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区绿化中存在的植物应用问题探讨

所属栏目:环境法论文 发布日期:2012-09-01 09:32 热度:

  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住宅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然而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提高设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要提高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植物应用的水平,本文作者就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区绿化;植物应用;存在问题
  一、居住小区绿化的重要作用
  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社会广泛认可。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对居住建筑本身,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居住区绿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1.1绿化作用的具体表现
  以植物为主的居住区绿化,不但能净化空气,吸收噪音,调节气温、改善小气候、而且花草树木的巧于布置,以及少量建筑小品、水体等的点缀,既软化了生硬的建筑,又美化了居住区的面貌。
  1.2植物布置结合赏景功能经济
  居民区绿化可选择好看又实惠的植物进行布置,使观赏、功能、经济三者结合起来。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下,组织、吸引居民的户外活动,使老人、少年儿童各得其所,能在就近的绿地中游憩、活动观赏及进行社会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增进居民间的互相了解,和睦相处。
  由此可见,居住区绿化对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城市面貌的美化以及对人们心理的良好作用都有重要意义。随着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提升,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二、居住小区植物应用应遵循的原则
  植物应用在树种选择、配置上做法是否恰当,关键是看这是否符合综合性、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经济性的原则。
  2.1功能上的综合性
  即保证植物生态功能和造景功能的充分发挥,要做到两者兼顾、平衡,不能因此失彼。
  2.2生态上的科学性
  在植物群落的组成中,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丰富植物种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适地适树和选用乡土植物。并做到软质景观为基础,硬质景观为辅。
  2.3风格上的文化性
  植物景观一样具有文化内涵,应根据小区的文化内涵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发挥不同种类在文化气氛营造上的作用。如梅兰竹菊、玉堂富贵就是有代表性的树种。并在景观营造上,使各地段有所差异区别,营造不同特征、不同文化的小区绿化。
  2.4配植上的艺术性
  利用不同植物的姿、色、香、韵,运用艺术的手法,进行景观的营造;如“强调和对比”原则在植物色彩搭配上的运用,“韵律和节奏”原则在植物平面和立面景观营造上的应用;“多样统一”原则在植物同属不同种上的应用。
  2.5济上的合理性
  在植物种类选择和景观营造上,也要考虑经济效益。一方面不能以景观需要为由作“高价绿化”,在保证景观效果、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建设及后期管理成本。
  三、居住小区植物应用存在问题
  3.1绿化用地或绿化率“缩水”
  这是现在房地产业存在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由于历史的或现实的种种原因,不少新建居住区的绿化面积达不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比如,合理的居住区绿化用地约占居住区总面积的60%,绿化率的标准不能低于37%,而不少居住区却达不到这样的标准。
  3.2选用树种、花卉不当
  居住区绿化要适地适树,尽量选用有观赏价值的乡土树种和花卉。不但可以降低绿化费用,而且还有利于管理养护。居住区植物配置应注重乔、灌、草复层结构植物群落的建成,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发挥生态效益和功能,增加生态作用。居住区绿化在强调平面布局的同时,还要在垂直空间上注重乔灌木与地被植物及草的分层结构搭配,这样既有利于植物的抗逆性。又达到了多样化的生态效应,在总体布局中应与整个大范围空间环境取得一致,形成以小见大的生态系统平衡特性。多采用藤本植物和各式花卉进行墙面、阳台的绿化、彩化,并且充分利用花卉的各种造景形式来点缀,丰富居住区内空间景观,营造舒适怡人、自然和谐的生活空间。
  3.3盲目的大树移植
  为达到景观速成的目的,大树移植已成为时下流行的做法。其虽然在景观速成营造上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其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一方面,大树根系在移植前未进行“缩坨断根”处理,移植时主根根系及主干枝大部分被切断,树体受到严重伤害,树形被破坏,加之对新生长环境的不适应,长势衰退,成活率较低。另一方面,是以牺牲大树原产地的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的局部的、暂时的绿色繁荣。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就曾以“高价的城市绿化”为题报道贵州省耗巨资在城市建设中进行古树名木大树的移植造成大量树体死亡。因此,盲目的大量应用大树移植,从环境效益和经济成本来看,此举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3.4重外来树种轻乡土树种
  近年来“南树北移”在一定程度上被减弱。植物种不活,就用仿生植物代替,景观效果大大打折。诚然此举为丰富本地景观起到了一些改善作用,但从某些方面看依然存在一些弊端。如少量采用棕榈、芭蕉类植物营造热带风情确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但大量应用会导致:①成本较高;②遮荫防晒效果较差,且防尘、防污、隔音等功能大不如乡土阔叶常绿树种;③有些异地种植后需较长时间的驯化适应过程,生长势减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一旦遇到异常气候,容易死亡;④还有可能造成外来物种的入侵和病虫害的传播。
  3.5植物造景形式单一,无特色
  大部分的小区绿化,好像其中心绿地都在克隆,形成少量乔木+少量灌木+大面积草坪的绿化形式,结构单一,空间层次效果差。宅旁绿地统一的修剪整齐的绿篱,中间加几株修建整齐的黄杨球,观花植物几乎都是月季,少其他花卉类植物。由于楼前绿化方式一样,难以辨别不同楼号。有些从草皮灌木到乔木全部修剪的整整齐齐,时间一长,使人容易厌倦,也容易导致植物的老化。再有一种情况,则是大杂烩,每一个角落里都塞满了不同层面的植物,根本找不着何是基调树,何是主调树,给人一种相对混乱的感觉。原因在于没有根据小区所处位置和居住人群的年龄、职业等提炼小区的文化内涵,因此造成小区绿化无特色、无文化内涵、绿化无新意。
  四、居住小区绿化植物应用的改进措施
  4.1植物配置采用多种形式
  (1)点、线、面相结合。平面布置形式以规则为主的混合式为好,树木花草种植形式要多种多样,除道路两侧种以成行成列的树冠宽阔,遮荫效果好的树木外,可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林冠线的起伏变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线条转变成曲线,打破成列住宅群的单调和呆板感。以植物布置的多种形式,丰富空间的变化,并结合道路的走向、建筑、门洞等形成对景、框景、借景等,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
  (2)各具特色。植物材料的种类不宜太多,又要避免单调,力求以植物材料形成特色,使统一中有变化,各组团、各绿地在同一基调的基础上,又各有特色树种,如玉兰院、桂花路、丁香路、樱花路等。植物配置要突出“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绿化特点,选用垂柳、玉兰、海棠、樱花、碧桃、百日红、腊梅、桂花、牡丹、月季、美人蕉、石楠、三叶草等。植物多丛植、孤植、坛植和棚架等。
  (3)注重季相和色彩变化。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可选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季相和色彩变化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滤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实现景物色彩构图,对比色向配置的景物能给人以强烈醒目的美感,邻补色给人以清雅和谐的感觉,协调色一般以蓝、黄橙或橙、绿紫二色配合均可获得良好的协调效果。要体现春、夏、秋、冬景的植物景象,尤其是春、秋的季相。在同一植物空间内,一般以体现一季或两季的季相,效果较为明显。采用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层配置,以延长花期;或将不同花期的花木和显示一季季相的花木混栽,或用草本花卉(特别是宿根花卉)弥补木本花卉期较短的缺陷等方法,如可将雪松、油松、云杉、白皮松、银杏等散植于草坪中,四周配以丁香、连翘等花灌木,路边配置萱草、紫花地丁,地被菊及草木花卉等地被植物,做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
  4.2重视乡土树种的应用
  乡土树种是经大自然淘选的本土最适宜的树种,其耐贫瘠、抗风、耐旱、抗病虫等特性可使绿化养护管理更为简便,尤其重要的是当中的许多品种能在城市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如银杏、雪松、龙柏、无花果、合欢、月季等树木和花草。因此,只要种植得当,即栽植地的环境条件符合树种的生理需求,就能最大程度发挥特性,达到栽种目的。因此普遍的绿化种植还是应以乡土树种作为骨干树种。此外,特色乡土植物发掘和使用对建造特色园林,创建稳定的植物群落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4.3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
  多采用青年期树种,因其种植后,恢复生长所需时间短,生长势强,满足一定的造景要求,经3-5年,即可进入壮年期,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这样不但降低了成本,且避免了大树移植造成的成活率低和快速进入衰老期的问题。如确需对少量古树名树进行大树移植,应提前进行“缩坨断根”处理。另外应充分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确定种植位置,满足树木生长对环境的要求,做到适地适树,还应考虑群落生长一段时期后相互对光线、水分、养分等的竞争问题,保证群落中个体之间的协调发展。如大乔木下可种植珍珠梅、构骨、忍冬等耐荫灌木;采用乔灌草多层次结合,使其根系分布在土壤不同的深度,考虑树木间的株行距,减弱根系的竞争现象,保持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4.4植物群落多样化
  居住区绿化应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型小区为出发点,通过增加植物层次,植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上的绿量,形成乔、灌、藤、草、花有机搭配的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季相色相变化丰富的植物群落。保证植物群落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上的合理性、多样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生态型小区的出现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的直接体现。根据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将乔、灌、藤、草、花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使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且能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根据“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生态学原理,增加植物种类数量,增加植物群落对有限空间的利用。可选用具有防风、降噪、抗污染、吸收有毒物质作用的树种和香花树种,使乔木和灌木、速生树和慢生树、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形成春花(白玉兰、榆叶梅、丁香、连翘等),夏荫(五角枫、广玉兰等),秋实或彩叶(银杏、马褂木、栾树等),冬青(法青、石楠、海桐、黄杨等),利用居住区外高中低特点,低层建筑可实行屋顶绿化,山墙、围墙可用垂直绿化,小路和活动场所可用棚架绿化,阳台可以摆放花木等,增加绿量,保证小区的绿化率。
  参考文献
  [1]杨承清:居住区绿化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6)[2]杨祖山等:居住小区绿化刍议[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1)
  [3]陈自新: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J].中国园林1998(6)
  [4]辛转雷等:居住小区绿化初探?西北林学院学报[J].2004,19(3)

文章标题:关于小区绿化中存在的植物应用问题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huanjing/1318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