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设乡村园林景观有哪些对策

所属栏目:城市管理论文 发布日期:2013-03-11 08:46 热度:

  摘要: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村园林景观建设已列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进程中。本文从乡村园林景观的内涵入手,详细剖析了我国乡村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套乡村园林景观的规划原则。并从生态、经济实用、观赏和区域特色四方面提出了建设乡村园林景观的对策,以期给业内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园林景观,问题,原则,对策,生态园林

  一、乡村园林景观的内涵

  “乡村园林景观”(Rural Landscape and Garden) 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对其研究的范围和研究的对象, 目前还尚无完整而确切的定义。单单从字面上看,它由“ 乡村” 和“园林景观” 两个概念组成。这里用“ 乡村” 而没用“农村” 一词, 主要因为农村是与农业产业联系在一起的, 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地域, 如今在农村, 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 有一部分并不一定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从事非农事活动, 因此, 用“农村” 来界定范围具有一定的难度域概念, 泛指城市和原始无人聚居地带以外的一切地域, 特指城市(包括市和镇) 建成区以外的地区, 是一个空间的地域系统。

  “园林景观”的定义可以分解为“景观” 和“园林” 两个方面。对于“景观”, 从景观规划设计学科角度, 笔者曾有阐述: 扼要地讲, 景观包含着地球表面自然的、人工的人类聚居环境, 并且与社会、文化、习俗、人类精神、审美密不可分(刘滨谊1990 , 1996 , 1999) 。对于“园林”, 张家骥先生在《中国造园论》一书中汇总了许多专家学者对“ 园林” 的理解和定义(张家骥1991) , 并在此基础上对“园林” 下了定义:“ 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 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为表现手段, 在有限的空间里, 创造出视觉无尽的, 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 因此, 广义的乡村景观园林是非城市化地区人类聚居环境, 其以大自然真山、真水等自然材料而形成的具有审美价值、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

  二、我国乡村园林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上缺乏合理规划,景观格局混乱

  目前,虽然全国有63.46% 的村庄已经编制了村庄总体规划,但总的规划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总体布局大多千篇一律,有的采用城市居住区的布局模式,缺乏乡村环境特征;有的形式单一。布局采用大片的行列式排列或象形构图排列,缺乏乡村应有的自由、亲切的生活氛围和特色。很多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布局混乱缺乏合理和统一的规划,城镇内部住宅、工业和商业等功能分区不明确,城镇基础设施较差,道路体系不完善,既不利于交通运输,也不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造成景观的破碎化现象严重。

  (二)建筑重功能,轻艺术,缺乏个性

  我国长期坚持的是“经济、实用,在可能情况下兼顾美观”的设计方针-3j,大多数乡村建筑模仿城市类型的住宅或别墅,在乡村经济条件的限制下,过分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利用率,追求造价低、适用性强的一般性生存空间的建造,“火柴盒式”建筑成为一段时间的代表作,忽视了观赏性、地方特色和个性。

  (三)与农村的生产、生活脱节

  由于我国现阶段广大农村农业现代化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农村仍沿袭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从而使得农村住宅与城市居民住宅有着截然不同的功能要求,所以新农村总体规划时必须考虑住宅与堆场、晒场、仓库、生产前期操作间等结合起来。然而,眼下新农村建设由于过分热衷于城市做法,结果使之与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特有的生活方式相脱节。

  三、乡村园林景观的规划原则

  (一)确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动态绿化指标体系

  由于现在乡村所处的位置、经济状况等的不同,相应的绿地指标也应有所不同,所以要就实际出发,确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动态指标体系,对绿地建设进行动态控制,以便指导资金投入,便于绿化建设的控制和操作。

  (二)乡村景观与城镇园林景观要相互协调

  广阔的田野、蜿蜒的河流、河边的林带形成了田园乡村景观,而小城镇往往处于乡村田园环境之中,所以要使之园林景观协调一致,融为一体。

  (三)要重视乡村本身的特色、文化内涵,依次来发展园林绿化

  每一地方都有其自然和人文积淀的历史过程,可以形成地方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在乡村发展过程中,绿地是地方性难得的保存地,绿地系统规划中应保留、延续、体现其地方性,把现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纳入其中,丰富园林绿地的内容,形成别具一格的风貌。

  (四)要让农民参与规划设计

  乡村建设的特殊性,使得农民参与设计的要求更加迫切。具体的就是实地调查和访问,要征求民众的意见和建议,来进行具体的规划,规划设计图纸出来以后,又要再把所做模型拿来给农民看。依次来保证规划设计方案没有出现偏离实际的情况。

  四、乡村园林景观的建设对策

  (一)乡村园林景观建设以生态园林为特色

  生产、环境保护、休闲娱乐是乡村园林建设的主要功能要求,景观元素丰富、空间异质性大、农耕生产、建筑布局不规整是乡村景观基本特征,这些决定了乡村园林景观建设与城市园林的规划与建设存在巨大差异。生态园林是通过以植物为基本材料,更多地把生态学原理、生态功能、生态效益放在重要位置来考虑建立合理的生态系统,它的核心是为了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和文化素质,它的建设原则是用尽可能少的投人生产更多的生物产品和社会公益服务。

  (二)乡村庭院园林景观与庭院经济结合

  在房前屋后发展庭院花卉、果木、经济作物,既可增加农户收入,又可美化家居环境。在乡村园林景观建设中可以充分考虑乡村建筑环境,充分利用庭院空间资源,在实现乡村园林景观功能的同时发展庭院经济。

  (三)经济实用结合,观赏游憩相顾

  农村园林绿化设计应充分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特征及历史,文化渊源,因地制宜地进行景观环境的创作,力求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与地域特征的环境空间。农村的园林景观设计有别于公园设计和小区设计,应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兼顾观赏性,贴近农民生活。其环境绿化与环境配置要突出居住条件的均衡性和共享性,为农民提供户外休闲,观赏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绿化空间。在环境设计中应以绿色植物为主,应根据农村庄点,庭院,道路等景观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完整绿化系统,植物配置应适应气候特点和居住环境要求,形成各种富有特色的经济植物和观赏植物群落。在设计规划中,还要尽可能地保留村落,庭院以及所辖区域的原有树木,保护并利用古树和名贵树种。

  (四)村镇景观园林建设要注重区域特点,突出地方特色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地域文化丰富多彩而且地带性差异明显,乡村聚落在结构、形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在乡村园林景观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民俗、民情和生产生活习惯,在保护乡村景观的完整性和田园文化特色的前提下,利用生态学原理、园林设计理论,通过园林景观规划和建设,协调乡村景观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塑造一个自然生态平衡、景色优美的乡村环境,实现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结语

  总的来说,在乡村园林建设中,对于具体的各项规划,要结合乡村的现实情况,对其他各项具体规划,比如绿地分类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等,要以小城镇园林景观建设为其参考,明白乡村本身的优势和劣势,来制定一套针对性强的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原则,才能塑造一个自然生态平衡,景色优美的乡村环境。

  参考文献

  [1]刘黎明,曾磊郭,文华.北京市近郊区乡村景观规划方法初探农村生态环境〔J〕2001,17(3):55—58

  [2]赵钿,新农村规划设计的探索与思考小城镇建设〔J〕2005,12:90—91

  [3]文爱平,俞孔坚.新农村建设宜先做“反规划”摇北京规划建设〔J〕2006.

  本文选自《科学与财富》。 《科学与财富》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二级学术刊物。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2226,国内统一刊号:CN51-1627/N,邮发代号:62-151。

文章标题:浅析建设乡村园林景观有哪些对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chengshi/1651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