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投稿右肾血管变异1例考察报告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5-02-09 16:00 热度:

   【摘要】在解剖教学标本制作标本过程中发现一例右肾副动脉和肾动、静脉及肾盂位置变异的标本。经考察发现右肾动脉为多支型,肾动脉对肾静脉有压迫。肾动脉在距离起始处20.12mm发出一支副肾动脉,斜向上走形注入肾实质。此外,在靠近肾盂处有肾动脉压迫肾盂输尿管移行处。为积累解剖学资料,提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投稿,肾动脉变异,副肾动脉,肾盂

  在解剖教学标本制作过程中,发现1例右侧肾血管的变异标本:肾动脉的分型具有多样性,解剖学与临床报道资料颇多,但肾血管变异,对于临床应用及影像学具有一定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材料源于标本库,经甲醛防腐灌注浸泡2年,标本固定与保存完好,结构完整。经解剖暴露腹后壁肾区,参照《中国人解剖学数值》,采人类学非测量性观察和马丁仪直尺测量(±0.01mm),对比相关解剖结构进行综合考察,参照《中国人解剖学数值》对比分析。

  2 观测结果

  在右肾原位前面非测量性观察:右肾动脉多分支,腹主动脉约在第2腰椎平面、肠系膜上动脉稍下方发出右肾动脉,可见肾动脉呈横“Y字”形分叉,再分为3支进肾门。有两支肾上级动脉和一支肾下级动脉由皮质表面入肾。肾上级动脉近上端的一支较细长,起源于肾动脉干,而近肾门的一支上级动则起源于肾动脉二级干;其下级动脉距肾门约10.24mm进入肾下端前又发出一段细小分支,二者约成90°角度进入肾下端皮质。凡不经肾门入肾的额外肾血管均称为副肾动脉或静脉,或称为肾迷走血管。肾迷走血管可为单侧也可双侧同时出现,其出现率为59.4%,而入肾下极的迷走血管的出现率为6.3%。此外,还发现本例标本构成肾蒂的结构顺序也有变异,自前向后为肾动脉、肾盂和肾静脉。

  3分析讨论

  本例变异与畸形标本的肾蒂内结构由前向后为肾动脉、肾盂末端和肾静脉[1],肾动脉分支和肾静脉对肾盂末端有明显的挤压作用。由于这种局部解剖关系,形成肾动脉压迫肾静脉和肾盂,致使肾静脉回流受阻,肾内静脉压增高, 而肾动脉的血流量则相对减少, 有可能产生肾血管性高血压。同样,由于这种解剖关系,可随体位的变动, 而症状会发生不同变化, 如当直立时, 动脉压迫静脉更加严重, 可能为直立性高血压的病因之一[2],是产生临床蛋白尿、血尿的因素之一。由于肾盂受压出现肾积水,肾浓缩排泄功能受损等表现,严重者可发展为完全性梗阻时可导致肾功能丧失[3]。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是肾积水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病变过程进行迟缓,早期发现较为困难,常至肾功能严重损害后才明确诊断[4]。右肾动脉存在过早分叉现象,故取肾时应注意动脉截断点位于肾动脉主干上以避免增加手术难度[5]。副肾动脉发出右睾丸动脉和肾上腺下动脉在临床肾手术应予注意。上述解剖变异给肾移植技术上造成一定困难,了解此类变异可供肾脏疾病的诊断、肾移植和肾切除术和护理应用提供参考,并对解剖学形态变异的的收集及数值的增补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程清洲,戴冀斌R.罕见的左右肾动脉变异1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1,19(4):371.

  [2]韩世安,孙义清.双侧肾动脉钩绕肾静脉一例报告[J].承德医学院学报,1987,(1):61.

  [3]谢向辉,黄澄如,孙宁等.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临床和病理特点[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28(1):121-122.

  [4]周国防.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临床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16):82-83.

  [5]王杭,王国民,罗宝国等.国人肾血管应用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7,34(1):119-121.

文章标题: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投稿右肾血管变异1例考察报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linchuang/2533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