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脏腑辨证的联系数学模型在临床中的应用初探

所属栏目:预防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9-07-30 09:39 热度:

  摘要: 目的 从数学建模角度探讨皮肤病基于脏腑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以期提高中医药辨证论治皮肤病的疗效。方法先根据集对分析理论,提出用区间数作为联系分量的五元联系数为五脏六腑辨证用数学建模,根据五元联系数内涵和依据脏腑理论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经验定义模型和应用模型。结果 借助基于集对分析的脏腑辨证模型,能从数学模型角度,提升中医脏腑辨证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疗效。结论 对中医依据脏腑辨证治疗皮肤病建立数学模型,有助于脏腑辨证论治理论的定量化研究,所建模型对其他疾病的脏腑辨证论治也有较好的价值。

  关键词: 皮肤病; 脏腑辨证; 数学模型; 集对分析; 五元联系数

皮肤病脏腑辨证 临床

  皮肤病是一类常见病,种类繁多,四季可发,分布地域广泛,虽然病在皮表,但常由表入里,影响到脏腑失调; 另一方面,有相当一类皮肤病是因脏腑得病,病及皮肤。在中医理论中,有“肺主一身皮毛”之说,从临床实践看,五脏六腑皆与皮肤有关,故常有皮肤病由脏腑辨证论治的文献报道,但缺少相应的数学模型作为理论指导。本文在作者团队历年应用集对分析于中医药研究所得若干成果基础上[1 ~ 5],提出基于皮肤病脏腑辨证论治的五元联系数模型,并结合集对分析理论和中医临床经验,对模型的机制和临床应用思路作出阐述。

  1 集对分析及其脏腑型五元联系数

  集对分析是由我国学者赵克勤在 1989 年提出的一种处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相互关系的一种数学理论[6],至今已得到广泛应用[7 ~ 9],其基本思路是选择要研究的两个集合 A,B 构建成一个集对 H = ( A,B) ; 其次在给定问题的背景下对所给两个集合的全部关系展开确定和不确定分析,把得到的联系数作为集对 H = ( A,B) 的特征函数,联系数一般形式有[10,11]: μ = a + bi ( 1) μ = a + bi + cj ( 2) μ = a + bi + cj + dk ( 3) μ = a + bi + cj + dk + el ( 4)…… 依次称为二元联系数,三元联系数,四元联系数,五元联系数,本文中主要运用五元联系数,其中的 a,bi,cj,dk,el 称为五元联系数的联系分量,a 称为正分量,取值 1; el 为负分量,因其中的 l 取 l = - 1; bi,cj,dk 分别称为偏正分量,中间分量或临界分量,偏负分量,i 在[0,1) 区间的值,j 在( - 1,0) 区间的值,五元联系数目前已有较多的应用,本文为研究需要,提出脏腑型五元联系数的概念。

  2 基于五元联系数的脏腑辨证论治皮肤病模型的应用

  临床应用式( 4) 时,需要作以下思考: ①临床诊断结果及其程度等级,作为式( 4) 等式右边的具体展示或补充。②根据患者具体体征,运用脏腑辨证论治理论和医生临床经验展开辨证,对式( 4) 右边进行致病机理讨论并标注说明。③根据疾病机理和所在脏腑及其临近脏腑或相关联脏腑的辨证链处方给药,给药原则为: 针对所关联的主脏腑给出主药( 君药) ,针对临近相关脏腑给出配伍药( 臣药) ,针对次关联脏腑给出调理药( 佐药,使药) 。

  3 实例应用

  3. 1 清利肺胃治痤疮 患者,女,23 岁。患者 3 年来,面部时常出现红色丘疹,月经前更为明显,睡眠不佳会加重。7d 前因食麻辣烫症状加重,就诊时两颧、额部有较多粟粒至黄豆大小的紫红、鲜红色丘疹与脓丘疹,脂溢较多。面色潮红,喜冷饮,大便干燥,3 日未解。舌质红,苔白腻,右脉弦滑,左脉略沉细。西医诊断为痤疮,中医诊断为肺风粉刺,证属肺胃热壅,外感毒邪。治法: 清肺胃湿热,佐以凉血解毒。用黄芩、栀子、桑白皮、枇杷叶、野菊花、赤芍、白茅根、生槐花、苦参、蒲公英、紫花地丁等配方煎服,2 次/ d。并嘱患者禁食辛辣、刺激食品。服 14 剂后复诊,面部原有脓丘疹已消退,鲜红色皮疹已呈暗红。再服 14 剂 ,皮疹较前明显变平,部分皮疹消退。因患者出差服中药不便,改服当归苦参丸,月余而愈。本例取自文献[12],对照式( 4) ,知其首责为( 脾胃) ,起因于食辛辣刺激食品致症状加重就诊; 其次责为( 肝,胆) 有火,病程 3 年久病郁而化火; 再次责为( 肺,大肠) ,大便干结,3 日未解; 方中苦参、蒲公英清泄肝胃之火,赤芍、野菊花平肝泄热,桑白皮清泄肺热,枇杷叶降肺气,栀子清三焦之郁火,配以白茅根凉血利尿,使热有出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嘱其不食辛辣尤为重要,从脾胃论治为主所用药物与脏腑辨证方程式( 4) 相吻合。

  4 结语

  文献和中医临床实践表明,皮肤病的诊治过程中依据中医的脏腑辨证理论能获得较好疗效。尤其对于迁延难愈的皮肤病,基于脏腑辨证论治能提高临床治愈率,但在辨证论治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一直来缺乏一种数学模型作为连接的桥梁,本文根据集对分析理论,提出基于五元联系数的脏腑辨证方程,其对临床的指导思路也适用于其他疾病,尤其适用于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实践知识的模块化与智能化提炼,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 李 欣,徐 蓉,周 敏,等. 基于集对分析的寻常型银屑病方证相关性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12,39( 6) : 974.

  [2] 李 峰,迮 侃,曹筱筱,等. 应用集对分析法构建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辨证模型[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 10) : 1308

  相关推荐:临床型文章该怎么选适合投稿的杂志

文章标题:皮肤病脏腑辨证的联系数学模型在临床中的应用初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yufang/4057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