此让财政部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参照地方政府一类标准5万元/年来执行,可增加经费34万元。
  2、做好体制改革前的先期准备工作,合理合法做大人
  员经费支出的盘子。
  由于财政部门只认可有政策依据的人员支出预算项目,所以单位在改革实施前,对有政策支持的人员经费应全部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及时兑现。人员支出关系职工的切身利益,改革前后波动大的话,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对单位的稳定不利。因此只要有政策支持的,我们就保留,不能因为工作衔接的不到位而导致职工利益受损。避免由于应对措施滞后导致地方政府增资政策出台后没有支付额度兑现的情况。
  3、灵活机动的将一些借用人员的支出消化到财政认
  可的事业支出项目中。
  公路部门由于发展的需要,在人员不足情况下需外聘人员。这些外聘人员提供的技术及劳务服务对公路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保障作用。原来编外人员的支出由单位自有资金消化。纳入财政预算后,财政一般不予认可,即使有缓冲解决过程的补助,也是杯水车薪。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来解决这个矛盾?笔者考虑,可将人员支出消化到项目支出中。单位不直接外聘,而是将需外聘岗位分分类,进行社会化运作。比如养护部门外聘人员,向养护公司借用,费用作为养护项目经费列支。执法协查人员向保安公司借用,费用作为公安协查费列支,后勤人员向物管公司借用,作为物管费列支。
  4、重视预算编制,争取预算数字精、内容细、范围广。
  预算工作作为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单位所有人员都戚戚相关。业务科室根据本部门年度业务发展的计划与经费测算报项目、报方案,交财务部门按照预算标准进行分析汇总,以便得到财政部门认可。项目支出计划全,就需要广泛收集项目资料,比如根据养护部门立项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补助、县乡道危桥改造补助”;根据路政部门立项的“路域环境整治”、“治超专项整治、“标示标牌更新”;根据单位管理立项的“道班房维修”、“办公信息华维护费”等等。项目费用预算依据充分、测算数值准确,用好用足预算内经费和非税收入。
  5、改变管理思路,算好“勤俭持家”一本帐。
  费改税之前,公路部门可控资金项目多,由于基层尚未纳入财政预算,资金支配的自主权比较大,公路人的日子相对比较好过,即使有些单位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只要向上级部门反映和沟通,也能通过各种名义争取补助资金,缓解单位的困境。因此“不差钱”的观念自然而然养成了公路人大手大脚、粗线条管理的习惯。随着财政转移支付、经费纳入地方部门预算,每一分钱的支出都要接受财政的审核与监督,不合规部分直接就砍掉了。所以公路人应转换思路,改变原来的管理模式,有效地控制单位的支出,包括:(1)、人员支出合理化。结合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将考核真正贯彻到工作中去,根据工作量考核、工作业绩考核,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改变过去那种脱离个人实际表现,一味靠平均主义奖励来刺激职工工作的做法。提高工作效能不能完全依赖于高额的分配,而依赖于合理分配的思想。只有确立这样的思想才能在控制人员支出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能。(2)、结合形势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杜绝管理环节中的漏洞,降低单位内耗。特别是一些公务费用。如招待费用,车辆使用费用。(1)、根据接待层次明确招待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包括招待物品的统一采购和申领。(2)、明确车辆责任人,单位专门机构统一加油、按季进行百公里油耗测评、车辆维修费用的全程监督等等,将单公用支出控制在合理、规范的范围内。(3)、对单位的资产,责任明确到各保管人员。由办公室统筹安排,杜绝因保管不善导致资产流失及随意添置资产。
  6、“节流”是必然,“开源”也不能忽视。
  在政策允许下,尽量争取地方非税收入的返还,包括路产路权损失赔补偿、路政超载车辆处罚返还。公路部门面临农村公路养护、危桥改造地方补助经费吃紧的局面,这些返还费用对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预算经费的不足。
  结束语:着力提升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势在必行,作为公路部门的财务人员应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及时提高业务预算技能。拨款体制改革后,财务管理工作中心过渡到预算编制的执行、预算申请计划的报批、支付令的填写和实施等方面,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更高。因此财务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尽快熟悉和精通现代化财务管理。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应站在“重预算、慎用钱、严把关”的高度,适应预算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体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处理财政转移支付模式实施后遇到的各类问题。
  参考文献:
  1、 胡军《财政预算管理的办法》
  2、赵建勇《预算会计》复旦大学出版社

文章标题:基层公路部门如何适应地方财政管理体制之我见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xingzhenggl/459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