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论文范文论对预防医学的改革教育模式

所属栏目:预防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04-12 16:14 热度:

  论文导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于2001年3月申请创建并获得批准,同年9月投入使用,12月通过湖北省高等院校基础教学合格实验室验收,2003年通过省级计量认证。中心运行1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得到全国30多所高校领导和专家的赞誉。2009年荣批为省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年又获批为国家级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本文选自《实用预防医学杂志》《实用预防医学杂志》创刊于1994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南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医学专业性综合学术期刊。本刊为月刊,主编:罗普泉。国内统一刊号:CN:43-1223/R,国际统一刊号:ISSN:1006-3110。《实用预防医学杂志》报道内容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设有栏目有:论著、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监测、妇幼保健、调查分析、实验研究、卫生管理、毒理研究、检验技术、方法学的介绍、实验动物、健康教育、国外医学动态、医学继续教育、综述、病例报告等栏目。已被《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等收录。

  关键词:预防医学,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1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创建概况

  1.1实验教学中心创建的初步构想

  预防医学的重点是研究环境因素在机体健康、人群疾病谱、死亡谱中的作用,阐明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的有益或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作用规律及人体对环境因素的反应,从而找出病因,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然而长期以来,预防医学专业教学采用的是几十年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各主干课程间理论、实验课的教学内容重复过多,特别是实验课比较分散、零乱和重复。这一模式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造成了教学时数和教学资源的浪费。传统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实验操作技能系统性不强、实验室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当前卫生防疫人才的需求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改革当前预防医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创建实验教学中心就是要充分利用公共卫生学院的办学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对各学科目前开设的实验课程重新整合,打破学科界限,统筹安排,做到优势互补,相互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从疾因调查到生物学、现代检测技术和疾病控制的综合能力,激发其创新思维。

  1.2实验教学中心创建具有良好基础

  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始建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在全国医学院校中最早被批准设立的6个卫生系(即预防医学专业)之一,至今已有58年的历史。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实验教学等方面已处于全国前列,综合实力全国排名第二。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该院预防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发展历程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创奠基阶段):60年代的实践教学是以社会调查为主,鼓励并组织学生深入到县、乡,了解农药使用品种及数量、污染程度(土壤、食物残留;中毒人数、程度等)、高温作业现场气象条件的测定、工人生理反应检查、现场防暑降温措施效验等。第二阶段(探索调整阶段):70年代至20世纪末,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了实验室操作、社会实践、课外科研小组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实验教学方法仍是采用的几十年沿用的实验教学依附于课堂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第三阶段(改革创新阶段):2001年至今,根据预防医学教学体系和“宽口径教学平台”构思的总体要求,将预防医学专业所属的主干课程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以及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如卫生毒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7门课程所开设的实验教学内容打破学科界限,有机整合,组建了“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体制上实行主管院长及主任负责制,统筹调配,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受学校和学院直接管理。

  1.3实验教学中心师资队伍及设备

  该中心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与实验人员共计111人,其中专职人员109人,其中专职教师90人(占81.08%)、管理人员5人(4.50%)、技术员19人(17.11%);教师中教授35人(38.04%,其中博士生导师25人)、副教授30人(32.61%);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1人,占55.4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89.13%。专兼职人员比为48:1。中心现有教学用房900m2,固定资产约853万元,中心所依托的环境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教学、科研用房2000m2,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30多台件,设备总资产2150多万元。该重点实验室的所有资源均可供实验教学中心使用。中心现为我校8个专业、5个层次的医学生提供综合实验教学环境,可增强学生大环境理念,使实验课既有专业特色,又向各相关专业延伸、融合,充分体现了资源共享。

  2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改革的具体措施

  2.1预防医学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按照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新体系,构筑了以病因、生物学效应及疾病监控为基础的预防医学综合实验教学群(成立了相应的3个实验室),合理调配教学资源、优势互补,打破原有学科界限,为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2.1.1病因检测综合实验室。预防医学重点研究环境因素对机体健康的影响,不论是环境还是职业有害因素、营养和食品因素等,均可归类为外界致病因素。通过本实验室实习使学生对环境有害因素检测技能得到全面训练和提高,并使学生牢固树立环境因素致病的观念,从而强化学生病因预防(第一级预防)的意识。

  2.1.2生物学效应检测实验室。各种环境有害因素通过不同途径作用于机体后,机体将产生各种各样的反应,如有害物质及其代谢产物排泄量增加、体内酶活性异常、遗传和生殖损害、病理组织学改变等。这些指标中有的可作为机体健康效应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早期发现有害因素对机体的影响、尽早采取预防措施、保护人群健康十分重要。该实验室旨在使学生实验室检测能力进一步提高,树立起环境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观念并充分认识到生物学效应检测在临床前预防(第二级预防)上的重要性。

  2.1.3疾病控制监测实验室。经过该实验室训练,可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认识环境有害因素对群体健康影响在时间、空间、人群中的分布,疾病的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等。使学生牢固树立具有预防医学显著特征的群体观念和宏观思维模式,善于从宏观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工作能力。

  2.2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2.2.1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对本专业所涉及的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论证,编制出了新教学大纲,既解决了各课程间的内容交叉、重复问题,又兼顾了相互衔接、避免脱节的问题。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重新编制了统一的实验教学计划,打破了实验内容的学科界限,旨在使学生具备新世纪预防医学人才需要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

  2.2.2实验教学教材的改革。中心将本专业的所有实验内容重新整合,按照病因即环境介质(空气、水、土壤、食品等)和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检测、物理、生物因素监测、环境因素的生物学效应检测及疾病控制和分析等内容形成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心所编写的新实验教材《预防医学实验教程》,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从2003年自编到现在已2次再版,使用9年来,受到国内预防医学专家和师生的好评。

  2.2.3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实验研究的方式。对带教老师统一要求,将实验教学改革思想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同时开设一定数量的设计型综合性实验课,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加大实验室对学生开放的力度,逐步过渡到24小时全天候向学生开放。

  2.2.4实验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按新编的《预防医学实验教程》实验教学内容,将其分为病因、生物学效应、疾病监测与控制等统筹安排,统一编写教学日历,按照新教学体系开展教学活动,实验教学对“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和“‘五结合’实验教学法”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2.2.5实验教学考核评估的改革。考核指标和评估体系拟从样品采集、样品处理、试剂配制、实验操作、仪器调试、标准参考物质量控制、测试结果计算、试验报告等多个环节制订详细的设计型实验操作考核评估标准,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验技术操作能力。

  3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创建10年的成效

  3.1对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创建的效果评价

  中心建成后接待了国内外30多所高等医学院校的专家900余人次,专家们对创建的总体思路和运行情况都感到非常满意,认为中心的构建为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平台,按病因、效应、疾病监控的构思统一安排课间实习是一种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并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在保护人群健康上的重要性。教育部七年制医学教育评估专家组组长、原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金铮教授认为,该中心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清晰、力度很大、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在全国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为了解中心建成后的工作状况及评价实验教学改革效果,我们分别对97、98级预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实验教学中心工作满意程度较高。从学生对实验室工作的总评分来看,学生对实验室管理制度评分为80.1分,对实验室硬件评分为71.2分,实验课教学内容评分为74.1分,对实验准备的满意程度为92分,对实验课满意程度由第一次调查的78.3分提高到第2次的9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对实验室硬件的评价来看,学生对实验室布局、内部装修、环境卫生评分平均值分别为9.1、8.7和8.3;对仪器设备的功能状态、实验课所用主要仪器设备的完好状况、实验面积评分分别为7.0、7.0和7.3。从对实验教学人员的评价来看,学生对实验课教师人数是否合适、实验课辅助教学人员的实验准备工作、实验教学技术人员人数是否合适的评分分别为9.5、9.5和9.3分。从对实验室管理制度的评价来看,学生对实验室管理制度各项工作评价均较高,其中对实验室有明文规章制度并张贴于实验室的墙上、每次实验有记录两项评分分别为9.5和9.4;对教师、技术员(教辅人员)严格按规章制度工作两项评分均为8.3。从对实验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评价来看,学生对实验课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验课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两项的评分分别为9.7和9.5。学生对主要实验方法是否注重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学生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两项评分均为7.5分。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内容一致一项的评价由第1次的平均7.4分上升到第2次的8.8分。

  3.2实验教学方法、方式改革后对学生素质提高的效果评价

  21世纪高等教育需要培养“三创”型(创造型、创新型、创业型)的人才,中心培养学生的宗旨就是要让学生的教学、科研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自学能力、获取、处理信息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都有明显提高,为他们今后参与国内外竞争打下良好基础。中心在实验教学方面实施多种教学法,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调查结果表明,参加多种教学法训练与单一只参加专题实习训练的学生比较各种能力具有显著差异(<0.01),以组织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强尤为突出。

  3.2.1学生的科研、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参加教师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科学家在实验室研究和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环境与氛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消除了他们对科研的神秘感。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文献检索、课题设计、实验操作和论文撰写,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以及收集资料、熟悉教材、撰写讲稿、从预讲到正式上台讲授的正规授课程序,为今后面向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3.2.2学生的社交、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和“‘五结合’实验教学法”的效果十分明显。新的教学法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老、中、青年专家、博士生、硕士生接触,在充满学术氛围的群体中,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了锻炼;老师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工作认真的踏实作风,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等,都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到厂矿、企业参观考察,让学生与社会接触,使他们深感到了肩负的重任,加强了学生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新的教学法还通过演讲、汇报、授课、小组发言和撰写论文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明显提高。

  3.2.3学生的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学生们通过多次到现场实地参观考察,认识到了管理的重要性和加大法制管理力度的必要性。在深圳市普查了10826家工厂后,他们总结出:职业病危害严重存在,关键问题是有少部分涉外企业存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领导不重视、组织不落实、监督监察不力等现象。提出我国应在颁布《劳动法》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劳动卫生法》,将其纳入法制管理。有的学生体会更深,有预见性地提出了“农民轮换工”的劳动保护、监测、监督、监察和追踪等问题,目前,我国政府已着手进行此项工作。

  3.2.4实验教学开展多种教学法取得了显著成效。实施上述“教学法”以来,科学研究成绩斐然,学生们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得多次多种奖项。1986年至2010年,共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30余项;市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7项;制订国家卫生标准5项;申请专利8项;在湖北省、校级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挑战杯、求实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毕业生论文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比赛中获特等奖、一、二、三等奖40余项。还有4项科研成果已转化为企业产品。

  4展望

  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满足社会总体要求,其培养模式、知识结构、能力训练、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必须与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中心在“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是:创建一流的实验教学环境和条件,塑造具有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为具有一流师资、一流办学条件、一流教改成果、一流教学质量的国家级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全国预防医学实验教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发挥强大的示范作用。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中心将不断进取,日益发展完善。中心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①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培养“三种能力(自学、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理论-实践-创新”和“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公共卫生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②继续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做到规划合理、措施得力、效果显著。在今后的几年内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高、思想道德素质好、热爱本职工作的师资队伍,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学科发展的紧密联系,加大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的力度。③继续完善智能化、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提供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使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实验教学服务。④继续加强实验教材建设,配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和开放式实验教学,编写新的系列预防医学实验教材,发挥各学科的优势。⑤采取得力措施,继续保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扩大本实验教学中心在创建体制、运行机制、实施效果等方面在全国的影响力,更好地发挥示范作

文章标题:预防医学论文范文论对预防医学的改革教育模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yufang/2048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