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煤矿职业健康现状及发展

所属栏目:预防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9-07-03 10:14 热度:

   [摘 要] 从煤矿职业健康保障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现阶段煤矿职业病防治的主要支撑技术。其中分别从职业病危害、职业病防治意识、职业病防治教育、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几方面,对职业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创新推广煤矿职业病源头治理技术、不断加强煤矿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撑作用和推进职业卫生健康的信息化建设三方面为基础,从技术保障层面提出了健康科技发展的设想。

  [关键词] 煤矿;职业健康;粉尘;热害;信息化

浅谈我国煤矿职业健康现状及发展

  0 引 言

  近几年,煤炭工业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煤矿科技及管理理念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煤矿行业职业健康事业也取得了较大发展;职业卫生政策和法规进一步健全,职业卫生标准体系也在形成中。2016 年 7 月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所作的部分修改,同时国家安监总局还颁布了《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方针[1]。在煤矿职业病防治以及职业健康监管方面,国家卫生计生委、安监总局以及人力资源等部门联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进行了综合修订,发布了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这些举措对煤矿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相对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等一系列的职业卫生标准,在工业生产尤其是煤矿生产行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2~3]。

  1 煤矿职业病防治支撑技术

  煤矿职业病防治一方面需要法律法规的健全及监管、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科技发展的技术支撑。煤矿职业病防治技术的科技支撑主要包括防治技术的发展和防治装备方面的发展两部分。在防治技术方面,我国煤炭行业已经初步形成了煤层注水防尘、工作面喷雾防尘、矿井通风除尘以及个体防护相结合的煤矿综合防尘防治技术体系。在粉尘防治装备方面,煤矿粉尘的精确监测装备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煤矿粉尘的浓度和粒度的测量装置与技术的研发就是最为重要的突破点之一。装置的技术突破可以实现矿井工作面等作业空间的粉尘实时监测和分析,使得粉尘防治有了基础数据的支撑和切入点。同时在煤矿掘进工作面范围,掘进工作面控风稳压、协同增效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相关科研院所基于此开发了除尘风机等设备。在煤矿热害防治方面,部分煤矿企业将新型泡沫混凝土自动化湿喷成套技术应用于掘进工作面,矿用气动湿式孔口除尘技术的综合应用,逐步形成了矿井热害预测、评价、控制成套技术和装备体系。这些技术和装备的应用都为改善煤矿工作环境和保障职业健康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和装备支持[4]。

  2 煤矿职业健康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煤矿主要职业病危害严重

  煤矿主要职业病危害包括粉尘危害、高温危害及噪声、气体等造成的环境危害。不同的职业危害形式面临的问题也有不同。

  2.1.1 粉尘危害

  煤矿粉尘是煤矿工作面最常见和严重的职业危害,无论是回采过程还是掘进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而工作面又恰恰是生产人员较为集中的区域之一。粉尘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导致尘肺病的发生。尘肺病是指人体因为吸入了粉尘而使肺产生纤维化的重大疾病。煤炭行业是尘肺病危害最为严重的行业,以 2013 年统计数据为例,全年国家新增职业病 26 000 多例,其中尘肺病达 22 000 多例,占比为 87.7%。在新增 22 000 多例尘肺病中,煤炭行业发病数又占到了 57%。近几年的研究报告表明,我国尘肺病发病率依然呈逐年上升态势,目前每年新增病例依然在 20 000 人左右。经统计,因为尘肺病而导致死亡的累计超过 15 万人,煤矿行业占比 51%。尘肺病发病症状包括胸闷、胸痛、气短等等,严重者会丧失劳动能力,无法平卧,最后因肺功能衰竭而死。就目前的科技发展状况而言,尘肺病属于可以预防而不能彻底治愈的疾病之一。全球范围内都没有能够治愈尘肺病的药物和手段,一般只能通过洗肺来缓解病人的痛苦和减轻病情的发展,其本质上是无法逆转病情的。

  2.1.2 高温危害

  随着煤炭的不断开采,煤矿开采深度也在不断加大。煤炭储量分析数据表明,我国总储存量的 73.2%煤炭埋深在 1 000 m 以下,属于千米深井。一般来说,埋深和井下高温有一定的关联性。煤矿的主要热源可以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界本身的热量,比如地表的大气热量、地热等等;另一类是由于生产过程所不得不带来的热量,包括井下主要设备散热、人体散热、氧化散热等等。这些散热主要集中在井下巷道、硐室以及工作面区域。高温危害已经成为煤矿生产,特别是井深 1 000 m 左右矿井生产面临的一大问题,在部分工作面区域温度甚至超过人体正常体温,我国埋深 1 000 m 左右的围岩温度在 37℃左右,属于二级热害。对我国 26 个产煤省、市、自治区的高温矿井数量、分布和高温治理措施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我国 13 个省区存在 62 处高温矿井,其中华东和华中区域高温矿井占比 87.1%,从业人员超过 300 000 人,接触高温的超过 40 000 人。由此可以看出,高温危害在煤矿行业,特别是在职业健康保障方面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2.1.3 其他职业健康危害

  除去以上提到的 2 种主要职业健康危害类型,煤矿生产区域还同时存在着噪声、有害气体以及不良气候等职业病危害的相关因素。这些因素同样威胁着井下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煤矿井下大型机械较多,噪声在各个生产工序都会产生,长时间在大噪声环境中工作,势必会使人员的听觉系统受损。较高的噪声甚至可能导致听力下降和噪声聋,严重的还会引起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害。井下有毒有害气体也是工人健康危害的主要因素之一。有毒有害气体主要包括 2 种:一种是以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为代表的刺激性气体,另一类是以一氧化碳、硫化氢为代表的中毒窒息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可能会造成眼睛或者呼吸系统的局部刺激,严重的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坏、中毒窒息等。针对井下设备操作人员,长时间的振动能够造成神经末梢循环障碍一类的疾病,比如手臂振动病,神经衰弱等。其他的比如高湿、负压、异常风速等不良气候,可能会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并引起疾病。

  2.2 煤矿职业病防治意识较弱

  大多数国有重点煤矿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基本能够保障相应的投入,少数矿也存在职能分散、技术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但是基本上能做到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的专款专用,并且设立了职业病防治工作机构,构建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少部分地方和乡镇煤矿对职业病危害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防治工作认识不到位,最显著的问题就是重煤炭生产,轻视职业健康保护问题。经常是职业病专项经费不能专款专用,职业病防治投入少,没有设立专门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机构,往往是利用兼职人员管理,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执行过程中也不严格,职业病防治工作流于形式。

  2.3 职业病危害防治教育欠缺

  大多数国有重点煤矿在职工上岗之前,都要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但是在职业病危害方面的培训明显不足,培训力度不够,没有按照要求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部分地方和乡镇煤矿甚至用一般性的安全培训代替职业病危害专项培训;劳动合同也没有将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写入;作业现场没有设置职业危害公告栏,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缺少警示标识,没有及时公布作业场所的有害因素检测结果,往往造成工人职业健康知识了解不够,自我防护意识不强等问题。

  2.4 职业病危害因素

  监测亟待加强危险因素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要做好职业健康保护工作,就离不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现实中,一些煤矿监测和操作均不规范,覆盖范围不达标,数据报表不真实。多数煤矿存在设备、人员配置有欠缺;检测项目不全、频次不够,数据造假等等问题。部分地方和乡镇煤矿甚至不开展监测工作。在职业健康评价方面,大部分煤矿没有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开展职业病危险因素定期检查工作,对于检测到的危险因素也未按照规定对职业病危害进行申报。

  2.5 个体防护用品管理不规范

  大多数国有重点煤矿对个体防护用品都建立了相应的采购、发放和使用的管理制度,但还存在不严格按照配备标准执行的问题。不少煤矿没有按照《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执行,在采购、验收及审核监督等方面存在漏洞,导致部分防护用品质量不达标。健康保障方面,部分国有矿井对接触主要危险源从业人员的体检不及时,职业卫生档案不完整。很多煤矿没有按照规定让具有相关资质的职业卫生机构对粉尘区域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经常以普通体检代替职业健康检查。

  3 煤矿职业健康科技发展设想

  职业健康的发展第一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第二离不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支持。在法律法规方面,要从加强政府的领导作用开始,切实落实用人单位的职责问题,从管理层面抓好职业健康保障。科学技术保障方面要强化科技创新,提升煤矿职业病防治水平,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煤矿职业病危害。从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加强煤矿职业病防治能力和服务体系建设。本文主要从技术保障层面提出以下设想:

  (1)创新推广煤矿职业病源头治理技术。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对明确,尤其是尘肺病和高温危害方面,加强职业病源头治理技术是职业病防治的根本。要积极淘汰职业病源头治理的落后技术和工艺,大力推进新技术的现场应用,如掘进工作面推进除尘风机,高温危害矿井推进井下空调技术等等,从源头上解决危害因素的产生问题。政府和监管部门要引导煤矿企业进行工艺和设备的不断升级,淘汰煤炭落后产能,推广新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在做好煤矿传统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和高温源头治理的同时,还需要按照与时俱进的理念不断完善职业病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技术。运用技术手段从源头上控制有害因素产生,切实保护煤矿职工的职业健康。

  (2)不断加强煤矿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撑作用。煤矿行业要不断强化职业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的建设,在政府监管部门之外,支持社会性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发展,推进行业范围内的服务机构的体系建设。按照煤矿分布范围,合理设置技术服务机构的覆盖区域,在保证本机构服务范围内职业卫生服务工作的基础之上,可以逐步开阔服务区域。同时要对基层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监管,加强质量控制和专家队伍建设。

  (3)推进职业卫生健康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作为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应该也有必要推广到职业卫生健康领域。以煤矿职业病危害项目条例和职业卫生专项调查报告为基础,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收集煤矿职业病危害治理过程、职业健康卫生监督执法过程、技术服务机构服务过程、职业病检查诊断结果和煤矿尘肺病工人的保险待遇落实情况的信息。同时要在各相关部门之间建立职业病防治信息互通共享机制,统一数据规范与格式要求,统一管理,逐步实现系统间各有关部门煤矿职业病防治信息的定时交换。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将工人健康卡数据和职业病监测数据相结合进行分析,建立煤矿工人的职业病防治信息的统计制度,为政府机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4 结 语

  本文从煤矿职业健康保障的现状入手,指出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分析了现阶段煤矿职业病防治的主要支撑技术。对煤矿职业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别从职业病的危害情况、职业病防治意识、职业病防治教育、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几方面对职业健康现状进行分析。从技术保障层面提出三个职业健康科技发展的设想,分别是创新推广煤矿职业病源头治理技术、不断加强煤矿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撑作用和推进职业卫生健康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高星星,胡晋涛,崔静. 煤矿安全生产活动中职业卫生管理的探讨[J]. 煤矿现代化,2017(3):131-133.

  [2]王凤亚. 浅议陕西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J]. 陕西煤炭,2017,36(1):145-148.

  [3]方庆河. 山东某煤矿职业病因素分析及其防控[J]. 山东煤炭科技,2016(11):56-57.

  浅谈我国煤矿职业健康现状及发展相关论文期刊你还可以了解:《提升煤矿条例对安全新应用技巧实施方式

文章标题:浅谈我国煤矿职业健康现状及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yufang/4040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