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水环境治理与管理措施探索

所属栏目:环境法论文 发布日期:2013-01-07 09:42 热度:

  摘要: 分析目前湖泊水环境污染现状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水环境治理技术思路,同时从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治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同时提出应当加强湖泊水环境的管理工作及其管理范围。

  关键词: 水环境,湖泊治理,湖泊管理,清淤技术

  1湖泊水环境污染现状

  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污染较严重的湖泊由于内源污染负荷的存在,即使在来自湖泊外部的污染源,如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湖水的污染仍然得不到明显控制,主要原因为内源负荷的污染。例如,根据太湖水污染监测结果表明,贡湖湾地区(修改为太湖)底泥释放TN占总污染量的18.5%,TP占总污染量的29.4%,即使将外来入湖污染全部控制,仅湖内底泥释放和动力作用下的再悬浮、溶出也将引起藻类的发生。显然从试验结果表明,湖泊外源污染减少、水质改善后,底泥中污染物质也会增加一定强度的释放,污染底泥中的营养物质会重新释放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污染。因此,在外源基本控制、水质逐步改善的同时,开展污染湖盆底泥疏浚已非常必要。

  2湖泊水环境污染治理思路

  2.1 水源地保护是湖泊水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

  湖泊流域洪水调蓄和水资源配置的主要水体,一般情况下湖泊环湖有众多水厂取水口。而由于流域经济高速发展与水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湖泊水质污染与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受入湖河流污染、湖泊自然生态破坏和有机底泥等影响,导致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生态环境退化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威胁沿湖及流域供水安全和生态系统安全,制约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湖泊流域采取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从保护水源地出发,确定保障饮用水安全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湖泊治理规划时必须进一步优化水源地布局,完善多水源供水体系,加快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建设饮用水安全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确保饮用水安全,同时要加强供水危机的防范和蓝藻暴发应急事件的处置工作。规划实施饮用水,主要包括水源地改造和水源地保护区建设、多水源供水和区域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区域联合供水工程和供水设施深度处理改造等。

  2.2 采取湖面清理有利于改善水源地生态环境

  近年来,湖泊的富营养化趋势不断恶化,湖泊生态系统也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据中国科学院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的监测表明,湖泊的生态系统结构在迅速恶化,蓝藻水华暴发越来越严重。表现在:(1)有些湖泊夏季出现严重蓝藻水华的面积不断扩张,一年中发生水华的时间在增加,水华暴发的灾害程度也在加重。(2)湖泊水草的分布面积大幅度萎缩,水生植被的结构在恶化,大片水草枯萎,水草生态系统迅速的恶化。(3)湖泊的营养盐浓度增高,富营养化加重的趋势并未被遏制。

  水源地东北部堤段(修改为周边)芦苇、水草相对较多,但由于受到蓝藻暴发等因素影响,大量水草死亡、腐烂、堆积现象存在,局部出现沼泽化,生态体系非常脆弱。因此,对湖泊的湖面采取清淤治理技术,清除沉积水草、有机淤泥,不仅可保护取水口的水质,也是恢复水源地湖岸生态环境的需要,有利于湖泊生态系统的改善。

  2.3 水源地底泥疏浚效果明显

  对湖泊采取清淤治理技术,采用工程船携带封闭抓斗挖掘机施工,清淤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有机质含量高的、松软的、易悬浮和释放营养盐的表层底泥,而不是挖深湖盆,因此挖掘机的刀口改用无利齿的平口刀口;清淤的另一目的是削减取水口附近的沉水植被生物量,但需要保持外围水源地仍有沉水植被,因此为保护沉水植被不消失或完全破坏,清淤中采取条带式进行的方式,有意保留些漏洞、间隙带,以保护沉水植被的种籽库,加快其恢复。清淤施工期间,为避免底泥扰动影响取水口水质,按设计要求在取水口周边悬挂土工布,并控制施工进度,加强水质监测,遇水质、湖流变化及时变更施工速度或暂停施工。

  为了表明湖泊清淤治理效果,对某湖泊水源地水域进行了疏浚前、施工中及竣工后的调查、监测。其中给出了清淤前后沉积物总磷含量比较图见图1所示。清淤后表层底泥中有机质的含量普遍降低,清淤工程有效去除了大多数区域的沉积物有机质,对于降低太湖富营养化,以及预防水源地恶臭情况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清淤工程对沉积物中氮的去除效果不理想,但有效降低了磷的含量。因此,从去除有机质中营养盐的角度看,清淤工程也产生了积极的效应,起到了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效果。

  3湖泊水环境管理思路

  3.1 工程建设的湖泊水环境管理

  保障湖泊水环境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减免工程兴建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改善湖泊生态水环境。对湖泊水质采取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对于湖泊周边的工程建设施工时,采取尽量减小泥沙入河量,生活污水需经处理后排放,工区内修建厕所等措施。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环保措施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落实环保投资。制定湖泊周边施工区环境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对于湖泊周边建设工程,采取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湖泊水环境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组织协调地方环保部门与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有关事宜一般环境问题。施工后期,组织好施工区当属湖泊范围的生态环境恢复及建设。

  3.2 湖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

  对于湖泊的水环境管理,现有管理机构堤闸管理所、乡镇水利站、农口管理办公室等应当满足工程管理设置的需求。管理结构的管理范围根据水利工程管理的相关规定,湖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应当包括河道,堤防、护岸及绿化带;堤身,堤防临、背水坡青坎,防渗工程及护堤地;控制建筑物;附属工程设施;护岸护坡工程;管理区等。

  同时为了有效地确保湖泊的生态水环境,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应当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对于湖泊工程的水环境管理所应开展以下工作:(1)制定湖泊水环境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宣传贯彻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处理水事纠纷,维护正常工作秩序。(2)在管理和保护湖泊水环境范围内,禁止乱倒垃圾、乱占河滩、乱采砂石、乱修建筑物等活动,督促清淤清障,保障安全行洪;同时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采砂管理,规定砂石开采范围,发放砂石开采证,制定收取管理费办法。

  严格执行湖泊水污染防止条例,除要求工业污染源治理达标外,更要采取切实措施,控制生活和农业污染,加快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等;为防止污染源超标排放、网箱养殖等行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和破坏,各水厂取水口按各地实际情况指定具体防护规定,重点实施湖泊水源地取水口保护等工程,并制定饮用水水源地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

  3.3 水环境治理期间的管理

  湖泊水环境治理施工期间会对周边水环境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因此,应加强环境的检测工作,监督管理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和水环境的监测,将各项环境指标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不利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1)湖泊水环境治理将由于湖底土质的扰动引起水体混浊是暂时的,随着工程的结束而消失,施工时应控制施工强度,并在取水口外围悬挂土工布,确保不影响取水口水质。施工船舶须选用配备油水分离系统的设备,含油舱底水应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2)湖泊水污染的清淤有利于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但另一方面也将底泥中所含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一并清理,特别是沉水植物。为此进行湖泊水环境治理时,疏浚时应采用预留间隙带,保留有沉水植物种籽库,利用植物的自身的繁殖能力、动物的迁移能力,湖荡底部生物资源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恢复。

  4结语

  针对湖泊水环境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湖泊治理思路,建议将湖泊纳入整体防洪排涝系统统一规划,同时提出湖泊水环境的管理维护,加大建设管理力度,为湖泊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卢峥,苏鹤.对湖北省大型湖泊治理的思考[J].陕西建筑,2009,23(05):31-33.

  [2] 谢进杰.水资源管理 湖泊治理[J].中外建筑,2008,26(01):101-103.

  [3] 缪正兵.富营养化湖泊治理与湖泊管理国际讨论会在云南昆明召开[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2,(09):18-19.

文章标题:湖泊水环境治理与管理措施探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huanjing/1535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