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环境监测质量管控

所属栏目:环境法论文 发布日期:2013-02-20 09:25 热度:

  摘 要: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的高度发达,使得空气、水源、土壤等许多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使得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的基础。本文对如何做好环境监测中的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环境保护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

  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控制工作重要性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为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包括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监督等内容。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就要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贯穿到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积极开展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保证活动,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及监测人才培养,加强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提供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负责随时向社会提供公正、科学、准确的具有法律效益的监测数据。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最直接的反映,对数据记录的审核,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监测数据、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因此我们要加强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环境监测管理是以环境监测质量为中心对环境监测系统整体进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实际上,环境监测管理重点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环境监测信息的代表性和准确性的重要保障即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同时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有很大的局限性。本又结合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2.1 环境监测数据缺乏真实性:环境监测的数据和信息是否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质量、环境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以及政府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实施。但是,由于出于政绩考核、技术滞后、指标不明确等诸多原因,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有待进一步高。

  2.2监测管理方法手段落后

  现有的质量管理手段显然已不再适用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监测领域的拓展,质量控制措施与实际工作的关联性日益减低,管理措施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对于质量管理控制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可信度难以判定。质量管理在一些新领域中是空白一片,监测方法仍是采用实验室仪器分析法和现场检查等一些陈旧的方法,停留在单一的样本考核,而且由于工作程序和样品运输这些环节存在不相一致的问题,使得老套的监测方法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2.3 室内质量管理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地方环境监测站监测条件很差,监测用房紧张,仪器设备落后而不配套,有些常规仪器很难配全,在这实验条件下很难做到监测信息的准确。分析其中的原因,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经费紧张,监测站大多依靠地方财政拨款,依靠自收自支来维持环境保护工作的正常运转很困难;二是监测站隶属于环保局,环保局对环境监测工作重视不够,其正常工作所需也就很难得到解决。

  2.4监测机构质量管理意识不强、认识不高。有部分监测站通过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的评审获证后,质量管理工作大为松懈,不似评审前认真对待,存在因循守旧、懒散,缺乏主动管理的自觉性,不能积极主动发现、解决质量问题。有些工作人员、甚至高级管理层人员没有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生命线的质量意识,忽视监测质量管理,致使质量管理体系不能持续改进和完善。

  3.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主要应对措施

  全程质量控制的实施直接关系到环境监测分析的质量,搞好全程质量控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要提高监测质量,就必须加强质量控制的程序化,进行全方位管理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综合起来,主要是对监测方法、监测设备、监测人员三方面进行控制。

  3.1 全面控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分为实验室内和实验室外质量控制。要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除了在实验室内对样品分析进行质控外,还要加强实验室外的质量控制,即对整个监测的全部过程和细节进行质量控制。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是从采样点位的优化布设上开始的,按照方法规范的要求,应对布点进行优化。样品的采集、储运是整个监测的根本。采集环境样本的过程,应建立严格的采样管理制度,规定对采样人员的基本要求、采样程序、采样质量保证,要求采样人员认真填写采样记录、储运记录和送样记录,并确定正确的采样频率。在采样的过程要建立定期对采样容器检查的制度,以消除采样过程中容器对监测样品的污染。环境样品是复杂多变的,必须加强环境样本的采样技术管理,执行各类环境样品的采集规范和统一的采集、保存方法,才能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全程质量控制要求建立严格的报告制度,由质控人员贯彻实施,并定期组织检查。除了报告的准确性外,还应加强对报告时效性的质量控制。项目采集分析后要及时出具报告。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是影响监测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以往对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监测用水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因此,要严格执行“分析实验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在实验用水进入实验室前,要检验是否合乎实验用水规格。

  3.2 仪器设备控制。科技的进步,使测设备越来越先进,仪器的灵敏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也依赖于监测仪器的状况。因此要将仪器设备管理作为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仪器的配置,除了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外,为了解仪器状态,维护仪器设备在两次校准期间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减少由于仪器稳定性变化造成的结果偏差,还应进行期间核查。检查情况应记录并归档,发现设备运行有问题时,应停用报修。为随时保持仪器的准确性,还应配置相应的校准仪器,如噪声分析仪应配置声级校准器,对仪器进行自检、自校,并且要有相应的记录。建立完整的仪器设备技术档案和使用记录。仪器的管理要具体到人,加强日常维护,定期检查,随时保持仪器的良好使用状态。

  3.3 人员控制。环境监测工作以人为本,人员素质是监测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果监测人员的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即使检测仪器再精密,监测方法再先进,也很难使监测工作做好,也就无法提高监测质量。因此,监测站要有系统性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

  总之,要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质量保证意识,要求我们加强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管理和技术基础工作,全面提高人员素质,对仪器设备进行质量控制,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只有这样才能使监测质量越来越高,更好地为环境保护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丽华;;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综合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6期

  [2] 刘红;论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5年02期

  [3] 侯文胜;;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化工之友;2007年11期

  [4] 彭刚华;梁富生;夏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6年02期

文章标题:浅议环境监测质量管控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huanjing/1619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