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习模式在高校流行器乐演奏专业教学中的构建

所属栏目:音乐论文 发布日期:2021-10-22 09:41 热度:

   传统的器乐演奏教学模式以演示法、讲授法、训练法、观摩法、对比法等为主,以学生的实际演奏能力为基准,示范演奏和讲解曲目,学生练习后再根据练习成果讲解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再改进、练习。这种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与探究式教学模式相比,学生的自觉、主动探索、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有效开展。探究式流行器乐演奏教学模式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先设定好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知识点,从几个问题中找出音乐作品的内部关联、规律、整理并形成概念,建立学习主体对音乐的思考和理解音乐作品架构的空间。

探究学习模式在高校流行器乐演奏专业教学中的构建

  一、探究式教学对流行器乐演奏专业的意义

  以探究式教学作为流行器乐演奏专业教学的方式并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应是互相融入和渗透的。演示与训练、观摩和对比,在学生自主梳理出主要知识点后的讲授和总结必不可少,并且课后大量时间的理论研究和练习、演出实践依然是提高演奏技巧的关键。那么探究式教学对于流行器乐演奏专业的意义在于什么呢?亚里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创新”,流行音乐的创新性更是最快的、以秒为计不断变化和产生新作品的。流行演奏专业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是“即兴演奏”,单一的专业技能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结果也就是就业需要。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学生在毕业前都掌握了这些能弹、能编、能唱、能排的综合技能。这样注重教学结果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与过程,需要遵循科学的设计方法来激发学生对流行音乐作品的想象力,完整的参与到音乐作品的创作中,则需要构建完整思维脉络,以点穿线引导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并具有创新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的构建

  若以选定的某几首音乐作品作为每堂课的“探究”内容,必定对音乐风格、旋律走向、节奏律动,结构组成等方面的知识建构与理解是不完整和不充分的,但因课时限制,又必须对作品有所选择,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可以从近期比较流行的、媒体播放较频繁但又不失艺术性的歌曲作为教学范例,风格亦可随着时间和时代、社会生活的现实事件等随机改变,建立不同类目的曲库。这样耳熟能详的作品易使学生对其产生共鸣,是以兴趣驱动学生思考问题的良好开端。

  (二)选择经典或具有代表性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授课内容。这一范围的选择对风格的把握要既广泛又有探究意义,可从几个角度,如:风格、时代、重要人物、歌手、乐手等方面着手进行作品选择。既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了音乐的风格和作品的重要内涵,又是无形之中对流行音乐发展线索的一种梳理。

  (三)可以让学生在特定时间段内自选感兴趣的音乐作品作为“探究”授课的内容。这样灵活的教学模式可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灵感,一些原创的流行音乐作品可在这一部分作品的启发下诞生出来。

  (四)以演出实践为载体,将流行音乐基本理论与实践演奏结合起来,这一过程要注重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参与感,也是深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部分。可在既定框架内给出风格、和弦功能和节奏律动等创作条件,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出发自内心的声音,提升团队合作与实践技能。

  三、探究式流行器乐教学的课程导入

  (一)这一教学过程需要层层深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意识,是探究式教学的灵魂部分。可根据某一首作品的演奏&演唱风格、和声特点、段落结构和节奏元素等方面设置几个要点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听音乐,这样在歌曲进行到某一与问题相关段落时立即会有茅塞顿开之感,而不是待歌曲听罢之后再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思考音乐的潜在思维能力培养比回忆音乐片段思考问题的成效要好得多。

  (二)在设置问题时,要考虑到非唯一答案的重要性。对于流行音乐的欣赏与听觉审美来说,探究后的结果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听觉感官上的审美差异。而审美差异来自培养对象的不同成长环境、每个人的性格、本身擅长和喜欢的不同音乐风格,以及学生之间演唱、演奏能力拉开的巨大差异,都会对探究问题后的结果产生不同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在设置探究问题时,要考虑到具有一定难度但经过学生自主思考、研究、探索又可以解决,而不是难到听不懂问题、无法对音乐作品产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非唯一、非标准答案可满足不同演奏、演唱程度的培养对象对于探究和思考的需求,也就是设置的问题要能平衡的调动好专业水平差异下的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好奇、疑惑、甚至产生矛盾,之后再共同探讨、合作、模拟或创作类似风格的音乐段落。[1]

  四、对于开放性思维培养的思考

  流行音乐的授课,对于学生的培养过程应是一种创新性劳动。一些教师对于“创新”的理解局限于教学生演唱或演奏新的作品,而不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的教学思维“开放”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逐步建立。从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来看,最早的流行音乐是从19世纪初的美国开始的,黑人音乐横空出世,诞生了爵士乐。二战后,摇滚乐十分流行,同期还有布鲁斯和乡村音乐等。至今,每一种音乐风格的诞生都是当代流行音乐范畴内的不同派别。而后一些受过正统音乐教育的音乐家根据古典音乐基础原理将流行音乐理论化,慢慢形成了流行音乐理论体系。又因为音乐这种声音艺术的无限流动性,为音乐家们的创作和思考带来了灵感,也涵盖了无限可变性和创新性。但并不是所有流行音乐作品的“创新”都是经典,我认为的创新,既要源于生活,也要基于传统、又要放眼于未来。对于中国的流行音乐发展来说,根基不可失,只有可称为“人文资源”的具有艺术高度的作品才会在后世被称为经典。但所有“非经典”的当代流行音乐作品也是艺术发展规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甄别“雅”与“庸”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培养应是对学生思考意识的培养,以创新寻找相似的但未有过的“新声音”是音乐艺术发展的前提,这一过程中,学习流行音乐的学生必然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茫然”阶段。知识的从无到有,再到能学以致用需要一个过程,探究式教学的引导性比生搬硬套的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好得多,但也脱离不了教师对一些概念知识点的总结和讲解,将学生在探究的学习过程后有所了解和掌握但又不甚明晰的关键点做深入阐述和展开。其次,“杂乱”阶段。当掌握了大量流行音乐相关理论知识后,就可以进入到学习流行音乐演奏的第二个阶段——即兴演奏,对于流行音乐理论的掌握达到了某种程度就容易把不适合的某种风格和搭配不够恰当的和弦功能组合到一起,或演奏出来“凌乱”的和弦织体。学生在这一阶段停留的时间长短取决于教师的引导能力和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最后,“完美”阶段。此时,学生已经可以在即兴演奏或编曲的过程快速的反应出来几种构成方案中的最佳“音符”,教师可以多次为学生做不同的组合演奏的对比,如:同一组和弦功能的不同织体、不同风格、不同节奏律动等等。演奏的非唯一性也是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最大区别。因此,对于培养对象的开放思维的培养和引导尤为重要。

  五、交流、实践

  这一环节是探究式学习的收尾阶段,它与前面的探究式学习过程紧密相连,也是探究式教学对学习效果的检验过程。与同学、与教师的交流建立在自主的探究之后,是学生之间观点的碰撞、对知识点深化了解、补充内涵、将探究后成果分享的重要环节。此过程中,交流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而主导地位的教师要起到组织、协调和引导学生的作用。之后再进行的实践环节就会顺其自然了。实践是提升学生参与意识、专业技能、将教学成果转化为音乐作品的教学环节。没有实践的器乐演奏教学是无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实践的意识,才能激发学生主动、迫切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成果。实践分为课堂实践和课后实践两种方式。课堂实践是学生与学生、或与老师之间的协作,可以有各种组合形式,如演奏或创编同一首作品,键盘与架子鼓的组合,吉他与键盘的组合,吉他、贝斯与鼓的组合或人声与各种乐器的组合形式等等。不同的组合与配合创编、演奏能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和灵感的碰撞、不同音色的搭配形成不同的音乐听觉感官的体验,对探究式学习起到延伸和不断地推进作用,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良性循环。课后的实践演出也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也是练习、强化教学成果的过程,鼓励学生将探究学习的结果和结论应用到实践演奏中,学生创新的个性化特点与专业技能和知识点的共性化使音乐作品更具有灵活、开放、超越课堂局限性束缚的重要意义。

  六、结束语

  无论哪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流行演奏专业的学生对综合技能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探究式教学就是这样一个可“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式、使学生得到良好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音乐人的想象力的不断飞跃也是流行音乐发展迅速的源泉。

  参考文献:

  [1]许晓薇,孙梦远.钢琴精品艺术鉴赏[M].哈 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孙梦远

  探究学习模式在高校流行器乐演奏专业教学中的构建相关推荐莫扎特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

文章标题:探究学习模式在高校流行器乐演奏专业教学中的构建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yinyue/4696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