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乡建设事业是经济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又是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者,通过解决城乡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从而使社会更加发展。
关键词:矛盾问题,统筹,发展,科学发展
城乡建设事业是经济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又是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者。统筹城乡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城乡建设工作中,应该注入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以城市带动乡村,以城市促进乡村,使镇容村貌有整体改观,让村镇居民接受城市文化的熏陶,共享现代文明的成果。多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张掖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如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却成了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解决城乡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目前,张掖市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进入本世纪以来,张掖市的城镇化率每年超过两个百分点的建设速度增长。尽管如此,城乡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城镇化水平不高,影响着城乡和谐发展。截止目前,城镇化水平仅有35%,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河西走廊各地区相比,也处于较低水平。二是城乡规划未统筹安排,重城市总体规划,轻小城镇和乡村规划。城乡规划在编制上的差别,使得城乡建设出现较大反差。各县(区)城市总体规划虽然都已编制完成,但缺少前瞻性、科学性和长效性,总体规划每年都在修编,给人以“总体规划总在编修”的感觉。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基本是空白,影响着一些新上项目的布局,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三是城市特色不鲜明,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张掖作为历史名城,历史遗产丰富,文化源远流长。但在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不够,城市生态环境差。对历史文化仅仅停留在表层的保护和宣传上,深层次挖掘不够,没有提炼出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与张掖历史文化名城的称谓格格不入。四是在经营城市中,未能充分调整多方面社会利益关系,造成城市土地资源资本大量流失,致使富了开发商、穷了政府,坑了老百姓。五是在征地拆迁中损害群众利益,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妨碍社会利益格局的和谐程度。六是城乡建设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承载力不强,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七是城市管理力度不够,市容环境差,城市中乱摆乱放,占道经营,乱涂乱画,马路市场卫生脏乱差等影响城市环境的现象普遍存在。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着我市城乡建设和谐发展。在今后的城镇化建设中,应重视以下几点,使城乡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依托规划蓝图
统筹城乡发展不应该是杂乱的,自发的,一定要依托规划蓝图。规划是一项牵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诸多因素的全方位系统工程,是城乡建设的龙头,是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关系到城乡的可持续发展。在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编制成完整的,经得起现实推敲与历史考验的规划方案。
规划的层次,内容很多,大到城市的总体规划,小到村庄的建设规划都要重视,都要实事求是,根据发展情况编制当地需要可行的规划,同时,还要把好“三关”,一是把好规划的技术标准关,二是把好规划的筹划论证关;三是把好规划的个案审核关。
二、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加快城市的发展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中心,加快城市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现代经济,是城市的经济;现代文明,是城市的文明;现代生活是城市的生活。建设一座功能齐全,设施完备,个性鲜明的城市,是统筹城市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首要环节。只有首先把城市建设好了,才能“反哺”农村,以城带乡,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发展城市经济,不但要加快城市的常规发展,还要积极引导“城中村”的经济发展,要消除“城中村”问题,就必须改变“城中村”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城中村”经济发展实现如下转变:集体资产由分红向扩大再生产,个人收入由消费向投资转变;私房、厂房、商铺的建设、出租由村民、集体分散投资经营向房地产企业化开发经营转变;投资由房地产向工业、其它商业服务业等非房地产领域拓展,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推动城市经济的增长。
三、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解决农村这个难点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的难点是农村。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和城乡差别的明显,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就是逐步消除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紧紧抓住难点和重点在农村这个主要矛盾,在坚持以城带乡的同时,推进以乡促城,实现城乡互动。
解决统筹城乡发展的难点问题,就得有意识、有步骤地推进农村城镇化,大幅度增加农村就业的门路,逐步改变农民的收入来源和支出结构,转移农村人口仍然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第一要务。解决难点问题,必须加快以下两方面的建设步伐:一要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功能,发挥集聚效应。小城镇基础设施是小城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小城镇功能的最基本体现,只有良好基础设施的小城镇,才能谈得上追求小城镇扩容,才能形成集聚效应,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加快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小城镇的品位和档次,提高小城镇的凝聚力、竞争力和辐射力。二要重视农宅建设工作,加快村庄建设步伐。农宅建设要坚持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原则,领导重视,群众参与全社会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建设一批造型新颖、功能实用的小康住宅。加快村庄建设,要重点选择将较小的自然村向中心村集中合并,既做好迁村并点工作,增大村庄规模,让农村居民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实行集中居住,有利于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使用的规模效率,降低农村基础设施的成本,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努力将村庄建成生活舒适、环境优美、房屋道路建设整齐的社区化管理的新农村。
四、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统筹城乡发展的目的是为民。人是推进城镇化的第一要素,是城乡一体化的价值目标所在。因此,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城乡发展的各个环节,尊重群众,依靠群众,造福群众,向群众学习城市化的思路,让群众参与城市化的实践,使群众享受城市化的成果,把群众的根本利益实践好,维护好。
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城乡居民存在生活习惯、道德观念、文化素养等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别,形成了不能快速融合且难逾越的两大社会阶层。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因人而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一要深化城市管理制度的改革,把农民关心的就业、居住、子女上学、自身培训,工资保障等问题纳入城市的统一管理之下,给农民以事实上的平等,使其安心城市建设,消除后顾之忧。二要开发农家乐等体验式旅游项目,向城市人群推出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为特色,把绿化生态农业与民俗风情结合起来,满足城里人向往田园风光,回归自然的心情。进而使城乡居民相互学习,共同生活,打破观念,快速融合。
五、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产业为支撑
产业是城乡快速发展的“动脉血管”和力量源泉。积极推动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综合效益,狠抓以城市化的产业基础为重点的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工作。这就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紧紧围绕空间相对集中,产业集聚和用地集约三大目标,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提升发展现代工业,二是紧紧围绕增强市场的适应性,功能的综合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三大目标,以集中生产为重点,巩固发展现代农业。三是紧紧围绕集聚人心,促进消费、方便生活三大目标,以培育服务功能为重点,加快商贸服务业。
六、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理清建设思路,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根本指针。
首先,要增强建设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意识,处理建设与稳定的关系,妥善处理、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城市建设工作涉及到的都是社会影响大、群众关注的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建设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走资源节约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这是促进城乡建设健康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坚持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综合考虑经济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城镇布局、发展方向和建设规模。
统筹城乡发展,要贯穿城乡一盘棋思想,用城市的理念,来统领整个城乡的建设和发展,对城市和农村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分工,有序建设,逐步使农业像工商业一样兴旺发达,使农村像城市一样文明进步,使农民像市民一样富裕幸福,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