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表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82例临床分析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11-08 14:40 热度:

  脑卒中后癫痫指脑卒中前没有癫痫病史,卒中后一定时间出现癫痫发作并排除脑部和其他代谢性病变。其不仅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而且使脑卒中致残率和致死率大大增加。随着脑卒中发病的年轻化、复杂化,临床工作者对脑卒中后癫痫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本研究分析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时间、发作类型、卒中类型、病灶部位及治疗预后等临床特征,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748例脑卒中病例中82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10.96%,82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中,早发型癫痫发病率(68.29%)明显高于迟发型癫痫(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发型癫痫以出血性脑卒中(82.14%)为主,以部分性发作(78.57%)多见,迟发型癫痫以缺血性脑卒中(80.77%)多见,以全身性发作(65.38%)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层病灶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79.27%)明显高于皮质下病灶(2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癫痫是否坚持服用抗癫痫药物对预后无明显影响,迟发型癫痫是否坚持服用抗癫痫药物对预后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与卒中类型、病灶部位、发作类型、治疗等密切相关,了解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特点及相关性,利于指导治疗,评价结果。

  关键词:医学论文表,脑卒中,癫痫,发病机制,临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来自2011年1月―2012年10月晋城市荣军康复医院及晋煤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48例,其中脑出血431例,脑梗死317 例,均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且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脑卒中后癫痫患者82例,排除既往有癫痫病史或其他原因所致的继发性癫痫,分为早发型癫痫(2周内癫痫发作)和迟发型癫痫(卒中2周后发作),均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1981年癫痫发作分类方案诊断标准,其中男 48例,女34例;年龄35岁~81岁(44.7岁±4.2岁);脑出血继发性癫痫51例,脑梗死继发性癫痫31例。

  1.2 研究方法 通过病例回顾及门诊、复诊、随诊等方法采集病例资料,分析82例癫痫患者的发作时间、发作类型、卒中部位、卒中类型及治疗预后等临床特征,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癫痫发作时间与卒中类型关系 脑卒中患者共748例,继发性癫痫82例,发生率10.96%,56例为早发型癫痫,占68.29%(56/82),其中脑出血后癫痫46例,脑梗死后癫痫10例。迟发型癫痫共26例(脑梗死21例,脑出血5例),占31.71%(26/82)。脑卒中癫痫发病率早发型明显高于迟发型(P<0.01)。早发型癫痫以出血性脑卒中(82.14%)为主,而迟发型以缺血性脑卒中(80.77%)多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 癫痫发作时间与发作类型关系 本研究56例早发型癫痫中,部分性发作44例,全身性发作12例。迟发型癫痫26例,其中部分性发作9例,全身性发作17例。在早发型癫痫中,部分性发作发生率(78.57%)比全身性发作(21.43%)高,迟发型癫痫中,全身性发作发生率(65.38%)比部分性发作(34.62%)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治疗与预后 82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卒中2周内发作的患者,在早期控制发作后视情况单服丙戊酸钠片、卡马西平片或二者联合用药,1个月~2个月逐渐停药,结果5例(8.93%)因停药后再次发作而需坚持服药控制。对于卒中15 d后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在癫痫控制发作后,继续给予单服丙戊酸钠片、卡马西平片或二者联合用药。1个月~3个月逐渐停药,结果22例(84.62%)再发需坚持服药控制,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迟发型癫痫需要长期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详见表3。

  3 讨 论

  自1864年Jackson首次报道脑血管疾病与癫痫以来,人类已认识到脑卒中是癫痫最为常见的病因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脑血管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而脑血管病是继发性癫痫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据国内有关报道,急性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为5%~15%[1],而国外研究认为卒中后癫痫的最终发病率在4%左右[2],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病率为10.96%,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各家报道不同,其原因与研究对象、病史、随访时间、诊断治疗等因素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在早期(2周内)明显高于晚期(2周后),且早发型癫痫以出血性脑卒中为主,而迟发型癫痫以缺血性脑卒中多见。脑卒中急性期血流代谢细胞毒性作用和癫痫发作阈值是癫痫发作的病理生理基础,脑卒中的早期由于脑突然缺血、缺氧、水肿及脑卒中后的应激反应导致同步异常放电而引起癫痫发作。脑出血卒中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发生率较脑梗死患者高可能是由于出血血肿、水肿在颅内形成的占位效应更加突出,此外脑出血周边病灶的缺血和出血后代谢产物(如含铁血黄素)的沉积,含铁血黄素的致痫作用较强[3],因此,出血性卒中更容易引起癫痫发作。迟发型发作的癫痫是由于卒中后逐渐发生的神经细胞变性及病灶周围角质细胞增生,中风囊的机械刺激,逐渐导致胶质细胞增生,疤痕形成,萎缩黏连、移位,囊腔形成和小血管增生,最终形成癫痫灶[4]。相比出血性脑卒中,梗死性脑卒中更易形成增生的胶质组织,最终形成异常疤痕组织。这也导致了迟发型癫痫脑梗死更常见。   皮层受累是最明确的导致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之一[5]。本研究显示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与病灶部位有显著相关性,尤其与皮质损害关系密切,以额叶、颞叶、顶叶损害发生率最高,基底节区也是脑卒中常见的病变部位,未发现脑干及小脑发生癫痫的病例。皮质层部位发生卒中后癫痫概率较皮质下高,可能因为皮层神经元细胞密集,主要为锥体细胞和星形细胞,这些细胞对癫痫敏感性高,发作阈值低。受损后,皮质细胞兴奋性增高,易引起异常同步放电,导致癫痫的发生。这也说明脑卒中后癫痫发生与病变是否累及大脑皮层有很大关系。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分为部分性发作和全身性发作,国外研究提示部分性发作最常见,约占卒中后癫痫患者的69.4%[6]。本研究显示,早发型癫痫以部分性发作为主,迟发型癫痫以全身性发作多见。分析其原因,除与卒中本身发病特点有关外,由于早发型癫痫大多为住院患者,能够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从而阻断部分患者演变为全身性发作。而迟发型癫痫患者相当一部分在院外发作,患者或家属在就诊时作回顾性描述,给医生诊断分型上带来一定干扰。部分患者可能起初表现为部分性发作,未予重视而发展成全身性发作,从而也导致了全身性发作发生率高。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和癫痫中使用抗癫痫药物的研究一直是卒中后癫痫发作的热点话题,脑卒中急性期过后,是否继续应用抗癫痫药物尚有争议[7]。有学者认为应继续服用抗癫痫药物,大多数患者服用单一抗癫痫药物,即获得较好疗效。亦有学者认为因颅内高压等因素引起的早期癫痫发作,脑卒中急性期过后,这些因素逐步消除,故无须继续应用抗癫痫药物。本研究显示,对于早发型癫痫,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给予抗癫痫治疗,随着原发病的好转,癫痫发作也会改善。对于迟发型癫痫,由于中风束及疤痕组织的持续存在,神经细胞易被激发放电,引起癫痫发作,大都需要长期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了解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与发作时间、发作类型、卒中类型、病灶部位及治疗预后的临床特征,及时早期发现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减少继发性癫痫长期化、反复化的趋势,最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逊.癫痫和发作性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35-240.

  [2]Olsen TS.Post-stroke epilepsy[R].Curr Atheroscler Rep-Currenta&erosclerosis reports JT,2001:340.

  [3]Bladin C,Alexandrov A,Bellavanee A,el al.Seizures after stroke: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J].Arch Neurol,2000,57(11):1617.

文章标题:医学论文表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82例临床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linchuang/2361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