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与保健杂志投稿中医院科研综合楼的建筑规划设计实践

所属栏目:基础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08-29 14:31 热度:

  本项目为浙江省中医院国家临床研究基地科研综合楼,基地位于杭州下沙,在浙江省中医院下沙分院南侧,与原有院区紧密相连。基地西侧和西北侧毗邻城市道路,东北侧与老院区病房楼隔路相对,其中分隔新老院区之间的道路已纳入本次征地范围。

  【摘 要】本文通过结合浙江省中医院国家临床研究基地科研综合楼设计项目,针对该项目情况,提出规划的设计构思,从项目的基地规划、建筑布局及其单体的建筑设计出发,总结该项目中成功的设计手法,旨在能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指导。

  【关键词】医药与保健杂志,综合楼,医院设计,建筑规划,造型设计

  【Abstract】In this paper, by combining the comprehensive building of Zhejiang Provinc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clinical research base of 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in this project, proposes the design idea of planning, starting from the project base planning, architectural layout and monomer building design, summarizes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success of the project,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guidance for similar engineering.

  【Key words】Comprehensive building; Hospital design; Architectural planning; Modeling design

  项目概况

  南侧用地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邮政支局,东侧为泰尔茂医疗产品(杭州)有限公司。整个项目基地地势平坦,已完成场地平整工作。新建综合大楼用地共10103m2,建设规模45000m2左右,其中研究基地科研用房面积不小于12000m2。考虑到新建综合楼的相关规划指标可以和老院区整体平衡,新老院区整体用地共44773m2。规划条件规定整体容积率小于2.0。建成后床位共800张,日门诊量4000人,内部职工按1000人考虑。

  1.规划设计构思

  本工程包括了浙江省中医院下沙分院新病房大楼和国家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两大功能。针对这些要求,在对本项目规划设计构思上提出两项设计理念:(1)贯彻“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原则,既要有超前意识,又要充分考虑现实可能,力行“节约、节能、节地”的原则;(2)体现“外重环境,内重功能”以及“对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双重关怀”,营造与国家级研究基地相称的大型科研型综合楼。

  鉴于本项目建设基地是一块呈不规则五边形的场地,北边线由两条长短不一的斜线组成,利用率受到限制;同时,基地在老院区病房楼西南面,距离稍远,联系不十分紧密;基地仅西侧和西北两个短边与城市次要道路连接,人流量较少,基地最大的人流量是通过自老院区进入基地。因此,我们首先考虑的问题是新大楼与老院区建筑之间如何建立紧密联系。经过周密考虑和多方案比较,根据场地位置、周边环境、交通流量向及使用功能要求,我们将新综合楼主楼部分布置在基地的最北端,尽可能地使新楼与老的病房楼距离最短。同时,把联系新楼与老病房楼的连廊纳入设计的考虑范围,妥善地布置了连廊的接入位置。通过这两种方法,尽可能地加强新建综合楼和原有病房楼之间的联系,使扩建后的中医院仍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基地出入口布置设计方面,基地共设置三个出入口,在基地东北边,紧贴院内道路设置病房出入口。这个位置与老院区位置很近,来自老院区的大量病房人流、探视人流可以最便捷地进入新楼住院部;在基地西南角,紧贴城市道路设置研究基地出入口,同时兼做后勤出入口。污物出口位于基地西北角,与地下车道联系紧密。所有污物经地下一层的污物集中处理用房处理后,可经地下坡道直接运至院外。另外,为了使建筑总平面与不规则基地融合,我们经过多方案比较,决定采用顺应地形的不规则平面形式。主楼标准层北侧采用斜弧线,这样建筑标准层平面西侧薄,东侧厚,能够很好地放置在基地不规则的北面边线中去。同时,斜弧线与原有院区建筑门诊楼、病房楼平面上的弧线相协调,延续了老院区建筑形式,互相呼应,从而使新老院区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西侧和南侧轮廓线采用直线较为方整,与周边其他建筑相协调。弧线与直线生成的平面刚柔相济,极富建筑特色,同时很好和周边环境相融合。

  对于本项目的行车流线组织设计上,在建筑周围设置了行车道路环通,道路在基地西南角与城市道路连接,东北角与老院区内部车行道路连接。基地的西侧与南侧布置两个7米宽的地下车库坡道,停车便捷。在建筑的两个主入口附近考虑车辆地面停放。地下污物处理和太平间处考虑小货车的行车流线及停车位置,出入便捷。而对于人行流线组织设计上,在综合楼研究基地出入口和病房出入口设置了两个入口广场。病人可通过东北侧基地入口首先进入病房入口广场,然后进入综合楼,广场上布置水池与喷泉,给病人带来良好的环境感受;研究基地人员则通过西南面研究基地的入口广场后进入大楼,两条人行流线互不干扰。

  2.建筑单体设计构思

  2.1单体的平面布局设计

  (1)对本建筑整体平面布局和垂直分区构思。本项目的新楼主要由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科研用房部分和病房部分两大功能组成,二者能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结合。两大功能集中在同一建筑中,功能的垂直划分和竖向交通的组织就显得格外重要。经过多方案比较,我们在总体上考虑研究基地功能和病房功能的各自独立。因此我们在平面布置上采用了“双核”布局,给两大功能区块各自设置了交通核组织垂直交通,从而做到了两种功能的垂直分区。病房区共设置6部电梯,研究基地共2 部,结合一部污物梯兼消防电梯。为了降低电梯运行的维护费用,减少病房管道的长度,我们将人流量较大的病房楼布置在主楼下部,而将科研用房布置在主楼上部。同时按照大厅、餐饮活动中心、研究科室、手术中心和设备层的次序垂直划分裙房的功能关系。

  (2)对单体楼层平面布置设计构思。主楼共 20层,裙楼5层,地下2层。地下二层由停车库、消防水泵房、冷冻机房等组成,同时考虑划分防火分区的进、排风设备机房。地下二层划出一部分作为人防人员隐蔽所。一层平面,由科研用房大厅、研究基地图书阅览中心、病房大厅和病区药房等功能组成。科研用房和住院病房两大功能完全独立,均有各自的集散大厅及垂直交通核,可方便快捷地将人员输送到各自楼层。其中,病房大厅三层通高,北侧为三层高通高外窗,宽敞明亮。研究基地大厅方正大气,尺度适宜,同时研究基地大堂直接与图书阅览室相邻,很好地烘托出科研机构的学术气氛。二层平面,主要功能是职工餐厅、职工食堂、病区营养食堂、研究基地300人多功能厅等。由于考虑连接新老院区的连廊从二层接入,在病区交通核北侧设置了一个过厅,过厅与病房交通核直接相连,解决交通交汇处的拥堵问题。多功能厅两层通高,符合使用要求。进入多功能厅的入口处设置集散前厅,布局合理;同时多功能厅有独立的楼梯直通室外,方便使用。餐饮部分的流线,从最西侧的货梯开始,先到库房,再到粗加工、精加工,经操作间、备餐最终到达餐厅、包厢。流线简洁合理,符合使用要求。餐厅位置与两个交通核均联系紧密,同时餐厅有一个宽敞的楼梯直通室外场地,方便从各个方向来就餐的人流。

文章标题:医药与保健杂志投稿中医院科研综合楼的建筑规划设计实践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jichu/2252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