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6例

所属栏目:药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0-10-09 16:55 热度:

  1临床资料
  56例中,男性27例,女性29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最长11年,最短2个月,平均病程5.4年。全部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结肠镜检查,符合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订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为3型,脾肾阳虚型28例,肝气乘脾型17例,胃肠湿热型11例。
  2治疗方法
  2.1内服:脾肾阳虚型治以温肾健脾,固肠止泻,予四神丸加减。药用:补骨脂30克,吴茱萸6克,肉豆蔻10克,炒扁豆30克,炒山药30克,制附子9克,党参30克,白术30克。肝气乘脾型治以疏肝健脾,予痛泻药方加减。药用:白术30克,白芍15克,陈皮10克,防风10克,木香5克,枳壳10克,炒扁豆30克,炒山药30克,炒三仙各15克。湿热型治以清热化湿,予葛根芩连汤加减。药用:葛根1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木通10克,车前子15克。若舌苔黄腻伴有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者,可用芍药汤加味,即本方加白芍10克,木香10克,槟榔10克,大黄6克;若舌苔黄腻伴有晨起即泻,形寒肢冷者,用
  葛根芩连汤合四神丸。中药每日一剂,水煎服。
  2.2灌肠:黄连10克,黄芩10克,木香10克,白芍10克。文火煎至150——200毫升,再入锡类散1克。待温度适宜后,置入灌肠器中,肛管插入20厘米,保留灌肠,每次4小时,每晚1次。以上内服、灌肠均2周为1疗程,4个疗程观察疗效。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根据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订的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可见粘膜基本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肠镜可见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结肠镜检均未见改善。
  3.2治疗结果:治愈36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3%。
  4讨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祖国医学泄泻、痢疾、便秘、腹痛等范畴。湿热型多为饮食不洁,过食生冷、肥甘厚味、辛辣之品,或情志所伤,致使脾胃受损,传导失职,升降失调,水湿内生,致腹痛泄泻。水湿内停,蕴久化热,热蕴于肠,损及脉络,血热互结,则下痢脓血,给予葛根芩连汤或芍药汤清热化湿,调气行血。方中葛根既能清热,又能升发脾胃之气以止泻痢;黄芩、黄连苦寒燥湿以解肠中热毒;大黄苦寒,荡涤湿热,助黄芩、黄连泻火燥湿;木香、槟榔调气导滞,皆属“通因通用”之法;当归、白芍和营行血。脾肾阳虚型为脾胃受损,运化失司,水湿内生,发为泄泻,泄泻日久,累及肾阳,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加之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气较盛,故晨起即泻,腹痛肠鸣,给予四神丸温补脾胃,固肠止泻。方中补骨脂、制附子温补命门之火为君药;肉豆蔻、炒扁豆、炒山药、党参、白术温脾暖胃,涩肠止泻;吴茱萸温中祛寒共为臣药。君臣相配,脾肾兼治,肠得固摄,久泻可止。肝气乘脾型为七情所伤,气机失利,肝失调达,横犯脾胃,故胸胁满闷,嗳气少食,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给予痛泻药方疏肝健脾。方中白术健脾补中,燥湿止泻;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二药相配,补脾抑肝;陈皮、木香、枳壳、炒扁豆、炒山药、炒三仙理气和中,助白术健脾祛湿;防风辛润,散肝舒脾,调畅气机,又能升阳止泻。全方和用,泻肝补脾,调理气机,则痛愈泻止。
  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多发于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之间,由于病变部位较远,故配合中药保留灌肠,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内服外用相结合,疗效甚佳。  

文章标题:中药内服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6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yaoxue/448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