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医方剂对各型荨麻疹治疗研究

所属栏目:预防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3-11-25 14:27 热度:

   【摘要】目的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论文阐述其诊断要点及中医学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经典代表方剂对各型荨麻疹进行辨证论治,以提高该疾病的治愈率。

 
  【关键词】荨麻疹,中医经典方剂,辨证论治
 
  荨麻疹是日常生活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约占皮肤科门诊疾病中的三分之一。常因各种因素所诱发,发病急骤,传变迅速,且能累及内脏病变,极个别可能导致危急生命重症。急性荨麻疹发病急,症状控制也快,极易痊愈。而不明原因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常因病程长、症状反复且不易控制,而困扰许多病人不得安宁、寝食难安,也使许多门诊医生束手无策而大量滥用激素、抗生素、抗过敏等药物,使患者疾患愈演愈烈,时常使病人处于疾病困扰之中,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皮肤病,已得到广大医患人员的认可,在国际上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将简要介绍荨麻疹的临床表现,辩证施治原则、经典代表方剂及临床运用体会。
 
  1 荨麻疹疾病的诊断要点
 
  祖国医学对荨麻疹早有记载,见于《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医宗金鉴》等着作。一般称为“瘾疹”“蓓蕾”。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中医学因其时隐时现,称为瘾症。因其遇风易发,民间又称为风疹块,还有称荨麻疹为风疹,风丹,赤白游风的。其特点为:突然发作,皮损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水肿性风团,境界清楚。猩红或苍白颜色。皮损时起时消,剧烈瘙痒,发无定处,消后不遗痕迹。部分病例可有腹痛、腹泻,或又发热、关节疼痛等症。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甚至引起窒息。皮损经过3个月以上不愈,或仅复发作者为慢性荨麻疹[1]。部分患者皮肤划痕征阳性,血中嗜酸粒细胞增高。
 
  2 荨麻疹疾病中医学的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基本病理反应为病机。病机主要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以及“内生五邪”等[2],本病多因平素体弱,气血不足,以至血虚风动,或气虚卫外不固,风邪夹热或夹寒,乘虚侵入所致。也有先天禀赋原因,或食入鱼、虾、蟹、蛋等易动风燥火的食物或药物,以及某些有肠道寄生虫的患者皆可导致肠胃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而发本病。
 
  3 辩证论治
 
  3.1风寒型
 
  主证 风团色淡红或苍白,以露出部位如头面、手足为重,遇风受寒后皮损加重,得温则缓,冬重夏轻。舌体胖淡,苔白,脉浮紧或迟缓。治疗以祛风散寒,调和营卫。常用中药包括:荆芥、防风、桂枝、白芍、白癣皮、生姜、浮萍等,经典代表方剂有荆防败毒散加减。
 
  3.2风热型
 
  主证 发病急剧,风团色红,灼热,遇热则剧,得冷则减,伴有发热,咽喉肿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疗以辛凉透表,祛风清热。常用中药包括:桑叶、防风、蝉蜕、白蒺藜、栀子、银花、黄芩等。经典代表方剂有桑菊饮加减。
 
  3.3血热型
 
  主证 先感皮肤灼热刺痒,搔抓后即随于起风团或条痕隆起,越抓越起,以夜间为重,发时心烦不宁,口干思饮,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疗以清热凉血,消风止痒。常用中药包括:荆芥,防风,生地,蝉蜕,苦参,当归,生石膏,知母,白茅根,紫草等。经典代表方剂有消风散加减。
 
  3.4脾虚型
 
  主证 风团迭发不愈,伴形寒怕冷,四肢不温,脘闷纳呆,腹痛便泻,舌淡,苔白,脉沉细缓。治疗以温中健脾,调和营卫。常用中药包括:熟附片、干姜、焦白术、桂枝、灼白芍、茯苓、防风等。经典代表方剂有附子理中汤合桂枝汤加减。
 
  3.5血虚型
 
  主证 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日久不愈,且多于午后或夜间发作,或疲劳时加重。舌红,少津或舌质淡,脉沉细。治疗以滋阴养血,疏散风邪。常用中药包括:当归、生地、白芍、首乌、荆芥穗、防风、刺蒺藜、黄芪等。经典代表方剂有当归饮子加减。
 
  4 小结
 
  综前所述,荨麻疹的发病,一般是在先天体质因素的基础上,因感风、寒、湿热之邪,或饮食不慎,或七情内伤等诱发。其辨证分型可分为风寒、风热、血热、脾虚、血虚等类型[3]。笔者在临床工作或学习中体会到皮肤病的发生过程时正与邪斗争的过程,因此治疗皮肤病的过程是一个扶正祛邪的过程。在荨麻疹疾病的急性期,中医药的治疗原则以祛风清热,散寒,清热凉血为主;而慢性期则以温中健脾调和营卫,滋阴养血,疏散风邪为主[4]。总之,荨麻疹病情比较复杂,通过审证求因,应用中医经典代表方剂,用之得当,可获良好的疗效,最终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

文章标题:试论中医方剂对各型荨麻疹治疗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yufang/1974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