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化学生化检验结果与溶血相互的影响临床医学核心论文范文投稿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3-12-17 11:11 热度:

   本研究就溶血前后对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FUJIFILM DRI CHEM 7000干化学9项生化检测项目进行检测,就溶血干扰的机制、溶血原因、溶血对常用生化指标测定的影响及其防止等问题进行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标本为常规生化检测70例血液标本,且血清无肉眼可见的黄疸、脂浊及溶血。

  1.2 仪器 DRI CHEM 7000 干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富士公司生产)。

  1.3 试剂 由富士公司提供,同一标本用同一批号的试剂检测。

  1.4 方法 用上述70份血清标本,溶血前分别检测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UREA)、肌酐(CREA)、尿酸(UA)、葡萄糖(GLU)、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9项生化项目。然后模拟临床上常规的溶血现象用竹签轻轻将试管中的血块搅拌捣碎,使其离心后呈肉眼可见的红色(Hb>5 g/L),即为溶血,再将溶血后的血清标本重新检测上述9项生化检目。要求溶血后的检测间隔时间控制在1 h以内。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9项生化指标在溶血前后的测定值及比较见表1。 表1 9项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值在溶血前后的比较

  3 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溶血后非常显著升高的(P<0.01)的有ALT(升高17.64%),AST(升高12.98%),CK(升高10.19%),LDH(升高17.15%);溶血后非常显著降低的(P<0.01)有TBIL(降低18.18%),Cr(降低8.51%),BG(降低27.40%)。Ur与UA溶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常见的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血细胞破坏所释放的某些细胞内成分干扰或影响临床生化指标的测定。如果白细胞中某一分析物浓度极大地高于血浆,则溶血无疑会导致血浆中该成分浓度增高,使测定结果高于真值。

  标本溶血影响生化检验的主要原因有:(1)红细胞内外液的浓度差。红细胞内浓度比血浆中浓度明显高的物质有:AST、ALT、K+、CK等。(2)标本溶血,细胞内外液之间的各种反映,影响检测结果。尽管干化学法其干片涂层中附有特殊的胶膜,对干扰物有选择性过滤和吸附作用。但从以上实验结果看,标本溶血几乎影响所有生化结果,特别对ALT、AST、TBIL等项目的影响尤为严重。而生化检验结果是否能真实反映患者血清中的实际情况却十分重要。

  溶血又可分为体外溶血和体内溶血。体外溶血可由物理因素(如机械性破坏、冰冻等)、化学因素(如血样接触表面活性剂)和代谢性因素(如遗传病引起的血细胞脆性增加)引起。体内溶血可由物理因素(如人工心脏瓣膜)、生物因素(如恶性疾病)和药物毒性反应因素引起。体外和体内溶血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为血浆或血清Hb与LDA、K+平行增高,而后者通常是血浆或血清Hb与LDH升高,而K+不升高。体外溶血一方面通过样品制备技术的标准化加以克服,另一方面可以从方法学上克服和减少溶血的干扰。而属于参与其分析法化学反应的溶血干扰其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改变所有试剂的类型,改进试剂组配。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溶血的发生,我们必须注意:在采血过程中采血器具包括注射器、针头、试管保持清洁和干净,注射器针头不能用酒精消毒,因酒精可致溶血。压脉带不可扎得过紧过久,抽血时将血液注入试管不宜过快,以免血泡过多引起血细胞破裂。血液不可存放于冰箱冷冻室,避免融化后引起溶血。血液放置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消毒液或其他物质滴入标本,溶血将影响检验结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溶血标本应要求重新采集,以便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文章标题:干化学生化检验结果与溶血相互的影响临床医学核心论文范文投稿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linchuang/1990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