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缺陷护理在血液科输血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1-12-25 10:27 热度:

   输血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也是常用的治疗血液科疾病的主要方式[1]。输血属于替代治疗方式,大部分患者属于异体性输血,输血过程中均具有一定的风险,其风险源是输血本身、护理操作、疾病以及环境等[2]。临床输血安全与患者生命存在直接关系,近年,各国输血机构虽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以保证血液安全性,防止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发生,满足患者需求。但伴随快速发展的医疗技术与日渐复杂化的输血治疗,临床输血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一定比例的差错[3]。因此,加大临床输血过程各个环节的把关,尽可能避免输血差错的出现,才可确保输血治疗患者的生命安全。“零缺陷”具有“全球质量管理大师”之美誉,实施零缺陷护理干预,能有效避免输血纠纷与输血差错[4]。本研究主要探讨血液科住院输血患者临床治疗中选用零缺陷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价值。

零缺陷护理在血液科输血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血液科输血治疗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0~58岁,平均45.17±4.73岁;白血病1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例,化疗后骨髓抑制18例。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19~59岁,平均45.28±4.42岁;白血病1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9例,化疗后骨髓抑制20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申报本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条件

  纳入条件:(1)符合《血液病诊疗指南》中血液病诊断标准[5];(2)均属于异体输血者;(3)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1)合并有恶性肿瘤者;(2)存在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3)神经系统、认知障碍、精神疾病,治疗配合度差者;(4)淋巴细胞、干细胞输注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遵医嘱采血,与医师共同核对,确认血液无误后给予输注,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组实施零缺陷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输血知识的学习。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对零缺陷管理理论、输血法律、法规及输血闭环管理制度等内容进行学习;结合输血不规范事件的报道,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后果与预防措施,并做好贯彻落实;结合临床输血法规、条例,制定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并将其订成手册发放给全科护理人员,使其能进行全面学习,并能熟练掌握输血闭环操作流程;科室成员相互监督,以2人1组的形式进行练习,待熟练后,护士长负责进行考核,对所发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确保每个护理人员都能熟练掌握。(2)完善输血制度。结合相关政策与具体情况对输血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每个输血环节严格遵守双人核对制度,以确保输血信息一致性;于“三基”必考内容中融入输血查对制度,进行不定期考核,并确保成绩与年终考核挂钩。(3)强化薄弱环节的管理。着重管理与控制输血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和层面,初入血液科、进修或实习护士均属于输血问题易发群体。在实施输血操作时,需由上级医护人员陪同并给予操作指导,尽可能将低级操作失误率降至最低;无其他护理人员在场、夜间、中午、节假日等均属于输血问题易发时间,需保证在以上时间段有一位经验丰富、年资高以及较强责任心的护理人员在岗,以便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夜班、交接班期间、输血高峰期及患者紧急用血等均属于输血问题易发情形。操作人员需严格按照输血闭环管理流程操作,不可擅自省略环节,确保输血过程不出错、不慌忙、有条不紊地进行。(4)加强核对环节。采血时,双人需持掌上电脑(PDA)床旁扫描患者腕带二维码及试管条码,双核实信息匹配后采集血样;取血时,扫描标本条码,并进行双核对;输血前,双人持PDA到床旁扫描患者腕带、血袋条码,确认信息匹配后开始输血;输血过程中,保证两人严格执行正规操作流程,操作过程中需手动签字,避免出现错误;操作结束后,需再次扫描患者腕带、血袋二维码,结束输血,并于输血单上双签字;每例患者每次仅可输注1袋血液,避免产生混乱;将血型标识卡挂于输液架上,并随时观察患者输血反应,确保零差错、零缺陷。(5)强化沟通,加强心理疏导,并严格执行信息化闭环管理。护理人员严格做好输血交接班工作,输血过程中,如发生不良反应,可查询PDA输血不良反应菜单,并及时上报处理;做好有关部门负责人与相关人员的沟通交流工作,制订好应急预案,对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健全相关制度;全院落实输血闭环管理,实现从血液入库到血袋回收的全程监控。

  1.4、 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评估:选用医院自拟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估患者满意情况,100~85分为非常满意,84~60分为基本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

  (2)患者负性情绪评估。以抑郁自评量表(SDS)[6]与焦虑自评量表(SAS)[7]为依据评估患者负性情绪,SDS与SAS临界值依次为53分、50分。两个量表内容均涵盖了躯体、精神、心理、行为4个方面,共20项内容,每一项采用4级评分法,得分转化为百分制,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抑郁、焦虑情况越严重。

  (3)输血不规范事件:包括信息核对不规范、未悬挂血型牌、输血滴速不符合病情、输血过程记录不规范、未执行闭环操作等。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秩和检验:u=2.246,P=0.024。

  2.2、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DS与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输血不规范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输血不规范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χ2=5.005,P=0.025。

  3、 讨论

  血液科较常使用的治疗方式即输血,且具有非常大的输血量,仅次于心外科[8]。输血质量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是保证血液输注效果的关键。目前,血液科输血过程中仍出现很多缺陷与不合理的输血现象,对输血效果造成严重影响。有研究指出,在临床中提升护理人员输血管理质量,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9]。血液科每天的输血量巨大,且因患者输血次数较多,护理人员每天需核对的信息量较大,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输血差错风险隐患。常规输血护理仅注重于输血过程中基础性的护理,护理人员对于输血风险的关注度较为薄弱,因此具有较高的输血差错发生率,护理效果欠佳[10]。

  “零缺陷”又名为无缺点,质量管理重点强调事情需一次做对,摒除了“缺点难免论”[11]。输血管理过程中运用零缺陷理论进行干预,可实现输血过程中的零缺陷、零失误,满意度较高[12]。本研究中,观察组对患者采用了零缺陷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升,且还能有效控制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同时输血不规范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说明在输血过程中应用零缺陷护理干预,可获得明显的护理效果。

  输血零缺陷管理模式强调任何一个环节均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错误。血液科护理人员是负责临床输血操作的主要人员,其对输血知识的掌握程度会对输血效果造成直接影响[13]。零缺陷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通过对零缺陷管理的错误理论和有关输血法律、法规及制度等的定期学习,能有效转变其“不可能不犯错”的传统错误观念,使其能明白输血过程中一旦发生差错,后果是无法弥补的,使零错误理念深入每位护理人员的心中,促使其在输血过程中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到零缺陷,尽可能避免失误,不仅能提升护理效率,还能使护理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从而有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强化护理人员对输血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培训不仅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相关知识的了解度、临床操作技能,还能降低输血不规范事件的发生概率,提升护理效果与满意度,也能增加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其能在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耐心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从而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加强输血核对环节的管理,健全患者信息核对制度、交接制度及操作流程,使每位护理人员能正确且规范地实施输血操作,确保输血的准确性,进而降低输血不规范事件等的发生;完善输血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保证输血工作的顺利进行;给予问题易发人群、事件以及情形等针对性的干预,可进一步确保输血质量,科室常有人员调动及实习生、进修生的加入,增强各个层次人员输血专项技能的培训,确保每位护理人员掌握输血技能,降低输血不规范事件的发生。一次输血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以及多方面的工作人员[14],因此若无法做好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工作,各部门与人员之间将无法有效配合,进而无法确保血液质量、零错误,而血液科患者其病情通常均较为严重,患者通过长时间与病魔做斗争,较易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进而阻碍治疗与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15]。零缺陷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了与医师、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有效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不仅能进一步保障输血信息的准确性,还能有效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调动其配合积极性,有利于输血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护理满意度。应急方案的制订以及应对措施的提前整改,超前防范,能及时消除缺陷,有效预防不规范事件的发生。信息化闭环管理,不仅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还能预防因模糊的人工书写与误差所至的风险隐患,进一步降低不规范事件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血液科住院输血患者临床治疗中选用零缺陷护理干预方案,能有效控制输血过程中输血不规范事件的发生概率,提升输血安全性,并能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Yee MEM, Josephson CD, Winkler AM,et al.Hemoglobin A clearance in children with sickle cell anemia on chronictransfusiontherapy[J] Transfusi on,2018,58(6)-1363-1371.

  [2] Anne-Pauline Bellanger, Gabriel Reboux, Florent Demonmerot,et al.Fungal aerocontamination exposure risk for patients in 3 successive locations of a pediatric hematology unit department:Infuence of air equipment and building structure on air qualityJ]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7,45(10)-:109-113.

  [3]唐雯范许洲,,李娜等无偿献血者ABO初筛血型错误原因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8,31(11):63-65.

  [4]王永莉宁园吴丽娜零缺陷护理管理理念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干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18(15):2263-2266.

  《零缺陷护理在血液科输血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作者:徐琳洁 殷丹 李丽

文章标题:零缺陷护理在血液科输血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linchuang/4750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