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城市各类地下管线担负着城市的信息传递、能源输送、排涝减灾、废物排弃等功能,是维持城市高效运转的生命线。如何统筹规划、合理建设、科学监管地下管线,更好的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是每一个城市管理者都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综合管廊,建设发展,问题及对策
1.综合管廊概述
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或综合管沟) 是指设置于道路下, 用于容纳两种以上公用、 市政管线的构造物及其附属设备。它可以把分散独立埋设在地下的电力、 电信、 热力、 给水、 中水、 燃气等各种地下管线部分或全部汇集到一条共同的地下管廊里, 实施共同维护、 集中管理, 并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
2.综合管廊应用概况
2.1 综合管廊在发达国家的应用
早在 1833 年, 法国巴黎开始系统地规划排水网络的同时, 就开始兴建共同沟。1890年, 德国开始在汉堡建造共同沟。1958 年, 日本开始兴建共同沟, 为了防止地震对共同沟的破坏,采用了先进的管道变型调节技术和橡胶防震系统。根据日本政府的计划,今后所有的干线道路下都将兴建共同沟。最近 5 年的时间里,巴塞罗那、 赫尔辛基、 伦敦、 里昂、 马德里、 奥斯陆、巴黎以及瓦伦西亚等许多城市都研究并规划了各自的地下管道综合管廊的网络。国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应用技术比较完善, 经过运行考验证明综合利用效果良好。
2.2 国内城市综合管廊的概况
目前国内综合管廊多数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中心地段进行建设。
(1)北京
第一条综合管廊于1958年建造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下,比巴黎约晚建125年,鉴于天安门特殊的政治地位,为避免日后广场开挖,建造了一条宽4.0M,高3.0M埋深7-8M,长1公里的综合管沟收容电力、电信、暖气等管线,至1977年在修建毛主席纪念馆时,又建造了相同断面的综合管廊,长约500M。
(2)上海
1994 年上海浦东新区张扬路人行横道下两条综合管廊建成投入使用。收容煤气、通信、电力等管线,它是我国第一条较具规模并已投入运营的综合管廊。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整个园区地下公用管线以综合管沟的形式为主,其中,西环路长度451m的综合管沟标准段管节为工厂预制,现场拼装,为国内首次进行的预制拼装综合管沟施工。
(3) 广州
2003年底,在广州大学城建成全长17.4公里,断面为7m*2.8m的综合管廊,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单条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综合管廊。
2.3综合管廊建设正从中心城市向二线城市复杂发展
纵观综合管廊建设历程,正逐步由特大城市向中级城市发展。如日本,地下综合管廊现已扩展到仙台、冈山、广岛、福冈等地方中心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济南、沈阳、大同、昆明、佳木斯等城市也开始建设综合管廊。同时一大批二级城市也跃跃欲试筹划建设。
3.桂林市临桂新区建设综合管廊的思考与对策
3.1桂林市市政管线现状及存在问题
桂林是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是珠三角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圈联系北部湾经济圈的重要节点。经过多年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桂林市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但目前为止,市区所有路段的市政管线仍采用传统的直埋建设方式,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对市政基础设施的依赖性加强,直埋式的管线布置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
3.1.1安全问题
直埋式主要把市政管线布置在城市道路下,占用的是地下浅层空间资源,经常会受到外力影响,出现事故后供应的中断将影响城市职能的发挥,引发灾害与次生灾害,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
3.1.2 反复开挖
直埋方式管线设施的维护更新需要开挖城市道路,加剧了交通的拥堵,对历史文化保护区造成一定的损害,影响了桂林这座旅游城市环境及景观,给到桂的中外来客造成不便,也给城市效能及人民生活造成影响。
3.1.3 不利于地下空间的商业开发
近十年来,桂林市中心城规模持续增长,城市中心过度聚集,规划地面空间容量趋于饱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中,利用价值高的是浅层空间。而直埋方式敷设的市政管线,占用了城市道路10m的浅层地下空间,割裂了浅层地下空间的连续性,对区域性地下空间的利用造成不利的影响。
3.2桂林临桂新区建设市政管廊的背景
位于桂林市临桂县的临桂新区,距湘、粤、黔、桂四省省会(首府)城市约四小时车程,东距桂林市中心区约10公里,它将是桂林向西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承担城市综合服务职能和城市中心职能,并向其周边区域辐射。按照《桂林市临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未来的临桂新区将形成“一心,两带,双核双轴,九区”的空间布局。而如今的现状临桂县城建成区面积比1999年时扩大了3倍,达到16平方公里,县城沿321国道已与桂林城区连成一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与主城区已经连通,铁路、机场、公路等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区域内已累计投资超过100亿元建设基础设施。
3.3桂林临桂新区建设市政管廊的必然性和存在问题
3.3.1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桂林市临桂县临桂镇总体规划(2008-2025)》确定临桂县城将建设成为临桂县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心,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居住、工业、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新区。临桂新区从规划之初就特别重视高标准,要求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原则,构建“山水城”和谐发展的城市模式,做到显山露水,情景交融。如按传统直埋敷设,将占用浅层地下空间,影响土地利用价值,且由于中心区建设周期长,管线需求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不可能一次设置到位,反复扩充必会影响核心区道路交通功能的使用,进而影响中心区的发展。因此,在中心区,特别是主干道上建设综合管沟,是满足新区高标准规划要求的必要保证。
2009年12月,桂林市人民政府颁布了《桂林市市政管廊管理办法》。《办法》对地下管线的建设投资、经营管理等从政策法规的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桂林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新区控制性详规、新区管线综合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临桂新城中心区综合管沟规划方案》。为了更好的知道和推进管廊建设,桂林市市政综合设计院编制完成的《市政管廊技术规范》,目前正在全区范围内征求各方意见,这部符合广西实际区情的《标准》的出台,也将为综合管廊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3.3.2存在问题
(1)临桂新城中心区的地址情况土层较浅,土层下均为发育强烈石灰石岩层,地下溶洞较多。从实际管沟开挖情况看,未知因素很多,施工非常困难。这种地质情况会大大增加综合管沟的工程造价。
(2)中心区水体丰富,管沟穿越水系是个难题。如果将综合管沟在水系处断开,管沟的维修安装将会非常麻烦,综合管沟的建设优势将大大降低。
(3)由于综合管沟早期一次性投资巨大,建成后早期沟内敷设的管线不会很多,相应收取的使用费较少。如果完全以市场化运作,企业建成后势必马会向入网单位收取“入网费”及“维护费”,原先各单位无偿使用市政道路下的地下空间,而进入综合管廊则需要多交纳费用,且由于管沟尚未形成网络,管线单位花一笔钱只是方便了一小段路,可能会因为经济原因绕道放弃。若由政府直接投资建设,作为公益性市政基础设施建成后由政府成立的管理机构经营,则对建设成本的回收较少考虑,只要求达到运营成本的平衡,这种方式则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在城市建设资金不足的地区推行将更加困难。
4、推进综合管廊建设的探讨
发展综合管廊,利用好地下空间的有限资源,需要通过实施统一的规划, 使其与现代城市的全面建设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协调发展。对于新建的景观区、 商务区、 开发区和居民区等, 应将新建道路与综合管沟的建设实行统一规划、 同步施工, 按道路的等级标准, 构建起干线、 支线有机结合的共同沟系统。在此基础上, 逐步向旧城区展开, 结合老道路的整修或拓宽, 视情进行综合管廊的建设。
我们的城市管理政策应该随着发展不断完善、细化。城市管理政策、土地资源利用政策的完善与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机制的完善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良好的综合管廊建设环境。建设中要有明确的管廊工程投资主体,建成后要有明确的维护管理的主体。同时,制定管廊管理条例,解决建设、运行、维护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