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支气管癌8例误诊分析

所属栏目:基础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0-10-07 08:13 热度:

  原发性支气管癌(又称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多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易于误诊。我院1997-2005年共收治肺癌误诊病例8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性别、年龄: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40岁以下1例(12.5%),40岁-60岁5例(62.5%),60岁以上2例(25%)。
  二、误诊疾病:误诊为肺结核3例(37.5%),肺炎2例(25%),肺内炎性肿块1例(12.5%),结核性胸膜炎1例(12.5%),慢性支气管炎1例(12.5%)。
  三、误诊时间:1周至4个月,其中误诊时间不足1个月者3例;1个月以上不足4个月者5例。
  讨论
  一、原发性支气管癌误诊为肺结核
  本组共3例,根据资料分析主要由以下原因而造成误诊:
  1、年龄较轻,易考虑结核。本资料中1例40岁以下患者首先诊断为肺结核。病人因低热、咳嗽、痰中带血丝入院,胸片右上肺小片状阴影,密度较淡,边缘模糊,诊断为肺结核,经抗结核治疗1月后复查胸片,阴影密度加深,并出现分叶和毛刺,反复痰液检查找到癌细胞确诊。
  2、病变位于结核好发部位。本组误诊为肺结核的3例中,病变位于右上肺1例,左上肺1例,均位于结核的好发部位,由于诊断上过分依赖X线影像检查,未能与临床密切结合而做出错误判断。
  3、临床症状倾向于肺结核的诊断。本组3例病人均有咳嗽、咳痰,1例有午后低热、盗汗、消瘦、乏力,1例咳痰带有血丝,1例血沉增快。
  二、肺癌引起的肺内阻塞性肺炎误诊为肺炎
  阻塞性肺炎是肺癌的间接征象之一,中心型肺癌多位于左右主支气管基底部至肺叶支气管分叉处,沿支气管壁表面生长,在X线上很难见到癌灶的直接征象,此时临床上常出现呼吸道刺激和梗塞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固定而局限的哮鸣音,进而发生阻塞性肺炎,易误诊为一般性肺炎。本组2例均呈急性起病,伴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其中1例经有效消炎治疗后病情无改善,经多次痰液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另1例经消炎治疗,大片状阴影很快吸收,后再次出现同一部位感染入院并确诊为中心型肺癌。
  三、周围型肺癌误诊为肺内炎块
  周围型肺癌早期X线片上多呈局限性斑片状阴影,边缘不清,密度较淡,常误诊为肺内炎块。肺内炎块金是由于肺部慢性炎症机化,形成团块状的炎性假瘤,往往形态不规整,边缘不齐,有密度较深的核心,常伴有胸膜增厚,极易与肺癌相混淆。由于病变位于外周细支气管纤维支气管镜多不能达到的部位,我们认为最有效的鉴别方法是行支气管造影;肺癌患者可见支气管腔狭窄、阻塞或压迫移位,而肺内炎块多为局限性支气管扩张,无阻塞现象。对难以确定诊断者要定期复查胸片,肺内炎块多长期无变化而肺癌生长变化较快。本组误诊1例,后经支气管造影发现小支气管阻塞并行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腺癌。
  四、癌性胸水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
  本组1例,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X线片未看到肺内病灶,胸水(第1次)呈淡黄色,胸水常规为渗出液,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但抽水后胸水生长迅速,并转为血性,反复胸水检查找到癌细胞并行CT检查发现胸水遮盖的下肺肿块。此类病人因胸水生长快,需反复抽液,可及时发现胸水性质改变,在胸水中找到癌细胞而确诊,因此误诊时间较短。笔者认为对40岁以上出现大量胸水而纵膈移位不明显或纵隔向患侧移位者,应高度怀疑为癌性胸水,应反复在胸水中找癌细胞,即使找不到癌细胞也不能轻易否定诊断,必要时可行CT扫描,有助于发现被胸水遮盖的肺内肿块,避免误诊。
  五、中心型肺癌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
  本组1例,有慢性支气管病史20余年,此次入院为受凉后发病,表现以咳嗽、喘憋为主,咳少量白色粘液样痰,X线检查示双肺门影扩大,肺纹理粗乱,未再进一步细致检查,仍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经消炎治疗1月后,出现右肺中叶不张,支气管镜检查发现相应部位支气管狭窄,取活检病理报告为鳞癌。此病人误诊原因是对病人,特别是多年病情及反反复复的老病人,仅凭经验诊断、治疗,不仔细查体和详细询问病史而造成误诊。

文章标题:原发性支气管癌8例误诊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jichu/444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