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镇江新型工业化步伐”的调研与思考

所属栏目:城市管理论文 发布日期:2011-01-25 17:15 热度:

  [内容提要]根据镇江镇江市五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镇江市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镇江市委党校第21期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50名学员,以“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镇江新型工业化步伐”为主题,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了专题学习调研活动,并形成了9篇有一定质量的调研报告,这些报告在提高政府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培育镇江优势产业、发展循环节能经济、加强镇江城市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镇江,自主创新,新型工业区化
  一、政策扶持,力促企业上市工作
  近年来,镇江市企业上市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不仅对企业吸纳资金、人才,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创新,迅速做大做强,而且在促进镇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全镇江市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1家,累计募集资金40多亿元,明显落后于无锡、江阴等先进地区。调研组赴丹阳镇江市鱼跃医疗、丹毛纺织等企业实地调研后,认为,主要原因,除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有所不及外,首先是作为上市主体的企业,相当一部分上市的主动性不强。或者“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发展”,小富即安,不想上市;或者感到产品好、销路好,资金充裕,不必上市;或者怕上市周期长、成本高、不确定因素多,不敢上市;或者担心上市后股权多元化、管理规范化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而不愿上市。同时,相关政策不够完善,全镇江市尚无统一的企业上市扶持政策,也影响了上市工作的全面展开。如何助推企业上市,我们认为,一要提高思想认识。通过舆论宣传、典型引导、培训交流、参观考察等多种方式,提高企业和政府的认识,拓宽上市工作思路。对只要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地方支柱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应全力推进上市;要紧盯主板镇江市场,主攻中小企业板镇江市场,抢占创业板镇江市场,努力开辟境外资本镇江市场,全方位突破各种资本镇江市场的资本运作。二要培植后备资源。结合镇江市“千百亿工程”的实施,按照“扶重点、排梯队、厚基础”的总体要求,采取“重点推出一批、改制完善一批、培育储备一批”的梯次发展战略,短中长线结合,加快企业上市工作步伐。三要加强政策扶持。要加快研究出台并全力落实《关于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要与全国知名证券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大力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资信评级、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改制上市服务。从土地、税收、项目、审批手续等方面为拟上市企业提供扶持,从产业政策方面为已上市企业提供帮助,引导区域内各项生产要素加速向优势企业集聚,带动相关产业的优化升级。建议把医疗设备作为镇江至少是丹阳镇江市的产业集群来培养,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更多企业为其配套和服务,拉长产业链,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二、自主创新,力保企业持续发展
  近年来,镇江市围绕“科技兴市”战略,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在培育企业技术中心、实施品牌战略、加强产学研联合、推进企业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企业技术空心化、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人才资源紧缺的现象比较严重,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如何加快企业的自主创新,一要不断营造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加强质量管理争创品牌的良好氛围。必须坚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主导体系,政策法规的支撑体系,政-产-学-研-金的协同体系;在质量管理方面营造环境,整合资源,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创建品牌营造更好的宏观环境。二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产业高新技术化。应在四方面加以引导:一是加快中小企业的企业信息化工作。二是在实施重点创新、技改项目中要重视息技术、产品与传统产品整合,实现产品智能化、自动化,提高附加值。三是倡导产业高度化,实现生产、开发、储备的良性循环。四是针对当前产业结聚、产业群、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的趋势,在这些区域内建立和提供共性与关键技术的服务。三要继续实施人才引进战略,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人才基础。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技术人才作为发展的重要任务,促使技术人才脱颖而出。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要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有效机制。四要强化质量管理,导入卓越绩效模式。首先,要宣传《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努力促进各类企业进一步转变观念,开展质量管理创新,引导组织关注镇江市场竞争的焦点,关注未来变化的因素和趋势。其次,要抓紧向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推进卓越绩效模式。在起步阶段,必须把力量更多地向具备较好条件的企业倾斜,进行广泛宣传、典型引领、行业推进、区域带动的战略。提高企业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提升全市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参与国际镇江市场竞争的能力。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镇江市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就自主创新工作而言,还存在着自主创新的意识淡薄、投入不够、人才匮乏、积极性受挫、外部环境支撑作用不强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创新动力不足、机会成本太高、激励机制滞后、融资困难、实力不足等。为此,一要建立利益补偿机制,让民企愿意创新。要加快培养科技创新资金镇江市场,调动和引导社会资金对企业的研发投入。要借鉴国外“技术创新准备金”制度,让企业从营业收入中提取技术开发准备金,并税前列支;要在政府建立中小企业科技开发准备金,对中小企业创新予以扶持;要完善政府采购配套措施和强化政府采购政策的执行力,引导政府采购向民营企业高技术产品倾斜。二要完善知识产权机制,让民企敢于创新。要建立风险投资的机制,不断推进风险投资;要营造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支持冒险、鼓励冒险;要在制定出台《镇江镇江市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上,推进知识产权创造、管理、服务三大体系建设;要鼓励企业用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对到海外申请专利的企业,要给予财政补贴。三要健全创新合作机制,让民企善于创新。要在全镇江市范围内,支持和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合作创新机制;在产学研合作上,建立由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负责研究开发,由企业来负责生产和镇江市场销售的创新模式,并使企业获得持续的创新能力。要在企业间建立大企业和上下游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联动机制,让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创新合作中优势互补;要放大镇江市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集聚效应,培育技术创新的微观主体,整合好行业技术资源,在产业集聚区建立相应的公共技术平台,着力打造“一园四基地”的复合效应,实现科技资源社会共享。四要创新融资机制,让民企勇于创新。应以完善多层次的资本镇江市场为解决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融资的远期目标,推进创业板的开设;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政策的扶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制度;要继续推行技术产权交易镇江市场和完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建支持自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镇江市场。五要建立培训服务机制,让民企能够创新。要加快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创新培训服务机制,切实建立全镇江市创新人才支撑体系;要强化对各类科技人才的培养,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和投入机制,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培养研究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要把更多的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纳入到政府的人才队伍规划,全面提高镇江市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
  三、积极作为,培育产业新优势
  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加快船舶产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镇江市做大做强船舶产业具有区位、产业、技术、配套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但船舶产业发展仍然滞后,在科技创新上主要表现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强,制造技术不够先进,产品设计开发能力较弱,制造业信息化水平较低,技术服务网络不健全,自主品牌不多,科技与人才投入还不足,支撑产业发展的科技平台还不多等诸多方面。为此,一要强化组织领导。继续深入实施党政领导科技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对船舶产业的重大项目实行镇江市领导挂钩制度,全面落实镇江市委、镇江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镇江市的意见》。二要强化政府引导。政府要加强船舶产业招商,强化宣传,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战略投资、技术、大院大所和领军人才。加快向具有现代造船模式的船舶总装厂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弥补产业链的空缺。抓紧规划的落实,合理布局,促进全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船舶产业的重点项目要纳入镇江市“千百亿”工程重点支持范围。三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主动增加研发投入,努力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在船舶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船型研究及船舶设计、配套设备设计制造、船用材料及加工领域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同时要使企业成为成果应用的主体。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积极帮助企业争取承担并实施好在手的省重大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综合运用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支持企业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降低转化风险,提高转化效率。四要强化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提升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为成果的孵化创造环境和条件。加快省高技术船舶与配套设备基地建设,镇江市要尽快落实相关的政策与措施,使之成为产业积聚、技术积聚、人才积聚区。加快船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五要强化国际科技合作。要尽快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加快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再开发、再创新,形成自主技术。吸引跨国公司和有实力的公司与镇江市企业共建研发中心。积极支持镇江市船舶企业建立技术服务联盟,与国外跨国公司进行技术服务网络的合作,帮助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六要强化知识产权制度的运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先将船舶产业纳入全镇江市知识产权保护战略计划,引导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和参加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努力形成更多的自主品牌。七要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有关政策,以产业为导向,企业需求为根本,加快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进一步强化人才的激励机制,加大奖励力度,向船舶产业的优秀人才倾斜。
  做大做强做优镇江光伏产业。调研组在镇江新区、扬中镇江市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光伏产业是朝阳大产业,必须牢牢把握区域发展机遇,注重选择定位,加快发展镇江市的光伏产业。一要优先发展,加快发展。镇江市光伏产业虽然已有一定规模,应跨越式发展,努力成为处于光伏产业集聚群的相对中心、重点城镇江市。在具体发展进程上,宜采取先做大,再做强,最后做优的路子。二要合理规划产业链。抓住有条件的、有基础的环节,抓住关键的环节,抓住别人盯得不紧的环节,择优发展。目前应在多晶硅材料制造、多晶硅铸锭及硅片生产等环节上,做大做强做优。三要努力在信息服务上做文章。要利用镇江的人才优势,政府搭台,企业相助,产业唱戏,跟踪国内外专家权威、科研机构、知名院校,力争使他们进驻镇江或关心、关注、支持、参与镇江光伏产业的发展,尽力集聚、建立科研、技术、网络、信息,为镇江光伏产业服务。同时,尽力招揽国内外行业峰会、CEO论坛、研讨会等到镇江举办,花钱买人气、买名气。
  四、突破瓶颈,提升政府创新能力
  镇江市在“着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升工作中做了很
  多有成效的工作。但政府在推动自主创新的实践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行政行为干预镇江市场行为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二是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尚缺少完整的评价体系。建议:一要切实把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转变思维方式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针对镇江市科技发展实际情况,政府可由下达科技计划改为确定科技发展目标。政府及职能部门要遵循镇江市场竞争规律,把握好国家干预适度原则,依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扶持政策,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和实施自己的科技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要把握好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方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按《科技进步法》的相关规定,将财政性科技资金,主要用于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和公益性的科学研究重点领域;对企业是利用财政资金设立基金为其创新和成果产业化贷款提供贴息和担保,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三要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采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制定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地方政府科技投入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
  镇江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46%,自主创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步显现。但科技创新能力总的说来不高,主要表现在总体科技实力不高、产学研政结合的力度和规模不够、科技投入力度不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专利申请量相对偏少。建议:一要营造全社会自主创新的氛围。要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大力宣传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增强全社会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创建创新型城镇江市,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为镇江的优化提升提供源动力。二要进一步确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政策和机制,建立中小企业的扶持和服务体系,让中小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亮点。加强重点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力度,并建立先进科技成果扩散、流动的新机制。加强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中小企业的硕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对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或技术标准的企业给予奖励,促进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三要加强政产学研结合。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搭建平台,发挥政府超镇江市场的集成和协调优势,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和合作牵线搭桥,积极探索科技资源整合的新机制,促进资本和技术的融合,支持产学研联合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镇江市科技局发挥江科大船舶技术的优势,邀请专家教授参与编制镇江市造船工业发展规划的做法值得推广。四要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要建立健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创新行政科技投入管理机制,提高研发比例,调整投入结构,加大对科研基地和科研队伍建设,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高新技术的研究,积极引导和激励社会各类资源参与投入,使社会资金得到有效进入科技领域。五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围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科技园区和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形成镇江市的产业优势。六要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体系。实施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和自主品牌战略,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建立和完善技术型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和防范机制,打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实施自主品牌战略。七要构筑区域创新型人才高地。深入实施人才强镇江市战略,发挥创新人才的核心支撑作用,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苏南人才镇江市场,构建筑巢引凤的平台,实施“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鼓励用人单位加大人才引进的投入。允许科技人员的智力作为技术开发费入股,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重点的自主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全镇江市科技自主创新奖,对具有重大贡献的项目和个人实行重奖制度。
  五、综合治理,提升城镇江市管理水平
  镇江市的城镇江市综合管理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形势。主要原因,一是由于镇江市处于宁、常、扬、泰竞争挤压板块,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大项目引进十分困难,城镇江市建设和管理受到一定影响;二是城镇江市主要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时展步伐,没有像样的体育、文化、科技场馆,老城区改造也相对滞后;三是城镇江市规划欠科学。片区的规划布局,遗憾的场景并不少见;四是根深蒂固的“小富即安”和“小家子气”的思想意识。建议,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使城镇江市管理带来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要从根本上转变迎检争牌的短期行为和依靠突击的应付观念,扎扎实实地在培育人、关心人、服务人等方面推出新举措。深入推进“镇江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人才培育与储备工程”、“城镇江市设施完善工程”、“环境秩序优化工程”、“全民创业动员实践工程”和“社会事业推进工程”等“六大工程”,努力营造镇江市民对城镇江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二要再造经济文化商圈,使城镇江市管理在良好的基础条件下提升品位。镇江市城镇江市管理的无奈来自于大镇江市口经济文化商圈,由于人口流动集中、商业文化集中、车辆流向集中、镇江市民居住集中,造成了主要干道拥堵不堪,给城镇江市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建议用3—5年的时间再造以南徐新城、北湖滨水区、丁卯沃得广场、江苏大学为中心的规模性的经济、科技、文化商圈,以缓解城镇江市中心压力,提升城镇江市品位。三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城镇江市管理水平和镇江市民素质得到同步提高。一是在教育中提高。要采取各种形式,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全体镇江市民进行长期广泛深入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镇江市民公德意识;二是在宣传中促进。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典型宣传,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激励广大镇江市民向先进看齐,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家庭做起;三是在环境中陶冶。要通过加强城镇江市管理,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和文明氛围,使人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四是在参与中养成。要动员全体镇江市民积极参与精神文明主题实践活动,激发热爱镇江、建设镇江的热情和责任感;五是在约束中强化。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查处不文明行为和违章行为。
  六、循环发展,推动镇江市节能减排
  几年来,镇江市在清洁生产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要求相比,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相比,仍有相当差距。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对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二是清洁生产审核开展的深度与广度远远不够。三是政府引导推进清洁生产审核的力度、工作机制不完善,目前还处在少数部门推动之中,国家与省关于促进清洁生产的扶持政策没有全面落实,缺少扶持杠杆。建议“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政府应将此项工作切实列入全镇江市经济社会发展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产业发展、区域开发等各项规划,要组织经贸、环保、发改委、科技、农业、建设、水利、技术监督等部门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二要加强宣传,形成氛围。宣传部门与大众媒体要广泛开展宣传,普及清洁生产法规,宣传先进典型,开辟专门栏目,增强宣传效果,使《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家喻户晓,在全社会形成清洁生产、节约资源的氛围,并实施舆论监督。三要抓住重点,逐年推进。制定与镇江市“十一五”规划要求相衔接的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逐年推进的实施方案。工业综合主管部门要制定区域内的企业协作、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重点抓住造纸、化工、电力、冶金、建材等重点行业与资源消耗大户、污染重点企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工业建设。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清洁生产审核进度。四要加强法制,落实责任。依据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我省清洁生产实施条例,规范各级政府、企业的行为,明确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的责任,使该项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五要依据政策,落实资金。要认真落实《清洁生产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有关实施清洁生产的财政税收政策,财政和环保部门要确保清洁生产的资金落实到位。六要严格执法,强化考核。政府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制定的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逐年推进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格依法办事。同时,要制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考核奖励办法,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七发展中介,搞好服务。政府应当组织和支持建立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中介服务体系,构建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信息服务平台,向社会提供可再生利用的“废物”供求,有关清洁生产方法和技术以及清洁生产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加强技术队伍与中介机构建设,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技术服务,并规范其行为。八要提高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科技含量。应切实落实江苏省科教优先、环保优先的发展战略,激活“四力集成”,即企业追求科技进步的动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活力,镇江市场的推动力和政府的政策调控力。

文章标题:“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镇江新型工业化步伐”的调研与思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chengshi/666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