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改善方案与质量管理的建议,以便能在未来的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管理,管道施工
前言:由于许多市政排水管道的建设项目施工地是在市区内,工作环境多变,有的地下管线及电缆情况不清楚,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之下,还受到路面上交通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施工难度加大,施工质量和工作期限很难得到保障。市政管道施工的过程包括:沟槽开挖;管道安装;支墩;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等。
1沟槽开挖过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1)在开始挖之前,根据技术规范相关条款的规定采取严格的管线测量放线,做好原始地貌的中心线、高程、转角的原始记录。
(2)根据土壤条件的不一样开挖的管沟基槽也不一样。在水田、村庄,土壤条件一般管道埋深较浅,有轻度滑坡的地段,开挖梯形沟槽;在丘陵旱地,土壤条件好,无地下水,管道埋深较浅的地段,开挖直槽;遇到土壤条件差,有轻度滑坡、有少量地下水的地段,管道埋深较深的需要开挖混合管槽;沟槽的宽度应便于管道铺设和安装,需要考虑夯实以方便操作和地下水的排出。如果是池塘,地下水位高,有轻度滑坡,需要明沟排水的地段开挖合槽管沟;在管道埋深较深,土壤条比较件差,易于塌方的特殊地段分层开挖组合槽;沟槽开挖宽度应根据开挖深度和管径大小确定。
(3)在机械开挖的过程中,底部预留20cm~30cm厚的保护层,之后用人工清理到设计高程。沟槽开挖采取机械化施工,而且与人工清理相结合。
(4)施工时应掌握天气变化,严禁基槽泡水;若碰到软弱基础或有其它埋置物,要同有关部门研究后再处理;若碰到沟槽底部为岩石基础,需要增加开挖深度30cm左右。如果在地下水位较高或雨季施工,需要运用排水措施,确保水位在工作面2m以下,防止沟槽内长期积水,形成浮管现象。而且要考虑到基槽暴露时间过长会引起基槽变形的问题,要尽量缩短晾槽时间(不超过
2h~3h)。
2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改善措施探讨
2.1管道接口
管道接口可采用青铅接口、石棉水泥接口、自应力水泥接口、法兰接口、橡胶圈柔性接口,因为青铅、石棉水泥、自应力水泥等填料接口方法劳动强度大,易开脱,橡胶圈柔性接口已逐渐成为主要的连接方式,橡胶圈接口施工速度快,劳动强度低,密封性能好,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对管基不均匀沉陷的适应性强。橡胶圈接口又分为T型柔性接口、K型柔性接口。
在实际工程中,球墨铸铁管涉及到一个与其它管材问的接口转换的问题。与塑料管的接口转换可以采用:法兰接口。球管与塑料管之间的转换,目前球管与塑料管间转换的最佳方式;机械接口。对于小口径的球管与塑料管转换,我们有时也使用机械接1:1形式。但此方法经实践证明对于安全供水不太有利。
2.2管道安装
管道安装对接一般采用内拉加外拉法,依靠管道内部的内拉法和管道顶部的外拉法,逐渐将两节管道对接在一起。
内拉法。在已安装完成后的管道内部,架设一斜梁(斜梁垂直长度略大于管道内径,斜梁上端焊接一钢板,钢板厚度略小于管道安装后的最小允许间隙,以能插入前后两节管道顶端间缝内为宜。斜梁下端位手己安装的后一节管道内),在待安装的管道外端口架设横梁,用钢丝绳和手拉葫芦将两梁连接,逐渐收短手拉葫芦主链,靠前节管道与地面摩擦力制约,拉近待安装的管道,最终将两节管道对接。
外拉法。是在管道外部,用钢丝绳分别将已安装好的管道和待安装的管道兜身,并在管道顶部用手拉葫芦和钢丝绳连接,逐渐收短手拉葫芦主链,靠前节管道与地面摩擦力制约,拉近待安装的管道,最终将两节管道对接。
接口合拢时已排设管道轴线位置移动,需采取稳管措施。具体方法可在编织带内灌满黄砂,封口后压在已排设管道的顶部。具体数量视管径大小而异。管道接口后,应复核管道的高程和轴线使其符合要求。
处在管道轴线方向应有一定空隙,对十套筒式接口,指套筒内两管节端面的间隙,对于承插式接口,指承插口端面与承口变径处的间隙。这一间隙应控制在5mm~15mm。
采取措施防止管材漂浮。管道安装结束后,可先回填至管顶以上一倍管径以上高度。管道安装结束尚未回填时,一旦遭到水淹,应进行管中心线和管底高程复测及外观检查。
2.3管道水压试验
管道安装完毕,经检验合格,在回填前重力流、压力管道以及设计要求闭水的管道都必须做水压试验。目前,市政给排水管道验评标准执行的是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闭水检验前的检查工作。检查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合格;管道未还土且沟槽内无积水;全部预留孔洞均封堵且不漏水;管道两端堵板承载力经核算并大于水压力的合力;除预留进出水管外,其余封堵坚固不漏水;污水管道闭水检验采用抽查方式进行,按每四段管道抽查一段(两检查井之间的管为一段);雨水管道和雨污水合流管道闭水检验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随机抽查决定;公称直径小于等于800mm的管道可采用磅筒进行闭水检验,公称直径小于800mm的管道可带检查井进行闭水检验。
2.4沟槽回填
在整个管道施工中,回填工艺非常重要,回填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整个道路运行状态。沟槽回填分两次进行,管道水压试验合格后的大面积回填,宜在管道内充满水的情况下进行。
管道及附件安装完成,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沟槽回填,不允许将已安装完成的管道长期外露,更不允许将其跨越雨季和冬季。回填前清除沟槽内杂物,并排除积水,不得在有积水的情况下进行回填。管顶50cm以内的回填又称为“腹腔回填”,有的设计要求该处回填过筛。回填时,既不能填入>100mm的石块或砖块等杂物,也不能使用腐殖土、垃圾土和淤泥等进行回填,同时不能使沟内有积水,并不得使用重锤或大型机械夯实,回填土至管顶
700mm后,才允许土方机械跨上部作业。沟槽回填土采用压路机等机械碾压时,其行驶速度控制在2km/h。回填前应排除沟槽积水。不得回填淤泥、有机质及冻土。回填土中不应含有石块、砖及其它杂硬带有棱角的大块物体。
3、管道安装过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3.1按照地段的不一样运用施工安装技术也不一样。
(1)若是垂直或水平转弯地段安装管道,把钢筋砼管道接口的单胶圈改成双胶圈后,每个管节允许借转角度从1°l8’改为30’。施工过程如果不留心控制轴线偏移量和接口间隙调整值容易造成接口渗漏和胶圈损。
(2)若在平坡地如旱地、村庄、池塘、水田等地段,可以把管件和标准长度的管材顺直摆放在已开挖沟槽,各根管的承口方向和设计的水流方向不能相同。
(3)若地段不适合开沟挖槽,则要用到钢管和砼管,若用塑料管道那么要用钢套管或砼套管对管道进行保护。管道外表面与套管内表面相互摩擦的接触面要加涂润滑油,也可在管道的外表面裹上保护材料。
(4)若地段丘陵陡坡,那么上坡按顺水流方向安装管路,为了让下坡恢复原逆水流方向安装管路,需要在坡项点安装转换接头。
(5)不定长玻璃钢夹砂管的施工技术。为了缩短工期,施工时施工单位通常用多点施工。为达到短管连接的需要,运用平端糊口连接施工技术,这就是用玻璃纤维布和环氧树脂。详细平糊操作方法是:先刷一层环氧树脂,然后贴一层玻璃布,接口平糊长度在500mm左右,一般贴糊5~6层比较牢固。单次贴糊层数最后不要太多,等上一层初凝完再贴下一层。
3.2用稳管措施应对接口合拢时的已排设管道轴线位置的移动
详细的方法有:用封口后的灌满黄砂的编织带压在已排设管道的顶部。编织袋数量根据管径大小定。在管道接口后,应该复查管道的轴线和高程是否符合规定。
3.3管道轴线方向存在一定的空隙,对于承插式接口,指的是承插口端面与承口变径处的间隙,对于套筒式接口,指的是套筒内两管节端面的间隙。这种间隙必须在5mm~l5mm。
3.4为了防止管材漂浮,管道安装完成后,可先回填至管顶以上一倍管径以上高度在管道安装结束尚未回填时,如果遭到水淹,应采取管管底高程和中心线复测及外观检查,如发生拔口、漂浮或位移现象,则需要返工。
4、支墩过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管线正常运作,当管道施工结束和管线加压后,在管线变径、三通、两端、弯头等多处会出现管道偏移;出现不平衡力,往往使用水泥固定支墩,大小按实际操作情况选择。管沟的原土必须与挡墩的底面牢固接触而且要有充足的接触面积.如果地基土是淤泥质土,这时要留意支墩的沉降,可根据管道地基为淤泥时的情况进行操作。
5、管道与检查井连接过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因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常因接合不良而产生漏水是管道工程常出现的情况,管道的检查井可运用砼直接浇制或砖砌。检查井施工工艺过程:准备工作-开挖土方-扎钢筋-支模-砼浇注-砌筑检查井-浇注盖板及吊装-安装井盖及恢复路面。采取承插管件或采取柔性接口连接,如果要求不高可直接砌进检查井壁中。此外检查井底板基础,需要与管道基础垫层平缓顺接。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最好运用柔性接口,可采取承插管件连接。也可运用预制砼套环连接,将砼套环砌在检查井井壁内,用橡胶圈将管材与套环内壁之间密封,形成柔性连接。由于管道与水泥砂浆的结合性能差,最好不要把管件或管材直接砌筑在检查井壁内。
5结语
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不但关系到人、物、材,而且关系到空间和时间的运用,随便一个环节的不合格都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只有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及时发现每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有效地控制工程中的那些错误,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才可以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歌.浅谈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现代企业文化,2009(27).
[2]潘一毅.市政给排水管道的施工质量控制及预防治理措施[J].科技信息,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