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及范文参考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5-05-25 15:32 热度:

  医学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当代医学》,杂志是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期刊。曾荣获卫生部优秀期刊奖。本刊为国家级正式出版刊物,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4393,国内统一刊号:CN11-4449/R,国内邮发代号:82-829。本文是一篇儿科医生评职称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中山市民众医院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使用干扰素肌注及雾化的疗效对比。有需要发表论文的作者可以联系搜论文知识网在线编辑快速投稿。

  摘要 目的:探讨干扰素肌注及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儿240例,年龄3个月~12岁,随机分为A、B、C组,各80例。A组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 1b肌注,B组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 1b雾化治疗,C组使用其他药物雾化吸入,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A组(86.25%)和C组(7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退热时间与A组和C组比较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小儿,干扰素,临床疗效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呼吸道疾病,也是小儿多发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可诱发肺炎甚至是呼吸衰竭。因病毒类型多,在众多医院,尤其在农村基层医院不能一一检测、分类。故目前在农村基层医院,寻找一些普及面广及有效的治疗方法较为迫切。近年来,临床将干扰素应用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其不仅可提高患儿的免疫能力,还具有抗病毒作用。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干扰素肌注、干扰素雾化治疗与其他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选择最佳治疗药物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儿240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均具有发热以及卡他症状,病程≤48h,无淋巴结肿大、扁桃体渗出以及中耳炎等,末梢血白细胞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均正常,一般状况良好,除外合并其他疾病患儿。患儿年龄3个月~12岁,平均(8.3±0.6)岁;白细胞计数(4.2~12.37)×109/L,中性粒细胞比26%~55%,淋巴细胞比45%~60%,经胸部正位片拍摄未见异常。患儿随机分为A、B、C组,各80例,3组年龄、性别、血液学指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A组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 1b0.5~1μg/(kg・d)肌注,1次/d,连续3~5d为1个疗程;B组予以干扰素-α 1b0.5~1μg/(kg・次)加入0.9%氯化钠溶液5mL进行高频雾化治疗,2次/d,20min/次左右,连续用药3~5d。C组是对照组,使用其他药物雾化吸入,2次/d,20min/次左右,连续用药3~5d。3组治疗过程中均不应用其他药物治疗。

  观察指标:观察3组的咳嗽、流涕、鼻塞、咽部充血以及发热等症状改善情况,统计3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观察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疗程结束后,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体温复常,呼吸道功能恢复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显著改善,体温尚未恢复正常但已经大幅度降低;③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持续发热甚至加重,需要改用其他药物治疗。

  统计学分析: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退热时间比较:A组的退热时间10~31h,平均(22.44±7.23)h;B组的退热时间8~26h,平均(16.43±6.19)h;C组的退热时间22~43h,平均(32.47±8.62)ho B组的退热时间与A组和C组比较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讨论

  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常表现为发热、咳嗽以及咽痛等,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由于病毒是一种病原体,故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具有传染性,容易诱发严重并发症。由于呼吸道病毒感染受累器官均可影响呼吸道功能,例如咽喉、气管和肺部等,故极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功能受损甚至丧失,增加细菌入侵风险,诱发二次感染,如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可继发肺炎,且随着病程的推移病情将持续加重,严重时甚至可威胁患儿的生命。

  既往治疗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多应用静脉给药的方式,利巴韦林是最常应用的静脉药物之一,其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与传播,对于呼吸道病毒具有免疫以及中和抗体等作用。这种疗法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药物吸收效果,但难以确保炎症最严重部位的血药浓度,疗效并不非常满意。此外,患儿年龄尚小,静脉穿刺难度较大,如反复穿刺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同时也将影响患儿监护人的情绪。干扰素是近年来临床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接触性药物,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应用干扰素雾化治疗,药物能够与细胞表面受体直接接触并结合,从而诱导细胞生成多种抗病毒蛋白,有效抑制细胞中病毒的复制,提高患儿的抗病毒能力。同时,干扰素能够增强淋巴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功能,提高其特异性细胞毒作用,从而抑制病毒的入侵与感染。还有研究表明,干扰素能够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有效清除恶变细胞,从而抑制病毒发展,疗效显著。干扰素雾化治疗操作简便,对患儿元创伤,患儿的依从性好,药物可直接接触呼吸道黏膜,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作用,快速有效地控制病情。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B组的退热时间与A组和C组比较显著缩短。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证实了其有效性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文章标题:医学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及范文参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linchuang/2689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