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发表之明清俗曲艺术文化

所属栏目:音乐论文 发布日期:2013-08-21 09:31 热度:

  音乐论文发表期刊推荐《音乐大观》,《音乐大观》杂志创刊于1955年,由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自由性、评论性、理论性的音乐文化多媒体刊物。以思想创新、专业整合发展而成为音乐刊物中旗帜,是热爱音乐艺术、研究音乐人员的必备之选。

  摘要:明清俗曲不仅是中国传统音乐代表形式之一,更是颇具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无论内容、形式方面都深刻反映了社会现状,并对后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俗曲,真情实感

  俗曲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民间的小曲、时调、俚曲、小唱等艺术形式的总称。它是继周易古歌、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后又一极为重要的文学、艺术形式。

  一、明清俗曲产生的原因

  冯梦龙在《山歌•叙山歌》中说:“书韧依赖,代有歌谣。”可见文字与音乐关系之密切。同诗经、楚辞、宋词、元曲一样,俗曲也是特定历史环境成就的艺术形式以及见证时展的历史、文化承载者。

  明清时期,专制主义空前强化。但是受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意识觉醒的影响,俗曲得以在明朝发展、清朝繁荣。尽管明清时期强调重农抑商,但是自明嘉靖到万历年间手工业发展颇为繁盛。尤其是诸如浙江、江苏等南方省份,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城市日渐繁荣。物质条件的满足,必然引起精神需求增长。一时间反对封建体制、追求自我解放的思想逐渐兴盛。

  但是无论社会发展取得多大进步,明清终究还是处在封建大环境中。即便此时出现了极具开放性思维的“阳明心学”,也不能使社会完全处于一个自由、民主的情形中,社会主流意识仍是封建思想。值得肯定的是,经济的发展、市民意识觉醒、阳明思想的壮大无疑促进了社会进步。人们开始借助一些形式来表达内心情感。久而久之,原本不成体系的表达方式逐渐有了一定的特色和套路,并最终形成一种文艺式样,比如主要流行于生活相对被动的下层市民之间的俗曲。

  明清时期,商人地位并不高,长期在外漂泊导致的思乡之愁以及对人情冷暖的感知,使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渠道来发泄内心情感。流落风尘的妓女、不得志的文人、留守家中的妇女、待字闺中少女的种种复杂情感都为俗曲的产生、发展积累了众多素材。

  二、明清俗曲的特色

  真实的情感表达决定了俗曲不矫揉造作的生活化特色。众所周知,明清时期,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限制了人们在情感方面的需求。受资本主义萌芽、阳明新学的影响,市民情感表达逐渐开放,情歌题材的俗曲日渐兴盛。比如《劈破玉•分离》:“要分离除非是天做了地,要分离除非是东做了西,要分离除非是官做了吏。你要分时分不得我,我要离时离不得你,就死在黄泉也做不得分离鬼。”《寄生草•情人送奴一把扇》“情人送奴一把扇,一面是水,一面是山。画的山,层层叠叠真好看;画的水,去去玩玩流不断。山靠水来水靠山,若要离别,除非山崩水断”。《剪靛花•送郎》:“送郎送在大路西,手扯着手舍不得的,懒怠分离。老夭下大雨,左手与郎撑起伞,右手与他拽拽衣,恐怕溅上泥,谁来与你洗?身上冷,多穿几件衣。在外的人儿要小心,谁来疼顾你?哪一个照看你?”等等。

  此外,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俗曲也很多。比如《四季五更驻云飞•富贵荣华》:“富贵荣华,奴奴身躯错配他。有色金银价,惹的旁人骂。嗏,红色粉牡丹,绿叶青枝又被严霜打,便做僧尼不嫁他!”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礼制下婚姻制度的不满。《一笑散•夺泥燕口》“夺泥燕口,削铁针尖,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友。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下劈精肉,位子腹内刮油脂,方老先生下得手!”,揭露了剥削阶级的丑陋嘴脸。《吴忠节公遗集•吃着不尽有闯王》:“吃他粮、着他粮、吃着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赞颂了农民起义。

音乐论文发表

  源于民间的俗曲,朴实、口语化的语言特色很明显。比如《寒森曲》中“东一千西两千,都买的密溜转”。“密溜转”即为山东地方方言,其意为“转的很溜”。《姑妇曲》:“象呀,休说咱还年小”。“象呀”在地方方言中译为“不用了”的意思。总之,口语化的语言特色将俗曲的生活气息烘托的淋漓尽致。三、明清俗曲传递的价值观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明清俗曲在供人娱乐、休闲、宣泄之余也向世人传递了丰富的价值观。

  很多俗曲重在表达妇女贞洁观。封建礼制社会,无论男女都把女性贞洁看的很重要。尤其是以儒学为治国思想的明朝初年,《女戒》的修订更是强化了“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一些禁锢女性的思想。世人普遍认为,婚前失贞的女性不可容忍,甚至把迎取这样的女性、寡妇看成是厄运的开始。而男子却可三妻四妾,男尊女卑的程度可见一斑。此外“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所以在政府提倡、道教理论的左右下,相对落后的贞洁观成为主流意识。《挂枝儿•杂部》“俏孤孀头带白。身穿着麻孝。手提着男怀抱着女。走到荒郊。对坟茔哭一声。我的亡夫来到。孩儿年纪小。家私没半豪。叫不应的青天也。掉的我这般样早。”既传达了女性在守贞方面的价值观,也体现了封建礼制压迫下女性的痛苦。

  明清时期虽然专制主义空前强化,但是社会发展并非全然有序。“从一而终”虽然被大多数女性肯定并遵循,但是随着统治阶级日渐腐朽、阳明心学的逐渐壮大,强调个人解放的思想日渐盛行。人们无论在爱情观还是生存观上都勇于突破传统。《山歌•偷》:“结识私情费要慌,捉着子奸情奴自去当,拼得到官双膝馒头跪子从实说,咬钉嚼铁我偷郎。”虽是描写偷情的俗曲,但却体现了封建礼制下女性自我解放的挣扎、努力。同时,专制主义的强化,并未使人完全奴性的求稳,而是通过俗曲抨击封建腐朽统治并积极响应民间起义。比如《古谣谚•迎闯王》:“朝求升,幕求合,迎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迎闯王,管叫大家都欢悦。”

  结语

  俗曲在明清时期广为流传,郑振铎先生曾在其《中国俗文学史》中说:“曾搜集各地单刊歌曲近一万二千余种,也仅仅是一斑。诚然是浩如烟海,终身难窥其涯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岸。”可见作为传统重要音乐形式之一的俗曲普及度之高、影响力之大。它不仅反映了明清时期历史发展、变迁,也对今天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编辑文员会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2]郭预衡、冀勤《俗曲精品》[M],北京: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

  [3]项楚《中国俗文化研究》(第三辑)[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5

  [4]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上、下)[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

  [5]周金霞《明代戏曲音乐创作之民间性本质研究》[J],东南大学2005

  [6]张如英《明代妇女贞节观探析》[J],山东师范大学2010

文章标题:音乐论文发表之明清俗曲艺术文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yinyue/1839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