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研究期刊投稿城镇化发展的财政支持研究

所属栏目:城市管理论文 发布日期:2014-06-28 17:14 热度:

  近年来,陕西省城镇化率低于国家平均城镇化标准,2011年城镇化率为47.3%,2012年,城乡居民数量达到均衡。2006年陕西省政府颁 布《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陕政发[2006]65号),采用逐步试点省直管县的改革办法。选取蓝田、延长等15个县作 为首批改革试点。2009年陕西省政府颁布《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扩大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范围的通知》(陕政发[2009]94号)。选取周至、 清涧等12个县作为改革试点。

  摘要:近年,我国为促进县域发展,避免中央和省级对县级财政的拨款被市级所截留,先后在多城市实行省直管县政策,赋予县级更多的财政独立自主权 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共十八大再次重点强调发展新型城镇化的课题。为了验证省直管县这一财政政策是否有助于城镇化的发展,文章选取陕西省作 为主要数据来源省份,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得出陕西省直管县对城镇化发展具有显著促进效果。

  关键词:城市发展研究期刊投稿,省直管县,城镇化,财政分权,双重差分

  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政策导向进入统筹城乡发展的时代,城镇化不仅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手段,还成为我国社会 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推动。“十八大”关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列为2013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之一。为加速我国城镇化快速发 展,2002年我国部分省市开始试行财政省直管县,首先进行了财政上的放权,避免中央和省级对县级财政的拨款被市级所截留,一定程度上解决县级财政的缺钱 问题,赋予县级更多的财政独立自主权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不同于以往运用财政政策对城镇化进行分析,本文尝试从财政分权角度分析其对城镇化影响,以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改革为视角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对城镇化发展即省直管县能否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1相关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与城镇化与的关系,学界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省直管县财政分权改革能够促进县域GDP的增长。张占斌认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资源配置方式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是实行 省直管县的现实动因。傅光明将省直管县改革模式分为浙江模式,湖北模式,广东模式三类,肯定了试点获得的成效。认为“省直管县”改革充分调动了县级发展经 济的积极性,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郑新业、王晗等利用双重差分方法估对湖南的面板数据分析得出相较于没有被省直管的县,被直管的县的实际GDP增长 率每年提高约1.33个百分点。研究还表明,更多的财源、更多的支出责任,以及更多的管理经济的权力对被直管县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二是财政政策对城镇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余红艳用VAR模型对1978年―2006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得出财政政策对于提高城镇化水平来说,有一 个逐渐增长的过程。贾康认为公共财政是政府处理城镇化问题的公共资源配置主要手段,按照公共财政的内在逻辑和职能体现,构建“一元化”公共财政,是破解二 元经济结构,走向以“市民化”为核心的城乡一体与现代化过程的重要机制化支持后盾。

  以上研究对于认识我国的城镇化、财政支持和省直管县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但其大多作为单独系统进行研究,而将三者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很 少,尤其缺乏动态分析。鉴于此,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城镇化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同时纳入到分析框架中,以揭示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为促进城镇 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依据。

  2实证分析

  2.1双重差分法

  2.2双重差分法试用性检验

  确认省直管县的选择是随机的是排除非政策因素的影响的第一要求。

  2.2.1检验一:是否随机选取的直管组和对照组

  陕西省对省管县试点的选择,按照财政经济特别困难、生态保护任务重的原则进行选取。但为了具有对比参照作用,同时选择了延长、定边这两个财政经 济状况比较好的县作为对比试验。从2006年开始,陕西省共选取27个县作为省直管县改革试点,通过对相关数据分析发现,其中的15个县的GDP处于全省 83个县(市)的倒数30位,其中7个县处于全省后10位;再从财政收入来看,其中12个县处在全县的后20位,尤其是黄龙、佛坪、佳县、留坝更是全省最 后。

  为了更好的验证,采用Logit模型进行检测:首先选取2002-2006年陕西省未实行省直管改革的各县的数据,将“是否为直管县”作为变 量,再将陕西省政府相关文件中用到的“财政收入”一项作为解释变量。此外,为验证城镇化的影响,加入“城镇化增长率”为另一解释变量。从而来验证此因素是 否是影响一个县被选取为省直管县的条件。

  由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财政收入和人均财政收入解释变量的系数全为负值,可以表明陕西省省直管县的试点选取更偏向于财政经济更困难的 县。并且可以看出,城镇化增长率的的估计系数反应结果不显著,说明陕西省政府并不以城镇化增长率作为挑选直管县的依据。因此,我们证明了陕西省直管县试点 的选取符合双重差分这一政策实施效果检验方法的首要随机性的前提条件。

  2.2.2检验二:在改革前直管组和对照组的城镇发展趋势

  是否一致

  为了确定在2007年之前直管组和对照组的城镇化增长率是否具有相同趋势,我们选取直管组的城镇数为自变量,将平均城镇化增长率的差分作为因变量。

  由表2可知,直管县的城镇化增长率差分结果显著为正,说明直管组和对照组城镇化发展趋势一致。

  2.3回归模型设定

  为了更好的说明政策实施效果,我们在改革效果评估的基础方程上添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ufaiit)、城镇居民人均收入(upciit)、人均 生产总值(pgdpit)、财政收入增长率(frgrit)为解释变量以更好的解释改革的效果。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反映城镇发展的资金约束,城镇居民人 均收入反映人均消费和购买力水平,人均生产总值反映地区市场规模,财政收入增长率反映城镇发展情况。2.4变量来源与描述统计

  陕西省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是从财政分权和扩权强县两方面分别进行的,并且试点县不同。这对于单独分析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改革是否促进城镇化 发展提供了良好数据支持。本文数据主要来源《陕西省统计年鉴》(2002―2012),还有部分来自陕西省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2009)。陕西省共有83个县(市),其中先后被直管的县共27个,因延长、定边不符合双重差分法的随机抽取这一应用前提假,故排除。因此 直管组有岚皋、蓝田、宁陕、永寿、周至、佛坪、留坝、镇安、紫阳、宜君、丹凤、黄龙、富平、佳县、大荔、扶风、陇县、淳化、武功、蒲城、镇巴、山阳、太 白、清涧、杨凌区。从非直管组的56个县中随机抽取33个作为参照组。具体随机方法为,首先确定数据组是2002―2012年相关数据,再以城镇化增长率 作为参照变量来衡量两组是否具有相似特征,分别计算各县的固定资产投资总值占财政支持总量的比重和城镇化增长率的均值,再将偏离均值较大的数据逐步剔除, 从而选取直管组和对照组。

  2.5稳定性检验与回归结果分析

  将模型进行双重差分混合OLS后,发现通过对城镇居民人均收入(upciit)、人均生产总值(pgdpit)、财政收入增长率 (frgrit)控制后,省直管县这一政策的改革效果并不明显。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系数值为0.0000582,显著为正,而其他变量像人均生产总值、城镇 居民人均年收入的估计系数不显著,说明决定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性因素是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回归分析表明省直管县对于城镇化发展起显著促 进作用。将对照组城镇化水平较高的镇的平均增长率作因变量代入方程,进行模型的稳定性检验,如表3所示,在变换因变量指标后,省直管县这项政策的改革效果 的估计系数依然不明显。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双重差分法对省直管县这一政策的检验,我们发现省直管县对城镇化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我们发现,省直管县这一财政 分权改革对城镇经济发展及城市圈的形成都有重要意义。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地方政府可以利用省级直属权力加大对县域及下属城镇的发展。最为重要是,对于政策的 制定者来说,加大对实施省直管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保障性支出也许会是持续健康发展城镇化的关键因素。从长远来看,提高城镇人均收入、加大城镇固定资产 投资会更有利于城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占斌.政府层级改革与省直管县实现路径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4).

  [2]郑新业,王晗,赵益卓,等.“省直管县”能促进经济增长吗?――双重差分方法[J].管理世界,2011,(8):34-44,65.

  [3]余红艳.城镇化和财政协调发展的制度分析及对策[J].铜陵学院学报,2009,(1):41-42,48.

  [4]李戈.“省直管县”对中小企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

文章标题:城市发展研究期刊投稿城镇化发展的财政支持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chengshi/2154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