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6-10-11 11:15 热度: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嘴常见的类型之一,主要是动脉壁失去弹性,变厚变硬引起的,患者自身的习惯养成对病情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戒烟戒酒,本文主要分析中药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作为汉语世界中唯一的动脉硬化性疾病专业期刊,主要报道生物医学中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其它动脉硬化症等)和血管生物的学术研究论文、诊治经验和典型病例等。

  有文献报道,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而CRP可以准确地反映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状况。

  目的:探究中医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研究情况,研究各种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并探讨预防策略。方法:2009年5月~2010年6月我院选取50例采用中医进行预防性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同时选取50例采用西医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液中白细胞(WBC),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和空腹血糖。结果:中医组的CRP,WBC,血脂及血糖水平均低于西医治疗组,其中CRP,WBC水平比较尤其显著,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医治疗组CRP,WBC,血脂及血糖水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时,CRP,WBC分别与患者的TC、TG、LDL及空腹血糖指标成正相关(P<0.05),而与HDL水平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采用中医预防性治疗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发生以及体内血脂、血糖的异常代谢的临床效果良好,可以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

  同时白细胞(WBC)在血液当中的含量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生显著的变化[1]。我院为进一步了解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2009年5月~2010年6月我院选取50例采用中药进行预防性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同时选取50例采用西医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含量、血脂及其空腹血糖。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诊断标准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所制定的标准。中医治疗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7~88岁,平均(62.8±6.9)岁。西医治疗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5~87岁,平均(62.9±7.1)岁。均排除患有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所引起的严重影响血液流病变指标等疾病。

  1.2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等中药进行治疗,而西医治疗组则采用西药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疗程均为24周。

  治疗结束后进行复诊检测。

  1.3危险因素检测

  CRP检测:患者入院次日早晨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液3ml,离心分离血清,放置于-20℃冰箱保存待测。检测患者静脉血清中CRP含量,正常值<5mg/l。

  WBC检测:患者入院次日早晨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液4ml,并进行抗凝处理。抽血前禁止进食饮水。使用医院标准方法对患者的血液进行常规检查,正常人WBC范围为(4-10)×109/l[2]。

  血脂及血糖检测:在患者入院治疗早晨进行空腹抽取静脉血液,检测患者的血脂及血糖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空腹血糖。

  1.4统计学分析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中医组的CRP,WBC,血脂及血糖水平均低于西医治疗组,其中CRP,WBC水平比较尤其显著,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对中医治疗组CRP,WBC,血脂及血糖水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时,CRP和WBC分别与患者的TC、TG、LDL及空腹血糖指标成正相关(P<0.05),而与HDL水平呈现负相关(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中医预防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应从病情的具体状况考虑,全方位掌握其病理特点,给予辨证施治,从而发挥中医全面调节机体机能的优势,对病情进行多途径、多环节及多靶点的干预治疗。目前有文献报道,采用中医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然而目前中医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存在病例较少、缺乏随机对照及可重复性差等缺点[3-4],所以对于中医治疗应进一步研究应根据循证医学和临床药理实验管理规范的要求,开展全方位的临床研究,证明中医对于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

  通过本组资料结果显示中医组的CRP,WBC,血脂及血糖水平均低于西医治疗组,其中CRP,WBC水平比较尤其显著,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医治疗组CRP,WBC,血脂及血糖水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时,CRP和WBC分别与患者的TC、TG、LDL及空腹血糖指标成正相关(P<0.05),而与HDL水平呈现负相关(P<0.05)。

  显示出中医对于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具有很好的疗效,甚至优于西医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采用中医预防性治疗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以及体内血脂、血糖的异常代谢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

文章标题:中医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linchuang/3363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