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投稿CT灌注成像对肺癌的治疗疗效评价价值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11-29 16:53 热度:

 

  【摘要】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肺癌放疗治疗疗效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2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7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患者化疗前、后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比较分析治疗后有效与无效患者的血容量(BV)、血流量(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表明通透性(PS)以及强化峰(PH)等参数结果。结果:27例患者化疗后19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70.37%,无效8例,无效率为29.63%。灌注参数中治疗后有效组BV、BF、PS和PH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效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扫描能准确反应肿瘤血流情况,对治疗效果有确切的评价意义,对治疗优化方案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医学论文投稿,肺癌,CT灌注成像,化疗

  肺癌在我国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对延长患者生命意义重大,治疗的疗效评价则对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肿瘤内血管极为丰富,血管的过分生长则使其血管形态、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1-2]。而CT灌注成像恰可以反映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形态学与动力学等的变化[3-4]。因此其在诊断肿瘤发展以及治疗疗效评价方面具有极大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2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分析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这27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和随访记录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其中男21例,女6例,平均年龄(41.56±9.37)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有实体病灶证据,临床分期为Ⅲb-Ⅳ期,KSP评分大于60分,心、肝、肾功能基本正常,无其他特殊严重的疾病史,经分析评价所有患者的预计生存至少3个月。

  1.2 方法

  入院后,经患者同意进行相关研究。对每位患者进行编号并记录。治疗前进行CT灌注成像,记录各参数数据。然后进行相同方案的化疗计划,采用TP方案(顺铂+紫杉醇)或者 NP方案(顺铂+长春瑞滨),完成化疗疗程后对每位患者相关标准进行治疗疗效的评价,并按编号记录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5]。随后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两组,分别进行CT灌注成像,随后统计分析灌注参数结果。

  所采用的CT为Philips Brilliance64层螺旋CT,CT参数:120 kV,50 mA,层厚0.5 mm,0.5 s/周。采用优维显300对比剂,300 mg/ml,灌注成像扫描对比剂剂量为50 ml,以5 ml/s速度注射,10~30 s后开始扫描,间隔时间为2 s。数据采用非去卷积法,获取血容量(BV)、血流量(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表明通透性(PS)以及强化峰(PH)等参数。排除患者等其他一切影响扫描质量的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27例患者肺癌组织最大13 cm,最小2.6 cm,平均(5.37±2.13)cm。行CT灌注成像其相关灌注参数为:MTT在20~30 s,平均(13.79±2.68)s;BV平均值(16.32±4.57) ml/100 g;BF平均值(23.96±9.93) ml/(min・100 g);pH平均值为(28.32±7.64) Hu;PS平均值为(22.35±7.43) ml/(min・100g)。治疗后,27例患者19例有效,8例无效,按照预定患者编号统计分组患者治疗前的各参数平均值,然后对有效与无效患者分别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分别计算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参数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详见表1。有效组19例患者治疗前后CT灌注扫描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效组患者治疗前后参数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当前CT灌注成像在临床上对肿瘤在诊断和治疗疗效的评价运用较多,也逐渐发现其评价价值突出。肿瘤组织内血管丰富,血流量和血容量也相应较大,抑制血管的生长是治疗肿瘤的途径[6-8]。但往往凭普通CT扫描以肿瘤大小情况对肿瘤组织的生长情况进行评价不甚严谨。CT灌注扫描借以肿瘤组织中血管及血液的形态学和动力学改变来评价,能够准确反映肿瘤的血供等,通过各项灌注参数比较,能定量评价肺癌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化,早期预测治疗效果[9-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组治疗前较治疗后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明通透性(PS)以及强化峰(PH)显著下降(P<0.05),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显著增加(P<0.05)。但无效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方面说明,CT灌注扫描能准确的反应肿瘤内血管形态及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另一方面通过两组的比较说明CT灌注扫描能有效的评价治疗效果。这与郑心婷等[13]以及张红芳等[14]的研究结果持基本相同观点。

  总之,因为癌组织中血管明显多于正常组织,CT灌注成像能对肿瘤中的血管和血压进行参数化分析,能客观、科学的评价肿瘤的生长或抑制情况,那么该方法对肺癌治疗的效果预测、疗效评定及实验性化疗方案的疗效等均有极大的价值,值得临床运用。

  参考文献

  [1] Miles K A,Griffiths M R. Perfusion CT: a worthwhile enhancement[J]. Br J Radiol,2003,76(2):220-231.   [2] Miles K A. Funct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in oncology[J].Eur J Cancer,2002,38(10):2079-2084.

  [3] Kan Z,Phongkitkarun S,Kobayashi S,et al.Functional CT for quantifying tumor perfusion in antiangiogenic therapy in a rat model[J]. Radiology,2005,237(1):151-158.

  [4]赵振军,梁长虹,谢淑飞,等.多层螺旋CT肺灌注对肺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2):232-235.

  [5]林丽珠,陶志广,周岱翰.WHO标准和RECIST在肺癌多中心疗效评价的比较[J].中国肿瘤临床,2006,33(5):253-255.

  [6]夏平,郝敬明,王涛,等.CT灌注成像在肺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8(15):565-568.

  [7]夏平,王绪,郝敬明,等.CT增强扫描在评价NSCLC血管生成中的临床意义[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4):305-308.

  [8] Bellomi M, Petralia G, Sonzogni A, et al.CT perfusion for the monitoring in rectal carcinoma:initial experience[J].Radiology,2007,244(2):486-493.

  [9] Park M, Klotz E, Phys D, et al. Perfusion CT:noninvasive cancer response to concurrent chemo-and radiation therapy[J].Radiology,2009,250(1):110-117.

  [10]左衍海,施鑫.CT灌注成像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3):324-328.

  [11]耿军祖,王福江,陈玉康,等.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癌血供放疗前后的定量对比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9):920-923.

文章标题:医学论文投稿CT灌注成像对肺癌的治疗疗效评价价值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linchuang/2404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