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杂志投稿不能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相关危险因素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10-25 16:21 热度:

  新生儿听力障碍为新生儿期中可筛查疾病中发生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在婴幼儿时期出现听力障碍可能会使语言发育障碍,从而对患儿的情感、智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会受到影响,为家庭与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1]。

  摘要:目的:探讨不能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5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使用耳发声发射分析仪(TEOAE)对新生儿作听力筛查,从而分析不能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进行筛选的新生儿中,通过人数为137例,通过人数为 91.33%; 有13例(8.67%)未通过。达到换血标准的高胆红素血症、血清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胆红素脑病、NBNA≤35分、黄疸发病<1d、颅面部畸形者可能与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关(P<0.05)。结论:实施新生儿听力筛查时,TEOAE可将先兆流产和外耳道畸形、先天性耳廓、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的患儿筛查率提高,但是达到换血标准的高胆红素血症、血清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胆红素脑病、NBNA≤35分不能经新生儿听力筛查检出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中国全科医学杂志,新生儿,听力筛查,危险因素

  近年来,随着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发展,在听力障碍的临床治疗水平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提升。早期对婴幼儿的听力障碍情况发现,及早采取措施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患儿的远期预后结局。TEOAE听力筛查在临床上对婴幼儿与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获得广泛认可 [2]。但是因为新生儿的听力障碍高危因素目前未完全明确,本次研究主要对进行听力筛查患儿的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对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确定,从而对新生儿听力障碍高位人群检查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 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5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男性81例,女性69例,新生儿年龄为7d~11个月,平均年龄(2.1±0.1)个月。其中剖宫产42例,自然分娩108例。入选标准:本院出生1周岁以内婴幼儿,无明显遗传性疾病,健康状况良好;排除标准:早产儿;传染性疾病患儿;严重遗传性疾病患儿;早期确诊为畸形患儿,出生后患有严重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患儿。

  1.2方法

  使用TETEOAE法进行听力筛查,所有受检者均在出生3d后筛查;确保新生儿处于自然睡眠状态,环境噪音<40dB(A)将外耳道耵聍清除,选择适合耳塞,随后密塞探头于外耳道中。测试时选择短声,根据TEOAEs强度与TEOAE频域(0.8~4.0kHz)内心噪比(≥3dB)为信号检出的主要标志。耳声发射仪自动给出检测结果, 显示“通过(pass)”或“未通过(refer)”。初次为通过者,同一天作二次检查,二次未通过者视为未通过。

  听信脑干反应(ABR)是声音刺激后引发的听觉神经、脑干各级神经核电反应,为临床使用的客观听力检测手段。

  将新生儿的胎次、性别和分娩方式、出生体质量、出生窒息、胎儿窘迫、孕早中期感冒用药史、妊娠合并症、脐带异常、听力障碍家族史、颅面部畸形、血糖、败血症、肺动脉高压、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相关的临床资料作详细记录,为新生儿评分标准。

  1.3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性别、分娩方式、家居环境、听力筛查、胎龄、胎次与听力筛查的关系

  13例(8.67%)未通过。13例新生儿均为足月儿。将通过听力筛查新生儿与未通过患儿进行对比显示,两组新生儿的胎龄、胎次、分娩方式、性别、家居条件均无明显差异(P>0.05)。

  2.2主要伴随疾病、母孕期情况、部分辅助检查结果和听力筛查关系

  听力筛查未通过新生儿的颅面部畸形、小于胎龄儿、黄疸起病时间<1d、达到换血标准高胆红素血症、血清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胆红素脑病、NBNA≤35分的发生率均显著较通过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新生儿 经过听力筛查检查先天性耳廓、先兆流产、外耳道畸形和高胆红素血症等检出率较高。达到换血标准的高胆红素血症、血清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胆红素脑病、 NBNA≤35分、黄疸发病<1d、颅面部畸形者可能与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关(P<0.05)。

  3. 讨论

  经调查显示[3],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数据显示[4],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率为8.24%,本组研究结果为8.67%,与数据结果一致。

  目前,对于听力障碍相关因素无明确的统一认识,在许多发达国家的研究中显示[5],占75%的语前聋和基因引发的听力受损呈密切相关性,有25%是基因和环境因素功能形成的损伤。经本组研究结果表示,血清CMV抗体阳性、高胆红素血症、NBNA≤35分、颅面部畸形为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胆红素血症对听觉神经、脑干听觉核、螺旋神经节细胞等都会影响损伤。经本组研究结果表示,通过组新生儿与未通过组新生儿的胆红素脑病无明显差异。可能和以下因素相关:胆红素脑病导致的听觉传导通路受损是下行性,早期主要对中枢听觉系统造成影响,听力筛查在对耳蜗损伤的反映中并不敏感;高胆红素血症在听觉损伤部分为可逆性。经学者研究表示[6],高胆红素血症导致的急性中毒性脑病、外周神经髓鞘变性,能导致脑干出现听觉变异,脑干功能暂时低下,在胆红素浓度下降后,会使ABR逐渐恢复正常;胆红素引发的听觉受损,与胆红素血症维持时间、浓度呈密切相关性,因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神经受损缓解,黄疸持续时间较短。因耳声发射听力筛查是对耳蜗等外周听力受损进行反映,在神经性损伤上并不敏感,因此,无法对高胆红素血症因其的听力损伤进行反映。在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检查中,需要实施ABR和常规听力筛查的联合听力检测。

  CMV感染为感应神经性耳聋主要因素,在听觉障碍中占35%左右。CMV感染可能和病毒诱导迷路炎呈密切相关性。经研究显示[7],CMV是细胞毒性病毒,会对耳蜗内结构造成直接损伤。有学者认可[8],CMV可组织脑室神经干细胞或者前体细胞,在细胞周期改变上占重要作用。

  NBNA是对脑损伤程度进行反应的主要指标,评分越低,表示脑部损伤越为严重,,因此,NBNA≤35分为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主要相关因素,分值越低,表示通过率越低。

  综合上述,显示达到换血标准的高胆红素血症、血清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胆红素脑病、NBNA≤35分不能经新生儿听力筛查检出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韩冰,历建强,兰兰等.中国内地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的回顾性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2,20(1):6-11.

  [2] 崔欣华,盛红,刘恒等.健康教育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实施的影响[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9):861-862.

  [3] 梁永宏,劳霞,杨福均等.正常和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19(5):416-418.

  [4] 刘俊秀,马芙蓉,马新春等.北京市8200例和西宁市194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对比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2,20(5):413-416.

  [5] 邓忠,罗铭华,董运鹏等.郴州市121352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3):306-308.

文章标题:中国全科医学杂志投稿不能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相关危险因素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linchuang/2336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