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工程师评职称发园林设计方向范文

所属栏目:城市管理论文 发布日期:2013-03-23 10:47 热度:

  中级工程师评职称发论文,一般是在国家级建筑期刊杂志上,本文是选自国家级期刊《现代城市研究》: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在当代中国景观设计中应用发展。

  【摘 要】 随着景观设计行业的崛起,中国古典园林处在全球化与区域主义的矛盾,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矛盾之中,面临着文化、科技、生态、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挑战。几千年来的文化魁宝何去何从。提取古典园林的精神,包容了解他国家的文化,用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文明,并发扬光大,才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形成真正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园林。

  【关 键 词】:古典园林,精神,景观设计,布局,思维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一直作为中华艺术的魁宝,直到我们引入景观设计这个名词,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于是我们新奇,并不顾一切的学习。不到20年的时间里,全中国到处都是“欧陆风格”的小区和景观。连小区的名字都变成了外文版,广场、街头,西方元素越来越多的进入我们的眼帘。中国的古典园林一直是我们的骄傲,为何我们的设计不用自己国度的古典园林的元素,为何我们的景观缺少国人的传统文化和精髓?在全球化的大势中,“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中西结合”才是符合国内景观设计的趋势。那么,如何把中国古典园林应用到当代景观设计中去呢?古典园林对地域有要求,对开放的空间处理有 其局限性,比如“掇山理水”,我们很难简单地在现代钢结构的建筑群中穿梭。但是中国古典园林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应用,并非单纯指它的造园手法,而是造园的美学精神。精神不变,形式可以多样。譬如巴西的布雷·马克斯,他的设计,看是油画,确是巴西风格的油画;他设计的园林景观,也永远是巴西风格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会用巴西土生土长的植物。这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中国设计师的作品,如果参透古典园林的精神,即便用了外来的元素,也永远是中国的设计,因为它会润透出中国古典的美学味道。

  1.矛盾由来

  这些现象的产生是有其必然性的。清末期,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使我们的技术、经济落后一些发达国家几十年,于是,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我们打开国门,看到西方的文化就如饥似渴,褒贬全收,对他们的文化津津乐道,尤其是建筑和景观,因为国内没有这方面比较系统的参考文献,也说不清Landscape是什么意思,说穿了,是没有概念,只觉得先进。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我们学习了很多西方的建筑景观文化和理念,满眼望去,他们的东西在全中国遍地开花。清华哲学系万俊人教授认为,文化首先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总是地方性、民族性的,任何跨文化传统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认同都必须基于这一前提,它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生存理由和命运,除非人类世界不再存在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因此,即便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中国不应该也不可能放弃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责任。所以对于中国景观设计出现这样的现象,笔者不能简单地说是喜还是悲,毕竟,能学习、肯学习总是好的,但盲目的学习我们同样不提倡。

  我们看到,存在这些现象和矛盾的,并不只中国才有的,更不是当代中国才有的。人总会在事物的初级阶段犯错,然后思考,再总结,再发展。我想,景观设计发展到现在,虽然时间不久,但该是到我们思考和总结的阶段了。任何一个从不发达状态上升的民族,都会遇到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落后就要学习,学习西方的文明并没有错,应是值得提倡的,全球化的发展缩小了地区间的差异,为了走向现代化,参加现代化文明,更加要互相学习,如果一味照本宣科,硬生生还原古典园林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自己的特色,全中国人民都会要求我们中国的景观必须是中国的,必须扎根在自己历史的土壤中,熔炼一种民族的精神。照办外来的东西显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古园林的造园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它不仅仅是造园,是设计,更是一件艺术品,是一种境界。能设计出好的古典园林,必定首先要是一位精通中国古文化的才人,再是一位设计师。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既成为现代的而又不失自己的风格,如何既振兴中国古典园林,又参与到全球文明中去。笔者认为,首先我们要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构园方法和意境。了解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和习俗,触及中国古文化的多个方面,然后回过头来,看看现代景观有何优缺点,从某个角度入手,把中国的古典园林融入进去,创造新的景观理念和手法。

  2. 古典园林造园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相比外来的造园主要有两部分最大的差别,一是它的选址立意,营造一种氛围,方寸之间尽显潇洒;西方主要是讲求视觉上的冲击。其二,中国以它独有的文化充溢设计,更多感受视觉以外的东西,和能思考和感受的空间。

  2.1 选址和立意

  古典园林的最大特色之一是它的构园布局方式,《园冶》第一章就有提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依山傍水,虽为人造,宛若自然,这和影响中国较大的道家儒家相通。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并非单纯地造园,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2.1.1 卜邻

  造园中的卜邻,主要讲的是借景,《园冶·借景》中说“借景偏宜,若对邻氏之花,才消几分消息,可以招呼,收春无尽”。傍山则“楼阁碍云霞而出没”,临水则“迎先月以登台”。中国古典名园有很多,无锡寄畅园,以惠山寺为邻,借惠山寺为后援。园虽小,而四周皆景。《园冶》说:“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西湖边上的郭庄是一个很好的典型,它借了整一个西湖的景,尽揽园中,美不胜收。

  卜邻的范围不仅包括相邻的构筑物和自然山水,也包括整个环境,园内和园外的。即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貌条件、林木植被以及周围的构筑物等多种因素。古典园林很讲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力求与自然的一种和谐,各区域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层峦叠嶂,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讲求层次的丰富,动静相生,有些继承道家的思想,强调一种和谐,一种人的感受。

  古典园林对于每个地域都有不同的造园风格,大的来说,北方华丽,南方素雅;小的说,各园林都会依据周边环境来定义本园风格,对地形和环境应用得相当到位。比如苏州拙政园,居廛市之中,便以“拙政”为造园主题。

  2.2.2 察地

  中国古典园林除了卜邻,还讲究察地,要考虑园林基址范围内的立地条件,讲究随曲得方,得景随形,是要先了解基址,再根据其条件进行造园。古典园林讲究“源”,正如中国的书法,来龙去脉,神气的贯通尤为重要,就如园内造水,必定要有源头,有出口,否则便只能是一池死水,毫无生气。

  古典园林的造园往往先探究地形,再根据地形开始建造施工,每一处都不是无端生出来的,它对地形运用相当娴熟。扬州瘦西湖两岸地形都属于平板小岗,起伏不大,但利用原有地形的高下,加以人工改造,在阜岗处再设白塔增其高,是其对全园有统领作用,可谓对地形运用得体。这或多或少参合了儒家的思想,顺应不逆行。

  2.1.3 立意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立意,形式的美感只是造园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人在园中的感受,很多的景观设计只是人看景,中国古典园林的绝妙就在于人在景中,人景互动。这点上,立意就很关键。

  2.2景寄情,文代质

  中国古典园林的深奥就在于它的园并非只是园,它的味道并非只是靠眼睛获得,它的存在是融合了多种艺术。也正如此,使它无法归纳到某个体系,涉及的文化太多,并非只是单纯的设计那么简单。笔者认为,中国古典园林与其它园林最主要的特点在于文字、语言、文学(或文人),也正是别的园林所不具有的。

  2. 2.1 文字

  说起文字,又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往往被称做文人园,主人都是颇有学问的人。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我们可以看到,最直接的语文现象,莫过于园林中随处可见的文字形象了。当我们置身在传统园林中,不会过多注意楹联寓意,不会奇怪地面上的“卐”字纹,也不会惊讶建筑内的满墙的条幅字画;更不会以为屏风、帐幔上的那些文字有何不妥;甚至没有留心门窗阁栏上竟然还题着诗文,这是因为我们熟悉,熟悉的东西往往被忽视。那些景名,题名,也许我们会注意,但注意的估计仅仅是字面的意思,没有注意到它的装饰性,更不会注意它对整个景起到的作用。我们没注意到的,恰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文明呀!

  中国的文字,我们就说书法,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书写形式,是彰显汉字形式美的重要途径。宗白华先生认为:“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因此,中国的书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而是走上艺术美的方向,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我们不能否认,这些文字,至少装饰了环境,具有某种形象上的艺术美。它始终保持着与图画性形象若即若离的联系,书法形式出现的汉字作为一种艺术品,一直参与在园林的创作中,并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2.2.2 语言

  语言是文字的表现,如果楹联上的文字有种形象美,语言则是音律美,中国的语言也是古典园林中特有的元素。它以对仗、压韵等手法推敲语音的琅琅上口,使观者在解读文字的同时享受音乐般的语言节奏。

  除了音律,语言还表达思想,比如“蝠”和“福”,“鹿”和“禄”等,这是外国设计者无从表现的,现在的设计为什么缺少民族的东西,缺少含蓄的东西,怪不得谁,让外人设计中国的园林,他们能了解这些吗?我们又怎么能要求他们设计前先要好好学上中文,学懂文字意思,了解这些谐音?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样式,语言结构深埋了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故语言本质上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础,那么园林作为一种文化产物,当然与之密不可分了,所以中国古典园林就会区别其他园林体系有格外多的语言文字现象。

  2.2.3 文学

  我们夸一个绝妙的园林,会说它有诗一样的意境。是的,从来没有人夸过西方的园林有诗般意境,这就是古典园林的又一特色——和文学的结合。说不上是先有文学还是先有园林,相辅相承,各自独立又密不可分。陈从周教授曾说过:“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盘根错节,难分难离,我认为研究中国园林,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不论对与否,至少我们看到庭院内楹联也好,诗文也好,都是一种文学,《红楼梦》中曹雪芹借贾政之口说:“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可见,文学这个抽象艺术在园林这个实体中应用得相当到位而且必不可少,这是国外园林无法媲美的。它能帮我们更好地领略湖光山色,能更好帮我们解读园中的意境情调。

  3.现代景观和中国古典园林融合互补

  我们说要发扬自己的古典园林,并非否认其他园林体系,相反应该更多学习别家的长处,西方的园林讲究格局,讲究大气,他们的设计往往是“用大面积的空间感觉创造大空间的感觉”,因为他们现实的空间条件允许他们这么做。他们的对称,几何形的穿梭,构成感相当强烈,给人以视觉冲击。适应现代广场步道的布置设计,他们的高密度建筑也适应现在的高密度住宅。

  而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对景”、“借景”、“衬景”、“框景”等设计手法都是为了更加巧妙地解决“小中见大”的空间扩展问题。中国明代的造园名家、散文家袁枚的《随园诗话》里就曾经写过这么一句:临水种花知有意,一枝化作两枝看。中国古典园林善于利用周边的环境来给园内添趣,来扩大景观视野。如果说西方的景观大气,中国古典园林便是含蓄,巧妙。让人欣慰的是,现在的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意识到这些,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开始逐渐走向中国本土化,在吸收外来资源的同时,能真真正正的考虑中国自有的独特设计手法,也受到大量中国客户的认可。

  [1](英)约翰·雷恩(JohnRaine)著,孔海燕,袁小环译.园林灯光[M].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年

  [2] 明治·《园冶》

  [3]韩小晶.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与现代景观审美 [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年

  [4] 付国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探讨,规划师.2004,第5期

  《现代城市研究》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追求学术性、前沿性和前瞻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学术界和实际部门的新动态,刊载有创见的现代城市研究成果、述评、实例分析、文摘等。深受高校、研究机构、设计院所的广大读者的好评。本刊内容充实、版式清新、装饰精美。
 

文章标题:中级工程师评职称发园林设计方向范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chengshi/1664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