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不寐临床研究进展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1-11-30 10:22 热度:

   失眠是一种慢性疾病,以睡后易醒、时寐时醒、质量低下、难以入睡为主要表现且经常伴随多梦、头晕、记忆力下降、心神不安等症状。如今失眠患者数量持续增长且趋于年轻化,已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及学习,降低幸福指数,得到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1,2,3]。目前,国内外大多失眠患者主要依赖各种安眠类药物(艾司唑仑、舒乐安定等)来解决失眠问题,殊不知此类药物存在依赖性和复发性[4],且长期服用还可出现健忘、头痛、心悸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5]。针灸作为传统医学治疗失眠症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操作简便、行之有效、无毒副作用、标本同治等[6];还可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解郁安神、交通心肾而从根本上缓解失眠者的痛苦。为了方便临床进一步对失眠展开研究,本文就针灸治疗失眠症临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针灸治疗不寐临床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因病机

  心神失养、邪扰心神发为本病,其病位主要在心,但与肝、脾、肾紧密相关。《症因脉治·不得卧论》[7]中有载:“肝火不得卧之因则夜卧不宁矣。”肝火旺盛或肝气郁结难疏日久化火,邪火上扰于心神,神出于舍而不寐。《景岳全书·不寐》[8]曰:“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劳倦失宜、思虑过度伤及脾脏以致气血生化乏源,心失于濡养则心神不安而不寐。《医述·杂证汇参》[9]中言“心火上浮,不能下交于肾,肾水下虚,不能上交于心”,水火不济,心肾不交则失眠。《素问·逆调论》曰:“胃不和则卧不安。”宿食不消,停滞于胃,气机失和,浊气上逆扰动心神则失眠。可知致病之邪有虚有实,治疗更需多方面考虑,安和多脏。

  2 、针灸治疗

  2.1 、单纯针刺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并与五脏的位置相应,针刺相应部位对疾病有着特异性作用。李欧静等[10]针刺五脏俞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将64例患者随机分至观察组以针刺五脏俞、膈俞、神门穴,每日1次;其余64例患者于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0.4mg/d。治疗4个疗程(5日为1个疗程)后完全采用针刺治疗的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98.3%、对照组95.2%(P<0.05)。曹燕等[11]以观察组(42例)针刺百会、印堂、足三里(双侧)、安眠穴、三阴交和神门穴,对照组(42例)在相同取穴方式下进行假针刺,30min/次,每周3次。4周治疗结束后,统计数据显示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有效率92.61%高于对照组81.45%(P<0.05)。苗易发等[12]观察组针刺五神穴(神堂、神藏、神封、神门、神道),对照组选取照海、四神聪和安眠等穴,5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有效率为88.9%(P<0.05)。

  2.2 、针刺结合他法

  2.2.1 、针刺结合艾灸

  艾灸法具有温经通络、引火归元、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作用且有可自行操作和简便安全等优点[13]。蒋轶男等[14]采用针刺结合艾灸法治疗失眠,针灸组针刺神门、四神聪、内关等穴,并温和灸涌泉穴(双侧);西药组每日口服艾司唑仑1mg,治疗28天(即4个疗程)后,针灸组效果胜于西药组,针灸组和西药组有效率分别为94.3%和82.9%(P<0.05)。王宁等[15]利用董氏奇穴结合艾灸治疗200例失眠患者,皆针刺心灵、下三皇、镇静等穴位并根据证型分别艾灸五花穴、三黄穴、三火和四花穴等,2日/次,共针灸10次。结果:总有效率100%。张婉容等[16]将100例患者随机分组,针灸组(50例)以“引气归元针法”针刺中脘、气海、关元等穴,同时艾灸涌泉穴;西药组(50例)口服舒乐安定2mg/d和谷维素片20mg/d,治疗20天后,针灸组以90.0%的总有效率证实针灸结合艾灸疗法显着优于西药组68.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 、针刺结合放血疗法

  鲁文蛟等[17]取调蹻脉结合刺血疗法治疗失眠,治疗组(30例)先针刺双侧申脉、照海、睛明等穴后双耳交替点刺放血,对照组(30例)取双神门、安眠穴、内关穴、三阴交等穴常规针刺,5次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有效率93.33%远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雪飞等[18]刺络“五脏俞”法治疗失眠,治疗组和西药组各30例,治疗组先以采血针点刺五脏俞(肝、心、脾、肺、肾俞)放血,再常规针刺双侧神门及三阴交,西药组服用安神补脑液(10m L/次,每日2次),治疗1个月后两组皆能改善睡眠质量,但刺络“五脏俞”法有效率为83.33%,显着优于口服安神补脑液的66.68%(P<0.05),可见针刺结合放血疗法效果显着。

  2.2.3 、针刺结合电针疗法

  电针具有直接刺激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的作用[19],目前在临床中的应用日见广泛。汪德瑾等[20]纳入72例失眠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电针组针刺百会、四神聪、神庭等穴并加电针,药物组每日口服阿普唑仑0.4mg,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电针组有效率为93.3%,远高于药物组的68.8%(P<0.05)。杨佐琴等[21]采用电针配合耳穴治疗围绝经期的失眠患者,治疗组(30例)针刺印堂和百会并加以电针,并在肝、脾、肾、心等所对的耳穴区域进行耳穴按压;对照组(30例)口服艾司唑仑1mg/d,7天为1个疗程。治疗21天结果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3.3%(P<0.05);且在后期回访过程中发现电针组基本无复发的患者,而对照组则对药物有一定的依赖性。吴建丽等[22]用项部腧穴加电针治疗失眠患者,观察组(36例)针刺项部腧穴并加电针,对照组(36例)取穴与观察组相同并进行常规针刺,6天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治疗组效果显着且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1.4%和70.6%(P<0.05),可见项部腧穴配合电针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常规针刺。宋晶等[23]纳入120例患者并分为三组(针刺组、电针组和药物组),药物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1mg/次·d),针刺组针刺四神聪等穴,电针组在针刺组的基础上加以电针四神聪45min/次,三组皆1次/日,共治疗21天。结果示电针组有效率可达90.00%,药物组和针刺组有效率不及电针组分别为82.14%和75.86%,电针组结果显着优于其余两组(P<0.05)。

  2.2.4 、针刺结合中药

  唐艳等[24]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汤剂治疗失眠,将符合研究条件的64例失眠患者随机分组,西药组(32例)口服艾司唑仑(1mg qd),中药组(32例)针刺三阴交、风池、神门、心俞、肝俞等穴位并口服丹栀逍遥散(早晚温服,每日1剂)。治疗12天后,中药、西药两组的总有效率相差较大,分别为93.88%和75.13%(P<0.05)。贾晶晶等[25]以五运六气学说为理论基础指导针药结合治疗失眠,对照组口服地西泮2片/日,实验组采用“同经异时母子取穴法”针刺治疗并口服酸枣仁汤,7天为1个疗程。两组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实验组有效率(93.3%)远胜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敏等[26]将20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纳入研究,对照组口服安眠酮片,实验组选取申脉、神门、照海等主穴加辨证配穴,并口服安神定志丸,7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实验组有效率高达90.00%,而对照组仅为56.67%,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失眠效果显着(P<0.05)。

  3 、穴位贴敷治疗

  周艳等[27]将92例失眠患者分为贴敷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日口服舒乐安定1mg,贴敷组每日取吴茱萸散贴敷神门、五脏俞、内关等穴4h。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后贴敷组有效率达84.8%,显着优于口服舒乐安定的71.7%(P<0.05)。刘莉等[28]以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进行分组实验,对照组(30例)予临床常规护理即保持环境安静、不喝咖啡、浓茶、听轻音乐,治疗组(30例)则依照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并睡前行贴敷疗法(神阙穴),1次/日。治疗1个月后,数据显示配合贴敷疗法的治疗组其有效率为83.3%,而仅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有效率为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埋线疗法

  李伟鸿等[29]随机将72例失眠患者分为三组:埋线组(24例)取穴神门(双)、心俞(双)、脾俞(双)、肾俞(双)、三阴交(双),1次/2周;针刺组(24例)于相同穴位行常规针刺,1次/d;药物组(24例)服用复方枣仁胶囊(日1剂,早晚温服)。治疗30天后,三组有效率各为87.5%、62.5%和58.33%,埋线组治疗效果优于其余两组(P<0.05)。蔡云聪等[30]用泻南补北穴位埋线法治疗失眠,治疗组依据泻南补北法在心俞(双侧)、肾俞(双侧)、膻中、关元进行穴位埋线,对照组每日口服阿普唑仑0.4mg,两组疗程均为每周1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泻南补北穴位埋线法的治疗组有效率为96.7%,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

  5 、揿针

  李春香等[31]用揿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治疗组用揿针直刺神门、足三里、脾俞等穴,对照组于相同穴位行常规针刺,1次/d,5天1个疗程。4个疗程后治疗组揿针疗法效果显着,有效率可达为93.75%,对照组常规针刺亦有效,有效率为86.67%(P<0.05)。黄润泽等[32]复合型加揿针敷贴治疗失眠。观察组用复合型加揿针左右交替直刺四神聪、神门穴、三阴交等穴,对照组每日口服艾司唑仑1mg。两组各治疗4个疗程(1个疗程7天)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相差悬殊,分别为95.5%和69.7%(P<0.05)。

  6 、总结与展望

  针灸治疗失眠疗效显着且方法众多,依据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运用针灸治疗失眠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但也存在诸多不足,诸如:(1)样本量过少且单一;(2)临床诊断标准不一,缺乏客观性指标;(3)缺乏周期性的回访,无法准确了解其远期疗效以及复发机率等问题;(4)临床大多采用PSQI,主观性较强;(5)缺乏补泻手法的应用,特别是传统补泻手法。同时失眠与心理、情志等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临床研究少有将针灸与五音疗法和心理疗法相结合。笔者认为在后期若能增加此方面的探究,方能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刘鹏飞,康天威,白晶梅等甘肃省成年人失眠状况调查与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9,33(7):60-61.

  [2]敬攀,胡珍玉,吴瑕等宁波市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学生失眠状况调查和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1):126-129.

  [3]张荣珍。王志青.刘冬梅等.宜宾地区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失眠情况调查[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5,41(3)-:150-154.

  《针灸治疗不寐临床研究进展》来源:《按摩与康复医学》,作者:高鹏鹏;程佳莉;赵旭春;孟丽娟;岳娜

文章标题:针灸治疗不寐临床研究进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linchuang/4729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