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苏颗粒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1-05-27 10:56 热度:

   慢性胃炎是临床较常见的胃部疾病,该病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长。临床常见类型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造成慢性胃炎的病因较多,常见原因有病毒、病菌等的感染,如幽门螺杆菌等引起的急性胃炎,导致胃黏膜病变后发展成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还有刺激性物质、药物、口腔以及咽部的慢性感染等因素,包括环境变化和长期生活不规律也会造成患者出现慢性胃炎。胃炎会严重影响患者胃功能,造成G细胞丧失及促胃液素减少,胃部蛋白酶及内源性因子不足[1]。慢性胃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隐痛、食欲减退、反酸等。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导致贫血、消瘦、腹泻等症状[2,3]。特别严重的胃炎会出现间歇性隐痛或钝痛,可表现为剧烈绞痛,严重威胁患者健康。本研究旨在探讨胃苏颗粒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胃苏颗粒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上犹县中医院2017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56例,纳入标准:(1)经胃镜及常规检查后确诊为慢性胃炎;(2)患者知情且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1)接受过胃部治疗患者;(2)对本研究使用的治疗药物存在禁忌证者;(3)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有效沟通患者;(4)合并其他脏器重大疾病患者。按照盲选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9~72岁,平均(52.2±4.2)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3.1±0.8)年;疾病类型:慢性浅表性胃炎9例,慢性糜烂性胃炎1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8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14例;年龄31~76岁,平均(54.1±3.5)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2.8±0.7)年;疾病类型:慢性浅表性胃炎8例,慢性糜烂性胃炎1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三联疗法治疗,即予以阿莫西林(山西同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492)、奥美拉唑肠溶片(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6724)、甲硝唑片(天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1020125)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阿莫西林0.5 g/次,口服,3次/d;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次,口服,3次/d;甲硝唑片0.4 g/次,口服,3次/d,三联用药持续治疗1个月。观察组予以胃苏颗粒(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30002)治疗,将药物颗粒倒入温开水中搅拌,直到颗粒全部溶化后服用,1袋/次,3次/d,持续治疗1个月,在用药过程如有少量沉淀,可进行摇匀后进行服用。

  两组在治疗期间均需要按照护理人员开展的饮食指导饮食,禁止烟酒。在治疗及后续阶段禁食生冷、辛辣及具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在饮食上应以清淡、容易消化食物为主,还要营养均衡,满足其营养需求,为其早日康复,提供科学的膳食营养搭配。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其判定标准:显效:胃镜检查显示患者病变消失,且幽门螺杆菌转阴,G细胞、胃部的蛋白酶及内源性因子恢复正常;有效:经胃镜检查显示病变范围缩小>50%,幽门螺杆菌转阴,G细胞、胃部的蛋白酶及内源性因子改善;无效:经过胃镜检查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比较两组上腹疼痛、反酸、厌食及嗳气等症状缓解时间。(4)观察两组恶心呕吐、皮疹、腹泻和口干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0,P<0.05,见表1)。

  2.2 、炎性因子

  治疗前两组CRP、IL-8、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IL-8、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症状缓解时间

  观察组上腹疼痛、反酸、嗳气、厌食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2,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不规律的饮食结构,使得慢性胃炎发病率持续攀升,从而威胁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4,5]。该病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G细胞丧失,胃部的蛋白酶及内源性因子不足,使得胃功能出现功能性障碍,对患者营养摄入等造成了影响,导致免疫能力下降。慢性胃炎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主要有刺激性物质、药物、口腔以及咽部的慢性感染等,另外环境变化和长期生活不规律也会导致慢性胃炎[6,7],且部分患者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也易诱发胃神经功能紊乱,使胃液的分泌出现问题,导致胃炎产生。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食欲减退、反酸等。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导致患者贫血、消瘦、腹泻等症状。如胃炎特别严重的患者会出现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以及剧烈绞痛。老年人也是慢性胃炎的多发人群,与老年人功能逐步衰退,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胃镜检查显示患者胃黏膜会有糜烂、出血及水肿等现象,因此给予患者及时的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8,9]。既往常采取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甲硝唑片三联疗法治疗该病。其中阿莫西林属于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能够在胃肠道中被吸收,对细菌有着非常良好的抑制作用,在进入人体后水解出肽键,能够对细菌内部的转肽酶进行有效结合,导致细胞壁的合成受阻,对导致胃炎的幽门螺杆菌起到灭杀作用,且效果明显。奥美拉唑适属于质子泵抑制剂,在进入人体后可形成良好的抑菌效果,因此奥美拉唑对胃酸有较强的抗性。3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胃部炎性反应,但长期治疗效果不佳,可形成耐药性,难以形成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患者会发生腹泻、呕吐、恶心及过敏等不良反应[10,11]。

  传统医学认为慢性胃炎的治疗应以理气疏肝、解郁以胃等方式进行,可提高临床疗效。胃苏颗粒主要由香附、佛手、紫苏梗、陈皮等几味药材组成[12,13],其中佛手、陈皮可化湿、健脾,具有一定的理气效果;鸡内金可升降气机、实现消积行气的功效,诸药联用可达到消涨止痛、理气疏肝的疗效,可见胃苏颗粒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及胃液酸度,增强肠胃蠕动功能,有效修复胃黏膜[1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上腹疼痛、反酸、嗳气、厌食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胃苏颗粒可提高临床疗效,与田涛等[15]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说明胃苏颗粒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仁鹏.胃苏颗粒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5(2):160,176.

  [2] 陈新,王安平.胃苏颗粒辅助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环氧化酶-2、钙黏蛋白E表达及血清降钙素原、促胃液素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8,24(1):19-22.DOI:10.13210/j.cnki.jhmu.20171120.030.

  [3] 刘志清,艾耀伟.胃苏颗粒联合三联疗法对慢性胃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4):24-27.

  《胃苏颗粒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来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作者:赖燕华,蓝冬香

文章标题:胃苏颗粒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linchuang/4579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